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10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滑板族身體空間知覺與認同(2009) 陳仲栩; Chen,Chung-Hsu本研究目的為分析滑板族身體空間知覺與認同的關係,主要探討社會空間、身體知覺對於滑板族群體間認同的影響。本研究使用半結構式訪談法進行資料蒐集,訪談對象為一個台北市的特定滑板群體。本研究之結論如下:社會空間中存在著以某種價值為主的意識型態,無論是政治、秩序、消費…,這些特性都在某些特殊空間中,被人所明顯感受。不過對滑板族而言,每一個充滿特殊意識型態的空間,除了被拿來玩板以外,其他的價值都被他們所忽略,空間是為他們玩板而存在;空間中的各種刺激,被滑板族的感官所接收,再融合玩板時的身體經驗,轉化成為對於空間的特殊知覺。滑板族的身體,是空間被轉化以及被挪用的關鍵,假如沒有身體的實踐,對於空間的知覺將落為一種想像。身體的知覺、能動性、經驗,都讓空間與滑板族更為貼近,也因為身體在空間中的行為,讓滑板族更融合在空間之中;滑板品牌商品對滑板族來說,是滑板文化的特色之一,隱含著滑板的精神,滑板商品因此成為滑板族最明顯的身分象徵。原本具有與他人區隔作用的符號,隨著滑板商品的流行化,雖然某種層面上,對於滑板文化的散佈有所助益,不過符號對於滑板族的象徵意義卻逐漸被消解;滑板族顛覆了空間特有的意識型態所形成的秩序、不在乎玩板所造成的身體傷害,以及建立自己特殊的象徵符號。空間、身體、符號對他們而言,顯示出與他人的不同,也成為他們彼此之間凝聚的中心價值。Item 體育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內涵知覺之研究(2002) 黃清勇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於:(一)探討體育教師知覺九年一貫課程「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內涵之重要程度。(二)探討體育教師知覺將「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內涵轉化為實際教材之難易程度。(三)探討體育教師對課程內涵的知覺是否因個別因素的差異而有所不同。研究方法採用問卷調查方式,受試對象包含台灣省及直轄市之現職國中體育教師共554位,問卷回收率達69﹪。 經研究資料分析討論後,獲致研究結果如下: 一、國中體育教師對「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內涵知覺之重要程度,以領域內之主題軸觀之,其重要程度依序為(一)、安全生活,(二)、生長與發展,(三)、健康心理,(四)、人與食物,(五)、群體健康,(六)、運動技能,(七)、運動參與等。對各主題軸之知覺均介於「重要」程度。 二、國中體育教師對「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內涵轉化為實際教材之難易程度,以領域內之主題軸觀之,其難易程度由易到難依序為(一)、安全生活,(二)、生長與發展,(三)、群體健康,(四)、人與食物,(五)、運動技能,(六)、運動參與,(七)、健康心理等。對各主題軸轉化為實際教材難易程度之知覺,均介於「普通」程度。 三、在知覺領域內涵重要性方面,不同性別、教育背景、是否擔任行政職務、是否固定參與讀書會、及是否為試辦學校等背景變項,對國中體育教師之知覺程度有顯著影響;而不同區域、教學年資、參與研習時數、學校班級數、及服務地區等背景變項,對國中體育教師之知覺程度並無顯著影響。 四、在知覺將領域內涵轉化為實際教材的難易程度方面,不同性別、教學年資、教育背景、是否擔任行政職務、及是否固定參與讀書會等背景變項,對國中體育教師之知覺程度有顯著影響;而不同區域、參與研習時數、學校班級數、服務地區、及是否為試辦學校等背景變項,對國中體育教師之知覺程度並無顯著影響。Item 國小六年級學生對體育教師教學策略知覺之研究(2010) 廖智倩; Liao Chih-Chien國小六年級學生對體育教師教學策略知覺之研究 摘 要 本研究旨在從學生的角度,觀看學生為學習主體重視下的體育教學,深入了解他們的想法,突顯學生主體能動性在體育教學中的位置。