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82

歷史與沿革

本系根源於民國42年所成立的工業教育系「工藝教育組」,專責培育我國中學「工藝」課程之師資,配合課程內涵之調整與修訂,在民國61年更名為「工業技術教育組」,並於民國71年正式獨立設系為「工藝教育學系」,為配合學校藝術學院成立,本系隸屬於藝術學院。

民國80年增設碩士班,民國87年增設博士班。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與課程改革的需求,外加上師資培育多元化的衝擊,在民國83年正式將系名更改為「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專責培育中學「生活科技」課程之師資,民國87年本系改隸屬於當年新成立的科技學院。為符合本系培育科技產業教育訓練人才之目標,本系獲教育部同意,從98學年度起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並簡稱為科技系。

為拓展本系畢業學生之就業機會並開啟本系畢業生至業界就業的契機,本系自民國83年開始,以既有的師資培育為基礎,先後在「大學部」實施課程分組,目前的大學部課程則分為「學習與科技組」及「設計與科技組」,以培養科技產業界所須之人力資源人才。在「碩士班」階段則先後規劃「科技與工程教育」、「人力資源」與「網路學習」等多元之課程內涵,協助學生發展各該領域之專業與研究能力;在「博士班」則設有「科技與工程教育」與「人力資源」兩組課程,培育各該領域之專業「教學」與「研究」之人才。

系所特色與目標

科技系原屬培育中學「生活科技」教師之專門機構,然為因應師培市場之萎縮,科技系於十年前即著手調整課程結構,以培育學生朝向科技產業界發展為目標。目前,科技系的課程本質,是以科技產業為主體,學生藉由各科技產業課程,例如傳播科技業、製造科技業、營建科技業、運輸科技業,來瞭解台灣科技社會的結構與內涵。在上課的型態上,則是提供學生以「設計」及「製作」的方式來進行,藉以深入瞭解科技產業之工作內涵與程序。在此基礎之下,本系再輔以人力資源發展的專業課程,使學生具備「科技產業知識」及「人力資源發展專長」,得以進入科技產業從事企業的教育訓練工作。

