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1
  • Item
    單日多場對打對大專公開組女子空手道選手肌肉損傷及運動表現的影響
    (2024) 方文慧; Fong, Man-Wai
    目的:空手道是開放性高強度間歇運動。在正式比賽中選手要在一天內進行多場比賽,然而目前仍未有文獻探討單日多場對打對女子選手專項表現及其後對肌肉損傷和運動表現的影響,本研究旨在探討上述研究問題。方法:本研究召募了8名大專公開組女性空手道選手並讓他們單日進行4場空手道對打摸擬賽(場間休息10分鐘),所有比賽均以錄影記錄,並記錄每位研究對象在賽前、中、後立即及1.5小時後的生理參數[心跳率(HR)、血乳酸濃度(LA)、運動自覺強度(RPE)],同時會對研究對象在每場比賽中技術表現(如攻擊次數)進行分析。在賽前、後1.5、24、48和72小時進行肌肉損傷[肌力、肌肉酸痛、反向跳(CMJ)]和專項運動表現[空手道敏捷測試(SKAT)、温蓋特無氧測試]的監測,並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分析。結果:(1)四場摸擬賽期間最大HR範圍為192.6-196.9次/分、LA範圍為10.8-14.9 mmmol/L、RPE範圍為14.2-16.1 A.U.等反應都高於前測(67.9次/分、1.9 mmmol/L、9.1 A.U.);(2)肌肉損傷(如:最小肌力:肘屈肌群:-11.3±13.1%、膝伸肌群:−17.5±19.3%、膝屈肌群:−14.3±23.4%;最小CMJ高度:-9.6±18.2%)和運動表現/體能參數(SKAT:+6.9±5.3%;温蓋特平均功率:−6.5±10.7%)在最後一場比賽後的變化率,都明顯(p<.05)比前測值來得大。與前測相比,肌肉酸痛、CMJ在最後一場比賽後第72小時尚未完全恢復(p<.05),但肌力在最後一場比賽後第72小時已恢復至前測值。SKAT在最後一場比賽後第48小時,已完全恢復(p>.05)至前測值,但是下肢無氧能力的表現,在最後一場比賽後第72小時仍未完全恢復(p<.05)至前測水準。結論:這些研究結果作為第一篇論文證明單日多場空手道比賽會導致女性選手產生肌肉損傷及疲勞,並影響其表現。未來研究需要發展有效恢復方法,以加速選手恢復並提昇空手道選手參加正式比賽時之表現。
  • Item
    不同技能水準者在飛鏢投擲動作準備期凝視時間和大腦活動之差異
    (2023) 依林; Yi, Lin
    目的:過去研究發現在精準性運動中發現專家有較長的凝視時間和較好的表現,有研究者建議可以透過神經科學的研究手段來了解可能原因。方法:本研究招募了21位飛鏢專家,22位飛鏢生手,分別進行60次飛鏢投擲,同時記錄運動表現,以及投擲動作準備期的眼動資料和腦電圖。結果:專家組比起生手組有較好的表現和較長的凝視時間。在個人的技能水準中,凝視時間與投擲表現呈正相關,SMR功率與投擲表現呈正相關。結論:在這個研究中我們發現投擲表現較佳的狀態下,較長的凝視時間可能代表較佳的注意力資投入,較高的SMR功率則代表減少體感知覺的干擾,然而凝視與SMR的關係尚須更近一步的研究確認。
  • Item
    足底筋膜放鬆對於下肢柔軟度與跳躍力之立即性影響
    (2023) 曹育翔; Tsao, Yu-Hsiang
    目的:探討立即性介入足底踩按摩球後,是否影響腿後側柔軟度、垂直跳高度、 下肢發力率及向心功率峰值。方法:招募 21 位健身產業從業年限至少 1 年之一對一體 適能教練,先進行前測,使用坐姿體前彎工具收集柔軟度數據,用 kistler 測力板收集 下蹲跳跳躍高度、下肢發力率,接著,介入足底踩按摩球 30 秒 3 次,次與次間休息 30 秒,再進行後測收集體前彎柔軟度、跳躍高度、下肢發力率及向心功率峰值,探討足 底踩球介入後是否對下肢運動表現有立即影響。使用 SPSS 23.0 統計軟體進行資料分析, 以相依樣本 t 檢定方式比較受試者在前後測體前彎柔軟度、垂直跳高度、下肢發力率及 向心功率峰值之差異,顯著水準定為 α=.05。結果:足底踩球介入後可提升體前彎柔軟 度、垂直跳高度、下肢發力率及向心功率峰值。結論:立即性足底踩按摩球 30 秒 3 次, 可提升柔軟度與下肢運動表現,是一種快速且方便執行的方法,建議在體適能課程訓 練前與競技運動員比賽前,加入課表安排中進行。
