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21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臺灣電競選手職涯發展的探究(2024) 郭鎧華; Kuo, Kai-Hua近年來,電子競技靠著科技和網路技術的進步崛起,成為時下最夯、最具潛力的新興產業。然而,在全球及亞洲許多國家電競連年持續蓬勃發展的對比下,臺灣電競的產值雖亦上升,但專業人才卻反向出走。雖然政府在2017年將電競納入運動產業發展條例中,但電競的發展仍需要政策持續的改善,成為帶動產業鏈的推力,並著手於人才的培育。本研究透過半結構式訪談法,訪談臺灣現役資深電競選手,探討臺灣電競選手職業生涯的概況,並了解電競環境與選手職涯發展的相互關係。依相關文獻內容與訪談結果進行分析與探討,所得結論如下:一、臺灣電競選手的職業生涯發展歷程,起因於對電競的喜愛,惟受整體大環境影響仍有許多不確定因素。二、臺灣電競選手在職涯發展上的困境和傳統運動員近似,含現實經濟、專業技術、及親友的支持等層面,唯有各層面能健全,才能有更良好的發展機會。三、臺灣電競環境發展時間已久,但卻遠遠落後於其他主要發展國家,缺乏政府及民間積極推動的決心。四、臺灣電競人才培育需要以產學合作的方式來進行,由政府作為企業與學界的溝通橋樑,讓人才育成不背離實際運用,臺灣電競產業才能具有永續發展契機。Item 高中體育班課程政策執行之研究(2024) 楊廣銓; Yang, Kuang-Chuan本研究係針對體育班課程政策執行階段,瞭解各高中選用不同類型課程的具體內容與現況問題,及透過學校參與者的回饋,對應政策體制觀點,瞭解課程規劃融入體育專業發展及職涯探索的想法與策略,彙整實際操作的經驗事實,提供爾後研修團隊規劃高中體育班課程的參考資料。研究採文件分析法、深度訪談法、及焦點團體座談法進行分析。結論:一、高中體育班課程在教育現場運作,符合學科、術科學習平衡的共同性;能兼顧一般科目及體育專業實作的特殊性;也能做出對升學與職涯進路的可操作性決定。二、政策體制中體育班課程決策者應積極面對新舊課綱轉換,建立決策評估機制;與規劃者共同落實體育專業課程規劃實作,推動學生職涯探索與支持措施;執行者能提出回饋、分享成果與教學精進策略。三、體育班課程政策對應政策執行類型理論,因政策目標衝突低,與政策目標對應內容的歧異程度高,符合「實驗執行」的類型。建議教育主管機關應落實參賽基準納入評鑑、設計SOP運營手冊、主動提供法規與關心民間資源支持、規劃一套適用於各高中之課程實施規範,檢討本土語政策介入的衝擊。學校應遵循法制的程序性、落實學生基本學力與參賽基準執行,規劃多元課程選項。體育班教師應建立教材教法與班級經營模式、理解學生背景與需求、引導實作與探究體驗、提供多元展能機會。體育班學生應落實學習與訓練時間分配,重視參賽基準與學業成績,提高個人學習動機與充實學習歷程,培養體育專業以外的就業職能。家長與民間單位宜提供正向支持力量與照顧。未來可瞭解體育班畢業生面對高中就讀時的學習動機與具體想法,亦或是學習滿意度、成果研究,提供學校規劃時參考資料。Item 臺灣電競選手運動生涯發展歷程及社會支持之研究(2020) 連育瑩; Lian, Yu-Ying本研究目的為從社會支持角度分析臺灣電競選手的運動生涯發展歷程、社會支持的變化及社會支持對於電競選手的影響。本研究以深度訪談方式訪談七位臺灣電競選手、一位教練及一位隊友。研究結果發現電競選手的運動發展歷程與電競產業的發展脈絡息息相關,隨著電競選手進入不同的運動發展階段社會支持來源隨之改變。啟蒙期以兄弟姊妹、同學為主,精熟期進入職業後則以教練、隊友、父母為主,網際網路的發展也讓網路社群成員成為目前電競選手重要的社會支持來源,到了離開期則以父母和職業隊伍提供的支持為主。