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82

歷史與沿革

本系根源於民國42年所成立的工業教育系「工藝教育組」,專責培育我國中學「工藝」課程之師資,配合課程內涵之調整與修訂,在民國61年更名為「工業技術教育組」,並於民國71年正式獨立設系為「工藝教育學系」,為配合學校藝術學院成立,本系隸屬於藝術學院。

民國80年增設碩士班,民國87年增設博士班。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與課程改革的需求,外加上師資培育多元化的衝擊,在民國83年正式將系名更改為「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專責培育中學「生活科技」課程之師資,民國87年本系改隸屬於當年新成立的科技學院。為符合本系培育科技產業教育訓練人才之目標,本系獲教育部同意,從98學年度起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並簡稱為科技系。

為拓展本系畢業學生之就業機會並開啟本系畢業生至業界就業的契機,本系自民國83年開始,以既有的師資培育為基礎,先後在「大學部」實施課程分組,目前的大學部課程則分為「學習與科技組」及「設計與科技組」,以培養科技產業界所須之人力資源人才。在「碩士班」階段則先後規劃「科技與工程教育」、「人力資源」與「網路學習」等多元之課程內涵,協助學生發展各該領域之專業與研究能力;在「博士班」則設有「科技與工程教育」與「人力資源」兩組課程,培育各該領域之專業「教學」與「研究」之人才。

系所特色與目標

科技系原屬培育中學「生活科技」教師之專門機構,然為因應師培市場之萎縮,科技系於十年前即著手調整課程結構,以培育學生朝向科技產業界發展為目標。目前,科技系的課程本質,是以科技產業為主體,學生藉由各科技產業課程,例如傳播科技業、製造科技業、營建科技業、運輸科技業,來瞭解台灣科技社會的結構與內涵。在上課的型態上,則是提供學生以「設計」及「製作」的方式來進行,藉以深入瞭解科技產業之工作內涵與程序。在此基礎之下,本系再輔以人力資源發展的專業課程,使學生具備「科技產業知識」及「人力資源發展專長」,得以進入科技產業從事企業的教育訓練工作。

