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82

歷史與沿革

本系根源於民國42年所成立的工業教育系「工藝教育組」,專責培育我國中學「工藝」課程之師資,配合課程內涵之調整與修訂,在民國61年更名為「工業技術教育組」,並於民國71年正式獨立設系為「工藝教育學系」,為配合學校藝術學院成立,本系隸屬於藝術學院。

民國80年增設碩士班,民國87年增設博士班。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與課程改革的需求,外加上師資培育多元化的衝擊,在民國83年正式將系名更改為「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專責培育中學「生活科技」課程之師資,民國87年本系改隸屬於當年新成立的科技學院。為符合本系培育科技產業教育訓練人才之目標,本系獲教育部同意,從98學年度起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並簡稱為科技系。

為拓展本系畢業學生之就業機會並開啟本系畢業生至業界就業的契機,本系自民國83年開始,以既有的師資培育為基礎,先後在「大學部」實施課程分組,目前的大學部課程則分為「學習與科技組」及「設計與科技組」,以培養科技產業界所須之人力資源人才。在「碩士班」階段則先後規劃「科技與工程教育」、「人力資源」與「網路學習」等多元之課程內涵,協助學生發展各該領域之專業與研究能力;在「博士班」則設有「科技與工程教育」與「人力資源」兩組課程,培育各該領域之專業「教學」與「研究」之人才。

系所特色與目標

科技系原屬培育中學「生活科技」教師之專門機構,然為因應師培市場之萎縮,科技系於十年前即著手調整課程結構,以培育學生朝向科技產業界發展為目標。目前,科技系的課程本質,是以科技產業為主體,學生藉由各科技產業課程,例如傳播科技業、製造科技業、營建科技業、運輸科技業,來瞭解台灣科技社會的結構與內涵。在上課的型態上,則是提供學生以「設計」及「製作」的方式來進行,藉以深入瞭解科技產業之工作內涵與程序。在此基礎之下,本系再輔以人力資源發展的專業課程,使學生具備「科技產業知識」及「人力資源發展專長」,得以進入科技產業從事企業的教育訓練工作。

