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台灣男子籃球職業化的想像與現實(2022) 周柏臣; Chou, PO-Chen多年來國內籃球一直以半職業化的超級籃球聯賽為主,由於經營不善等因素導致票房年年下滑,多年後國內許多有心人士成立P. League+職業籃球聯盟,在P. League+的成立使得國內籃球再度活絡起來。本研究目的在於暸解台灣男子籃球職業化的現況與挑戰。透過質性深度訪談的方式,將訪談內容整理並分析後,得到以下三項結果:(一)國內職業籃球多年停滯不前,於2020年P. League+職業籃球聯盟成立,開啟台灣職業籃球的新篇章。(二)國內籃球職業化的挑戰為隊伍的增加、各球隊實力的平衡、更完善的規章,以及職業籃球的長久發展。(三) 國內籃球職業化之策略為聯盟賦予球團營運主導權、建立屬地主義、正確的行銷方向,與完善的賽務與規章。本研究建議分為以下四點,(一)主客場的賽制,能有助於屬地主義的落實,進而提升營運的成效。(二)球團為主,聯盟為輔的型態,使球團有更多的空間得以發揮,有助於球團及聯盟的蓬勃發展。(三)提升整體水平及擴大國內市場可避免籃球人才的外流。(四)依據人口分布的狀態,平衡各地方球隊之數量才能發揮到最大的效益。Item 籃球進攻時間規則修改對於攻守表現之影響-以SBL及WSBL為例(2022) 許靜怡; Hsu, Ching-I本研究以進攻時間規則改變為主題,探討獲得進攻籃板後進攻時間由24秒減少為14秒之進攻時間規則修改,對於聯盟整體及球隊攻守數據所產生的影響,研究目的為探討進攻時間減少對於攻守表現的影響。研究對象為超級籃球聯賽(Super Basketball Leagu[SBL])及女子超級籃球聯賽(Women's Super Basketball League[WSBL]),樣本區間依2014年規則修改實施前後三年共六個球季,攻守數據,採計項目包含:兩分球、三分球與罰球之出手次數、命中次數及命中率、進攻籃板、防守籃板、總籃板、助攻、阻攻、抄截、失誤、犯規及總得分共18項。並採用球隊例行賽數據;透過官方網站所提供之攻守數據蒐集至Microsoft Excel進行統整,並採用SPSS23.0軟體進行分析統計,使用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並以α=.05為顯著水準進行統計考驗進行資料分析,以及Peaeson積差相關分析攻守數對於總得分之相關性差異,以進一步探討進攻時間規則修改後對於比賽所造成的影響。研究所得結論如下: 一、規則修改後對於SBL及WSBL攻守數據表現產生影響,對於三分球出手數影響最為明顯,其次為助攻。 二、規則修改後SBL及WSBL兩聯盟攻守數據改變趨勢除三分球出手數之外,其餘項目並無相似趨勢表現。 三、攻守數據對與總得分的相關性結構產生改變,但SBL及WSBL兩聯盟與各隊皆不相同。 基於上述研究結果,因三分球出手數提升,建議加強三分球訓練,以確保三分球出手的把握度及穩定性;又因助攻數下降,建議擬定進攻時間較短情況之進攻戰術;而針對未來研究,建議可納入球隊球員組成內容進行探討或是研究其他層級球賽數據,可更清楚了解台灣籃球在規則修改後的趨勢發展。Item 結合Kano二維品質模式與IPA分析探討觀賞性運動-以SBL、UBA、HBL為例(2019) 黃寯威; Huang, Jyun-Wei本研究藉由建構完整賽事之研究量表,探討國內最受歡迎的三大聯賽SBL、UBA、及HBL,利用Kano二維品質模式歸類出服務品質屬性後,結合IPA找出目前賽事服務品質的缺失並提出改善方針。本研究回收有效樣本468份,分析結果如下: 一、 目前三項賽事SBL、UBA及HBL的現場觀賽觀眾以男性居多並結伴同行,平常都有接觸籃球,此外UBA及HBL的觀眾大多職業為學生。 