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82

歷史與沿革

本系根源於民國42年所成立的工業教育系「工藝教育組」,專責培育我國中學「工藝」課程之師資,配合課程內涵之調整與修訂,在民國61年更名為「工業技術教育組」,並於民國71年正式獨立設系為「工藝教育學系」,為配合學校藝術學院成立,本系隸屬於藝術學院。

民國80年增設碩士班,民國87年增設博士班。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與課程改革的需求,外加上師資培育多元化的衝擊,在民國83年正式將系名更改為「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專責培育中學「生活科技」課程之師資,民國87年本系改隸屬於當年新成立的科技學院。為符合本系培育科技產業教育訓練人才之目標,本系獲教育部同意,從98學年度起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並簡稱為科技系。

為拓展本系畢業學生之就業機會並開啟本系畢業生至業界就業的契機,本系自民國83年開始,以既有的師資培育為基礎,先後在「大學部」實施課程分組,目前的大學部課程則分為「學習與科技組」及「設計與科技組」,以培養科技產業界所須之人力資源人才。在「碩士班」階段則先後規劃「科技與工程教育」、「人力資源」與「網路學習」等多元之課程內涵,協助學生發展各該領域之專業與研究能力;在「博士班」則設有「科技與工程教育」與「人力資源」兩組課程,培育各該領域之專業「教學」與「研究」之人才。

系所特色與目標

科技系原屬培育中學「生活科技」教師之專門機構,然為因應師培市場之萎縮,科技系於十年前即著手調整課程結構,以培育學生朝向科技產業界發展為目標。目前,科技系的課程本質,是以科技產業為主體,學生藉由各科技產業課程,例如傳播科技業、製造科技業、營建科技業、運輸科技業,來瞭解台灣科技社會的結構與內涵。在上課的型態上,則是提供學生以「設計」及「製作」的方式來進行,藉以深入瞭解科技產業之工作內涵與程序。在此基礎之下,本系再輔以人力資源發展的專業課程,使學生具備「科技產業知識」及「人力資源發展專長」,得以進入科技產業從事企業的教育訓練工作。

設備與學習資源

現有自造大師基地、專題研討室多間、電子實驗室、人力資源研討室多間、電腦實驗室、網路教學實驗室、圖文傳播實驗室、電工實驗室、綜合工廠、電腦繪圖室、數位傳播教學實驗室、媒體設計實驗室等多元教學設施。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39
  • Item
    冒險教育融入科技教育教學對高中學生自我效能影響之研究
    (2011) 張智翔; Chih-Hsinng, Chang
    本研究旨在探究冒險教育融入科技教育教學對高中學生自我效能之影響,其研究範疇包括發展冒險教育融入科技教育教學之實驗教學活動與探究高中學生參與實驗教學活動前與完畢後,在人際、實際操作、解決問題及整體等四項自我效能的反應情形;為達成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以準實驗研究法,對臺北市立Z高級中學二年級兩班社會組學生(總計65位學生)進行為期八週共計十六節課的實驗教學,且在實驗教學活動前與結束後,運用「高中學生自我效能分級量表」來蒐集學生的自我效能反應情形,而將所蒐集到的資料施以統計方法分析後,獲致結論有四點: 一、為將冒險教育有效融入科技教育教學中,需涵蓋挑戰(Challenge)、團隊(Teamwork)、自我反思(Reflection)、安全(Safety)及有趣或興趣(For Fun or Interesting)等五項課程元素。 二、為有效將冒險教育融入科技教育教學,須應用多媒體教材,實際建構挑戰情境、活化自我反思時間與教師適時引導教學等四項策略。 三、在科技教育教學中,透過冒險教育的融入能對高中學生人際自我效能產生正向影響。 四、冒險教育融入科技教育教學,對高中學生解決問題自我效能及整體自我效能均有所影響。 而依據上述結論,本研究分別提出三大面向共七點的建議,以供借鏡與參考之用,其內容分點如下: 一、課程設計建議:(1)單元活動可以「相同挑戰情境」為背景,再結合不同科技系統議題來進行課程設計與規劃;(2)實際挑戰情境之塑造,須因應學生第一次或第二次的挑戰結果作難易變化及調整。 二、教學實務建議:(1)可藉由年級活動舉辦或校外競賽參與,以轉化成「帶得走的能力」;(2)課程計畫之執行應依學生實際學習情況作彈性調整;(3)教師於學生測試挑戰完畢後,立即實施「範例」教學。 三、後續研究建議:(1)可列增研究對象之組別特性及年級變項進行研究;(2)可將場域性質(學校內的戶外場域或教室內的人為情境)納入研究變項。
  • Item
    問題中的問題:再探生活科技問題解決教學策略之實施現況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 2010-04-01) 范斯淳; 林弘昌
  • Item
    凱欣斯泰納思想應用在國小科技教學之探究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 2010-03-01) 張玉山; 高靖岳; 蕭佩如
  • Item
    科技教學評量策略之規劃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 2010-10-01) 張玉山; 游光昭; 蕭佩如
  • Item
    科技問題解決的教材設計
    (國立編譯館, 2008-06-01) 張玉山
    本文主要在分析國內外「生活科技」教科書中,科技問題解決的 教材現況,並透過當前科技問題解決教學理論與研究取向,統整提出 功能導向的科技問題解決教材設計模式,以及教材設計的實例,供作 參考。本文經分析結果發現,國內外教科書採用線性科技問題解決模 式為主;並未有學習鷹架的設計;雖有腦力激盪的過程,但少有創思 技術的教學;不重視再設計再製作的創新歷程;綜合討論以結果的發 表與欣賞為主,較少聚焦在經驗建構歷程。本文分析當前相關研究 後,提出功能導向的科技問題解決模式,以界定問題、研究分析、規 劃實作、測試評價、再設計等功能循環為核心,以建構學習、鷹架理 論、及創意學習3 者為教學重點,提出一個「水陸兩用載具設計」的 教學實例,供教科書編寫與教材設計的參考。
  • Item
    國中科技教育運用Teresa M. Amabile工作動機原則與自我效能激發策略之研究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2008-12-01) 李堅萍; 游光昭; 朱益賢
    經相關研究結果顯示,美國Teresa M. Amabile所倡之工作動機原則與自我效能激發策略分別能提昇創造力及技能學習成效,但是否有「橘越淮而爲枳」的效應?其應用在臺灣的情形如何?本研究採用觀察法,以探討國二31名學生對Amabile的9項工作動機原則與13種自我效能激發策略的反應。研究結果顯示:國中生對Amabile工作動機原則之示範操作程序、提供選擇空間、建設性的好評及定義優秀案例等4項原則反應熱烈,對其他5項原則反應平平;對自我效能激發策略之灌輸成功經驗、參與公眾互動、親自動手實習、技術進階精煉、自我審視評估、落實正向互動及給予外在回饋等7種策略反應熱切,對其他策略則反應平平、抗拒或兩極化。
  • Item
    高中的科技教育(下)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1992-02-01) 余鑑
  • Item
    高中的科技教育(上)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1991-12-01) Daiber,Robert A.; LaClair,Thomas D.; 余鑑
  • Item
    中間學校/初中的科技教育(上)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1991-03-01) 余鑑
  • Item
    由工藝到科技教育--美國經驗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1994-06-01) Leopp,Franzie; 余鑑; 李建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