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9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大專校院一般組羽球選手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2021) 蔡松霖; Tsai, Sung-Lin本研究旨在瞭解大專校院一般組羽球選手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現況,同時探討不同背景變項對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差異情形,以及分析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間的相關情形。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參加中華民國110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羽球分區資格賽之選手為研究對象,共回收406份有效問卷,利用SPSS for windows 23.0電腦版統計軟體,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雪費法事後比較及皮爾遜積差相關等方法進行資料處理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一)參與動機各因素得分由高至低依序為「健康適能」、「運動樂趣」、「人際關係」以及「成就需求」;阻礙因素各因素得分由高至低依序為「個人勝任」、「外在環境」以及「團隊支持」。(二)不同羽球運動啟蒙時間之選手在參與動機有顯著差異。(三)不同性別、年級、校隊年資、啟蒙時間、每周訓練時數之選手在阻礙因素有顯著差異。(四)大專校院一般組羽球選手在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間呈現低度負相關。Item 臺北市羽球消費者行為之研究(2008) 周鉑桐; Bo-Ton Chou本研究之目的為瞭解2003年禽流感發生後,臺北市羽球市場之現況,並探討羽球消費者行為及對其分群,以利不同市場區隔之消費者進行目標行銷,進而探討人口變項在各市場區隔及各市場區隔在消費者行為之差異情形。研究對象為臺北市616位羽球消費者。研究工具為改編「臺北市羽球消費者行為問卷」。研究獲得資料分別以敘述統計、因素分析、集群分析、區別分析、複選題分析、獨立樣本 t 考驗及卡方檢定進行資料處理。分析結果如下: 一、臺北市羽球市場可區隔為二種不同消費特性的集群:分別是外觀型、實用型。 二、人口統計變項在各市場區隔之差異:運動場地、每月可支配所得、球齡、運動次數在不同市場區隔的羽球消費者有差異情形。 三、各市場區隔於消費者行為之差異:不同市場區隔的羽球消費者在消費者行為的購買地點、變快換球之消費行為、變慢換球之消費行為、晃動換球之消費行、購後失調時將球留為練習用、舊球丟棄處置、舊球練習用處置、滿意度及再購相同品牌可能性有差異情形。 本研究根據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研究結果的應用,最後對未來研究的方向及羽球業者和消費者提出建議。Item 大專羽球選手參賽滿意度之研究-以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為例(2006) 簡英智; Ying-Chih Chien大專羽球選手參賽滿意度之研究- 以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為例 研究生:簡英智 指導教授:朱文增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七月 中文摘要 運動賽會評價良窳之依據,來自於賽會滿意度的調查。因此本研究擬針對「中華民國95年度全國大專運動會」羽球參賽選手為研究對象,針對各種不同人口統計變項,探討95年大運會羽球參賽選手對於賽會中「藝文與宣傳活動」、「運動設施」、「賽程編排與進行」、「選手榮耀表徵」、「人員服務」及「行政措施」六個因素之滿意度差異。 本研究以利用問卷調查研究,共發出410份問卷,回收403份樣本,回收率為98.2%,扣除無效問卷後,有效樣本為388份。回收問卷後利用信效度分析、項目分析、因素分析、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雪費法事後考驗等統計方式,歸納出幾點結論: 一、95年大運會羽球參賽選手整體滿意度為M=3.297,對於各構面滿意度以「藝文與宣傳活動」構面滿意度最高,「運動設施」構面滿意度最低。 二、就「藝文與宣傳活動」構面中,研究結果顯示性別、運動等級、競賽組別、學歷及年齡均存在顯著差異。 三、就「運動設施」構面中,研究結果顯示性別、競賽組別及學歷存在顯著差異。 四、就「賽程編排與進行」構面中,研究結果顯示僅運動等級及年齡存在顯著差異。 五、就「選手榮耀表徵」構面中,研究結果顯示性別、競賽組別方面及學歷部份存在顯著差異。 六、就「人員服務」構面中,研究結果顯示性別、競賽組別及學歷部份存在顯著差異。 七、就「人員服務」構面中,研究結果顯示性別、在競賽組別及學歷部份存在顯著差異。 關鍵字:大運會、羽球、羽球參賽選手、滿意度Item 日暮途窮中的絕處逢生-一段羽球選手自我反思之旅(2011) 鄭韶婕; Cheng, Shao-Chieh本研究採取敘說探究法,以個人二十二年的羽球選手經歷及其經驗故事為內容主軸,用以探究運動顛峰黃金時期,所經歷的實境故事。 