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兒童基本操作性技能發展之建構—以試題作答理論取向(2007) 羅凱暘; Lo Kai-Yang本研究以建立基本操作性技能為題,採用試題反應理論的取向,建立基本操作性技能評估方式,同時探討國小學童基本操作性技能能力。研究目的包含以試題作答理論建構適合於台灣地區國小學童基本操作性技能評估之測驗,同時評估目前國小學童所具備之基本操作性技能能力,並據此探討該能力與九年一貫「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分段能力指標設定之目標能力是否一致。參與者為國小三年級學童101人及五年級學童90人,合計191人。測驗採自編之打擊、運球、接球、踢球、投擲及滾球六項測驗作為評估的方式。測驗過程利用攝影機拍攝,並採二元計分方式記錄各測驗之特徵表現。資料分析以二參數模式進行,分析發現參與者在六項能力平均估計值皆高於測驗難度平均值,顯示六項測驗在難度估計上屬偏易的情況。同時,同年級男學童表現優於女學童,同性別則五年級學童優於三年級學童,且就動作表現型態而言,女學童在動作表現上存有變異性。在能力含概率上,男學童之能力涵蓋測驗難度的範圍皆大於80%,女學童部分則多項測驗尚未達達到80%的含概率。經由研究討論後,本研究主要獲致結論如下:(一)應用試題作答理論能有效建構動作能力之評估方式;(二)國小學童之基本操作性技能能力具有性別及年齡差異;(三)僅國小男學童在基本操作性技能能力符合分段能力指標之要求,女學童部分則多數未能達成。Item 青少年立定跳遠為發展順序的函數(2015) 陳國輝; Chen, Guo-Huei本研究目的在探討青少年男性立定跳遠動作型態與動作表現之關係,並探究各年齡層之不同動作型態的分布特徵。研究之實驗參與者共有149名青少年男性,年齡分別為14歲、16歲及18歲。實驗乃透過攝影機紀錄實驗參與者在執行體適能測驗之立定跳遠動作影像與跳遠距離。參與者的最佳表現則就上肢動作、下肢動作及全身動作等部分,以檢核表分類其動作發展階段。本研究採χ2進行適合度與百分比同質性考驗,以檢視各發展階段與各年齡層間的分布差異;再以獨立樣本二因子變異數分析與Duncan法事後比較,分析動作型態與年齡對立定跳遠距離產生的影響(α = .05)。結果顯示16歲與18歲青少年在立定跳遠動作階段3與階段4的分佈人數較多,而14歲青少年則在三種發展階段人數比例無顯著差異。在立定跳遠距離方面,16歲與18歲的成績表現皆優於14歲,動作發展階段越成熟立定跳遠距離就顯著增加。因此,本研究發現14歲與16歲是立定跳遠動作發展關鍵階段,也提供了立定跳遠的動作發展階段有效預測動作者年齡,而不是與年齡相關的實證研究基礎。Item 5-12歲女童接球動作發展的年齡差異(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1998-12-01) 楊梓楣; 卓俊伶在動作發展的研究中,常以單一測驗情境來檢測動作技能,就動態系統的觀點而 言,個體、環境、和工作等三個限制的交互作用會影響個人的動作表現,所以單一測驗情境 的檢測結果能否代表個體真正的動作發展層次,頗值商榷。因此,本研究旨在檢驗:問題( 1 )不同環境限制下, 其動作發展的年齡差異為何﹖問題( 2 )在何種的環境限制下,所 得的動作發展趨勢, 最適於標示出接球動作發展的年齡差異﹖本研究之假說為:( 1 )在 不同環境限制之下,隨著年齡增長動作發展的層次也隨之增進; ( 2 )環境限制難度越高 ,動作表現的層次越低。48 名國小女童為實驗參加者,依照年齡分為 5、7、9、11 歲四組 ,分別錄影其接四種不同直徑( 7、17、27、37 公分)但重量相同( 500 公克)的球各 5 次之動作,根據修正後接球動作發展層次表進行評分,經評分者內與外之信度考驗後,再以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與敘述性頻次統計分析後,發現:不同的環境限制會引發不同的動作型式 ;動作發展的年齡差異亦不相同,其次是四種球中以相對較大球最能引發最佳動作表現,最 適於標示出接球動作發展的趨勢。