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82

歷史與沿革

本系根源於民國42年所成立的工業教育系「工藝教育組」,專責培育我國中學「工藝」課程之師資,配合課程內涵之調整與修訂,在民國61年更名為「工業技術教育組」,並於民國71年正式獨立設系為「工藝教育學系」,為配合學校藝術學院成立,本系隸屬於藝術學院。

民國80年增設碩士班,民國87年增設博士班。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與課程改革的需求,外加上師資培育多元化的衝擊,在民國83年正式將系名更改為「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專責培育中學「生活科技」課程之師資,民國87年本系改隸屬於當年新成立的科技學院。為符合本系培育科技產業教育訓練人才之目標,本系獲教育部同意,從98學年度起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並簡稱為科技系。

為拓展本系畢業學生之就業機會並開啟本系畢業生至業界就業的契機,本系自民國83年開始,以既有的師資培育為基礎,先後在「大學部」實施課程分組,目前的大學部課程則分為「學習與科技組」及「設計與科技組」,以培養科技產業界所須之人力資源人才。在「碩士班」階段則先後規劃「科技與工程教育」、「人力資源」與「網路學習」等多元之課程內涵,協助學生發展各該領域之專業與研究能力;在「博士班」則設有「科技與工程教育」與「人力資源」兩組課程,培育各該領域之專業「教學」與「研究」之人才。

系所特色與目標

科技系原屬培育中學「生活科技」教師之專門機構,然為因應師培市場之萎縮,科技系於十年前即著手調整課程結構,以培育學生朝向科技產業界發展為目標。目前,科技系的課程本質,是以科技產業為主體,學生藉由各科技產業課程,例如傳播科技業、製造科技業、營建科技業、運輸科技業,來瞭解台灣科技社會的結構與內涵。在上課的型態上,則是提供學生以「設計」及「製作」的方式來進行,藉以深入瞭解科技產業之工作內涵與程序。在此基礎之下,本系再輔以人力資源發展的專業課程,使學生具備「科技產業知識」及「人力資源發展專長」,得以進入科技產業從事企業的教育訓練工作。

設備與學習資源

現有自造大師基地、專題研討室多間、電子實驗室、人力資源研討室多間、電腦實驗室、網路教學實驗室、圖文傳播實驗室、電工實驗室、綜合工廠、電腦繪圖室、數位傳播教學實驗室、媒體設計實驗室等多元教學設施。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工作適性、組織正義、職場友誼對於職務調動人員適應性績效影響之研究—以主管與部屬交換關係為調節變項
    (2012) 廖珠美; Chu-Mei Liao
    受金融海嘯衝擊,企業為度過危機並保留營運實力,紛以精簡人事因應,促使利用職務調動協調人力缺口的情況日趨常態;是以,員工必須不斷地面對新挑戰,對於身處瞬息萬變的證券業從業人員而言,更需具備適應變化的能耐。過往研究指出,工作適性有助於維持員工工作的穩定性;員工知覺組織資源分配過程或結果的公平與否,將影響其對工作的態度;同儕間的友誼也會對工作行為產生影響。 本研究旨在探討工作適性、組織正義與職場友誼對於職務調動人員適應性績效之影響情況,並以主管與部屬交換關係為調節變項,分析主管與部屬交換關係分別在工作適性與適應性績效之間、在組織正義與適應性績效之間以及在職場友誼與適應性績效之間是否具有調節效果。本研究之調查對象為國內某標竿證券公司近三年有職務調動的後勤人員,問卷於2011年12月採用抽樣及委託各分公司專員E-mail寄送網路電子問卷,共計回收366份有效樣本,問卷有效率達86.53%。 研究發現:(1)工作適性對適應性績效有正向影響,(2)組織正義對適應性績效有正向影響,(3)職場友誼對適應性績效有正向影響,(4)主管與部屬交換關係對工作適性與適應性績效未具調節效果,(5)主管與部屬交換關係對組織正義與適應性績效具有正向調節效果,(6)主管與部屬交換關係對職場友誼與適應性績效具有正向調節效果。本研究結果冀望能提供企業多元運用人力之參考,讓既有人才在多變的局勢中能適時並快速地成為組織持續運作的動能,以期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提升組織與個體的經濟價值,化危機為轉機。
  • Item
    工作適性、組織正義、職場友誼對適應性績效影響之研究
    (明新科技大學, 2013-02-01) 余鑑; 于俊傑; 廖珠美; 蔡尚鈞
  • Item
    工作適性、組織正義、職場友誼對適應性績效影響之研究
    (明新科技大學, 2013-02-01) 余鑑; 于俊傑; 廖珠美; 蔡尚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