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優秀運動員運動復出歷程之研究-一種情境兩樣情(2007) 許凌岑; Hsu, Lin-chen運動退休不見得是一條遠離運動場的單行道,甚至因經驗豐富與心理素質成熟等因素,已退休運動員之復出消息時有所聞,但隨著生命的發展,運動員復出後所需面臨的困擾與退休前的情境已不可同日而語,因此,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於建構優秀運動員之運動生命史,藉以探究優秀運動員在運動復出後所面臨之困擾因素、因應策略及所得資源間的損益平衡情形,進而檢視我國現行體育政策。 基於研究目的與文獻,本研究將採取質性研究的方式進行,針對3位復出優秀運動員進行半結構式訪談,並以Schlossberg轉換模型(1981,1984)為分析其運動生命史之基礎。研究結果發現: 一、影響3位復出優秀運動員運動退休之因素與運動員對未來職業生涯發展的確定性有關,而其復出受教練影響甚大,且可視為過去運動生涯的延伸。 二、在運動生涯轉換歷程中,個人特質、環境特質與事件特質等特質要素對運動員的適應情形具有影響力,當特質要素所衍生的正面情緒以及獲得之支援資源大於負面情緒,運動員可在當中得到良好的適應。 三、優秀運動員復出後要面對的困擾因素包括生理條件退化,心理壓力、自我控制時間減少、與教練互動問題及隊友間之互動問題等,其選擇的策略包括自我調適,以及尋求家人、親密友人、非運動相關同儕或訓練單位等外在協助。 四、目前我國的相關體育政策發展未臻完全,在內容與實際應用上,仍有進步空間。 有鑑於此,本研究建議優秀運動員退休前應對未來生涯進行規劃、生涯轉換中主動尋求協助資源,復出後可善用成熟的心理素質;建議相關行政單位主動出擊,關心運動員、提供更多元與完善的協助政策且建立專業的心理諮商系統。Item 2008年奧運中華女子壘球運動員訓練歷程之研究(2008) 江慧娟; Hui-Chuan Chiang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優秀女子壘球運動員的訓練歷程,其研究目的為:一、 了解我國參加 2008 年奧運壘球選手投入壘球運動的動機。 二、 了解我國參加 2008 年奧運壘球選手面對各種練習及比賽的心態與看 法。三、 探討我國參加 2008 年奧運壘球選手團隊的成功模式。 四、 探究我國參加 2008 年奧運壘球選手訓練歷程所面臨之問題及尋求解決 的方法。 本研究的調查對象為我國曾經參加過2004年雅典奧運國手、且為現任2008年女子奧運壘球選手共計八人,以質化的研究,透過參與觀察及深度訪談方式對受訪者做資料蒐集,蒐集到的第一手資料,以客觀正確的態度加以彙整和分析後獲得下列結論:一、喜愛運動的內在動機是選手投入壘球運動的最大影響因子,而壘球運動為選手帶來的好處包括升學、獎金和成就感,即使投入訓練的誘因各有不同,教練的賞識是選手認真投入訓練的最大動力。二、選手主要以自我談話、集中注意力和意象訓練的混合式心理技巧用以提高 自我效能面對長期的訓練與比賽。三、2008年奧運黃金計畫在左營集訓的成效獲得肯定,除了團隊生活培養出的 絕佳默契,運動科學的情報搜集和以賽代訓的模式,讓選手得以一面自我 提升,一面掌握比賽對手的狀況。四、長達兩年半的集訓期間內,選手需要面對技術和心理上的低潮,技術性的 問題可透過教練指導和過去的比賽影片獲得改善,心理低潮則需要良好的 團隊溝通和家人的支持,而政府能提供退休機制保障選手的福利是選手最 大的期盼,也是選手可以毫無後顧之憂投入訓練與比賽的最佳後盾。Item 優秀運動選手重大術後復健心理與參賽歷程之探究(2015) 謝佩君; Hsieh, Pei-chun摘 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旨在探究優秀運動選手在經歷重大術後復健心理歷程,以及影響重回運動場之轉換的重要因素。研究採深度訪談法,以5位女子團體球類項目為受訪對象,其收案條件為代表國家參加亞洲級以上之國際競賽,並且在受到重大運動傷害後經復建於2年內重回運動場者。訪談所得結果,輔以文獻回顧,經敘說分析法概念進行整理與分析,從中了解優秀選手受傷的情境與因素、術後復健心理歷程和影響重回運動場的重要因素。研究結果顯示:一、國內優秀運動選手大部分皆在比賽情境中受傷,而疲勞、過度訓練、氣候是為引起運動傷害的主因;二、運動選手在受傷後的心理情緒反應皆符合階段模式與認知模式之反應,即歷經從負面沮喪等情緒到正面積極的轉換,並藉由自我對話設定目標重新找回自身價值;三、從優秀運動選手之術後復健心理歷程可發現家人、朋友、隊友、教練及運動傷害防護員支持,再加上選手自我對話,能增強運動員心理建設,給予選手正面能量,減少負面想法再度回到競技場上,運動員保持對於專項運動的熱情,選手設定目標再加上社會支持的幫助,為選手再度參賽的關鍵。建議後續研究可增加各種項目優秀運動員重大術後復健之歷程探究,包含個人項目及團體項目,一方面可針對優秀運動員在訓練及競賽過程當中,將容易導致傷害的各種因素做深入分析,另一方面亦可比較單項運動及團體運動在復健的過程當中有無差異,更可針對性別再做另一層面的比較。