本研究主要目的有三:一、瞭解學生對體育課的整體知覺;二、探討學生對體育教師教學策略的知覺;三、分析學生對體育教師教學策略知覺的意義與影響。為傾聽學生的聲音,深入了解學生的知覺,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方法,選擇個案研究,以臺中市一所國民小學的學生為研究對象,運用觀察、訪談、文件資料、問卷、研究日誌等方式蒐集資料,研究發現如下:一、學生對體育課的整體知覺:(一)以運動技能為主要的學習目標;(二)球類運動是學生的最愛;(三)更多的體育課節數與彈性的時間安排;(四)學生不僅希望學到運動技能,還希望學到認知層面,且希望體育老師實施多元評量;(五)體育課有其獨特性;(六)學生喜歡體育課,理由主要是能促進身體健康與同儕的互動,至於有些學生不喜歡體育課的原因在於不喜歡運動。二、學生對體育教師教學策略的知覺:(一)遊戲增加體育課的趣味性;(二)教師回饋提供學生學習改進的方向;(三)分組與同儕教學有助於動作的練習與比賽;(四)提問能提升學生的認知層次;(五)不同的教學策略可彈性運用;(六)多元評量為學生的期待。三、學生對體育教師教學策略知覺的意義與影響:(一)學生知覺展現了他們的能動性;(二)學生知覺會受到體育教師、學生本身、重要他人、環境和社會文化等因素的影響。最後,本研究依據研究發現,討論相關議題,並提出對體育老師與未來研究的建議。Item 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對國中生軟式高爾夫學習效果之研究(2012) 韓欣諺; Han Hsin-Yen本研究目的主要透過理解式球類教學法(TGfU)探討國中生對軟式高爾夫運動之認知與比賽表現之學習效果,並瞭解學生對軟式高爾夫學習效果的知覺情形。研究對象為臺北市某私立國中七年級學生,男生15人,女生15人,共30位學生,授課教師為一資深的體育教師,對高爾夫球類教學法具十年的豐富經驗。本研究以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實施8節軟式高爾夫的課程,教學前後進行高爾夫認知測驗與比賽表現評量(GPAI),並於8節課後以半結構訪談方式分別訪談4位學生,男女生各2位,將所蒐集之質性資料進行內容分析。認知測驗與比賽表現評量以獨立樣本t考驗、相依樣本t考驗進行量化資料的統計分析。研究結果為:(一)學生的認知與比賽表現皆有顯著的進步,達顯著差異。在認知表現前測成績平均數為61.33,後測成績平均數為80.00,t值為-11.88,p<.05;在比賽表現前測成績平均數為60.88,後測成績平均數87.66,t值為-13.84,p<.05。(二)男女學生在認知與比賽表現皆有進步,但無差異。(三)訪談資料顯示學生一致認為在軟式高爾夫學習效果上有明顯的進步,學生喜歡且能認同這項屬於迷你型的高爾夫運動,同時也覺得以理解式球類教學法上體育課,對他們在軟式高爾夫學習上有很大的幫助,在認知與比賽表現上達到提升學習的效果。根據本研究發現可供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與師資培育機構培訓課程做參考。建議未來軟式高爾夫可推廣至各學習階段,並在理解式球類教學法的資料庫中建立相關的教材教法。Item 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對國中學生巧固球學習效果之研究(2006) 呂秀美; LU Hsiu-Mei本研究目的是透過理解式球類教學法(TGfU)探討國中學生對巧固球運動之認知、情意、技能與比賽表現的學習效果,並深入瞭解師生對巧固球學習效果的知覺情形。研究對象為北台灣某國中九年級學生,男生19位,女生18位,共37位學生。以理解式球類教學之課程設計,實施12節巧固球教學研究,並配合巧固球認知測驗、體育課情意量表、技能測驗與比賽表現評量(GPAI)。以獨立樣本t考驗、相依樣本t考驗對量化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另以半結構性訪談蒐集質性資料,並採用持續比較法進行內容分析。經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巧固球後,研究結果為:(一)學生的認知、情意、技能、及比賽表現皆有顯著的進步,達顯著差異。