Item 工作限制對國小學童投擲動作型式的影響(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1998-12-01) 李村棋; 卓俊伶本研究的目的主要在探討不同的工作限制對單手過肩投擲動作的影響。實驗參加 者為 13 位國小中年級的男學童,平均年齡為 9.5 歲, 以手拿網球投擲動作做為本實驗的 工作,工作的限制有兩種:(一 ) 用力性投擲,及 (二 ) 準確性投擲。 本研究的自變項為 工作限制的類型;依變項為不同的投擲動作的因素的層次。 實驗開始之前,先對 2 9 位實 驗參加者施測兩種不同工作限制的投擲前測,經檢測其投擲速度,及計算投擲點距目標區中 心點的距離後,篩選合於規定的實驗參加者,之後對其投擲動作進行動作因素的層次評定。 經弗里曼二因子等級變異數分析、相依樣本二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百分比描述統計分析,發 現不同的工作限制與投擲動作因素之間有交互作用存在;此即,不同的工作限制對軀幹動作 層次的影響,須視所用何種投擲方式而定。動作因素在不同的工作限制下也有顯著的差異; 此外,從描述統計中顯示軀幹動作的轉移現象,比其它動作因素受工作限制的改變較大。Item 十二歲學童單手投擲型式的關鍵因素(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1998-07-01) 李村棋; 卓俊伶過去的研究發現單手過肩投擲動作的層次高低及穩定性明顯地受球的尺寸 大小影響。本研究以動態系統為理論依據,以實際教育或比賽用球進行檢驗, 目的在探討相同年齡的學童,在躲避球過肩投擲動作層次及穩定性的實驗中, 如何受個體差異--手掌寬度的影響。實驗參加者是從國小六年級375名男學 生中,篩選手掌較長者和手掌較短者各13名,施做躲避球用力對牆投擲測 驗。實驗的自變項為學童的手掌寬度,依變項為投擲的動作層次及穩定性。經 評分者分析其動作層次、弗里曼等級二因子變異數分析、及二因子混合設計變 異數分析後,發現:(一)同年齡成長情況不同,對單手投擲的軀幹動作表現有顯 著差異,(二)同年齡成長情況不同,對單手投擲的穩定性沒有差異。Item 接球動作型式的環境限制變項探討(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1998-07-01) 楊梓楣; 卓俊伶在動作發展的研究中,傳統的觀念係將工作分析定義為:鑑別動作成分並 且以由簡而繁由易而難的原則加以排序的處理程序,此種定義的缺點是只重視 工作的特徵,而忽略了動作表現者本身的特質。為了解決傳統觀點所面臨的問 題以及克服其缺點,強調整體考量的生態工作分析因而應運而生,生態工作分 析的重點在於人的動作表現並非僅受限於動作者本身,而是由其與環境限制與 工作限制等三者之間的交互作用而產生。本研究的問題是:環境變數造成的限 制對動作型式的影響為何?根據動態系統的觀點,動作型式將因環境因素之難 度不同而產生改變,亦即環境限制的難度越低,動作型式會越高階;反之難度 越高,則動作型式會退化為較低階的層次。本研究以14名國小二年級男性學 童為實驗參加者,分別錄影其個別接四種不同直徑 (7、17、27、37公 分)但重量相同(500±10公克)的球各5次之動作,經評分者信度考驗 (評分者間信度為87%∼91%:評分者內信度為93%∼95%),然後再 經重覆量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以瞭解其動作型式之層次,是否會因所接球體 的大小不同而產生改變。結果發現在接難度較高的球時,其動作型式的層次明 顯低於接大小較適中的球時之動作型式,這與本實驗之假說相符,且支持動態 系統的觀點。Item 肢段間互動動力學探討多關節打擊動作之研究(I)(1999/08-2000/07) 黃長福; 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