Item 大專運動員社會支持、生涯信念、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之研究(2013) 詹俊成; Chan, Chun-Chen本研究以生涯發展理論為基礎,探討大專運動員在社會支持、生涯信念、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之現況、比較不同背景變項大專運動員在社會支持、生涯信念、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之認知差異情形、分析大專運動員社會支持、生涯信念、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之相關性,以及驗證大專運動員社會支持、生涯信念、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之線性結構模式為主要研究目的。本研究分為兩大階段進行,首先以參加101年全國大學校院運動會公開組之650名運動員為研究對象,透過「大專運動員社會支持、生涯信念、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共獲得551份有效問卷,並以描述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分析及結構方程模式進行資料分析;其後,再透過立意抽樣方式選取6名大專運動員為研究對象,以深度訪談方式瞭解大專運動員社會支持、生涯信念、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之現況與重要影響因素;最後,綜整量化與質性研究結果,獲致以下結論與建議: 一、大專運動員在社會支持方面,對於隊友支持的感受最為強烈。在生涯信念方面,對工作價值的知覺情形最高。在生涯自我效能方面,以目標選擇決定的自我效能最佳,蒐集職業資料的自我效能最低。在生涯發展方面,在生涯探索與生涯定向的知覺情形頗為均衡。 二、大專運動員之性別會影響對社會支持、生涯信念、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的認知程度;大專運動員之年級會影響對生涯信念、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認知程度。 三、大專運動員社會支持與生涯信念、生涯自我效能、生涯發展具典型相關;大專運動員生涯信念與生涯自我效能、生涯發展具典型相關;大專運動員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具典型相關。 四、大專運動員社會支持、生涯信念、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之結構方程模式各估計參數路徑達顯著效果,顯示社會支持越高則會產生更積極的生涯信念以及更高的生涯自我效能,進而影響生涯發展;大專運動員缺乏具體實質的支持,加上來自於家人、隊友等人的支持與高度期待所產生的心理壓力,致使社會支持對生涯發展無顯著影響。 基於上述研究結論,政府相關部門與學校除建構完善的大專運動員社會支持體系,培養正向的生涯信念外,更要提升其生涯規劃相關能力的自信心,方能對大專運動員的生涯發展有所助益。而針對未來研究方面,建議未來可針對其他層級運動員,以及運動員的家長、教練等進行研究,藉以進行更廣泛的討論,當可獲得更寶貴的研究成果;此外,可採縱貫面的多年期追蹤調查研究,亦可在多年期研究過程中介入相關輔導機制,探討相關輔導策略所帶來的影響與效益,如此將可更深入地剖析運動員在本研究各研究變項上的表現與轉變。Item 臺灣優秀運動選手生命歷程轉換與生涯發展關係之探討(2017) 簡欣穎; Chien, Hsin-ying運動員的內在意志形成,會受到許多社會化經驗以及社會結構所影響,生命歷程的概念是個體與社會互動的過程,經由文化背景、環境因素、人際互動關係以及社會結構之下,逐漸發展並影響其生命歷程的改變,本研究以深度訪談法,針對亞、奧運項目,並在國內連續獲得三連霸成績以上的5位運動員進行訪談,透過解釋性互動論概念進行整理與分析,從中了解外在社會結構對於運動員的內在意志,進而改變選手生命歷程的行為模式轉換。研究結果顯示:一、運動員既身處競技運動世界卻也同樣活在現實生活世界,其現實層面的生存條件考量,會經由外在社會結構制度的影響,發展出特定的行為模式。二、從社會結構制度與選手生命歷程之間的關聯可發現,運動員最終所追求的不外乎為穩定的生涯發展以及對工作的渴望,但卻礙於害怕自己缺乏社會競爭力,會轉而在選手生涯當中,盡力掌握可獲得的資源,包含獎勵金以及期待利用優異的成績表現,求得未來穩定的生涯發展。三、運動員的選手生命歷程亦是建構未來生涯發展的基石,經由運動員歷經年齡、環境壓力、經濟因素考量,以及運動成績表現等種種因素,使運動員意識到競技運動並非單純存在,並開始為生涯轉換做一規劃,但囿於運動員終其一生為了競技運動付出,使他們僅能於有限的轉換方式盡全力求發展,而運動選手生涯所獲得的獎勵金更轉化成為運動員往後生涯轉換的保障。建議後續研究可針對臺灣設有體育相關科系之大專校院,配合課程安排與校內軟硬體設施,甚至可比較非體育科班與體育科班體制下的優秀運動員,從中發現運動員對於生涯發展轉換的異同點。並可配合政府所推出之政策,調查運動員適應狀況,以協助瞭解施行之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