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82

歷史與沿革

本系根源於民國42年所成立的工業教育系「工藝教育組」,專責培育我國中學「工藝」課程之師資,配合課程內涵之調整與修訂,在民國61年更名為「工業技術教育組」,並於民國71年正式獨立設系為「工藝教育學系」,為配合學校藝術學院成立,本系隸屬於藝術學院。

民國80年增設碩士班,民國87年增設博士班。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與課程改革的需求,外加上師資培育多元化的衝擊,在民國83年正式將系名更改為「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專責培育中學「生活科技」課程之師資,民國87年本系改隸屬於當年新成立的科技學院。為符合本系培育科技產業教育訓練人才之目標,本系獲教育部同意,從98學年度起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並簡稱為科技系。

為拓展本系畢業學生之就業機會並開啟本系畢業生至業界就業的契機,本系自民國83年開始,以既有的師資培育為基礎,先後在「大學部」實施課程分組,目前的大學部課程則分為「學習與科技組」及「設計與科技組」,以培養科技產業界所須之人力資源人才。在「碩士班」階段則先後規劃「科技與工程教育」、「人力資源」與「網路學習」等多元之課程內涵,協助學生發展各該領域之專業與研究能力;在「博士班」則設有「科技與工程教育」與「人力資源」兩組課程,培育各該領域之專業「教學」與「研究」之人才。

系所特色與目標

科技系原屬培育中學「生活科技」教師之專門機構,然為因應師培市場之萎縮,科技系於十年前即著手調整課程結構,以培育學生朝向科技產業界發展為目標。目前,科技系的課程本質,是以科技產業為主體,學生藉由各科技產業課程,例如傳播科技業、製造科技業、營建科技業、運輸科技業,來瞭解台灣科技社會的結構與內涵。在上課的型態上,則是提供學生以「設計」及「製作」的方式來進行,藉以深入瞭解科技產業之工作內涵與程序。在此基礎之下,本系再輔以人力資源發展的專業課程,使學生具備「科技產業知識」及「人力資源發展專長」,得以進入科技產業從事企業的教育訓練工作。

