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序列動作編序的年齡差異與練習效應(2012) 林尚武; Shang-wu Lin本研究旨在探討年齡差異與動作練習對序列動作編序的影響。研究以兒童、年輕成人與老年人各12人為實驗參加者。實驗工作為手持傳感筆,連續點觸兩個目標的快速序列動作,參加者須以快又準確方式完成。研究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進行序列動作編序年齡差異的觀察,實驗工作第一目標大小維持恆常,而第二目標分為大或小目標情境。每種情境各10次試作,不同情境以平衡消去法加以安排;第二部分探討練習對不同年齡個體序列動作編序的影響,每位參加者在小第二目標情境進行225次動作練習。利用6自由度磁力追蹤儀 (Polhemus LIBERTY) 收集反應時間及各運動學參數。經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及類化動作程式分析發現:(一)兒童、年輕成人及老年人進行序列動作時,反應時間及起始動作各運動學特徵,均受到不同後續工作難度的影響,且序列動作均由單一動作程式負責執行。然而在後續工作難度高時,老年人使用更多時間進行動作在線修正,顯示序列動作編序仍具年齡差異;(二)動作練習提升兒童、年輕成人及老年人序列動作編序速度,並藉由改變動作參數減少動作執行時間。此外,動作經驗雖不能改變序列動作程式數量,但卻造成兒童與年輕成人動作相對時宜特徵的改變,老年人則沒有此現象。Item 自我控制回饋頻率對動作表現、學習與錯誤偵察能力的影響及其年齡差異(2009) 方正銘目的:本研究以引導假說,結合動作發展觀點,探討自主要求的自我控制回饋頻率與年齡差異及其交互作用對動作表現、學習與錯誤偵察能力的影響。方法:招募兒童、成人與老人共90位實驗參與者,在獲得期進行線性移動工作60次試作。實驗參與者皆接受自我控制回饋的操弄,並依各組在獲得期相對回饋頻率高低,分成相對較高頻率自我控制回饋組與相對較低頻率自我控制回饋組。依變項為動作距離絕對誤差值、錯誤估計絕對誤差值與自我控制回饋頻率。獲得期以混合設計三因子變異數(年齡頻率區間)進行分析,其中區間為重複量數;立即與延遲保留測驗以獨立樣本二因子變異數(年齡頻率)進行分析;此外,以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年齡練習期),計算獲得期的回饋頻率,其中練習期為重複量數。結果:一、在獲得期絕對誤差值上,只有年齡和區間達顯著差異,且成人優於兒童,而在獲得期的回饋頻率上,年齡與練習期的交互作用達統計顯著差異;二、在立即與延遲保留測驗的絕對誤差值和錯誤估計絕對誤差值皆顯示,年齡與回饋頻率的交互作用達統計顯著差異。結論:促進動作表現和學習的最佳自我控制回饋頻率,隨年齡而改變。建議:任何有關獲得動作技能的描述,必須考量發展的條件。Item 知覺缺口跨越之環境賦使: 準確度、預測因子與年齡效應(2007) 黃嘉彬; Chia-Pin Huang摘 要 個體藉感官捕捉外在環境所釋放出有意義之訊息作為行動依據,再透過行動以知覺更多環境線索,此為知覺-行動聯結之過程。本研究以生態手段之直接知覺觀點探討此議題,找尋不同年齡族群於缺口判斷與實際跨越距離之差異情形、影響因子以及主成分類別。本實驗之參與者為21名兒童、18名成人與19名老年人,先測量身高、眼高、腿長、腿部肌力與髖關節柔軟度後進行一循環長度由50公分至130公分之缺口判斷測驗與實際跨越測驗。以3 (年齡) × 2 (跨越情境) 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 (two-way ANOVA)、逐步迴歸之方式檢驗判斷跨越與實際跨越是否與個體因子有正相關、以及主成分分析法歸類影響因子之共同特質。結果發現:(一) 兒童族群與老年人族群之判斷跨越與實際跨越距離相對於成年人有顯著差異、(二) 髖關節柔軟度和三族群實際跨越之結果有正相關,另外老年人之判斷跨越和眼高、腿長以及髖關節柔軟度亦有正相關,實際跨越和判斷跨越以及腿部肌力也有正相關、和 (三) 影響三族群之個體因子皆可分成身體肢段參數以及身體適能因素兩大主成分;不同族群之此二主成分累積解釋變異量均高於66%,可良好代表原始變數。