(二)不同性別學生的認知、情意、技能、及比賽表現皆有進步,但沒有差異。(三)學生都認為在巧固球學習效果上有明顯的進步,皆持肯定與喜愛的態度,同時也希望理解式球類教學法能廣泛地應用在其他運動項目的教學課程。(四)教師指出使觀念更為清楚,不僅易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興趣及增加成就感外,並透過團隊合作提高了學習效果,同時更可肯定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值得推廣與應用。根據本研究發現可供體育老師、師資培育機構在體育教學上做參考,並建議未來可建立理解式球類教學法的相關資料庫或網站。Item 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對國中生排球學習效果之研究(2007) 簡銘成; Chien Ming-Cheng本研究旨在探討理解式球類教學對國中學生排球運動之認知、情意與比賽表現的學習效果和學生知覺情形,並比較男女生學習效果之差異情形。研究對象為臺北縣某國中三年級學生男生20位、女生18位,共38位。本研究以理解式球類教學法之課程設計,實施12節課的排球教學介入,並配合排球認知測驗、體育課情意量表與比賽表現評量(GPAI)進行前測與後測。量化資料以相依樣本t考驗、獨立樣本t考驗與共變數分析為方法進行統計分析;為瞭解研究參與學生對排球運動在認知、情意與比賽表現學習效果的知覺情形,以半結構訪談方式,進行質性資料蒐集,並以內容分析法詮釋。研究結果如下:(一)理解式球類教學後,學生的排球認知表現皆有明顯進步;不同性別間的學習效果無差異。(二)學生的排球情意表現未達顯著進步;不同性別間的學習效果無顯著差異。(三)學生的比賽表現的有明顯進步;不同性別間的學習效果無顯著差異。(四)從半結構式訪談中得知,使用理解式球類教學法的教學模式介入,學生在學習效果上有很大的進步,並增進了學生對體育課的學習態度與興趣。本研究結果可供體育老師、師資培育機構在體育教學法選擇上做參考。Item 高中羽球教練訓練行為個案研究(2006) 歐正明; Cheng ming O高中羽球教練訓練行為個案研究 中華名國九十五年六月 研 究 生:歐正明 指導教授:闕月清 摘 要 運動教練行為模式與選手認知所生績效之間有其互動關係,為訓練成果不可輕忽的議題。本研究旨在探討高中男女羽球教練的訓練行為及不同訓練內容間之差異性以及高中男女羽球教練在指導類與回饋類訓練行為的差異情形,進而探討教練、選手對教練訓練行為的知覺是否一致。參與研究對象為高中羽球教練男女各一位及其訓練的34名選手,男教練有14名女選手,女教練的12名男選手及8名女選手。本研究以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觀察工具(ASUOI)與問卷等方式蒐集資料,將教練表現行為逐一編碼並分析教練與選手對教練訓練行為的知覺情形,依照他們所知覺到教練訓練行為出現的排名多少予以排序,經由分析後得到以下發現:(一)指導行為是教練最常使用的行為,可見指導行為是訓練的主體,最常出現的行為依序為:當場指導、事後指導、催促、發問等項,少見行為依序為:肢體協助、事前指導、負面示範等項。非指導類行為則以催促出現最多。(二)男教練比女教練有較多的發問行為,女教練則有較多的讚美行為。在不同訓練內容部份男女教練指導時機相當一致。(三)男教練訓練時的回饋行為屬負面的回饋方式,女教練則屬正面的回饋方式。(四)觀察教練之訓練行為與教練知覺、選手知覺三者呈現不一致的情形。因此依據本研究結果建議,教練於訓練時除指導行為外,宜多使用發問及正面的回饋行為,並透過自評來改進訓練行為,以創造出正面又有效率的訓練模式。 關鍵字:高中、羽球、教練、訓練行為、知覺Item 適應式結果獲知的自我效能預測及動作學習效應(2016) 林逸; Lin, Yi結果獲知 (KR) 包含訊息、動機、與連結的功能,是動作學習研究中的重要變項。KR對於動作學習及自我效能有影響,而當提供參與者錯誤KR時,對學習會有負面影響,但若改變KR的精確性,提供學習者正向適應式KR,亦對於動作學習有助益,並提高自我效能。本研究旨在探討正向適應式KR在動作表現的自我效能程度及動作學習的改變,以及自我效能是否能預測動作學習。