設備與學習資源

現有自造大師基地、專題研討室多間、電子實驗室、人力資源研討室多間、電腦實驗室、網路教學實驗室、圖文傳播實驗室、電工實驗室、綜合工廠、電腦繪圖室、數位傳播教學實驗室、媒體設計實驗室等多元教學設施。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使用影像辨識人工智慧應用程式輔助小學生英語學習之成效
    (2021) 任天秀; Jen, Tien-Hsiu
    字彙學習作為語言學習的必要條件,然而背誦英語字彙經常被認為是枯燥的事情,因此本研究開發一款AI影像辨識翻譯系統,應用於國小英語學習活動,讓學習者在情境式學習環境中進行英語單字學習,對於行動學習準備情形、外語課堂焦慮、英語字彙學習自律能力與學習成效之差異進行資料分析。本研究使用準實驗研究法,以台灣北部某國小三年級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採隨機分派方式選擇兩個普通班級,分別為實驗組(20人)與控制組(27人),總計47位。實驗組運用AI影像辨識翻譯系統,控制組則使用光學字元辨識翻譯系統進行英語單字學習,探討其差異。結果顯示:1. 運用AI影像辨識翻譯系統進行英語單字學習,其學習成效比運用光學字元辨識翻譯系統佳;2. 兩組學習者皆採用自我調節學習策略進行英語單字學習,表示自我調節學習策略有助於支持學生學習英語單字;3. 兩組學習模式並沒有增加學生的外語課堂焦慮感;4. 學習行為模式得知,雖然兩種學習模式皆有利於單字學習,但是運用AI影像辨識翻譯系統相較於運用光學字元辨識翻譯系統,更能夠引發學生的互動行為及互相討論的空間。本研究結果希望為國小英語教師導入AI影像辨識學習時,做為教學實務及具體的參考。
  • Item
    融入字彙記憶策略之行動英語單字學習系統之研究
    (2008) 黃耀德; Yao-Te Huang
    本研究以Oxford(1990)所提出的語言學習策略中的記憶策略,擷取部分與單字有關且能實作在行動載具上的學習策略,且利用行動學習載具的移動性、可攜性的特性,建置一個具情境感知的英語單字行動學習系統,運用數位個人助理結合全球定位系統與無限基地台定位技術,找出學習者所在位置,即時提供學習者所處位置情境之單字情境教材,讓學習可以藉由與所在位置的真實情境單字教材互動下,增進學習興趣與效率。 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法瞭解英語行動單字學習系統的學習效果。教學實驗是以台北縣某國中七年級兩班54人為研究對象,一班為實驗組,進行英語單字行動學習系統教學活動;另一班為對照組,實施教室內單字圖卡教學活動。研究工具包括:單字學習成就測驗前、後測及延宕後側,英語學習動機量表與英語學習焦慮量表。實驗前先施以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焦慮量表與單字成就測驗前測,以瞭解學習者初始的學習狀況;實驗教學後實施單字成就測驗後測,以瞭解學習者在實驗學習後的學習狀況;實驗後六天,在施以單字成就測驗延宕後測,以瞭解學習者之單字保留效果。 一、不同教學設計方式對不同英語動機的學生在英語單字保留成效上有交互作用。 二、不同教學設計方式對於不同英語焦慮的學生在英語單字學習保留成效上有顯著差異。 三、實驗組高動機學生其單字保留效果比對照組高動機學生保留效果來得好,且有達到顯著差異。
  • Item
    台北市綜合旅行業推動行動學習使用意願之研究-以智慧型行動電話為例
    (2009) 張文卿; Chang Wen Ching
    本研究主要目的探討台北市綜合旅行業對於G1與其他智慧型行動電話應用在行動學習之使用意願,以整合科技接受理論為基礎來發展本研究之架構,探討理論模式內變項之間的關係,歸納出影響綜合旅行業接受行動學習的意願,並瞭解綜合旅行業內部不同背景的人員,對於推動行動學習在績效期望、付出期望、群體影響於不同構面、項目下的反應與關係,透過實證分析結果,可提供綜合旅行業與相關產業未來在制定導入系統或改善策略時的參考,以提升行動學習的成效。 運用整合科技接受理論(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 UTAUT)模型,透過文獻回顧、問卷發放蒐集資料、以結構方程模式(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進行資料分析,並針對模式及其構面變數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路徑分析、調節變數分析,來實證探討本研究模型。 為驗證理論模型,本研究以問卷進行實證研究,以台北市58家綜合旅行業為調查對象,共發放619份問卷,實際有效回收份數538份,有效回收率為87%,研究之結果如下: 1.績效期望對使用意願有正向的直接影響。 2.付出期望對使用意願有正向的直接影響。 3.群體影響對使用意願有正向的直接影響。 4.績效期望對使用意願的關係,會受性別的調節影響。 5.付出期望對使用意願的關係,會受性別的調節影響。 6.群體影響對使用意願的關係,會受性別的調節影響。 7.績效期望對使用意願的關係,不會受年齡的調節影響。 8.付出期望對使用意願的關係,不會受年齡的調節影響。 9.群體影響對使用意願的關係,不會受年齡的調節影響。 10.付出期望對使用意願的關係,會受經驗的調節影響。 11.群體影響對使用意願的關係,會受經驗的調節影響。 12.群體影響對使用意願的關係,會受自願性的調節影響。
  • Item
    行動學習環境下的數學步道及互動解題討論系統之建置與應用
    (2005) 吳姈蓉; Lin-Jung Wu
    本研究乃融合數學步道與行動學習的精神,使學習數學不再只是抽象的思考更能加入生活化的連結,行動學習支援數學步道各學習區的活動進行並使即時的互動解題辯證順利進行,讓學生當下獲得學習的成就感。研究方向定位在設計並實作一個以學校為本位,數學步道為情境、無線網路、平板電腦為工具,以行動學習來輔助數學學習的一套系統並評鑑國中一年級學生透過此系統學習所獲得的學習成效。 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系統開發方法與準實驗研究法,首先探討相關文獻以建構「結合數學步道與互動解題討論的行動學習系統」,再發展數學步道教學活動與教材。教學實驗以北縣某國中一年級學生三班103人為研究對象。一班為實驗組,進行「結合數學步道與互動解題討論的行動學習」;另兩班則為對照組,分別進行戶外紙本數學步道教學與室內紙本數學步道教學。實驗結束後,利用統計方法針對不同組別學生以及各組高、中、低分群學生的數學學習成就、數學學習態度、數學連結能力表現進行資料分析,得到以下結論: ㄧ、「結合數學步道與互動解題討論的行動學習系統」對提升高、中、低分群學生的數學學習成就有明顯助益。 二、「結合數學步道與互動解題討論的行動學習系統」對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態度有明顯助益。使用「結合數學步道與互動解題討論行動學習系統」的學生數學態度顯著優於實施「戶外紙本數學步道活動」與「室內紙本數學步道活動」學生。 三、「結合數學步道與互動解題討論的行動學習系統」對提升高、低分群學生的數學連結能力有明顯助益。 四、「結合數學步道與互動解題討論的行動學習系統」對提升學生察覺、轉換、解題、評析等數學連結能力表現上有明顯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