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24
  • Item
    八週手持重物跳訓練對國中男生立定跳遠之影響
    (2010) 唐瑞顯; Tang Ray-Hsien
    前言:立定跳遠是最常用以評估受測者爆發力的指標之ㄧ,本研究依據實驗所得到之資料,討論八週練習前後各主要變項之變異情形,分析影響立定跳遠距離之綜合因素。研究目的:一、探討針對本研究之受試者,多少負荷為最佳負重?二、探討兩個月手持重物跳訓練之後,受試者能否提升立定跳遠距離。三、探討本研究之最佳負重與未負重,其立定跳遠動作之運動生物力學參數有何差異。研究方法:受試者是十五名國中田徑隊男生(身高173.1±6.63cm, 體重59.3±7.95kg),每個人接受未負重立定跳遠,以及五種負重試跳(1kg、2kg、3kg、4kg、5kg)之立定跳遠測驗,選取負重表現最佳的一種,進行為期八週之負重訓練,並於後測時與未負重表現進行比較。本研究利用十部Vicon高紅外線速攝影機(200Hz)同步兩部Kistler測力板(1000Hz)收集受試者之運動生物力學資料,並運用逆向動力學之方式,計算得到下肢各關節之力矩及功率。研究結果:本研究之最佳負重為四公斤,平均約占受試者體重的6.67%;而在前測立定跳遠距離方面,本研究發現負重後顯著提升約8.25 %;後測之負重與未負重,立定跳遠距離皆顯著提升約17.96 %。運動生物力學變項方面,前測負重能增加起跳推蹬期,落地距離以及前後方向最大地面反作用力,但會降低空中飛程、起跳重心垂直速度、起跳落地重心高度差與髖關節力矩與功率。八週訓練之後,起跳重心水平速度、空中飛程、落地距離、起跳落地重心高度差、最大下肢關節角速度、前後方向最大地面反作用力、踝關節矢狀面最大力矩、膝關節矢狀面最大力矩、下肢關節矢狀面最大功率等變項,都顯著提升。結論:本研究發現,經八週手持重物跳練習之後,能顯著增加立定跳遠距離,顯示本研究設計之負重跳練習能有效提升立定跳遠之表現。
  • Item
    臺灣甲組羽球選手正拍與反拍撲球動作之生物力學分析
    (2007) 潘光敏; Kuang-Ming Pan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比較八位大專男子甲組羽球選手的正拍與反拍網前撲球動作在運動學上的差異。利用Vicon動作系統擷取受試者的生物力學參數,透過SPSS 12.0版統計套裝軟體的魏可遜(Wilcoxon)配對符號等級檢定之無母數統計分析,進行正、反拍撲球動作的差異檢定,顯著水準定為α=.05。其結果發現:羽球正、反拍撲球擊球後羽球飛行的平均速度、飛行平均角度、擊球點垂直高度及動作時間皆沒有顯著差異。在擊球瞬間,反拍撲球的擊球點至重心之前後水平距離較正拍撲球大。擊球過程,正拍撲球的重心左右水平位移大於反拍撲球動作;而擊球時正拍撲球的重心左右水平速度顯著大於反拍撲球動作。擊球瞬間,持拍手上肢關節角度,正拍撲球的肩關節伸展角度明顯大於反拍撲球、正拍撲球的肩關節外展角度明顯大於反拍撲球,正拍撲球的腕關節內收角度明顯大於反拍撲球,可見選手在完成正拍撲球時要將上臂伸展得較多才能完成。從右上肢的關節角速度可以發現,正拍撲球主要是利用肩關節旋轉的作用,而反拍撲球則是運用腕關節的作用,以反拍撲球的擊球動作較符合動力鏈的理論。因此正、反拍的撲球動作,雖然在擊球的效果非常接近,但擊球所運用的策略並不相同。 關鍵詞:生物力學、羽球、正拍、反拍、撲球
  • Item
    男子百公尺起跑與一百一十公尺跨欄起跑之生物力學分析
    (2007) 吳佳穎; Wu, Chia-Ying