  • Item
    從美力到獲利—美學對航空公司經營績效之研究
    (2013) 陳思雯; Sih-Wun Chen
    今日的航空業面對競爭日益嚴峻的環境,必須要找出新的競爭優勢以避免落入價格戰的惡性循環。美學是競爭的新準則,現在是一個美力的時代。過去鮮少有研究探討美學與航空業的關係,更遑論進一步與績效做連結。因此,本篇研究探討美力(氣氛美學、美學勞務兩構面)與航空公司經營績效的關係。並以平衡計分卡的四大構面為衡量經營績效的依據。研究對象以航空業管理者進行問卷調查,共計回收250份有效問卷。使用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構方程模式,探討各因素間的關係。實證結果顯示氣氛美學、美學勞務分別對於財務、顧客、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等構面有正向的影響,支持本研究假設。研究建議未來航空業者可打造機艙內的美學舞台營造氣氛美學、並運用空服員的美學勞務,以提昇財務、顧客、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的績效。
  • Item
    超級籃球聯賽整合行銷傳播之研究
    (2006) 許秩維; HSU CHIH-WEI
    自職籃停賽後,國內籃壇低迷不振。為改善籃壇低迷的風氣,體委會協助籃球協會規劃超級籃球聯賽。整合行銷傳播被行銷界視為未來的趨勢,透過各種不同的傳播工具,將一致、清晰的訊息傳遞給消費者,不只能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意願,也能增加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超級籃球聯賽目前仍在起步階段,若能與整合行銷傳播相結合,對票房的提昇和品牌的建立,絕對有正面的助益。因此,研究者希望能超級籃球聯賽運用整合行銷傳播的情形及績效。研究結果發現超級籃球聯賽在整合行銷傳播的運用上,對於訊息一致性和傳播工具的使用較為注重,與消費者的互動和資料庫的建立上較為忽略,績效上的衡量則以收視率為主。因此,建議未來可以增加與消費者互動溝通的管道,調查消費者的意見做為行銷策略的參考;績效的衡量方式,可以採用多樣化的指標,增加績效的準確性。
  • Item
    捕手三種投球動作之運動生物力學分析
    (2015) James Yenshing Chen
    對一場棒球比賽來說,捕手經常是場上最重要的防守指揮者。而捕手在場上主要的責任為預防壘上的跑者盜壘。一般來說,捕手使用三種投球方式來預防盜壘:分別為throwing from the knees, traditional throw down 與 pitch-out 。本研究目的在比較三種投球動作對關節運動學與球速影響。關節運動學的資料會使用Vicon 紅外線攝影機進行收集,實驗中會有一人投球給補手,捕手接到球後會利用throwing from the knees, traditional throw down 與 pitch-out將球傳至二壘。主要分析的參數包括上肢的關節角度和角速度以及球速。使用重複量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和回歸來比較兩種投球方式的差異。結果發現,pitch-out的球速會比 traditional throw down and throwing from the knees還快(p< .05)。而肘關節伸展和軀幹的角速度在兩種投球方式亦有差異。因此,透過捕手投球時的運動學分析,可能有助於幫助我們瞭解如何促進運動表現和避免受傷。
  • Item
    吸氣肌熱身對高強度反覆衝刺運動表現與恢復時間之影響
    (2016) 余秀菁; Yu, Hsiu-Chin