二、 39項服務品質內,沒有被歸類出必要品質屬性及反向屬性的服務品質。 三、 在IPA分析中,三項賽事只有一項共同的品質在優先改善區內,為 (37) 門票取得便利性,三項賽事的主辦方要特別注意並改善此項服務品質。 四、 服務品質若位於優先改善區且SSI或DDI大於平均數需要被最先改善,SBL有4項需要被優先改善 (1、22、30、37),UBA有4項 (8、25、30、37),HBL有5項 (1、8、15、22、37)。 五、 SBL的滿意度是三項賽事中最低的,代表三項賽事中目前觀眾對SBL最不滿意。 六、 人口背景在SBL賽事會影響觀眾對Kano服務品質之認知,但在UBA及HBL上較不顯著;此外在SBL、UBA及HBL,球隊支持並不會對滿意度有影響。 本研究根據研究分析結果提出建議,給予學術上相關研究方式應用之參考外,在實務上也提供相關賽事改善的依據。Item SBL超級籃球聯賽球員生涯規劃之研究(2008) 何守正籃球運動自1891年由詹姆士‧納史密斯(James Neismith)博士所發明以來,一直是最受世人歡迎的運動項目之一。政府遷台四十餘年來,台灣籃球運動一直以業餘為主,目前的 SBL超級籃球聯賽亦為半職業型態,在籃球再度職業化之前,所有參賽的球員必須培養與發展另一項專長,並進行生涯規劃。本研究試圖了解超級籃球聯賽籃球員對生涯的規劃模式。本研究於2008年3月1日至3月31日進行調查,研究對象為目前SBL所有參賽球員為對象,共回收94份有效問卷。結果發現30歲以下的球員佔了八成以上,大部份球員集中於台北,又以台灣師大和台北體院最多。在目前球隊年資以一年居多。大多數未婚。家庭成員狀況,將近八成的球員有二到三位兄弟姐妹。SBL球員的目前大部分居住在球團宿舍,比例將近五成。SBL球員目前來自球團的平均月薪以「25,001~50,000元」和「50,001~75,000元」最多。父母親的社經階層都不高。生涯規劃部份,大部份球員希望打到30歲退休,屆時能有「501~1,000萬」的積蓄。目前最擔心事物為「退休積蓄不足」,退休後最希望從事的工作為教練。生涯規劃的方式,以「上課進修」最多。工作滿意部份,球員對於「球技部份」的同意程度最高。整體環境的部份,七成球員認為應該增加球員工會,另外對於球團的滿意程度最高。不同年齡、隊伍對於生涯規劃有顯著差異。不同隊伍、居住房子對於工作滿意達到顯著差異。不同隊伍和居住房子對於整體環境評價達到顯著差異。Item 邊界生產函數之應用-以超級籃球聯賽球員攻守技術為例(2007) 林慧婷; Hui-Ting Lin本研究之目的在以經濟學上的生產理論,來探討超級籃球聯賽2003-07年球季各球隊的生產函數。利用Farrell(1957)提出的生產邊界概念與Richmond(1974)的估計方法,進行各球隊潛力與生產效率的衡量,並與實際的戰績排名做一比較。研究結果指出:各球隊生產函數模型之解釋力均達顯著,顯示模型中各投入變數的配置適當。兩分球與三分球投籃命中率為各球隊之產出影響最主要的正向來源,籃板與助攻對部份球隊而言,也是重要的正向因素。失誤與犯規對產出則有相當大的負面效果,影響程度有時甚至高於三分球命中率。其次,各球隊的效率值均很高,符合運動競賽高度競爭的特性,在各球隊差異不大的情形下,真正影響球隊表現的關鍵,即為球隊的生產邊界(潛力)。球隊的生產邊界,又決定於球員的組成與球隊教練的執教風格,因此,如何尋求合適的球員與教練,成為球隊的重要課題。球隊可以參考生產函數所帶來的訊息,針對能有效提昇產出的投入要素,經由球隊的訓練內容或球員的招攬,來達成提昇產出的目的。最後,各球隊估計產出之排名高低與實際戰績排名之間達顯著相關,兩者具有相當的一致性,顯示此估計方法具有一定的可信度。