本研究結論為,不同的階段社會支持的來源有所不同,對於電競選手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然而並非僅有正面影響,過度提供與時機不恰當時,社會支持有時也會成為電競選手的壓力來源。Item 幼兒體能教師職場生涯發展之研究(2009) 姚任燦; Yao, Jen-tsan中文摘要 本研究目的為瞭解幼兒體能教師職場生涯發展,運用多重個案研究法,透過半結構式訪談訪問九位台北縣市具有五年以上教學經驗的幼兒體能教師,蒐集相關資料,以瞭解幼兒體能教師職場生涯發展的歷程、影響因素、職場生涯規劃類型,並探討三者之間的互動關係。研究發現,幼兒體能教師職場生涯發展,在擔任教學工作前,沒有ㄧ個明確的職業動向,大部分都是從事如:補習班老師、運動器材業務等不相關的工作。而影響職場生涯發展內在因素為個人的特質、專業性以及興趣,外在因素則為幼兒體能工作室互相支援、資源共享的特性以及穩定的薪資所得。在未來的職場生涯規劃方面,因體力的限制,幼兒體能教師大多在五十歲左右退休,但仍有來擔任幕後諮詢、教材編寫,或是創業經營幼稚園、才藝教室等發展第二生涯的機會。Item 大學社團領導經驗對成年人早期生涯發展影響之研究(2008) 顏瑋儀; Yen,Wei-Yi大學教育的目的應在培養學生生涯所需之全人能力,經由參與社團活動可促進學生多元能力之發展,並養成其適應未來的能力。而學生參與社團習得的能力是否對於其生涯發展有所影響,則有待做進一步的探討。本研究目的在於瞭解社團領導經驗與相關的生涯發展理論,以及研究對象的大學社團領導經驗與現今生涯發展的狀況,並探討研究對象的大學社團領導經驗對成年人早期生涯發展之影響。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訪談方式做為主要資料蒐集的方法。正式訪談時,以半結構式的訪談大綱來進行資料蒐集的工作。本研究採立意取樣的原則,尋找六位符合條件且願意提供豐厚內涵的研究參與者。以目前年紀在25至35歲之間,並於大學階段曾經擔任社團領導人的成年人為研究對象。本研究發現六位受訪者皆正值成年人早期的生涯發展階段,他們目前所扮演的生涯角色情況與比重都不盡相同。不同角色之間在生命比重中的消長是相互有關聯的,而工作與婚姻關係可視為個人生涯發展歷程中角色扮演的轉折點。大學社團領導經驗對成年人早期生涯發展之影響主要是在社交關係、自我發展、創造力發揮、智能激發與物質報酬的回饋這五方面,亦會對受訪者現階段所扮演的生涯角色以及生涯角色的比重產生影響。受訪者的大學社團領導經驗對現階段生涯角色扮演的影響主要在工作者、休閒者、家長、公民、配偶這五項,而在生涯角色扮演的比重方面則會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Item 臺灣旅外棒球球員生涯發展與規劃之研究(2011) 洪梓豪; Hung, Tzu-Hao本研究目的以生涯發展與規劃的角度,探討臺灣旅外棒球球員棒球生涯發展軌跡及未來生涯規劃。以文獻分析法、多重個案研究法與半結構深度訪談法,蒐集報章雜誌、網路媒體、論文、書籍等各方資料,並訪問十一位旅美、旅日棒球球員,瞭解臺灣旅外球員生涯發展背景,分析生涯發展與規劃因素。研究發現,一、臺灣旅外棒球球員,平均旅外發展4至5年,旅外年紀年輕化。二、影響旅外棒球球員生涯規劃因素:先內而外、外大於內。影響臺灣旅外棒球球員生涯發展與規畫之因素,可分為外部環境因素與內在個人因素;外部環境因素有七:(一)時代的變遷、社會氛圍的改變;(二)國外棒球環境較佳;(三)受到已旅外球員發展的激勵;(四)國內棒球環境發展不健全;(五)資訊流通、球探與經紀公司;(六)法規的改變;(七)美、日職棒登錄制度的演變。