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從休閒互動理論分析臺灣關務人員之工作與休閒
    (2022) 林佳樺; Lin, Chia-Hua
    研究目的在透過休閒互動理論探討臺灣關務人員透過Social Network Services (社交網路媒體,以下簡稱SNS) 與實際呈現之工作與休閒的關係。我以參與觀察研究日誌、LINE通訊軟體對話紀錄文本,分析2類LINE群組,並訪問6位報導人,蒐集臺灣關務人員的休閒活動類型及其休閒效益與休閒阻礙。關務人員因輪班及輪調之工作特性倚重SNS作為溝通的媒介,研究結果發現LINE上的互動包含休閒和工作兩項功能,休閒方面以分享資訊、開玩笑、聊天及情感支持為主,工作以聯繫業務為主;LINE下互動休閒則有聊天、運動、聚餐、旅遊等。LINE出現之後,工作及休閒的日常互動令關係更為緊密,工作面有助業務知識交流產生工作效益,但需要適度分割上下班狀態;休閒面透過網絡媒體的間接互動有助表達憤怒、悲傷、愧疚的情感,並獲得安慰、擁抱、感謝等即時回應,甚至促成以興趣嗜好為邊界的LINE下休閒,不僅創造多元休閒效益,也重塑工作及休閒的邊界。
  • Item
    臺灣地區運動與休閒管理碩士及期刊論文趨勢研究 : 2001至2005年
    (2006) 楊世文; Yang, Shih-Wen
    臺灣地區運動與休閒管理碩士及期刊論文趨勢研究-2001至2005年 研 究 生:楊世文 指導教授:陳錦龍 摘 要 本研究採內容分析法,分析2001~2005年臺灣地區運動與休閒管理碩士論文308篇及期刊論文101篇,期能瞭解論文研究之現況、主題分布、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統計方法等運用情形。以自編之「臺灣地區運動與休閒管理碩士及期刊論文內容分析登錄表」為研究工具,運用次數及百分比進行資料處理。本研究結果發現如下: 一、碩士及期刊論文研究現況方面 (一)臺灣地區運動與休閒管理碩士及期刊論文年度數量分布情形,呈現明顯增加趨勢。 (二)臺灣地區運動與休閒管理碩士論文在各地區數量分布情形,北部地區最多(佔50.00%),中部地區次之(佔45.45%),南部及東部地區最少(各佔2.27%)。 (三)臺灣地區有6所主要研究運動與休閒管理碩士論文的中心學校。 二、研究主題方面:依產業特質分成2大類,14小類。就大類主題而言,碩士及期刊論文之「運動與休閒周邊產業群」分別高於「運動與休閒核心產業群」的1.2倍及2.4倍。在次領域研究主題上,皆以「參與性運動與休閒服務業(含休閒體驗)」及「休閒教育」為主。 三、研究目的方面:最主要的研究目的為「敘述性研究」,其次為「理論性研究」,而「分析性研究」最少。 四、研究方法方面:最主要的研究方法為:問卷調查法、訪問調查法及文獻分析法。 五、質量研究法方面:最主要的質量研究法為「量化研究法」。 六、統計方法方面:使用次數最多的統計方法是「次數分配及百分比計算」、「平均數及標準差」及「因素分析與信度分析」。 根據本研究結論,提出以下五點建議: 一、重視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主題的趨勢。 二、充實研究目的的廣度。 三、加強研究方法與統計方法的訓練。 四、進行其他體育運動學門及不同資料類型之內容分析。 五、專業與實務相結合之課程規劃與評鑑機制。
  • Item
    牛埔社區居民「遊覽」活動之研究
    (2015) 湯舒伃; Tang, Shu-Yu
    在臺灣,「遊覽」是一項蔚為風尚的活動。浸於民間信仰普遍的氛圍下,這類活動多半含有宗教觀光成分在內。一般大眾則依其宗教特性,將遊覽活動泛稱為進香團,並予以老人、三跪九叩、鑽轎底等刻板印象。本文以文化人類學角度為基礎,透過田野文本分析、實際參與牛埔社區居民的遊覽活動、與參與者進行對談,深描遊覽活動的風貌並勾勒出社區居民與遊覽間的關係。最後發現,遊覽並不為進香,而是基於共享的信仰價值、地緣、血緣關係,透過人際網絡串聯聚集而成,且富有社交性質的休閒活動;活動中的宗教活動,僅作為穿針引線的線頭,牽動遊覽活動的舉辦,帶出牛埔社區居民相互友愛的關懷之情,形塑出這群人的集體意識,他們在活動過程中的交流往來,不僅豐富彼此的心靈,更成為牛埔社區居民樂此不疲的休閒形式。
  • Item
    臣服與征服-衝浪愛好者的休閒實踐及衝浪次文化之研究
    (2005) 曹嘉玲; Chao,Chia Lin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衝浪愛好者的休閒行為實踐情形,以及台灣衝浪次文化的發展面貌。本研究以宜蘭縣頭城鎮海域的冬季衝浪者為研究對象,透過文獻分析、參與觀察、深度訪談法,從衝浪愛好者的休閒觀著手,探討衝浪愛好者的休閒實踐是如何展現,以及衝浪者的休閒實踐究竟隱喻了什麼社會意義,並探討衝浪次文化的內涵。調查結果發現: 一、在休閒實踐方面:衝浪愛好者傾向冒險、追求刺激與挑戰,隱喻了衝浪者顛覆了傳統的安全穩定的休閒觀;衝浪者的休閒型態可以用認真休閒(Serious Leisure)來說明,透過認真休閒滿足現代人異化的生活;衝浪者透過衝浪追尋自我的表達,隱喻其追求個人化的意涵;衝浪者從城市出走回歸自然的休閒實踐,也隱喻衝浪世界是一個遺世而獨立的衝浪星球。 二、在衝浪次文化的內涵方面包括有:「成為」一個衝浪者所需要的征服慾,追求技巧精進,在同質環境之下衝浪者本身充滿異質性;衝浪者因共同興趣形成凝聚的親密團體,並形成共同的語言,共享生活;衝浪者的共同價值認同在於表現出勇氣野性,用技術、規則區別新手與老手;以及「我衝浪,故我在」的衝浪次文化。 綜合資料分析的結果,研究者歸納出本研究的結論及建議:衝浪愛好者的休閒實踐「是臣服也是征服」;衝浪次文化之展現「可以用現代波西米亞文化人」的概念來予以象徵之。衝浪活動為現代文明科技社會的出口,但要享受這個廣大出口,還有待提升海域安全觀念,同時重視海洋環境保護的努力;後續研究可以探討不同型態的衝浪者,深入衝浪體驗的探究,以及從衝浪運動的組織政策面著手,以更全面性的瞭解衝浪運動的未來。 關鍵字:衝浪、休閒、休閒觀、衝浪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