    目的:本研究探討吸氣肌熱身對隨後高強度反覆衝刺運動表現與恢復時間之影響。方法:以12名女性甲組足球運動員為受試對象 (年齡,20.1 ± 1.4歲,身高,1.61 ± 0.4公尺,體重,55.4 ± 4.3公斤)。採重覆量數且平衡次序之實驗設計,受試者須進行三種不同實驗處理,包括吸氣肌熱身處理 (inspiratory muscle warm-up, IMW)、安慰劑處理 (placebo, PLA),與控制處理 (control, CON)。IMW與PLA是指分別以40%及15%的最大吸氣壓力 (maximum inspiratory mouth pressure, PImax),進行2組30下的吸氣肌熱身,CON則不進行吸氣肌熱身。各實驗處理後,受試者須完成15 × 20公尺的高強度反覆衝刺運動測驗,每趟衝刺休息時間介於5至30秒之間,依據受試者在恢復時間範圍內的主觀感覺。實驗過程中,分析每趟衝刺時間、休息時間、血乳酸、RPE (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RPB (rating of perceived breathlessness),以及腓腸肌的肌肉血氧飽和度。結果:在反覆衝刺測驗中的恢復後段 (11至15趟衝刺間的恢復時間),IMW顯著低於CON (IMW vs. CON,20.5 ± 3.6 vs. 23.2 ± 3.2秒,p< .05)。反覆衝刺運動表現在三種實驗處理間則未達顯著差異。在反覆衝刺測驗後5分鐘的PImax,IMW顯著高於PLA與CON (IMW vs. PLA vs. CON, 102.2 ± 10.5 vs. 95.8 ± 9.7 vs. 94.1 ± 11.3 cmH2O, p < .05)。在反覆衝刺測驗後的RPE,IMW顯著低於PLA (RPE,IMW vs. PLA,13.8 ± 1.4 vs. 15.8 ± 2.1分,p < .05)。在反覆衝刺測驗後的RPB,IMW顯著低於PLA與CON (RPB,IMW vs. PLA vs. CON,4.6 ± 1.3 vs. 5.4 ± 1.6 vs. 5.6 ± 1.1分,p < .05)。然而,組織氧合指標 (TSI) 在反覆衝刺測驗中的前段 (1至5趟),IMW顯著低於CON (IMW vs. CON, -9.60 ± 3.18 vs. -7.94 ± 3.01 %, p < .05)。結論:吸氣肌熱身能改善吸氣肌肌力與呼吸困難感覺,並促進高強度反覆衝刺後的恢復能力,然而,吸氣肌熱身活動可能會降低運動初期的肌肉氧飽和度。
  • Item
    高中男子跆拳道選手急速減重及恢復期高醣攝取之影響
    (2007) 黃靜美; Huang, Ching-mei
    目的:探討急速減重前、後和恢復期高醣攝取的身體組成、血液生化值和運動能力各變項之差異。方法:受試者為8位高中男子跆拳道選手,先讓受試者以一週時間減去至少5%體重後,再經過16小時高醣攝取(75%碳水化合物、10%蛋白質、15%脂肪)的營養介入。並分別於急速減重前、後及恢復期後測試受試者的身體組成、血液生化值和運動表現。實驗結果以相依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one-way ANOVA) 考驗三階段生理變項之差異;當主要效果達顯著時,以杜凱氏HSD進行事後比較。結果:1.三階段之體重、非脂肪體重、細胞內液、細胞外液、骨質重、蛋白質重、肌肉重均達顯著差異(p<.05),而脂肪重、體脂肪率、脂肪分佈無顯著差異。2.急速減重前、後之血糖、血中尿素氮、血紅素、血漿量均達顯著差異(p<.05);恢復期後之血紅素顯著低於急速減重後(p<.05)。3.急速減重後之背肌力顯著低於急速減重前(p<.05);恢復期後之背肌力顯著高於急速減重後(p<.05)。立定三次跳、立定垂直跳、折返跑、曲折跑在各階段皆無顯著差異。結論:急速減重會影響高中跆拳道選手的生理狀況及運動表現,而恢復期攝取高醣類的飲食仍無法回復至減重前的水準。
  • Item
    社會體型焦慮對體育課游泳項目中學習效果之影響
    (2008) 蔡孟萱
