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利用慣性感測器檢測運動內衣的支撐性(2023) 宋昀臻; Sung, Yun-Zhen前言: 運動中穿著運動內衣能有效限制胸部位移,減少胸部運動傷害。提升限制胸部位移的能力:支撐性,是為運動內衣設計的主要目標,但一味的將運動內衣朝緊繃、壓迫靠攏並不是最佳解方。另外,過往運動內衣相關文獻多使用3D動態捕捉系統作為主要實驗儀器,但易受制於實驗式環境,慣性感測器(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IMU) 近年來已成為許多研究中常使用的實驗儀器,其方便攜帶與傳輸資料,能在不同的環境下進行實驗,使研究環境更貼近實際情況。目的: 本研究參考過去運動內衣相關文獻,設計出自製運動內衣兼具支撐性與舒適度,並驗證IMU與動態捕捉系統有一致的趨勢。方法: 招募12名女性受試者,進行時速6, 8, 10公里跑,各速度收取穩定30秒。採用3D動態捕捉系統與IMU同時檢測自製與市售運動內衣的限制位移能力表現,並於實驗結束後填寫舒適度問卷。方法: 利用胸部相對於軀幹間相對位移變化量,比較不同運動內衣間位移變化量差異,並呈現舒適度量表。另外,檢視動態捕捉系統與慣性感測器相關性,並計算合加速度MAD作為檢測運動內衣支撐性之加速度參數。結果: 三件運動內衣相對位移變化量於垂直軸、前後向無顯著差異,內外側為無襯<市售<有襯;動態捕捉系統與IMU兩系統於垂直軸相關係數r=0.733,成高度相關。合加速度MAD呈現顯著於市售<有襯<無襯。結論: 自製款運動內衣與市售款有相近限制位移能力,且舒適度較佳。慣性感測器可用於觀察胸部整體晃動程度。合加速度MAD可作為未來檢測運動內衣吸收衝擊力之參數。Item 瞬間變速訓練對30公尺衝刺速度之影響(2012) 張家瑋力量和速度的結合即是爆發力,爆發力為體能的基本要素之一。目的:探討瞬間變速訓練對30公尺衝刺速度之影響,找出瞬間變速刺激的主要影響效果,並與文獻中以往訓練的成效做對比,提供教練與選手做為參考訓練上的參考依據。方法:受試者為台灣師大甲組田徑選手12名,以滑輪拉繩式訓練器進行瞬間變速訓練,並利用 SEIKO STORP WATCH 精工秒錶、Load cell 壓力測試器、3D加速規及Biopac MP150多功能生物訊號訊號處理系統擷取:1.瞬間變速刺激後不同休息時間30公尺衝刺結果。2.瞬間變速刺激效果內不同衝刺次數結果。3.再次刺激後30公尺衝刺結果。本實驗所得的各項資料以SPSS 19.0 for windows 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以相依樣本t-test 比較受試者瞬間變速刺激動作瞬間拉力、加速度及30公尺衝刺成績之差異,本研究之顯著水準定為α=.05。結果:瞬間變速訓練可產生較大加速度(7.4%)及力量(65%)(p<.05);瞬間變速訓練立即效果可使30公尺測驗成績進步0.1秒(2.7%)(p <.05);五分鐘保留效果可使30公尺測驗成績進步0.07秒(1.7%)(p <.05);十分鐘保留效果可使30公尺測驗成績退步0.02秒(-0.04%)(p >.05);再刺激後可使30公尺測驗成績進步0.06秒(1.3%)(p <.05);身體組成與30公尺測驗成績的進步率均無相關性(p >.05)。結論:瞬間變速訓練可提供較佳之訓練效果,更能幫助選手提高較高的動作加速度,即產生較大的力量, 瞬間變速刺激可做為上場前5分鐘內熱身準備運動。Item 不同跑步模式之手腕與腳踝加速度值分析(2009) 廖立同跑步的運動人口逐漸增加,但現有之身體活動量檢測儀器僅適用於低強度之身體活動,無法準確測量跑步之身體活動量,因此提供簡易且準確之身體活動量方式為本研究之方向。 目的:(一)利用加速規測量跑步時手腕及腳踝之加速度,並探討跑步機跑與平地跑之差異性;(二)利用手腕及腳踝在跑步時之加速度建立加速度推估跑步速度與心跳之迴歸公式。 方法: 使用加速規取得15位實驗參與者(年齡:27.6±7.4歲,身高172.8±6.3公分,體重:67.3±7.5公斤)跑步時手腕及腳踝之加速度,以心率錶收取實驗參與者在各速度下穩定的心跳。 結果: (一)手腕及腳踝之矢狀面加速度積分值皆與心跳達到顯著相關(p<.01);(二)實驗參與者之個別差異,造成手腕及腳踝加速度曲線隨著跑步速度提高而有不同的斜率;(三)跑步機跑步時,手腕矢狀面加速度積分值在較高速跑時(14及16 km∕hr)顯著高於腳踝矢狀面加速度積分值;平地跑時,腳踝矢狀面加速度積分值在較高速跑時(14及16 km∕hr)顯著高於手腕矢狀面加速度積分值;(四)手腕矢狀面加速度積分值在兩種跑步模式並無顯著差異,腳踝矢狀面加速度積分值在速度12、14及16 km∕hr時,平地跑顯著高於跑步機跑。 結論: (一)跑步過程中,手腕及腳踝之加速度可用來推估身體活動量,且針對不同跑步模式選用不同部位之心跳迴歸公式;(二)跑步過程中,手腕及腳踝之加速度可用來推估跑步速度,未來可用身體之加速度做為推估跑步速度之新方式。 關鍵詞: 加速度、心跳、跑步機跑步、平地跑Item 利用加速規與陀螺儀進行樓梯、斜坡與平地行走之動作判讀(2014) 張書瑜; Chang, Su-Yu目的:目前市面上的活動計量計僅能以加速度大小和步數計算使用者的身體活動量,對於步態相似但是消耗能量不同的動作 (如:上下樓梯、斜坡、平地行走),則可能產生估算的誤差,因此,本研究希望能透過加速規與陀螺儀感測器進行樓梯、斜坡與平地行走的動作判讀,未來協助提升活動計量計的準確度。方法:本研究共招募30位健康受試者,將感測器固定於左腳腳踝外側鞋面,於上下樓梯(兩種階高)、上下斜坡,以及平地行走各收取三筆資料,所有資料進行10 Hz低通濾波,步態分期後擷取著地期和離地期特徵點的角速度與加速度值繪製散佈圖,再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探討七種動作之間的差異性,找出不同動作間判讀的參數依據以及進行動作判讀時最有效率的軸向。結果:著地期的陀螺儀y軸(腳踝蹠屈/背屈角速度)在七種動作間的訊號分佈差異較為明顯,僅有下坡與平地走、上坡與上樓梯,以及上樓梯(低階)與上樓梯(高階)之間無顯著差異,其他組別間的差異性均達顯著。著地期踝關節特徵點的蹠屈/背屈角速度在下樓梯時,兩種階高之間有顯著差異,但上樓梯時差異則未達顯著,另外,不同階高的下樓梯踝關節角速度都和上樓梯有顯著差異。結論:腳踝的蹠屈/背屈角速度在判讀不同地形步行活動時,最能夠作為判讀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