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6

本系設立於民國五十七年八月。民國三十五年本校成立時,即在教育系內成立心理實驗室。四十七年教育系成立心理學組,並將心理實驗室擴充為心理實驗中心。五十七年正式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六十九年在進修部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分設輔導組和特教組,為中小學教師提供進修機會。六十八年教育部鑑於各級學校輔導工作之日益重要,乃准以教育心理學系現有師資及設備為基礎,成立輔導研究所碩士班。民國七十六年更奉准成立博士班,培育高級輔導人員,同年將系(所)名稱更改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所),並簡稱為心輔系(所)。民國八十三年,因應新大學法頒佈,將系所名稱合一,統稱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簡稱為心輔系)。

本校校區可分為本部(包括教育學院、文學院、藝術學院)及分部(理學院)。本系位於本部教育學院大樓五、六樓。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0
  • Item
    臺灣大學生運動員認同和運動倦怠之心理中介與人際調節變項探究
    (2020) 張名妤; Chang, Ming-Yu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大學生運動員認同、自我概念、自尊,以及人際親密能力和運動倦怠之相關性,並探討自我概念和自尊在運動員認同和運動倦怠之間是否具有中介效果,以及人際親密能力在運動員認同與運動倦怠間是否具有調節效果。本研究參與者為臺灣地區公私立大專院校大一至大五學生運動員,採用紙本問卷及網路問卷進行施測,紙本問卷以臺北地區運動競技相關科系學生為對象進行班級施測,共蒐集63份有效樣本,網路線上問卷則有381份有效樣本,總共蒐集444份有效樣本。本研究工具包括「運動員認同量表」、「運動員倦怠量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中文版」及「人際親密能力量表」。本研究以皮爾森積差相關、階層迴歸分析、中介效果分析及調節效果分析等統計方法檢驗研究假設,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一、本研究樣本的運動員認同與運動倦怠為顯著負相關;本研究樣本之運動員認同與其自我概念、自尊以及人際親密能力皆有顯著正相關;本研究樣本之運動倦怠與其自我概念、自尊以及人際親密能力皆具有顯著負相關。 二、本研究樣本之自我概念在其運動員認同與運動倦怠間具有顯著完全中介效果。 三、本研究樣本之自尊在其運動員認同與運動倦怠間具有顯著完全中介效果。 四、本研究樣本之人際親密能力在其運動員認同與運動倦怠間無顯著的調節效果。 最後,本研究綜合上述研究結果,提出本研究之限制與對未來相關研究與大學生運動員諮商輔導實務之建議。
  • Item
    特殊兒童母親母職實踐經驗與自我轉化歷程之敘說研究
    (2020) 顏郁潔; Yen, Yu-Chieh
    本研究旨在探討特殊兒童母親之母職實踐經驗以及自我轉化歷程。以立意取樣的方式,從研究者曾經指導過之特殊兒童家長中,邀請二位特殊兒童的母親進行半結構式訪談。透過敘說研究的方法,以「整體—內容」與「類別—內容」模式進行資料分析。 其研究結果發現,特殊兒童母親的母職角色功能包含:(1)生活訓練;(2)醫療照護;(3)正向輔導;(4)心靈支持。特殊兒童母親母職角色的階段性意義包含:(1)罪惡與壓力的來源;(2)學習與成長的動力;(3)自我實現的助力。特殊兒童母親母職實踐之挑戰包含:(1)母親個人的挑戰;(2)特殊兒童的挑戰;(3)家庭的挑戰;(4)社會文化觀點的挑戰。特殊兒童母親的自我轉化歷程包含:(1)初始狀態;(2)衝擊與促發;(3)覺察與更新;(4)承諾與行動;(5)成長與蛻變。影響自我轉化的相關因素包含:(1)內在資源;(2)外在資源。歸納特殊兒童母親自我轉化之意義及對自我價值之影響為:(1)自我轉化消弭了痛苦;(2)自我轉化中發現個人存在;(3)自我轉化促發自我價值的提升。 最後針對上述研究之結果,說明本研究之限制及結論,並提出相關建議以供特殊兒童母親、相關單位、及後續研究參考。
  • Item
    高中職生完美主義、自尊與復原力之相關研究