而內在個人因素分別是:(一)棒球技術成熟度與表現紀錄,(二)生涯發展的跳板,(三)對陌生環境的適應能力,(四)體能狀態的維持,(五)球員自身的人脈等社會資源,(六)球員的語言能力與態度,(七)球員的知名度。臺灣旅外棒球球員,起於內在個人因素,再由外部環境因素決定。具有高素質、天賦的球員,受到國內棒球環境不佳,與國外水準較高之職業球團提供機會,在一推一拉的作用之下,臺灣球員選擇旅外繼續個人棒球生涯發展。臺灣棒球球員旅外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在於外部環境因素-國外薪資較優渥球隊願意機會,球員的素質、天賦則是基本條件。三、近期臺灣球員旅外機會多於早期臺灣球員。四、旅美是全技術能力的競爭、旅日是人為及技術的競爭。五、第二生涯規劃方面,個案在球員時期大多欠缺規劃;而有規劃者多以教練、技術指導員、教師為職志;也有個案離開球場後,把握機會、善用人脈,進而開創不同的生涯。Item 工作假期參與經驗及其對職涯發展影響之研究(2009) 李櫻珊; Ying-Shan Lee工作假期(Working Holiday)是一種新型態的休假形式,在西方社會已行之有年,工作假期透過親力親為的方式重新改寫一般觀光的走馬看花,真實地與當地文化交流,對個體生命產生刺激與影響。本研究目的為探討工作假期參與者參與動機及體驗歷程,且深入瞭解工作假期參與經驗對職涯發展是否有所影響。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進行,於2010年3、4月針對曾經參與國外工作假期至少1年並已返回臺灣工作1年以上者為研究對象進行深度訪談。經由資料分析發現研究結果為:一、參與工作假期的動機分成四類,包括「體驗生活」、「工作倦怠」、「學習探索」及「籌措旅費」,參與動機絕非僅是單一因素,往往都是多重因素交織而成。二、工作假期參與者在體驗歷程中,最大的印象及收獲都是因為「人」這個原素,包含了外在的友誼建立,及內在的自我瞭解。三、工作假期對參與者個人的影響層面包含了語言能力的進步、處事能力的提升、決策能力的鍛鍊及生活態度的改變。四、工作假期參與者的參與動機會影響工作假期體驗歷程,且參與動機與目的也已經間接呈現參與者希冀從工作假期中獲得及尋找歸依,最後將決定是否影響工作假期結束後的職涯選擇及職能表現。本研究結果將有助於未來有意從事國外工作假期者之參考。Item 高中體育教師工作價值觀與生涯發展之研究(2003) 劉宇平; Yu-Ping Liu本研究旨在探討高中體育教師工作價值觀與生涯發展的現況。其次, 比較不同背景變項(性別、服務年資、婚姻狀況、教育程度、學校性質、 擔任職務、進修經驗)高中體育教師工作價值觀與生涯發展之差異。最後 則探討影響高中體育教師工作價值觀與生涯發展之因素,以供行政運作及 體育教師進行生涯發展時之參考。研究對象為427位公、私立高中體育教 師,並以自編之「高中體育教師工作價值觀與生涯發展問卷」為研究工具 進行調查。根據所得資料,以單因子多變項變異數分析、多元逐步迴歸分 析、典型相關分析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結果發現: 1.整體而言,高中體育教師在工作價值觀六個構面的得分,包括成長發展、創新變化、成就聲望、人際關係、組織安全及健康休閒皆屬於中上的程度。而在生涯發展方面,其內涵包括自我評估、生涯規 劃、生涯諮商及教育訓練,其得分情形亦屬於中上的程度。 2.不同年資、進修經驗的高中體育教師其工作價值觀確有顯著差異存 在;而不同進修經驗的高中體育教師其生涯發展亦有顯著差異存在。 3.高中體育教師之背景變項與工作價值觀能有效預測其生涯發展,其 中以健康休閒及人際關係之預測力較佳。 4.高中體育教師之背景變項及工作價值觀與生涯發展間有典型相關關 係存在。