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82

歷史與沿革

本系根源於民國42年所成立的工業教育系「工藝教育組」,專責培育我國中學「工藝」課程之師資,配合課程內涵之調整與修訂,在民國61年更名為「工業技術教育組」,並於民國71年正式獨立設系為「工藝教育學系」,為配合學校藝術學院成立,本系隸屬於藝術學院。

民國80年增設碩士班,民國87年增設博士班。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與課程改革的需求,外加上師資培育多元化的衝擊,在民國83年正式將系名更改為「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專責培育中學「生活科技」課程之師資,民國87年本系改隸屬於當年新成立的科技學院。為符合本系培育科技產業教育訓練人才之目標,本系獲教育部同意,從98學年度起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並簡稱為科技系。

為拓展本系畢業學生之就業機會並開啟本系畢業生至業界就業的契機,本系自民國83年開始,以既有的師資培育為基礎,先後在「大學部」實施課程分組,目前的大學部課程則分為「學習與科技組」及「設計與科技組」,以培養科技產業界所須之人力資源人才。在「碩士班」階段則先後規劃「科技與工程教育」、「人力資源」與「網路學習」等多元之課程內涵,協助學生發展各該領域之專業與研究能力;在「博士班」則設有「科技與工程教育」與「人力資源」兩組課程,培育各該領域之專業「教學」與「研究」之人才。

系所特色與目標

科技系原屬培育中學「生活科技」教師之專門機構,然為因應師培市場之萎縮,科技系於十年前即著手調整課程結構,以培育學生朝向科技產業界發展為目標。目前,科技系的課程本質,是以科技產業為主體,學生藉由各科技產業課程,例如傳播科技業、製造科技業、營建科技業、運輸科技業,來瞭解台灣科技社會的結構與內涵。在上課的型態上,則是提供學生以「設計」及「製作」的方式來進行,藉以深入瞭解科技產業之工作內涵與程序。在此基礎之下,本系再輔以人力資源發展的專業課程,使學生具備「科技產業知識」及「人力資源發展專長」,得以進入科技產業從事企業的教育訓練工作。