設備與學習資源

現有自造大師基地、專題研討室多間、電子實驗室、人力資源研討室多間、電腦實驗室、網路教學實驗室、圖文傳播實驗室、電工實驗室、綜合工廠、電腦繪圖室、數位傳播教學實驗室、媒體設計實驗室等多元教學設施。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7
  • Item
    某零售業數位學習之知覺價值對學習成效之關聯-以科技接受模式觀點
    (2022) 林涵青; Lin, Han-Ching
    隨著科技快速的發展新智慧零售時代崛起,打破虛擬與實體的界線,同時零售業市場進入門檻相對容易且人員異動頻繁,因此建置數位學習平台,欲藉由數位學習平台的便利性,將公司發展之重點項目迅速的推廣給每位前線員工,然而員工對於數位學習之接受程度及學習成效為何呢?提升員工知覺價值是否對學習成效間具有影響呢?故本研究以科技接受模式為研究之理論基礎,探究某零售公司員工使用企業內部之數位學習系統後,對於科技接受度、知覺價值及學習成效之影響情形。本研究將以使用數位學習系統之某零售前線員工為研究對象,並採用問卷調查法,有效樣本數共790份,經由SPSS軟體進行背景資料分析,並藉由SmartPLS軟體運行偏最小平方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研究結果發現:(1)使用數位學習之「知覺易用性」會正向影響「知覺有用性」。(2)「知覺易用性」會正向影響「使用態度」,但「知覺有用性」不顯著影響「使用態度。(3)「使用態度」會正向影響「行為意圖」。(4)「行為意圖」與「知覺價值」會正向影響「學習成效」。(5)「知覺價值」對「使用態度」與「行為意圖」不具有調節作用。本研究依據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認為加強員工對數位學習平台的有用性感受,以提升使用態度及行為意圖之影響,進而提升學習成效,並強化知覺價值也有助於達到學習成效,並藉此研究的成果,提供給個案公司人力資源部門作為數位學習規劃之參考。
  • Item
    探討在虛擬實境系統中實施任務型教學法對華語文聽力及口說能力之研究
    (2019) 何欣樺; Ho, Hsin-Hua
    全球華語文學習掀起一股熱潮,各國將華語文納入國家教育政策與第二外語學習指標。目前華語文教學,以任務型教學法使用目標語言,以語言之意義,進行認知、理解與溝通於課堂中,提升學習者之聽力與口說能力。近年來,虛擬實境廣泛運用於教育領域當中,透過建立真實語境,以補足傳統教學之問題,但如何善用其工具輔助教學,增進學習者之學習動機,並提升聽力與口說方面之技能,進而應用於生活,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本研究以任務型教學法應用於CoSpaces虛擬實境建置華語文聽力與口說學習平台。透過任務型教學理論設計一系列的教學內容,讓學習者體驗真實生活場景之對話與互動,並執行任務進行語言練習。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法,以臺北市某大學國語教學中心之初級華語文外籍人士65位為研究對象,自變項為教學模式,依照不同教學模式CoSpaces與傳統教學分為實驗組30人與對照組35人,依變項則包含學習動機、學習成效、學習保留率,以及CoSpaces平台滿意度。本研究結果顯示:(1)兩組學習者在學習動機方面皆為正向;(2)CoSpaces學習平台課程比起對照組更為有效提升學習者聽力與口說之學習成效(3)學習保留量具有正向之影響;(4)學習者對於學習平台之滿意度皆持正面良好之態度。 綜觀而言,CoSpaces學習平台有助於學習者作為華語文學習之輔助教材,因此,希望本研究之結果可供未來華語文數位教材之相關研究參考。
  • Item
    虛擬實境應用對不同認知風格學生的認知負荷及學習影響之研究
    (2020) 李易庭; Lee, I-Ting
    本研究在以透過虛擬實境融入課程應用於教學中分析對不同認知風格的學生是否學習成效會受到影響,也是否會造成學生在學習上的理解壓力,或是超出學生所能理解學習範圍,進而成為認知負荷。本研究將使用zSPACE為虛擬實境融入教學工具,在教學課程中以該工具融入教學,活動目的為完成一台可以遙控的齒輪車,並在研究者製作的場地中完成任務,方能算完成課程。研究結論為:(1)整理來說虛擬實境應用教學融入課程後對學習成效有提升;(2)場地獨立學習者在虛擬實境應用教學融入課程後對學習成效較高同時認知負荷也較高;(3)虛擬實境融入課程對於場地依賴學習者來說學習環境結構太複雜。 總言之,虛擬實境工具日新月異,根據不同的工具融入教學對學習的成果也不盡相同,此研究使用為偏向融入式工具使用,在往後課程設計上可參考學習者之認知風格設計較適合的教學方法,以利學習者在學習上達到事半功倍。