Item 體育相關科系學生未來工作自我顯著與前瞻性生涯行為之相關研究:論調控焦點之個人傾向效果(2014) 郭哲君; Che-Chun Kuo前瞻性行為是當前熱門的研究議題,其關注的是一種促成事情發生的心理機制,涉及自發性、以改變為導向,並且以未來為焦點的一系列想法與行動。而在近年來,前瞻性研究開始關注個人生涯發展,相關研究先後從動機的觀點捕捉前瞻性生涯行為的影響因素。基於這樣的脈絡,本研究延續 Strauss 等人的觀點,試圖將動機和行為的聯結向前延伸,從個人長期慣習之調控焦點傾向開展,探討其對於未來工作自我顯著和前瞻性生涯行為的心理機制;同時,從正向心理的途徑進一步檢驗調控焦點傾向對於未來工作自我顯著和主觀幸福感的關聯性。據此,研究一以 228 名大專校院之在學學生為對象,先針對中文版之未來工作自我顯著量表、未來傾向量表,以及前瞻性生涯行為量表進行信效度檢驗,結果顯示三個量表分別具有良好之因素結構,且構念間的相關性符合個人前瞻性行為的理論主張。研究二以 225 名體育相關科系學生重複驗證中文量表之信效度,亦反映良好之心理計量特性。另外,在研究中我們發現,促進型調控焦點傾向能有效透過未來工作自我顯著的中介,分別正向預測前瞻性生涯行為與主觀幸福感。這樣的結果意味著在動機與目標的歷程上,帶有個人盼望、抱負與志向等個人慣用之促進型調控焦點傾向在正向可能自我的型塑上扮演重要的關係角色,如此的關係更能夠進一步提升個人前瞻性的生涯行為,同時增進個人的心理適應,整體上符合前瞻性的正向觀點。最後,透過本研究之重要發現,並依據調控焦點與前瞻性行為之理論視角進行討論,建議未來研究在方法上可採用貫時性研究或實驗研究方法,概念上則可探討調控焦點的個人傾向與情境之調節效果。實務方面,建議未來研究可將前瞻性概念延伸至不同的理論和情境脈絡中;同時,應用本研究翻譯之中文量表進行研究;最後,在生涯輔導方面則應於輔導前先瞭解被輔導者之動機傾向,藉以提升生涯輔導之成效。Item 臺灣優秀運動選手生命歷程轉換與生涯發展關係之探討(2017) 簡欣穎; Chien, Hsin-ying運動員的內在意志形成,會受到許多社會化經驗以及社會結構所影響,生命歷程的概念是個體與社會互動的過程,經由文化背景、環境因素、人際互動關係以及社會結構之下,逐漸發展並影響其生命歷程的改變,本研究以深度訪談法,針對亞、奧運項目,並在國內連續獲得三連霸成績以上的5位運動員進行訪談,透過解釋性互動論概念進行整理與分析,從中了解外在社會結構對於運動員的內在意志,進而改變選手生命歷程的行為模式轉換。研究結果顯示:一、運動員既身處競技運動世界卻也同樣活在現實生活世界,其現實層面的生存條件考量,會經由外在社會結構制度的影響,發展出特定的行為模式。二、從社會結構制度與選手生命歷程之間的關聯可發現,運動員最終所追求的不外乎為穩定的生涯發展以及對工作的渴望,但卻礙於害怕自己缺乏社會競爭力,會轉而在選手生涯當中,盡力掌握可獲得的資源,包含獎勵金以及期待利用優異的成績表現,求得未來穩定的生涯發展。三、運動員的選手生命歷程亦是建構未來生涯發展的基石,經由運動員歷經年齡、環境壓力、經濟因素考量,以及運動成績表現等種種因素,使運動員意識到競技運動並非單純存在,並開始為生涯轉換做一規劃,但囿於運動員終其一生為了競技運動付出,使他們僅能於有限的轉換方式盡全力求發展,而運動選手生涯所獲得的獎勵金更轉化成為運動員往後生涯轉換的保障。建議後續研究可針對臺灣設有體育相關科系之大專校院,配合課程安排與校內軟硬體設施,甚至可比較非體育科班與體育科班體制下的優秀運動員,從中發現運動員對於生涯發展轉換的異同點。並可配合政府所推出之政策,調查運動員適應狀況,以協助瞭解施行之可行性。
- «
- 1 (current)
- 2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