設備與學習資源

現有自造大師基地、專題研討室多間、電子實驗室、人力資源研討室多間、電腦實驗室、網路教學實驗室、圖文傳播實驗室、電工實驗室、綜合工廠、電腦繪圖室、數位傳播教學實驗室、媒體設計實驗室等多元教學設施。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6
  • Item
    以逆向工程為背景之STEM專題課程設計
    (2023) 蔡承勳; Tsai, Cheng-Hsun
    根據108年所上路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中的科技領域,學生在綜合型普通高中階段,需以STEM專題式的課程學習工程設計的相關能力,而如今大部分的課程是以傳統正向工程為背景的方式進行,許多研究也以此為基礎進行教學上的改良。正向工程中,學生透過資料的蒐集來建立其設計產品的背景知識,資料正確性的判讀與能否有效的運用知識是學生所要面臨的問題。因此,本研究希望導入逆向工程的概念,讓學生能夠透過實際產品的分析與拆解,能夠更直接的了解產品內部的運作原理與零件結合方式,並探討是否使用逆向工程教學工程設計流程會使學生在學習成效與作品的創意表現上能有所差異,同時本研究也希望探究何種學習風格類型的學生,較為適合以逆向工程之模式學習工程設計。本研究以台北市某高中2年級之兩班為研究對象實施教學實驗,教學實驗之工程設計目標為「無用盒」製作,將兩班級分為正向工程組(對照組)與逆向工程組(實驗組),對照組人數為28人,實驗組人數為24人,實施時長為7週14節課,共700分鐘,並在教學實驗前後發放工程設計知識問卷前後測與學習風格問卷,且針對期末成品進行創意矩陣分析,研究結果發現:(1)實驗組在工程設計知識的表現優於對照組。(2)創意表現上,作品原創程度對照組的表現優於實驗組;作品邏輯性與品質實驗組表現優於對照組。(3)學習風格中,訊息處理面向屬於主動型、感知面向屬於感受型與理解面向屬於循序型的學生,在逆向工程中的表現會更好。(4)在學習單中所展現之工程設計流程學習表現,實驗組的表現優於對照組。根據上述結果,逆向工程對於學生學習工程設計是有幫助的,希冀未來科技領域之工程設計課程,能汲取逆向工程中獲取知識全面的優點,與原正向工程課程相結合,發展出新的教學框架。
  • Item
    解決問題取向創意思考教學對師院勞作課學生創造力之影響研究
    (2004) 魏炎順; Yen-Shun Wei
    本研究旨在探究師院勞作課程實施解決問題取向創意思考教學方法提升創造力的成效。研究者參酌世界主要國家科技教育的課程內涵,及我國九年一貫課程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綱要的精神,透過「輕、鬆、短、小、妙」原則設計解決問題取向創意思考教學活動,進行準實驗研究。實驗對象係隨機分派台中師院大學部二年級A、B、C三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A班為控制組,B、C兩班為實驗組,A、B兩班全體受試者分別實施「新編創造思考測驗」量表的前、後測驗,但C班不實施前測。測驗所得量化資料採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及變異數分析統計處理。實驗組B班學生於教學歷程中實施檔案評量,並立意取樣三組學生進行訪談,以質化資料詮釋學生在學習歷程中對解決問題取向創意思考教學增進創造力發展的情形。本研究獲致結論如下:(1)解決問題取向創意思考教學可提升師院學生的創造力;(2)輕鬆短小妙的教學活動,可增進師院學生創造力與創意態度;(3)師院勞作課採解決問題取向創意思考教學,可協助學生從「玩」中思考、「玩」中創造。
  • Item
    應用樂高教學方案在國小生活科技課程對學童創造力影響之研究
    (2008) 施能木; Neng-Mu Shih
    本研究旨在探討應用樂高教學方案在國小生活科技課程的可行性及其對學童創造力之影響。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進行文獻探討,瞭解國內外建造論、創造力、問題解決等理論基礎,作為規劃樂高教學方案的依據。本研究採取準實驗研究法,以台東縣東海國小六年級兩個班級(各35名學童)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派為實驗組與控制組。實驗組學童接受樂高教學方案教學,控制組學童接受傳統教學,教學實驗時間為期六週(24節課)。本研究以簡單機械成就測驗、創造力實作評量表、威廉斯創造性思考活動、威廉斯創造性傾向量表、學習意見調查表及訪談大綱為研究工具,比較實驗組與控制組兩組學童在生活科技課程學習成效的差異及創造力的影響。本研究結論為(1)樂高教學方案適用於國小生活科技課程之教學;(2)樂高教學方案可提升國小學童在生活科技課程的學習成效;(3) 樂高教學方案可提升國小學童部分創造力的能力。
  • Item
    產品發展史概念圖教學對高中學生點子發想影響之研究
    (2009) 李怡慧; Lee, Yi-Hui