Item 臺北市Y世代學生觀賞SBL之媒介使用動機與使用行為研究(2008) 鄭文蕊; Cheng Wen-jui本研究為瞭解臺北市Y世代學生觀賞SBL之閱聽動機和行為,以使用與滿足研究取向觀點為研究途徑,透過問卷調查,抽取臺北市13至24歲之學生為研究對象,透過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皮爾遜積差相關,深入探討臺北市Y世代學生觀賞SBL之媒介使用動機與使用行為,以提供運動行銷、運動媒體業者具體之建議,本研究之主要發現如下: 一、 臺北市Y世代學生觀賞SBL之受試者以男性、年齡介於19-21 歲、教育程度為大專校院、每月可支配1,000元以下為主要樣本群。 二、 媒介使用動機依序為「偏好認同」、「資訊獲得」、「媒介特性」、「消遣娛樂」、「比賽刺激」、「人際關係」、「儀式動機」,且13~15歲國中生在「個人偏好/認同」、「資訊獲得」、「比賽刺激」及「人際關係」動機顯著高於其他年齡層。 三、 媒介使用行為,以電視最為普及、頻率最高、觀賞時數最久,其次為報紙與網路,雜誌及廣播則使用最少,此外,臺北市Y世代13~18歲學生觀賞SBL以電視為主,19~21歲大學生及每月可支配零用金越高之學生則以網路為主。 四、 臺北市Y世代學生各媒介使用動機構面並未影響其媒介選擇,主要媒介以電視為主,次要媒介以網路、電視及報紙為主。此外,臺北市Y世代學生觀賞SBL媒介使用動機越高,媒介使用行為則越高。 透過對Y世代學生觀賞SBL之媒介動機與媒介行為之瞭解,將有助於企業與Y世代之連結,因此,建議SBL運動媒體業者應重視女性及13~15歲閱聽眾,並持續提昇媒介使用之動機,增加Y世代學生觀賞SBL之媒介使用行為。此外,建議運動行銷業者以分眾媒介之概念,透過電視、網路及報紙傳遞訊息,達到接觸目標群眾之目的。Item 企業贊助超級籃球聯賽效益之研究—以消費者態度之觀點(2007) 池欣玲; Chih, Hsin-ling本研究旨在瞭解企業贊助超級籃球聯賽(SBL)之效益,並進一步探討消費者對籃球的態度、消費者對贊助企業的態度、效益之認知效益、形象效益、促購效益。研究對象為2007超級籃球聯賽第四季之現場458位消費者,以自編之「企業贊助超級籃球聯賽效益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調查。根據實際調查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簡單相關分析(simple correlation analysis)及典型相關分析(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等統計方法處理,將研究結果綜整討論後,獲致以下結論: 一、年齡20歲以下、可支配零用金3,000元以下、觀賞的次數16次以上的女性消費者對SBL有較佳態度,認為自己是SBL的忠實支持者,且SBL對她們而言是重要的。 二、16~20歲的消費者之「認知效益」較高;16~25歲、零用金1,001~3,000元的消費者之「形象效益」較高;16~20歲、31歲以上的消費者之「促購效益」較高,會於企業贊助後增加對贊助商的喜好,並增加購買贊助商產品的傾向,且會在企業贊助SBL後增加對贊助商產品的使用率。 三、消費者態度與贊助效益間確實有典型相關關係存在,且消費者對贊助企業的「公益態度」為影響贊助效益之「認知」、「形象」、「促購」之主要因素。 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建議企業應持續聚焦年輕消費者之市場,針對年輕族群設定活化的行銷及贊助策略,建立與消費者間的良好關係,此外也應提高SBL之知名度、加強一般民眾對SBL之認識,最後建議企業持續贊助SBL,以公益態度出發,將提升國內籃球風氣為企業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