結論為:(一) 相較於成人,缺口跨越之知覺-行動聯結準確度在兒童與老年人時期較低、(二) 髖關節柔軟度是兒童、成人以及老年人實際跨越距離之相關因子;眼高、腿長以及髖關節柔軟度亦是老年人判斷跨越之相關因子;判斷跨越以及腿部肌力也是老年人實際跨越之相關因子、和 (三) 影響兒童、成人以及老年人之相關因素皆可歸類為身體肢段參數以及身體適能因素兩大特質。Item 國小學童下課時間身體活動類型與影響因素的年齡與性別差異(2007) 陳門牽國小學童下課時間身體活動類型與影響因素 的年齡與性別差異 日期:2007年6月 研 究 生:陳門牽 指導教授:卓俊伶 摘 要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三與五年級國小學童下課時間身體活動類型與影響下課身體活動的因素及其性別差異。參與下課身體活動類型調查對象共183名;參與下課身體活動影響因素問卷調查的研究對象共307名。使用五天下課時間身體活動記錄表,記錄國小學童五天下課身體活動類型,以下課身體活動影響因素問卷,探討影響國小學童下課身體活動的原因。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與卡方考驗進行分析,在下課身體活動類型方面的發現如下:(一)全部學童最常參與的下課身體活動類型前五名依序為和同學聊天、坐在座位、追逐遊戲、在操場跑步與訂正錯字或寫功課;(二)女童參與教室與走廊附近輕度身體活動的比例高於男童,男童在戶外空間參與較激烈身體活動的比例高於女童;(三)五年級學童參與教室與走廊附近輕度身體活動的比例高於三年級,三年級學童在戶外空間參與較激烈身體活動的比例高於五年級。在影響因素的發現如下:(一)參與下課身體活動意願較高的男童受負向因素的影響,而降低參與身體活動的比例較女童低,受正向因素的影響而增加身體活動的比例則較高。參與下課身體活動意願較低的女童受負向的因素影響程度較男童高,受正向因素的影響程度則較低;(二)參與下課身體活動意願較高的三年級學童受負向因素的影響,而降低參與身體活動的比例較五年級學童低,受正向因素的影響而增加身體活動的比例則較高。參與下課身體活動意願較低的五年級學童受負向的因素影響程度較三年級學童高,受正向因素的影響程度則較低。 關鍵詞:下課時間、身體活動、年齡差異、性別差異Item 以介質模仿動作的相對位置及年齡差異探討(2005) 陳貞儀; Zhen-yi Chen以介質模仿動作的相對位置及年齡差異探討 研究生:陳貞儀 指導者:卓俊伶博士 日 期:2005年6月 摘 要 本研究以觀察學習和模仿的觀點為基礎,進一步檢核Chen and Jwo(2003, 2004)有關示範者背向實驗參加者進行示範的研究結果,本研究採操弄介質之間接模仿方式,探討示範者與實驗參加者間相對位置和動作模仿之關係。研究對象以南部某國小四年級女生(M = 10.0歲,SD = 0.3歲)及某幼稚園大班學齡前女童(M = 5.9歲,SD = 0.3歲)各12名共計24名。實驗期間示範者分別採正向及背向實驗參加者,示範不同的兩款動作型式,實驗參加者操弄實驗介質(木頭人形模型)進行模仿,模仿過程全程錄影。評分者間信度一致性為91.0%,評分者內信度一致性為87.6%。經2(年齡)×2(相對位置)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 (two-way ANOVA),其中相對位置為重複量數,及卡方考驗,結果顯示:(一)在正向動作下動作品質表現年齡較長者優於年幼者、(二)操弄介質所需時間並無差異、(三)介質面向與示範者方向一致、(四)介質上下肢段順序多由上肢至下肢操弄及(五)介質各肢段操作方向多由中心至末端。 關鍵詞:介質(mediator)、模仿(imitation)、相對位置(relative positions)、 年齡差異(age differences)、示範(demonst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