    本研究旨在發展產品發展史概念圖教學活動,用以探討學生對產品發展史概念圖教學活動之學習反應,並評估學生在此活動教學前、後,對點子發想能力之影響。 採用之研究方法為文獻分析、專家諮詢、教學實驗、深度訪談,使用質量並重的研究工具。研究對象是以立意取樣,選擇臺北市某高中三年級兩個班,共68位學生,進行為期4週8小時之「產品發展史概念圖教學活動」。除了於教學前後分別實施點子發想學習單,研究者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教室觀察紀錄、錄影等工作,待教學活動結束後,選取點子發想學習單之前、後差異程度累積次數百分比達全體受試者的90%以上與10%以下共15位學生進行訪談,並分析其學習單、上課情況、學習反應問卷,以瞭解產品發展史概念圖教學對學生點子發想之影響。 經過資料蒐集、整理與分析後,研究結果發現: 一、研究對象對產品發展史概念圖教學活動之整體學習滿意度略感負面;對本活動之學習感受與參與程度是較為正面的態度,而學習態度與學習興趣是較為負面的態度,並在本活動中曾遭遇些許困難。 二、學生在產品發展史概念圖教學活動之教學前後,對點子發想影響: (一)產品發展史概念圖教學活動對學生點子發想,有正反面影響。 (二)教學前、後的點子,有運用到結合他項物品功能、加強性能、改變原有特性、操作使用的介面、造型的改變、環保相關議題與經濟層面等七項,而教學前、後的點子未有顯著差異。 (三)增加學生點子發想之因素為:(1)教學活動之單元內容的啟發與產品發展因素概念的聯想所影響;與(2)其他因素的影響,包含傳播媒體、環保意識、生活經驗與先備知識、由已畫出的點子聯想、不想畫重複的東西、以及個人特質所影響。 (四)減少學生點子發想之因素為:(1)教學活動的產品發展因素概念的影響,認為現代科技還做不到而限制點子想法,以及為了增加功能需求而精簡美感需求的點子;(2)傳播媒體的影響,認為未來產品功能是單純的;(3)受試者填答方式的影響,包含不重畫重複的東西、不認真作答與思考過久以影響繪圖時間;與(4)其他因素的影響,包含以改變形體大小取代美感。 最後,本研究依據研究結論提出建議,大致上分為下列兩大類: 一、對教師教學的建議:(1)本教學活動的內容可取材自貼近日常生活的產品,可搭配其領域介紹或與教師本欲教學的相關活動,融入本教學活動的某些單元,作為一開始的引導與認知的內容部分;(2)教學活動可讓學生實際製作科技產品模型或以電腦繪圖的方式表達其點子;(3)教師可以多媒體、模型、實物的方式呈現產品發展歷程;和(4)配合教學過程,可於不同時機使用各種不同型式的概念圖。 二、對未來研究者的建議:(1)研究範圍可朝向有系統化激發學生想法、問題解決能力、邏輯思考能力等方面做進一步研究;(2)研究對象可更改為國一、國二、高一、高二的學生;(3)教學實驗的時數可增加; (4)教學實驗所使用的概念圖,可於不同時機使用各種不同型式的概念圖,做進一步研究;和(5)資料收集時,可嚴格規定學生座位以便紀錄,並於教學後實施點子發想學習單時,將教學前該生所作答的學習單發回對照,並輔以訪談,以瞭解實驗之影響。
  • Item
    以線上遊戲實施創造力教學與評量之研究
    (2008) 李貞穎; Chen-Ying Lee
    創造力是人類重要的資源之一,有關創造力的培育也是學校教育所重視的一環。透過創造力教學可使學童創造力得以提升與激發;經由創造力評量能夠使教師了解學習者之創造力程度,並且依其結果進行創造力教學之修正,提升學習者之學習成效。但現今創造力評量之評分程序繁雜,且由評分者判斷試卷是否符合題意,此種方向易造成個人主觀意識影響評量結果。本研究以威廉斯知情互動模式為基礎建置一創造力教學及評量線上遊戲系統,藉由線上遊戲的環境引發學童心流經驗,且利用系統進行學童行為紀錄,根據該記錄結果進行各項創造力教學與評量。 在經過分析實驗數據後有以下幾點發現:1.經由第一階段將本研究發展之評量遊戲與威廉斯創造力測驗進行相關分析後發現,以整體評量結果而言能夠有效進行學童創造力評量。2.在第二階段實驗中,接受線上遊戲教學之學童,其整體創造力在實驗前後有顯著提升,顯示本研究所發展之系統能有效進行創造力教學。3.比較實驗組中以創造力前測分數區分出之高低分群學童表現發現,低分群的學生在遊戲過程中需要較多的提示與輔導,而高分群的學生則需要多樣化難度選擇方能順利進行創造力教學。
  • Item
    具學童創造思考能力評量機制之線上遊戲系統之研究
    (2008) 王竹熒; Wang Chu-Ying
    過去的學童創造力評量,多利用紙筆測驗進行,但紙筆測驗的表現方式未必能真正反應出學童的創造能力;相對的,由於學生對於教學式的網路遊戲的接受程度非常高,將線上遊戲式運用在創造力的評量上,成為對國小學生適用的創造力評量工具,則為本研究之主要研究目的。本研究遂提出具創造力評量機制之遊戲建置、檢核流程,並依照此流程,實際建構一套具創造力評量機制之線上遊戲系統。 本研究採取準實驗研究法,以台北市吳興國小三個班級共80名學生為對象,進行教學實驗前,實施威廉斯創造力評量作為前測分數;而後,進行線上遊戲的操作並得創造力分數,並將其創造力分數愈威廉斯創造力評量前測分數進行相關分析。本研究之相關分析結果,除獨創力並無呈現相關外,流暢力、變通力、精進力、冒險性、好奇性、想像力、挑戰性七力之間,遊戲所測得的創造力分數與威廉斯創造力分數皆呈現正相關性。由此可知,本研究所提出之具創造力評量機制之線上遊戲系統建置模式是有效的。
  • Item
    網路同步學習環境下人格特質對創造力 影響之研究
    (2009) 張偉杰; Wei-Chieh Chang
    本研究旨在探討網路同步學習環境下,人格特質對學生創造力的影響。研究目的分為以下五個: 一、探討在網路同步學習環境下,如何實施創造力教學。 二、探討以網路同步學習的方式實施創造力教學之優缺點。 三、探討學生對於網路同步學習方式的接受程度。 四、探討在網路同步學習環境下,是否可以提升學生之創造力。 五、探討哪些人格特質的學生較適合使用網路同步學習的方式進行創造力的教學。 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法、訪問調查法、觀察研究法、問卷調查法與準實驗研究法來進行研究,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學部三年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有效的研究對象共26人。研究工具包含Mini-Marker五大人格量表、問題解決創造力測驗、綜合座談大綱、同步學習使用意見問卷、教學觀察檢核表、以及創意思考教學活動。 根據分析結果,本研究得到下列結論: 一、教師授課前應先研擬教學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情況與解決的方式,且利用同步學習平台的各項功能,讓課程進行得更為順利。 