  • Item
    以大型多點觸控螢幕進行數位遊戲式協同學習活動之研究
    (2011) 張智鈞; Chang, Chih-Chun
    大型多點觸控螢幕能夠讓多人同時於一個顯示螢幕上進行操作。而若大型多點觸控螢幕結合數位遊戲運用在教學上,不僅可以吸引學習者的注意力,有效增加學習者動機、更可以在悅趣化的學習中實現協同學習。 在數位遊戲協同學習活動的設計上,使用活動理論作為框架能夠以更社會文化的角度切入觀察整個活動的進行,因為從活動理論的觀點進行數位遊戲設計能夠包含此遊戲活動中遊戲與環境的各項因素。因此本研究以活動理論為活動設計之基礎,建置一數位遊戲協同學習系統。並以準實驗設計進行教學實驗。除探討學習者之學習成效及學習保留外,並且將學習者之學習行為紀錄以探討學習行為與學習成效與保留之相關,以深入了解於此活動進行學習之情況。 研究結果表明,透過大型多點觸控螢幕進行數位遊戲式的協同學習將能夠讓學習者有更多討論互動的機會,並且彼此在遊戲中經過面對面的討論及探索獲得知識,並且因此對學習者在電學上的學習成效及學習保留有所幫助。
  • Item
    混成式數位學習對高職電工機械之認知、技能、情意之影響效果
    (2010) 徐郁昇; Hsu, Yu-Sheng
    本研究目的為探討混成式數位學習對電工機械的學習成效(包括學習成就與自我覺知效果)之影響。實驗對象為高職電機科二年級學生修習「電工機械」課程的兩班學生,實驗組學生三十三名與控制組三十二名。實驗組為混成式數位學習,控制組為傳統式學習,實施時間為期五週。結果顯示:ㄧ、混成式數位學習對於學生的學習成就無顯著影響。二、與傳統式學習相較之下,混成式數位學習對於學生的自我覺知效果有正面影響,達顯著的面向為認知最高,技能次之。三、接受混成式數位學習的學生在前、後「自我覺知效果(認知、技能、情意)」上有顯著差異。
  • Item
    企業員工學習風格與學習模式對學習成效之影響─以A電信公司數位學習課程為例
    (2011) 任傳生; Ren, Tsuan-Sheng
    本研究旨在瞭解企業員工使用數位學習的學習現況,與探討企業員工學習風格與學習模式對學習成效之影響。研究目的細分為:為達到本研究之研究目的,研究者自編調查問卷,以國內某電信公司之客服人員為本研究之調查對象,於100年1月共發放250份問卷,回收的有效問卷數為250份,回收率為100%。依據調查回收的資料,透過描述性統計、差異分析及多元迴歸方式進行分析,研究的結果發現: 一、影響員工參與數位學習的因素分別為:(1)數位學習系統的操作便利性取決於使用者的認定(2)能提升工作效能,及與職涯發展結合的學習活動(3)發展促進學習的文化(4)串聯數位學習於既有訓練活動與人力資源發展制度中(5)具有豐富媒體環境的數位學習。 二、透過差異分析發現,「收斂者」與「同化者」二種學習風格,會因為教育程度的不同,而存在顯著差異。其次,「非同步學習」的學習模式,會因為性別的不同,而存在顯著差異,同時,「同步學習」則因為教育程度的不同,而存在顯著差異。最後,在「認知」與「技能」的學習成效構面,因為其性別的不同,而存在顯著差異。 三、透過多元迴歸分析發現,學習風格對學習成效皆未達顯著影響。其 次,學習模式中僅技能構面對學習成效達顯著的影響,其中學習模式的非同步學習模式對學習成效的影響效果較為顯著。
  • Item
    運用6E模式於STEAM教學活動中對大學生學習成效之研究-以開發樂齡生活科技輔助產品為例
    (2018) 陳冠汝; Chen, Guan-Ru
    STEA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rt, and Mathematics)教學是一個跨學科整合的教學,每個學科之間存在著相輔相成的關係,培養學生連結理論與真實世界之能力,進而提高學生各項能力。6E模式(Engage, Explore, Explain, Engineer, Enrich, Evaluate)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強調真實情境的呈現以及設計的核心概念,其融入STEAM教學相當合適。本研究運用6E模式於STEAM教學活動中,探討對大三、四年級學習者在總整課程學習成效(STEAM傾向、STEAM知識、創造力、實作能力及認知結構)之影響,讓學習者體驗高齡者生活,並思考符合高齡者需求之產品及發展價值,設計改善或創新樂齡生活科技輔助產品,利用Arduino相關科技來實作出產品,針對產品去評估是否真的適用於高齡者,藉以提升學生學習成效的完整性,而不是讓學生只知道科技的功能及便利性,卻忽略了如何產生及衍生的問題與影響。本研究對象為大三、四年級,共20位學習者,採前實驗設計之單組前後測設計,研究結果顯示:(1)運用6E模式於STEAM教學活動中有助於提升大學生STEAM傾向、STEAM知識、創造力、實作能力;(2)運用6E模式於STEAM教學活動中使大學生認知結構更加完善。本研究之貢獻為培育大學生製作樂齡生活科技輔助產品,進而提升學習者的學習成效(STEAM傾向、STEAM知識、創造力、實作能力及認知結構),除了基礎理論教學外,更能培養學習者具備創新能力、跨領域能力、產品實作能力,能有效培育能夠進行設計、開發產品與提出創新想法的跨領域工程人才。