共招募女性成年實驗參與者36名(21.1 ± 0.9歲),隨機分派至正向適應式結果獲知組、負向適應式結果獲知組及正確結果獲知組,實驗工作為空間性移動的矢狀軸伸展線性動作。獲得期進行60次試作並填寫自我效能量表,試作結束之後的第二天進行保留測驗。本研究自變項為結果獲知條件,依變項為絕對誤差 (AE)、變異誤差 (VE) 與自我效能分數。獲得期自我效能分數進行3(組別)× 6(區間)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其中區間為重複量數。保留測驗自我效能分數分別與保留測驗AE、VE進行簡單迴歸分析法分析,且保留測驗AE、VE將分別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發現:(一)獲得期自我效能和組別交互作用達顯著,區間單純主要效果亦達顯著;(二)在保留測驗中,AE及VE達顯著差異;(三)正向適應式結果獲知組自我效能可以有效地預測AE及VE。本研究結論:(一)正向適應式結果獲知會改變動作表現的自我效能程度;(二)正向適應式結果獲知有助於動作學習;(三)正向適應式結果獲知安排下的自我效能程度可以預測動作學習。Item 體育師資生應用合作學習策略之探討(2015) 王奎元; Wang, Kuei-Yuan近來,教育革新倡導以學習者為主體,積極推動合作學習之理念及作法,且在體育教學的應用與研究上亦備受關注。然而,體育師資生在關於此議題的相關研究上,目前仍缺乏具體的結果。因此,本文主要目的,在於探討體育師資生在實際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策略的相關知覺與情形,以供未來規劃優質體育師資培育教學模組,以及強化師資生教學策略之參酌。方法:首先,確立北部某師培大學系所為研究場域,並從該課程班級42位師資生中選取4位做為參與者,師資生應用合作學習前先以校外觀課50分鐘、教師授課120分鐘、師資生發表報告120分鐘做為知能的建立,再者,進入現場實際教學四位共教36堂課,一堂50分鐘,共計30小時,教學實況的資料蒐集則用攝影機、觀察表現場記錄,並在每週教學末匯集全員進行焦點團體訪談,共5次,教學總期程結束進行個別半結構式訪談,1次約90分鐘;最後將所蒐集資料進一步做歸納、統整與分析。結果:(一)應用前:體育師資生未接觸過合作學習,抱持困惑質疑態度;(二)應用中:較不滿意學生技能發展情形,但卻有知覺到思考能力、學習動機、人際互動、師生關係、責任績效的進展;(三)應用後:對應用合作學習策略抱持肯定且樂於沿用的態度。結論:師資生應用合作學習前後有明顯由擔憂轉喜愛的知覺,應用中較不擅於發展技能表現,而對於人際互動、思考能力雖知覺有進展,但實作上仍待進一步的加強。建議:(一)了解體育師資生應用合作學習的擔憂與困惑及其解決方法;(二)追蹤了解體育師資生對於發展學生動作技能、社會互動技能及思考能力方面的合作學習策略如何更精深。Item 中學師生對理解式球類教學實施知覺之探討(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2008-06-01) 廖智倩; 闕月清理解式球類教學是國外學者Bunker和Thorpe(1986)以認知爲主的教學而發展的,在戰術理解與做決定能力方面對現今的體育教學有所啟發,本研究旨在探討中學師生對理解式球類教學實施情形的知覺。研究參與者爲三位中學體育教師,每一位教師選擇一個班級,進行六週的理解式羽球教學,研究者於研究期間,進行教學觀察、學生日誌的蒐集,並於教學後進行教師的正式、非正式訪談及學生的團體訪談,資料的分析是採持續比較,從資料中發現主題和概念。針對研究結果發現如下:(一)體育教師對理解式球類教學的知覺,可歸納爲三部分,包括發現別於傳統體育教學之處、實施上的限制與困境及可採折衷辦法進行教學。其中,六種別於傳統體育教學之處爲有助於學生思考、富有新鮮感且挑戰性較高、比賽時學生較能學以致用、師生間互動較爲頻繁、學生剛開始時較難進入狀況、實施起來費時費力等;(二)學生對理解式球類教學實施的知覺,可歸納爲四部分:包括增加師生互動、享受運動樂趣、戰術戰略與規則的瞭解、提升技能等。本研究發現可供師資培育機構與其他相關單位,做爲推展理解式球類教學的參考,且建議未來的研究可以針對其他運動項目進行研究,做進一步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