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蝶泳手腳協調型態分析
    (2008) 王 甯
    摘 要 本研究目的為觀察不同水準蝶泳專長運動員在不同速度時其手腳協調動作型態的變化,並藉由觀察運動學參數,描述手腳協調形式與其功能性。八名蝶泳專長之大專甲組運動員及八名蝶泳專長之大專乙組運動員利用兩台高速數位攝影機(200Hz)同步擷取記錄蝶泳一次週期之動作,再透過Kwon 3D動作分析系統進行各參數的分析運算,並以肩與膝關節之角度、角速度計算連續性相對相位。資料分析結果證實甲、乙組在速度上達顯著差異F(1,14)=21.336, p<.05,且組內也在不同速度呈現顯著差異, F(2,14)=5.056、F (2,14)= 6.720, p<.05。從連續性相對相位之結果可觀察到甲、乙組選手皆具有一下蝶手配上兩下蝶腳之基本協調型態(1:2),但甲組選手在各階段選手皆有較穩定的相位變化。從蝶泳週期中速度的變化與手腳動作之特徵,進行分析發現最大水平前進之速度產生之時機是在推水階段-手指線速度與第二次下踢-膝關節角速度最大時。此外,速度可能是改變蝶泳手腳協調重要參數之ㄧ,參與本實驗甲組選手在慢速度時其手部各階段時間百分比之分配有別於另外兩種速度現象,可能表示在慢速度時選手不擅於統籌其手與腳在有多餘時間中的協調,再推論至長距離蝶泳項目中選手前段配速的動作執行能力應多加強;乙組選手則有更大改進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