因父親是國小的羽球教練,筆者自三歲開始接觸羽球,十七歲那年成為國內最年輕的排名賽球后,接下來的比賽,一路過關斬將、屢創佳績,成為台灣羽壇新希望。 十八歲那年,筆者在雅典奧運,追平台灣羽壇女單史上佳績;四年後,卻在北京奧運賽事中重傷,也輸掉自信和走下去的動力。 爬得越高,跌得越深,曾經有過放棄的念頭,經歷無數次衝突、無助、徬徨,之後重新建構自我的生命歷程,一步一步的找回自我。 這是筆者的故事,也可能是許多運動員共同心聲,筆者希望用自己走過的路,來告訴其他運動員,成功有脈絡可尋,失敗後一蹶不振於事無補,找回最初單純又快樂的動機,才是運動選手背後最重要的動力。Item 羽球正拍與反拍發球之生物力學分析(2010) 王露敏; Lu-Miin WANG本研究以八名大專男子甲組羽球選手(年齡19.63±1.5歲、175.25±6.32公分、體重66.75±4.77公斤、球齡9.38±1.19年)為對象,分析羽球正、反拍發球時的生物力學變數,以瞭解正、反拍發球的力學機轉與特性。利用Biovision 生物訊號擷取系統(1000Hz)收集受試者持拍側上肢11處肌群的表面肌電訊號,透過AcqKnowledge 3.9.1分析軟體計算肌電參數,同步使用10部Vicon MX-13 system紅外線攝影機(250Hz)擷取受試者的運動學訊號。以無母數弗里曼二因子變異數分析,來考驗三種不同球路的肌電與運動學參數的差異情形,並以Excel軟體進行事後比較的計算。以無母數魏克遜配對符號等級檢定,考驗正拍與反拍發球之各項參數的差異情形,顯著水準定為α= .05。經研究發現反拍發球有較高的擊球高度、較短的揮拍距離、較快的揮拍時間與較難判斷球路種類的引拍與揮拍動作,因較不易遭對手識破球路,因此突擊的能力較佳,發球後較易掌握主動進攻的優勢。在發平快球與高遠球等高速揮拍動作時,肱三頭肌與後三角肌有較大的肌電訊號產生。依據本研究的結果,建議羽球選手在比賽時使用反拍發球,以提升競爭優勢。Item 臺灣甲組羽球選手正拍與反拍撲球動作之生物力學分析(2007) 潘光敏; Kuang-Ming Pan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比較八位大專男子甲組羽球選手的正拍與反拍網前撲球動作在運動學上的差異。利用Vicon動作系統擷取受試者的生物力學參數,透過SPSS 12.0版統計套裝軟體的魏可遜(Wilcoxon)配對符號等級檢定之無母數統計分析,進行正、反拍撲球動作的差異檢定,顯著水準定為α=.05。其結果發現:羽球正、反拍撲球擊球後羽球飛行的平均速度、飛行平均角度、擊球點垂直高度及動作時間皆沒有顯著差異。在擊球瞬間,反拍撲球的擊球點至重心之前後水平距離較正拍撲球大。擊球過程,正拍撲球的重心左右水平位移大於反拍撲球動作;而擊球時正拍撲球的重心左右水平速度顯著大於反拍撲球動作。擊球瞬間,持拍手上肢關節角度,正拍撲球的肩關節伸展角度明顯大於反拍撲球、正拍撲球的肩關節外展角度明顯大於反拍撲球,正拍撲球的腕關節內收角度明顯大於反拍撲球,可見選手在完成正拍撲球時要將上臂伸展得較多才能完成。從右上肢的關節角速度可以發現,正拍撲球主要是利用肩關節旋轉的作用,而反拍撲球則是運用腕關節的作用,以反拍撲球的擊球動作較符合動力鏈的理論。因此正、反拍的撲球動作,雖然在擊球的效果非常接近,但擊球所運用的策略並不相同。 關鍵詞:生物力學、羽球、正拍、反拍、撲球Item 高中羽球教練訓練行為個案研究(2006) 歐正明; Cheng ming O高中羽球教練訓練行為個案研究 中華名國九十五年六月 研 究 生:歐正明 指導教授:闕月清 摘 要 運動教練行為模式與選手認知所生績效之間有其互動關係,為訓練成果不可輕忽的議題。本研究旨在探討高中男女羽球教練的訓練行為及不同訓練內容間之差異性以及高中男女羽球教練在指導類與回饋類訓練行為的差異情形,進而探討教練、選手對教練訓練行為的知覺是否一致。參與研究對象為高中羽球教練男女各一位及其訓練的34名選手,男教練有14名女選手,女教練的12名男選手及8名女選手。本研究以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觀察工具(ASUOI)與問卷等方式蒐集資料,將教練表現行為逐一編碼並分析教練與選手對教練訓練行為的知覺情形,依照他們所知覺到教練訓練行為出現的排名多少予以排序,經由分析後得到以下發現:(一)指導行為是教練最常使用的行為,可見指導行為是訓練的主體,最常出現的行為依序為:當場指導、事後指導、催促、發問等項,少見行為依序為:肢體協助、事前指導、負面示範等項。非指導類行為則以催促出現最多。(二)男教練比女教練有較多的發問行為,女教練則有較多的讚美行為。在不同訓練內容部份男女教練指導時機相當一致。(三)男教練訓練時的回饋行為屬負面的回饋方式,女教練則屬正面的回饋方式。(四)觀察教練之訓練行為與教練知覺、選手知覺三者呈現不一致的情形。因此依據本研究結果建議,教練於訓練時除指導行為外,宜多使用發問及正面的回饋行為,並透過自評來改進訓練行為,以創造出正面又有效率的訓練模式。 關鍵字:高中、羽球、教練、訓練行為、知覺Item 我國甲組羽球選手四種正拍高手擊球動作之三度空間生物力學分析(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1997-01-01) 蔡虔祿; 黃長福; 紀世清; 洪得明評Item 世界級羽球選手正手拍高手擊球動作的生物力學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1995-10-01) 蔡虔祿; 黃長福; 紀世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