設備與學習資源

現有自造大師基地、專題研討室多間、電子實驗室、人力資源研討室多間、電腦實驗室、網路教學實驗室、圖文傳播實驗室、電工實驗室、綜合工廠、電腦繪圖室、數位傳播教學實驗室、媒體設計實驗室等多元教學設施。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以情境感知行動學習系統輔助植物辨識教學之研究
    (2008) 許甲奇; HSU CHIA CHI
    植物辨識能力是發展自然觀察者智慧的基石,藉由行動學習植物辨識學習方能在真實情境中有效率的進行;由於植物種類過於繁多,行動學習系統須能有效的過濾及篩選訊息,以確實扮演輔助植物辨識學習的角色。 本研究使用Wi-Fi無線訊號定位作為位置感知技術,導入行動學習系統之中輔助植物辨識學習活動。以台北縣國小六年級學童為實驗對象,隨機選取兩個班作為實驗組及控制組。 經實驗結果統計分析證實,採用情境感知行動學習系統輔助植物辨識教學法之實驗組,與傳統戶外教學法之控制組其植物辨識能力學習成效並無顯著差異,但延宕保留效果較佳。此外,使用傳統戶外教學法之學習者,其視動能力差異將顯著影響學習成效,且低視動能力學習者其學習保留效果受到教學方法影響相當明顯。
  • Item
    具形成性評量機制行動式英語字彙學習系統之研究
    (2008) 李昆璟; Kun-Jing, Li
    語言學習的本質仰賴於字彙,在近代的研究中可以發現,英語字彙的學習著重與情境的結合,英語字彙的學習與使用也需在對話與情境中才能更加精熟。因此,在英語字彙學習上,有必要將行動與情境感知技術作更深入的整合,利用行動載具來進行行動式情境感知的字彙學習。而透過形成性評量的工具,更可有效地提升學習者的學習成效,並適時導正學習上的錯誤觀念。 本研究首先蒐集並分析行動學習所具備的特性與相關功能,並針對英語字彙學習策略做整理與歸納,以作為發展本研究系統的理論基礎。結合形成性評量方法,建置行動式英語字彙學習系統。教學實驗以台北市某國中一年級共103名學生為實驗對象,隨機取一班為實驗組A,進行具形成性評量機制行動式英語字彙學習系統教學;另一班為實驗組B,進行不具形成性評量的行動式英語字彙學習系統教學;第三班則為控制組,實施一般傳統教學。 根據實驗後的統計分析,使用具形成性評量機制行動式英語字彙學習系統進行學習的學習者,其學習成效顯著優於其他兩組;在學習保留上,實驗組兩組亦顯著優於控制組。實驗組兩組的學生皆表示對此種學習方法感興趣,亦希望能應用此種學習方式於其他的學科教學之中。
  • Item
    融入字彙記憶策略之行動英語單字學習系統之研究
    (2008) 黃耀德; Yao-Te Huang
    本研究以Oxford(1990)所提出的語言學習策略中的記憶策略,擷取部分與單字有關且能實作在行動載具上的學習策略,且利用行動學習載具的移動性、可攜性的特性,建置一個具情境感知的英語單字行動學習系統,運用數位個人助理結合全球定位系統與無限基地台定位技術,找出學習者所在位置,即時提供學習者所處位置情境之單字情境教材,讓學習可以藉由與所在位置的真實情境單字教材互動下,增進學習興趣與效率。 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法瞭解英語行動單字學習系統的學習效果。教學實驗是以台北縣某國中七年級兩班54人為研究對象,一班為實驗組,進行英語單字行動學習系統教學活動;另一班為對照組,實施教室內單字圖卡教學活動。研究工具包括:單字學習成就測驗前、後測及延宕後側,英語學習動機量表與英語學習焦慮量表。實驗前先施以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焦慮量表與單字成就測驗前測,以瞭解學習者初始的學習狀況;實驗教學後實施單字成就測驗後測,以瞭解學習者在實驗學習後的學習狀況;實驗後六天,在施以單字成就測驗延宕後測,以瞭解學習者之單字保留效果。 一、不同教學設計方式對不同英語動機的學生在英語單字保留成效上有交互作用。 二、不同教學設計方式對於不同英語焦慮的學生在英語單字學習保留成效上有顯著差異。 三、實驗組高動機學生其單字保留效果比對照組高動機學生保留效果來得好,且有達到顯著差異。
  • Item
    情境感知式行動戶外生態教學系統建置與應用之研究
    (2007) 馮瑞婷; Feng Ruei-Ting
    近年來環境教育愈來愈受到重視,發展環境教育被視為環境問題解決方式之一,尤其生態教育是環境教育的重要環節,其在學校的推展與落實,更是刻不容緩。本研究以戶外生態教學法-流水學習法設計教學活動,並建置一個具有情境感知的行動戶外生態教學系統,運用個人數位助理與全球定位系統,配合戶外教學之時間、季節中變化與動、植物生長等情況,適時規劃並提供學習者當地情境之教學內容,規劃及建置出一個無所不在學習的戶外生態教學參照模式。 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法了解戶外生態教學系統的效果。教學實驗以台北縣八里國小五年級兩班70人為研究對象,一班為實驗組,進行具情境感知式行動戶外生態教學;另一班為對照組,實施傳統戶外生態教學。實驗結束後,利用統計分析探討學習者在生態保育知識與環境行為表現的學習成效是否與傳統戶外生態教學有差異,以及在實驗時觀察學習者行為,於實驗後進行系統滿意度調查。本研究之實驗結果如下: 一、 使用情境感知式行動戶外生態教學系統(實驗組)的學習者在生態保育學習成效上明顯優於以傳統戶外生態教學(對照組)的學習者。 二、 不同環境行為表現的學習者在學習成就上表現情況如下: (一) 環境行為表現低分群組的實驗組學習者在生態保育測驗表現顯著優於對照組學習者。 (二) 環境行為表現中分群組的實驗組學習者在生態保育測驗表現顯著優於對照組學習者。 (三) 環境行為表現高分群組的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習者在生態保育測驗無顯著差異。 三、 在質性觀察方面,在學習過程中,實驗組的學習者在學習專注力的表現上優於對照組的教習者。研究結果發現,無論在知識學習或情意感受上,以情境感知式行動戶外生態教學系統進行戶外生態教學是較優於傳統戶外生態教學方式,也證明無所不在學習在生態教學上的有效性。
  • Item
    英語村情境感知環境中學習成效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2011-10-??) 溫嘉榮; 陳嘉斌; 莊明廣; 郭勝煌; Jia-Rong Wen; Chia-Pin Chen; Ming-Kuang Chuang; Sheng-Huang Kuo
    受到無線技術發展影響,行動學習己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之中,學制內的教學應可運用此一新式科技協助學習,擴展學習內容,延伸學習效益。本研究目的主要在分別以Infrared及RFID技術,規劃及建置具有情境感知技術英語行動學習環境,並安排國中七年級三個班級共146位學生,以準實驗研究法評估應用情境感知英語學習環境是否具有較佳的學習成效,實驗組兩個班分別使用Infrared及RFID情境感知技術的情境教學,對照組則無接受實驗處理,三組均接受前測及後測,前測為100題英語單字能力檢測得分,後測為四個自編英語情境測驗之總分,以不同實驗處理為自變項,前測分數為共變數、後測分數為依變項,進行共變數分析考驗學生的學習成效,再進行事後比較分析。研究發現規劃具情境感知的英語學習環境與傳統情境學習方式相比,確實有一定的成效,其中以具有Infrared情境感知技術的輔助學習,有助於學習效果的提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