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不同跑步模式之手腕與腳踝加速度值分析
    (2009) 廖立同
    跑步的運動人口逐漸增加,但現有之身體活動量檢測儀器僅適用於低強度之身體活動,無法準確測量跑步之身體活動量,因此提供簡易且準確之身體活動量方式為本研究之方向。 目的:(一)利用加速規測量跑步時手腕及腳踝之加速度,並探討跑步機跑與平地跑之差異性;(二)利用手腕及腳踝在跑步時之加速度建立加速度推估跑步速度與心跳之迴歸公式。 方法: 使用加速規取得15位實驗參與者(年齡:27.6±7.4歲,身高172.8±6.3公分,體重:67.3±7.5公斤)跑步時手腕及腳踝之加速度,以心率錶收取實驗參與者在各速度下穩定的心跳。 結果: (一)手腕及腳踝之矢狀面加速度積分值皆與心跳達到顯著相關(p<.01);(二)實驗參與者之個別差異,造成手腕及腳踝加速度曲線隨著跑步速度提高而有不同的斜率;(三)跑步機跑步時,手腕矢狀面加速度積分值在較高速跑時(14及16 km∕hr)顯著高於腳踝矢狀面加速度積分值;平地跑時,腳踝矢狀面加速度積分值在較高速跑時(14及16 km∕hr)顯著高於手腕矢狀面加速度積分值;(四)手腕矢狀面加速度積分值在兩種跑步模式並無顯著差異,腳踝矢狀面加速度積分值在速度12、14及16 km∕hr時,平地跑顯著高於跑步機跑。 結論: (一)跑步過程中,手腕及腳踝之加速度可用來推估身體活動量,且針對不同跑步模式選用不同部位之心跳迴歸公式;(二)跑步過程中,手腕及腳踝之加速度可用來推估跑步速度,未來可用身體之加速度做為推估跑步速度之新方式。 關鍵詞: 加速度、心跳、跑步機跑步、平地跑
  • Item
    規律深呼吸對激烈運動後恢復期生理變項之影響
    (2003) 彭成龍; Cheng-Lung Peng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激烈運動後恢復期實施規律呼吸對攝氧量、心跳率、血壓、心率變異性的影響。12名健康大學體育系男性(平均年齡19.50±0.52歲,身高176.23±6.16公分,體重69.93±8.93公斤)為自願參與本實驗的受試對象。於85%VO2max運動強度從事5分鐘跑步機運動後,依平衡次序分別實施五分鐘自由呼吸及每分15次呼吸的規律呼吸控制,並於此期間收集受試者攝氧量、心跳率、血壓、心電圖等各項生理變項資料,受試者心率變異性的資料以心電圖RR波間隔(R-R interval)經快速傅立葉轉換,做功率頻譜頻域(frequency domain)之分析,以高頻百分比(%HF)作為副交感神經驅策指標,低頻與高頻之比值(LF/HF)作為交感神經驅策指標。實驗各項數據以相依樣本t-test統計考驗各組生理變項之差異。結果發現:一、不同呼吸方式之攝氧量於恢復期第二、三、四分鐘達顯著差異(P<.05),經比較後發現規律呼吸控制的攝氧量顯著高於自由呼吸時之攝氧量。二、在心跳率與血壓方面,恢復期各時間點均無顯著差異(P>.05)。三、恢復期自由呼吸與規律呼吸之心率變異方面,%HF與LF/HF達顯著差異,經比較後發現規律呼吸控制的%HF顯著高於自由呼吸時之%HF,而自由呼吸控制的LF/HF顯著高於規律呼吸時之LF/HF,顯示規律呼吸控制較自由呼吸增加副交感神經驅策,及減低交感神經驅策。 本研究結論為激烈運動後實施規律呼吸有助於攝氧量的提升進而增加能量代謝,同時規律呼吸能夠增加副交感神經驅策,減低交感神經驅策,以利於運動後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