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學系(含 海洋環境科技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9

本系設立的宗旨,首在養成學生具備地球科學五大學術領域–地質學、大氣科學、海洋科學、天文學和地球物理–充分之本職學能;本系的教育目標,則首重致力培養有志從事地球科學之專精人才,以培育優秀之地球科學研究人才和實務工作的專業人才為主軸,並以培養優良的中學地球科學師資為輔。特別是在國內各地球科學相關系所中,本系是唯一同時涵蓋五大地球科學研究領域,並擁有師範大學在科學教育專業基礎的高等學術機構,此為本系之特色。若志在從事中等學校地科教學,本系亦可提供地科教學知能和教育專業知識,充分培育健全之地球科學師資。

在課程上,為營造更優質的學習與研究環境,本系已適度調整原以師資培育目標為主的舊有課程架構,整合各地球科學次領域之基礎課程,降低本系必、選修課程之比例,大幅減少各次領域之必修課程學分,以增加學生在各次領域課程選修之自由度及彈性,進而充分落實各次領域之專業進階課程。此外本系並積極鼓勵學生,實際參與實驗、撰寫論文、從事專題計畫研究等,以豐富其研究經驗,訓練學生使其具備獨立研究之精神與能力。經由選修本系提供之更多進階專業課程,進而厚植學生之理論基礎、充實其專業背景,並強化其選定目標次領域之學術養成和專業訓練;連同充足的研究經驗,本系學生的未來發展,將更具時代性與面對挑戰時的競爭力,進一步達到「博而精、廣而深」的終極目標。近來本系更積極增聘優秀外籍專任師資,以全英語教學方式授課,期能增加學生之國際觀與國際競爭力。

本系在碩、博士班研究所的教育上,採一系多所之架構,除地球科學研究所外,還包括海洋環境科技研究所。本系研究所的研究重點與發展方向,首在地球科學各領域之深耕與研究發展,並加強各次領域間之跨學門合作,以進一步提升本系之學術研究及國際化,並為本系學生的訓練和學習,提供全面全方位的考量,以訓練學生從容面對多變的世界,因應未來的挑戰。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南海東北部大陸邊緣揭陽凹陷新生代構造演化之研究及斷坳油氣資源特徵
    (2020) 李麗; Li Li
    南海東北部大陸邊緣在新生代時期為被動大陸邊緣,形成珠江口盆地和臺西南盆地,揭陽凹陷位於這兩大盆地的過渡區。臺西南盆地西南部揭陽凹陷區域位於深海區,亦處於臺灣海峽中間地帶,遠離華南陸塊和臺灣島,自2011年兩岸石油公司(中國海洋石油公司和臺灣中油公司)合作開始,才第一次採集了震測剖面資料。 本研究利用新採集的高解析度震測資料,以層序地層學理論為指導,結合構造分析與平衡剖面技術,以及地層水準和垂直方向變化量、速度和加速度計算,完成研究區內地層發育、窪陷結構特徵、新生代構造演化過程及油氣資源特徵的分析總結。 分析認爲:揭陽凹陷是由東北-西南走向的向陸方向傾斜的深大斷裂控制的斷坳,控窪拆離斷層最深處最後彙聚在滑脫面上。張裂初始不整合面(rift-onset unconformity)、破裂不整合面(breakup unconformity)和碰撞不整合面(collision unconformity)把揭陽坳陷新生代地層分隔成了裂谷期(rift)、漂移期(drift)、被動大陸邊緣期(passive margin)三個構造時期。揭陽凹陷具備形成石油天然氣的基本地質條件,陸坡區域顯示的震測似海底反射(BSR, Bottom Simulating Reflector)特徵和火成岩性油氣儲層揭示了非常規油氣藏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