  • Item
    鷹架數位遊戲式學習對不同認知風格學習者學習情緒、認知負荷與學習成效之影響研究
    (2019) 楊斯定; Yang, Szu-Ting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不同鷹架數位遊戲式學習對不同認知風格學習者的學習情緒、認知負荷與學習成效之影響,以及學習情緒、認知負荷與學習成效之相關性。實驗對象為社區大學之中、高齡學習者,其中對照組為無鷹架數位遊戲式學習,32人;實驗組(1)為硬鷹架數位遊戲式學習,34人;實驗組(2)為軟鷹架數位遊戲式學習,31人,三組共97人。研究結果顯示: 一、 不同認知風格學習者的學習情緒、認知負荷、學習成效無顯著差異。 二、 不同鷹架數位遊戲式學習之內在認知負荷無顯著差異。 三、 嵌入鷹架之數位遊戲式學習,其正向學習情緒、增生認知負荷及學習成效顯著高於無鷹架數位遊戲式學習,負向學習情緒、外在認知負荷則顯著低於無鷹架數位遊戲式學習。 四、 不同鷹架數位遊戲式學習與不同認知風格之間存在交互作用。 五、 使用硬鷹架數位遊戲式學習時,序列型學習者各方面的學習表現顯著優於整體型學習者;使用軟鷹架數位遊戲式學習時,整體型學習者各方面的學習表現顯著高於序列型學習者。 六、 正向學習情緒與增生認知負荷、學習成效(效果、效率)呈現正相關,與負向學習情緒、外在認知負荷呈現負相關。 七、 提高正向學習情緒及增生認知負荷,會顯著提升學習成效(效果、效率);降低負向學習情緒與內在、外在認知負荷,會顯著提升學習成效(效果、效率)。
  • Item
    應用翻轉教室於技能學習之研究:以大專木器設計與製造課程為例
    (2017) 賴旭婕; Lai, Hsu-Chieh
    本研究旨在探討應用翻轉教室於技能學習時,學生的學習動機傾向及對學習成效的影響,還有學生的學習滿意度,更進一步探討在翻轉教室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成效是否會因性別不同而有所差異。本研究採單組後測實驗設計,研究對象為修習台北市某國立大學104 學年度第二學期「木器設計與製造」課程的 36 位學生,進行為期5週的翻轉教室教學實驗。研究過程利用「學習動機問卷」來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機;透過「木工學科測驗」與「木工術科作品」來評量學生的學習成效;藉由「學習滿意度調查問卷」來評估學生對應用翻轉教室於技能學習的感受。量化資料利用描述性統計、單一樣本t檢定、獨立樣本t檢定進行分析;質性資料編碼後作為數據結果的輔助討論。並根據研究結果與討論,提出本研究的技能學習翻轉教室教學模式和以下結論:(1)本研究中學生在技能學習翻轉教室教學模式中有正向的學習動機;(2)本研究中男女生在技能學習翻轉教室教學模式中的學習動機沒有差異;(3)本研究的技能學習翻轉教室教學模式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4)本研究中男女生在翻轉教室的學習成效沒有差異;(5)本研究中學生很滿意技能學習的翻轉教室教學模式。本研究對應用翻轉教室於技能學習以及後續研究提出建議,供有興趣應用翻轉教室於技能教學的教師參考。
  • Item
    3D建模與列印教學應用於STEM取向準工程課程對學習成效之影響
    (2018) 簡爾君; Jian, Er-Jiun
    本研究旨在探討3D建模與列印應用於STEM取向準工程課程對學習成效之影響。本研究採用準實驗研究之不等組前後測實驗設計;實驗對象為某公立高中一年級的145名學生,隨機將學生分派為實驗組與控制組進行課程實驗。本研究之課程單元名稱為二氧化碳賽車,分別於實驗組進行3D建模與列印,控制組進行傳統手作。本研究蒐集活動前的成績作為前測分數,活動後的設計與製作成績為後測分數,並以科技態度量表、學習單以及產品創意結果評量表(rubric)來蒐集相關的資料。 本研究的主要結論如下:1. 3D建模與列印應用對學習紀錄之總結測驗具有正向影響。2. 3D建模與列印對科技態度無顯著影響。3. 3D建模與列印對創意結果之新穎性、精緻性及整體有正向影響。 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針對3D建模與列印應用於STEM取向準工程課程以及後續相關研究提供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