    (2014) 曾婉君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中職生完美主義、自尊與復原力之情形,以及三者之間的關係,並進一步了解自尊在高中職生完美主義傾向與復原力間之中介效果。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針對桃園區高中職生625人為研究對象,運用「中文版多向度完美主義量表」、「自我喜愛感/自我能力感量表-修正版」及「青少年復原力量表」做為研究工具,進行資料收集。所得資料依研究問題,以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皮爾遜積差相關、典型相關與多元迴歸方法進行統計分析。 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 高中職生的正向努力完美主義得分較高,尤其以「組織性」的得分最高。其中「父母批評」在高中職男生的得分顯著高於女生,「個人標準」、「組織性」及「正向努力」則是女生的得分高於男生。在不同學制上,高職生的「父母批評」程度高於高中生,而「正向努力」與「個人標準」則是高中生的程度高於高職生。2. 高中職生在自我喜愛感與自我能力感的得分均高於中間值,且無性別與學制上的差異。3. 高中職生具有中等程度以上的復原力,其中「對他人正向態度」女生得分高於男生,在不同學制上並無顯著差異。4. 完美主義傾向與自尊有相關,過度在意完美主義與自尊均為負相關,正向努力完美主義與自尊均為正相關。5.自尊與復原力有中度正相關。6.完美主義與復原力有相關,過度在意完美主義與復原力為負相關,正向努力完美主義與復原力為正相關。7. 自尊在過度在意評價完美主義與復原力之間有完全中介作用。8. 自尊在正向努力完美主義與復原力之間有部分中介作用。 最後,依據本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具體建議,以做為家長、學校教育、諮商輔導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 Item
    國小六年級學童自尊、情緒調節與友誼之相關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所), 2006-12-01) 林慧姿; 程景琳
  • Item
    青少年自我尊重模式之驗證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0-02-??) 吳怡欣; 張景媛; Yi-Hsing Wu and Ching-Yuan Chang
  • Item
    青少年與重要他人的情感關係和其自尊之相關研究暨訪談內容分析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0-08-??) 吳怡欣; 張景媛; Yi-Hsing Wu and Ching-Yuan Chang
  • Item
    國小六年級學童自尊、情緒調節與友誼之相關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6-12-??) 林慧姿; 程景琳; HUI-TZY LIN; CHING-LING CHENG
  • Item
    寬恕治療對於物質濫用者之應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0-06-??) 林維芬; Wei-Fen Lin
    本研究旨在探討Enright 寬恕介入方案對因遭遇人際傷害而使用藥物者之短期與長期介入效果。二十四位受試者隨機分派至實驗組—寬恕介入方案組或對照組—藥物戒斷組。實驗前、後及追蹤期施以Enright 寬恕量表、Beck 憂鬱量表、Coppersmith 自尊量表、Spielberger 焦慮量表、Spielberger 憤怒量表及Lin 藥物依賴量表。研究結果發現:在短期效果上,實驗組在寬恕態度、自尊分數顯著高前測,在憂鬱、焦慮與藥物依賴顯著低於前測;在追蹤效果上,實驗組在寬恕態度、自尊分數顯著高於追蹤後測,在憂鬱、焦慮與藥物依賴顯著低於追蹤後測。本研究對因人際傷害而使用藥物者提供了另一個有效的介入方案。
  • Item
    臺灣成年女性性別角色特質、共依附和自尊之相關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4-09-??) 許儀貞; 吳麗娟; YI-JEN HSU; LI-CHUAN WU
  • Ite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omain-Specific Self-Concepts and Global Self-Esteem among Adolescents in Taiwan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2-04-??) 朱玉娓; YU-WEI C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