二、網路同步學習包含的優點如下: (一)環境上,學生可選擇較舒服的環境,利於創造力的發揮。 (二)資訊上,教師與學生有更多的方法呈現教材與其創意。 (三)教學與學習上,網路同步學習平台可以幫教師記錄學生的各方面的資料,也可以保存上課中學生透過電子白板互動或討論的過程,有利於日後的分析與檢討。 網路同步學習包含的缺點如下: (一)環境上,教師與學生或同儕間較難以進行情感方面的交流。 (二)資訊上,初期可能需要投入一筆建置成來購買相關的設備。 (三)教學與學習上,教師需花額外的時間與心力把教材數位化。 三、從問卷與課堂觀察記錄來看,有八成以上的學生覺得此一教學方式有效,且滿意此一教學方式。 四、經由前後測分數比較,學生後測成績比起前測成績有顯著的進步,說明在網路同步學習的環境下,可以提昇學生的創造力。 五、從學生的主動發言次數與前後測進步分數與人數比例來看,以 「新知接受型」以及「外向型」的學生最適合透過網路進行創造力的學習。
  • Item
    影響技能模擬學習成效因素之研究
    (2006) 顏銘宏; Ming-Hung Yen
    本研究旨在運用電腦模擬式教學來達到技能學習的目的,並分析不同個人特質與能力的學習者,在電腦模擬學習與技能實作表現上的情形,以作為學校或學生在技能訓練與教學運用上的參考。 本研究透過文獻探討歸納有關模擬式教學系統的設計原則、焊接技能的概念與重要操作步驟、以及將會造成學習者在技能模擬學習與實作差異的個人能力或特質,作為「技能模擬學習系統」規劃與實驗設計的重要參考依據。此外,本研究亦以所探討的各項因素評量工具(團體嵌圖測驗、空間能力測驗、威廉斯創造力測驗以及電腦素養問卷),對北市某公立高職冷凍科兩班共79位學生完成其認知型態、空間能力、創造力與電腦素養等影響因素之施測,與為期四週的技能模擬學習。 在經由相關的資料整理與統計徑路分析後,得到如下影響技能模擬學習與技能實作表現的關鍵性因素。 1.學習者的電腦素養會直接影響技能模擬學習成效 2.學習者的認知型態與空間能力會透過電腦素養間接影響技能模擬 學習成效 3.學習者的空間能力及技能模擬學習成效會直接影響技能實作表現 4.學習者的電腦素養會透過技能模擬學習成效間接影響實作表現 5.學習者的認知型態會透過空間能力間接影響實作表現 6.學習者的創造力不會影響技能模擬學習成效與技能實作表現
  • Item
    線上遊戲式學習對創造力之影響
    (2006) 翁凱昕; Wong, Kai-hsin
    本研究是以自行開發的線上遊戲學習系統來輔助學生學習,並激發其創造力,此線上遊戲是根據威廉斯知情互動教學模式與創造性問題解決模式進行開發,以增強學生的創造力。 研究對象以台北縣某國民小學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採不等組 控制組準實驗研究法,以威廉斯創造力測驗為前後測,以分析學習的成效及差異,課程結束後填寫線上遊戲滿意度調查問卷,分析學生對於線上遊戲式學習之態度。所應用的統計方法有描述統計、單因子共變數、相關係數…等統計方法加以處理資料,所得重要結果如下: 1.實驗組經威廉斯創造力前後測分析發現,除了流暢力外,開放性、 變通力、獨創力、精密性、標題、冒險性、好奇性、想像力、挑戰 性、總分均有提升的情形。 2.實驗組經威廉斯創造力測驗分析發現,除了流暢力、挑戰性外,在開放性、變通性、獨創力、精密力、標題等、冒險性、好奇性、想像力、總分的表現上有顯著差異。 3.從研究中發現線上遊戲機制設計中的創意思考遊戲、即時通訊、知識隱喻設計與創造力有顯著正相關。
  • Item
    透過網路化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活動以培養國中學生科技創造力之研究
    (2006) 何宜軒; Yi-Hsuan Ho
    本研究旨在探討網路化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活動的設計方式,及透過網路化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活動對於國中生科技創造力之影響,並探討學生背景因素對科技創造力的預測情形,以提供教師或學生在教育上應用之參考。 本研究採用準實驗設計,針對國中二年級四個班級(兩班實施網路化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活動,兩班實施一般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活動) ,進行八週的實驗教學,實驗前施以威廉斯創造力測驗及電腦網路素養問卷,實驗後針對學生的科技創造力(構想創意及產品創意)來評分,藉以了解網路化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活動與一般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活動對學生在科技創造力的影響。經資料蒐集、整理與分析後,得到以下的結論: 1.適宜的網路化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活動的設計方式為:情境描述、蒐集資料、發現問題、引導分析、構思、評選方案、方案形成、製作與發表。 2.國中生不論性別,皆適合使用網路化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活動來提升科技創造力。 3.高創造力的國中生更適合使用網路化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活動來提升科技創造力。 4.科技創造力的表現可由創造力、理科成績及文科成績來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