    摘 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大專男子優秀一百一十公尺跨欄選手六位與一百公尺選手五位共十一位選手(身高177.27±4公分,體重為68.46±1.5公斤及年齡21.82±1.5歲),從起跑預備動作、起跑推蹬階段與起跑後第一、二、三步著地為止之生物力學變數上的差異。實驗儀器為一台Redlake(250HZ)高速數位攝影機、安裝於起跑架上之測力計一組來蒐集選手的運動學與動力學資料。運動學參數使用Dempster 的人體肢段參數將人體分成14個肢段19個關節點,以Kwon3D動作分析系統計算二度空間的運動學數據。統計方法是採用獨立樣本無母數Mann-Whitney U test進行考驗,顯著水準訂為α= .05。所獲得結果如下: 一、欄架組反應時間為0.2±0.04秒、前腳推蹬起跑架時間為0.34±0.03秒、後腳為0.18±0.05秒;百公尺組反應時間為0.19±0.03秒、前腳推蹬時間為0.29±0.004秒、後腳為0.15±0.01秒,百公尺選手前腳推蹬時間顯著比百十高欄組要快。 二、欄架組起跑推蹬至第一、二、三步著地重心高度變化皆愈來愈高跨欄組重心高度顯著高於百公尺組。 三、百公尺組重心水平速度高於跨欄組,重心垂直與水平位移則跨欄組高於百公尺組;在步幅部份,起跑第一、二、三步步幅,跨欄組也大於百公尺組。 四、本研究中起跑推蹬最大反作用力與世界級優秀選手明顯不同,由此看 出國內大專短距離選手在後腳推蹬力量仍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
  • Item
    棒球投手平地與投手丘投球動作的運動學分析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2011-12-01) 林俊龍; 黃長福
  • Item
    鉛球投擲臂之肌電圖分析
    (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 2008-06-01) 彭賢德; 黃長福; 呂景義; 彭賢勝
    目的:探討不同重量鉛球(8、12、16磅)站立式投擲臂關節肌肉活動控制的機轉與模式。方法:以7位男性鉛球選手為研究對象,使用二台高速攝影機(125Hz)同步收集投擲動作影像資料,並與肌電系統(1,250Hz),同步收集資料。結果:投擲16磅鉛球時的前臂屈肌標準化積分肌電顯著大於投擲8磅鉛球時;投擲12磅鉛球時,前臂伸肌標準化積分肌電與投擲距離成顯著正相關(r=0.855);投擲16磅鉛球時,前鋸肌標準化積分肌電與投擲距離成顯著正相關(r=0.860)。結論:本研究揭示了鉛球投擲之關節肌肉作用控制的機轉,針對最後用力期發力之上臂肌群,教練選手應專注於鎖骨處胸大肌、胸骨處胸大肌、前、中三角肌及前臂屈、伸肌,執行鉛球投擲之投擲臂專項訓練,並且能注意拮抗肌的收縮,以有效地穩定投擲臂,充分發揮肌肉收縮的效率。
  • Item
    在不同情境下網球截擊之運動學分析
    (國立臺灣大學體育學室, 2009-09-01) 趙曉雯; 吳建志; 黃長福
    研究目的:本研究探討台灣優秀男子網球選手對於不同球速以及不同送球角度截擊動作的生物力學分析。研究方法:15位優秀男子網球選手參與本實驗,一部Prince TE38-11發球機在底線送出快速球(21.3 m/s)及慢速球(10.9 m/s)以及五種不同角度(右邊2 m、右邊1 m、中間0 m、左邊1 m、左邊2 m)。兩部Inline (250 Hz)同步收集3D的運動學資料,Kown 3D分析軟體用來分析計算運動學參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用來考驗在快、慢速中五種不同角度的差異。結果:一、快速球回擊的成功率在各個不同位置小於慢速球的成功率,而快速球截擊左邊2公尺及慢速球是右邊2公尺成功率最低。二、不管球速快慢當球直接送往中間時,受試者選擇正拍截擊的機率高於反拍截擊。結論:對快速或慢速球截擊而言,在五個不同位置球速沒有顯著差異、慢速球截擊比快速球有較高的成功率、當球直接送到球員身上,球員會使用較多的正拍截擊。
  • Item
    2003年全國運動會鉛球旋轉式投擲技術運動生物力學分析
    (中華民國運動教練學會, 2004-08-01) 彭賢德; 彭賢勝; 黃長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