設備與學習資源

現有自造大師基地、專題研討室多間、電子實驗室、人力資源研討室多間、電腦實驗室、網路教學實驗室、圖文傳播實驗室、電工實驗室、綜合工廠、電腦繪圖室、數位傳播教學實驗室、媒體設計實驗室等多元教學設施。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5
  • Item
    高中生活科技課程採用STS教學模式之實驗研究
    (2003) 鄭竣玄; Chun-Hsuan Cheng
    本研究旨在瞭解STS (Science-Technology-Society)教學模式 對高中學生運輸科技學習與問題解決反應上的成效。為達到研究目 的,本研究先探討文獻中相關理論與研究,設計出高中生活科技課程 的「運輸科技STS 教學活動」,再利用準實驗設計針對高中一年級四 個班級(兩班實驗組,兩班控制組),進行八週的實驗教學,實驗前 後施以運輸科技素養測驗與問題解決量表,藉以瞭解STS 教學模式 與一般教學模式對學生在運輸科技學習與問題解決態度上的差異。實 驗後並對實驗組學生施以學習反應量表調查學生對STS 教學模式之 反應與感受,經資料分析與研究發現,得到以下結論: 1. STS 教學模式較適合在科技教育中使用。 2. 採用STS 教學模式能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3. 不同性別學生均適合修習運輸科技課程。 4. 不同性別學生均適合接受STS 教學來進行學習。 5. STS 教學模式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 Item
    應用樂高教學方案在國小生活科技課程對學童創造力影響之研究
    (2008) 施能木; Neng-Mu Shih
    本研究旨在探討應用樂高教學方案在國小生活科技課程的可行性及其對學童創造力之影響。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進行文獻探討,瞭解國內外建造論、創造力、問題解決等理論基礎,作為規劃樂高教學方案的依據。本研究採取準實驗研究法,以台東縣東海國小六年級兩個班級(各35名學童)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派為實驗組與控制組。實驗組學童接受樂高教學方案教學,控制組學童接受傳統教學,教學實驗時間為期六週(24節課)。本研究以簡單機械成就測驗、創造力實作評量表、威廉斯創造性思考活動、威廉斯創造性傾向量表、學習意見調查表及訪談大綱為研究工具,比較實驗組與控制組兩組學童在生活科技課程學習成效的差異及創造力的影響。本研究結論為(1)樂高教學方案適用於國小生活科技課程之教學;(2)樂高教學方案可提升國小學童在生活科技課程的學習成效;(3) 樂高教學方案可提升國小學童部分創造力的能力。
  • Item
    臺北縣市國民中學資訊融入生活科技課程之調查研究
    (2005) 陳曉蕾
    本研究旨在探討現行國民中學生活科技教科書資訊融入之課程內涵與生活科技教師教學實施現況之差異,並期研究結果有助於教育行政機關、師資培育機構、學校行政單位、教師以及教科書出版商了解教師課程實施之現況,俾有助於未來實施資訊融入生活科技課程之參考。 本研究採用的研究方法為問卷調查法,研究工具為自編「台北縣市公立國民中學生活科技教師實施資訊融入課程現況調查問卷」,研究對象為台北縣市公立國民中學生活科技教師,台北縣市生活科技教師人數為 327人。 本研究之結論歸納如下: 壹、現行國民中學生活科技教科書資訊融入之課程內涵 現行國民中學生活科技教科書資訊融入之教材內容分為兩大類一為電腦軟硬體的介紹;一為科技系統的資訊應用。教材內容傾向於發揮生活科技課程與資訊應用的特色。也因此,現行國民中學生活科技教科書中,資訊融入的課程內容與教學活動若和網路、電腦軟體應用的相關性較高,則其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達成性也會提高。現行國民中學生活科技教科書資訊融入教材的比例和教師目前實施資訊融入生活科技課程時採用教科書教學佔全部課程的比例並不高,多數生活科技教師認為現行國民中學生活科技教科書資訊融入教材比例應再提高一倍。 貳、生活科技教師實施資訊融入教學現況 若要透過生活科技教育提昇學生高層次的心智能力與多元智慧的發展,則教科書的變通性、延伸性、與內容份量的實用性仍需提昇;人力與時間因素、相關教學輔助資源缺乏、課程所需軟體不足、電腦硬體設備不足、學生電腦先備知識參差不齊等問題仍待改善。如此,教師才可實施電腦化心智圖的繪製、虛擬實境的應用等困難度較高的應用方式,使學生可以獲得高層次心智能力的學習機會。 參、未來實施資訊融入生活科技課程之具體建議 未來國民中學生活科技教科書資訊融入課程之編輯方向、未來生活科技教師實施資訊融入之應用方式皆著重兩項要點:資訊於生活的應用性、對科技領域建構式的學習輔助。這個研究結果也符合文獻分析中,資訊融入生活科技教學應能使學生學習到資訊科技於科技領域的應用,並藉由資訊科技輔助學習生活科技的課程內容,以展現科技教育及資訊融入教學的精髓 本研究根據研究結論對於教育行政機關、師資培育機構、學校行政單位、教師以及教科書出版商提出具體建議。
  • Item
    不同範例展示及實作經驗對國中生科技創造力的影響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09-12-01) 張玉山; 李大偉; 游光昭; 林雅玲
    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創意層級的範例展示及實作經驗對國中生科技創造力的影響。研究方法採用二因子實驗設計之準實驗研究,研究對象為231 位臺北縣國中生活科技課程的學生。主要研究工具為產品創意量表,內容包括整體評分、主題設定、色彩變化、造型變化、材料種類、外加機能、組合方法共七項。研究結果顯示,實作經驗對學生作品的造型設計與外加機能設計,有顯著的創意效果;高級與中級創意成品範例對學生作品的整體評分、主題設定、色彩變化、造型變化及外加機能,都有正面的創意效果;但是在材料種類與組合方法方面,不同創意層級的範例展示及實作經驗會有交互影響。
  • Item
    生活科技課程運用網路教學之可行性分析
    (中國視聽教育學會, 1998-12-01) 游光昭
  • Item
    不同範例展示及實作經驗對國中生科技創造力的影響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09-12-01) 張玉山; 李大偉; 游光昭; 林雅玲
    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創意層級的範例展示及實作經驗對國中生科技創造力的影響。研究方法採用二因子實驗設計之準實驗研究,研究對象為231 位臺北縣國中生活科技課程的學生。主要研究工具為產品創意量表,內容包括整體評分、主題設定、色彩變化、造型變化、材料種類、外加機能、組合方法共七項。研究結果顯示,實作經驗對學生作品的造型設計與外加機能設計,有顯著的創意效果;高級與中級創意成品範例對學生作品的整體評分、主題設定、色彩變化、造型變化及外加機能,都有正面的創意效果;但是在材料種類與組合方法方面,不同創意層級的範例展示及實作經驗會有交互影響。
  • Item
    我國國中生活科技課程與美國科技課程之比較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1998-07-??) 曾國鴻; 林佳宏
  • Item
    生活科技課程如何落實多元評量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2002-11-??) 盧劍峰
  • Item
    創造思考教學在國中生活科技課程上的應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2001-06-??) 吳世清; 魏嚴芳
  • Item
    高中製造科技模擬公司教學之探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2001-02-??) 魏秀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