    社會體型焦慮對體育課游泳項目中學習效果之影響 日期: 97年6月 研 究 生:蔡孟萱 指導教授:廖主民 協同指導教授: 闕月清 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國中體育課游泳項目中,社會體型焦慮是否會影響學習效果。研究假設不論男生或女生皆會受到社會體型焦慮的影響,其中,女生受到社會體型焦慮的影響大於男生。首先,以獨立樣本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檢驗不同BMI、性別在社會體型焦慮上的差異。分析結果發現性別沒有顯著的主要效果F(1,202)=.81,BMI發現具有顯著的主要效果,F(2,202)=141.72, p<.00, SR2=.80,沒有發現顯著的性別和BMI的交互作用,F(2,202)=1.04。其次,以2(社會體型焦慮)×2(性別)獨立樣本二因子變異數分析(two-way ANOVA)檢驗學生游泳表現的進步得分差異。分析結果發現社會體型焦慮和性別並未有顯著的交互作用F(1,204)=1.15,社會體型焦慮未發現顯著的主要效果,F(1,204)=.79,性別也未發現顯著的主要效果,F(1,204)=.21。本研究結果並未發現社會體型焦慮對學習效果的影響,似乎社會體型焦慮不會影響體育課游泳項目中的學習效果。可能在體育課的游泳教學中,允許學生在未下水前穿著衣物,或者男、女分組練習,就有助於減少社會體型焦慮的影響。未來期待更多應用社會體型焦慮探討體育教學中學習效果的相關研究,以提昇體育教學之學習效果。 關鍵詞:社會體型焦慮、游泳教學、學習效果
  • Item
    划船選手臨界負荷無氧動力及能量消耗指標與運動表現之相關研究
    (2005) 林信甫; Hsin-Fu Lin
    划船選手臨界負荷無氧動力及能量消耗 指標與運動表現之相關研究 中華民國94年6月 研 究 生:林信甫 指導教授:林正常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以不同臨界負荷(臨界動力與臨界速度)、無氧動力與能量消耗指標(效率與經濟性)評價划船測功儀上的運動表現,以確認最佳的臨界負荷預測模式,同時探討以臨界速度(CV)與臨界動力(CP)持續運動的時間與生理反應,包括心跳率(HR)、乳酸([La-])、氧攝取量(VO2)、二氧化碳產生量(VCO2)與換氣量(VE),考驗臨界負荷於划船運動時的生理狀態是否穩定。本研究受試對象為國內優秀的女性西式划船選手15名(年齡 20.73± 1.44歲、身高164 ±0.35公分、體重56.64±4.38公斤),經平衡次序法,所有受試者皆在划船測功儀上(Concept II),接受不同距離(400公尺、600公尺、800公尺、1000公尺)與時間(90秒、240秒、600秒、1200秒)的運動測驗,以線性模式分析分別獲得CV(4.00 ±0.14m/s)與CP(139.49 ±20.37W);其次進行漸進負荷測驗、CV與CP的20分鐘持續運動測驗;實驗過程中以Vmax29能量代謝系統、YSI1500乳酸分析儀分別測得VO2max(2.47±0.47L)與AT4(157.81 ±22.08W)以及持續運動中的呼吸生理變化;最後進一步經2000公尺衝刺測驗獲得運動表現成績(493.44±19.02秒)與30秒無氧動力測驗獲得無氧能力(6912.14±895.64W),平均無氧動力(323.17±26.70W),疲勞指數(3.77±2.55%)。經皮爾遜積差相關檢定與重複量數變異數分析的結果顯示,CV與CP與2000公尺划船運動成績皆有顯著相關(r=-0.97、-0.81,p<.05),其中CV的相關程度大於VO2max與AT4(r=-0.85、-0.84,p<.05),但划船效率以及經濟性皆無相關。進一步經多元逐步迴歸分析顯示,以CV配合疲勞指數(FI)為預測2000公尺划船成績的最佳預測模式(T2000=−131.83CV(m/s)−1.00FI(%)+1023.91, SEE=4.10s, p<.05)決定係數高達0.96。在CV持續運動時間為14±4分鐘,運動過程中[La-]、HR、VO2、VE皆不會出現穩定狀態,而VCO2則無變化;同時在CP強度下,持續運動時間為20分鐘,VO2、VCO2會出現穩定狀態,但是[La-]、HR以及VE皆隨著運動時間的增加而上升。因此,本研究發現划船選手的CV越高,2000公尺的運動表現越佳,較CP而言,CV是划船運動較佳的臨界負荷指標,且配合疲勞指數構成最佳的成績預測模式。同時,CV並無法持續長時間的運動,且各項生理指標皆無法呈現穩定狀態,而CP強度下雖然可以持續20分鐘,但並非所有生理狀態均呈現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