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單次認知要求運動對工作記憶之影響
    (2023) 謝知辰; Hsieh, Chih-Chen
    目的:工作記憶是指牢記並處理不具感知力訊息的能力,對任務相關的訊息進行主動維持和操弄。已經有許多研究證實,單次性運動有助於提升工作記憶,且高認知需求的身體活動被認為可以更有效的提高認知能力。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單次性認知要求運動對成年人工作記憶和神經電生理機制之影響。方法:本研究招募 31 位成年男性(平均年齡 23.55 ± 2.19 歲),採用組內設計隨機次序平衡使每位參與者皆進行三種情境 20 分鐘的介入,分別為高認知要求運動情境(HE)、低認知要求運動情境(LE)、控制情境(AC)。在運動情境中,參與者需根據不同認知要求的規則踩踏燈號進行 20 分鐘中高強度間歇運動(運動一分鐘,休息一分鐘)。在三種情境介入前後皆進行 工作記憶 2-back 測驗和簡單反應時間測驗(SRT),並同時使用腦電圖紀錄 P3 成分的變化。結果:行為表現的部分,在2-back測驗中高認知要求運動情境反應時間改變量顯著優於控制情境(p = .015),但低認知要求運動情境與高認知要求運動情境和控制情境皆無差異,而三情境間 SRT 測驗表現亦無差異。腦電圖的部分,高認知要求運動情境的 P3 潛時改變量顯著大於控制情境(p = .002),然而三情境間 P3 振幅並無差異。結論:運動中加入與工作記憶測試有關的認知要求,能夠使工作記憶表現及神經處理速度有更好的促進效果,但未在 SRT 測驗中看到效果,提供了認知要求特定性的重要證據。
  • Item
    單次性高低認知要求運動對成年人抑制控制之影響
    (2023) 吳紹瑀; Wu, Shao-Yu
    目的:過去多在探討運動對認知功能的影響。越來越多證據指出在運動中加入認知要求,對促進認知功能的效果更好。本研究目的為:一、探討單次性運動中加入高與低的認知要求對於成年人抑制控制之影響。二、探討特定種類的認知要求是否能夠促進特定的執行功能。方法:本研究招募 30 名成年人,並採用組內設計的方式使每一位參與者皆完成控制情境 (AC)、低認知要求運動情境 (LE)以及高認知要求運動情境 (HE)。運動前後使用Flanker task以及SRT (simple reaction time) task 進行測量。結果:行為結果顯示在高認知要求運動情境的Flanker反應時間進步量顯著高於控制情境,且在不一致情境的Flanker測驗中,高認知要求運動情境下的反應時間進步量也高於低認知情境。三個情境之間的SRT task反應時間進步量則沒有顯著差異。而P3振幅以及P3潛時則皆無顯著差異。討論與結論:在運動中加入認知要求能夠有效的促進成年人的抑制控制,且加入的認知要求劑量越多則對抑制控制的促進效果越好。另外,在運動中加入特定的認知要求就能夠促進特定的執行功能。
  • Item
    以事件關聯電位探討運動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孩童抑制能力的影響
    (2012) 蔡侑蓉; Yu-jung Tsai
    研究發現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在認知功能上 (特別是在抑制能力) 比一般孩童差。然而目前研究證實運動對認知功能有正面影響。目的:探討運動介入是否能改善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孩童的抑制能力,並採用事件關聯電位瞭解大腦活動改變的歷程。方法:實驗參與者為13位ADHD孩童,研究採組內設計,所有實驗參與者需接受三次Go/Nog與Flanker作業,而三次測驗之間皆相隔八週時間,而在第二次測驗後則進行身體活動課程介入,介入完成後再進行第三次測驗。結果:在行為表現方面,運動後介入後Flanker作業的正確率提高、反應時間變異減少,Go/Nogo作業則無顯著效果。在ERP方面,運動介入後,Flanker作業的N2振幅變大、潛伏時間變短;Go/Nogo作業Nogo刺激的P3潛伏時間變長、振幅變小,與抑制能力有關的N2則無顯著效果。結論:運動可能改善抑制能力,但對需要干擾控制能力的效果較明顯,而其中仍然包含歷史、成熟與測驗的影響。
  • Item
    中等強度急性健身運動對ADHD兒童作業轉換之影響
    (2015) 洪巧菱; Hung, Chiao-Ling
    本系列研究主要目的為了解急性健身運動對ADHD執行作業轉換之影響。研究一比較ADHD與健康對照組兒童作業轉換之差異。20位ADHD及20位配對健康對照組執行作業轉換並記錄腦波。結果顯示ADHD相較於對照組有較長之RT及較低正確率,尤其是混合試做情境。ERP部分ADHD在整體轉換效應則顯示較小P300振幅及較長之潛伏時間。研究二進一步檢驗急性健身運動對ADHD兒童執行作業轉換之影響。實驗設計採組內平衡消去法,34位ADHD兒童分次完成30分鐘跑步機快走,及控制 (影片觀賞) 兩階段。結果顯示相較於控制情境,30分鐘急性運動後ADHD兒童有較小的整體轉換成本RT,運動後混合情境比起單一情境有較大之P300振幅,控制階段則未觀察到此差異。本研究發現指出一次性中等強度急性運動對ADHD兒童的工作記憶面向可能有正向助益,尤其是需要大量執行控制之作業。此研究結果擴展了過去的研究發現,支持一次性運動促進ADHD兒童與作業轉換有關之執行功能。
  • Item
    急性有氧運動對ADHD孩童抑制功能保留效果之探討
    (2017) 余建霖; Yu, Chien-Lin
    背景: 認知功能一直是影響孩童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但是有注意力缺乏過動症的孩童(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卻因缺乏持續性的注意力與抑制功能,所以患者常常有學習困難與社會適應的問題。目前研究顯示出急性運動可以改善認知功能,但急性運動助益效果之保留時間仍待釐清,且過去探討保留時間的研究較少使用客觀指標 (如ERP、HRV等) 觀察心生理機制。因此本研究主要目的為中等強度急性運動後ADHD孩童抑制功能保留效果之探討。方法: 以組內平衡設計針對18位8-12歲確診之ADHD孩童,分別進行運動情境與控制情境,並觀察兩種情境後一小時內的抑制功能、心跳變異率(Herat rate variability, HRV)與事件關連電位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指標上的變化。本研究結果說明了急性運動對ADHD孩童在抑制功能上的保留效果可以維持至60分鐘,並且反映在抑制作業的成績表現與ERP的指標上,除此之外,透過兩情境相減之相關分析,可以表明急性運動提升認知助益的維持效果與急性運動引起的HF-HRV改變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