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6

本系設立於民國五十七年八月。民國三十五年本校成立時,即在教育系內成立心理實驗室。四十七年教育系成立心理學組,並將心理實驗室擴充為心理實驗中心。五十七年正式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六十九年在進修部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分設輔導組和特教組,為中小學教師提供進修機會。六十八年教育部鑑於各級學校輔導工作之日益重要,乃准以教育心理學系現有師資及設備為基礎,成立輔導研究所碩士班。民國七十六年更奉准成立博士班,培育高級輔導人員,同年將系(所)名稱更改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所),並簡稱為心輔系(所)。民國八十三年,因應新大學法頒佈,將系所名稱合一,統稱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簡稱為心輔系)。

本校校區可分為本部(包括教育學院、文學院、藝術學院)及分部(理學院)。本系位於本部教育學院大樓五、六樓。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7 of 7
  • Item
    藝術教育治療對國小學童情緒管理與利社會、攻擊行為之影響
    (2022) 屠家媛; Tu, Jia-Yuan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為探討藝術教育治療對國小學童情緒管理、利社會與攻擊行為之成效,也探討學生、家長與科任教師對藝術教育治療之評價。研究方法採準實驗研究之不等組前後測設計。研究對象為臺北市某國小四年級學生。實驗組為研究者所任教之班級,而另一班為對照組。實驗課程為期一個學期,每兩週一次,每次教學時間為八十分鐘,故每週課程為四十分鐘。主要以「情緒管理量表」、「學生利社會行為量表」與「攻擊性行為量表」為實驗工具,分別於課程實施前、後進行施測,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另外蒐集「教師省思札記」、「學生課程回饋表」、「家長課程回饋表」、「科任教師課程回饋表」作質性分析。本研究結果顯示: 一、接受藝術教育治療的實驗組學生其「暴力攻擊」有顯著降低。 二、接受藝術教育治療的實驗組學生其「情緒運用」、「情緒調整」、「他人情緒覺察」、「情緒表達」、「分享」、「關照」、「救助」、「合作」有所提升,但未達到顯著差異。 三、接受藝術教育治療的實驗組學生其「言語攻擊」、「替代攻擊」有所降低,但未達顯著差異。 四、情緒管理與利社會行為呈顯著正相關;情緒管理與攻擊行為呈顯著負相關;利社會行為與攻擊行為呈顯著負相關。 五、實驗組多數學童與家長對藝術教育治療有正面之評價。學生覺得自己較能與他人合作、藝術美感技巧有所提升;家長覺得學生之藝術美感技巧、耐性、專注度等有所提升;科任教師認為班級之氣氛變得較為良好,多數同學與特殊學生的衝突減少。部分特殊生之情緒管理能力提升,發脾氣頻率降低。
  • Item
    國中生幽默風格、嘲笑風格與攻擊行為之相關研究
    (2009) 蔡思賢
    國中階段的青少年正處於角色認同/混淆的發展危機,得到同儕認同對他們而言是最重要的事,而幽默、嘲笑與攻擊行為都是在他們日常生活的人際互動中可能隨時會運用或面對的,甚至牽動著是否能擁有令人滿意的人際關係的重要關鍵。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生幽默風格、嘲笑風格及攻擊行為各自的內涵及三者間的關係。 本研究以台灣地區1472名國中生為研究對象,採用陳學志、詹雨臻(2009)翻譯編製的中文版幽默風格量表(HSQ-TW)、中文版嘲笑風格量表(PhoPhiKat-TW scale),以及陳盈旬(2008)翻譯修訂的少年攻擊行為評估量表作為研究工具,資料分析使用描述統計、變異數分析、相關分析與迴歸分析處理,研究結果如下: 一、不同性別的國中生在幽默風格、嘲笑風格與攻擊行為表現上有顯著差異。 (一)國中男生在自我提升型與攻擊型幽默風格顯著高於國中女生,國中女生則在親和型幽默風格分數顯著高於國中男生。 (二)國中男生在喜笑人部分顯著高於國中女生,怕被笑與喜被笑則無顯著差異。 (三)國中男生在純粹的外顯攻擊、工具式攻擊以及反應式攻擊的行為表現上皆顯著高於國中女生。 二、國中生的幽默風格及嘲笑風格能夠有效預測攻擊行為,其中以攻擊型幽默風格、喜笑人具有最佳的解釋力。 三、國中生的幽默風格能夠有效預測嘲笑風格,其中以自我貶抑型幽默風格對怕被笑、喜被笑及喜笑人三種嘲笑風格皆具有解釋力。 最後,根據本研究之主要發現提出若干意見,以提供教育輔導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 Item
    正向思考教學活動對高年級學童攻擊行為、人際關係與正向意義之影響
    (2008) 陳淨怡; CHING-YI-CHEN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設計一套適合國小高年級學生之正向思考教學活動課程,並探討該課程對國小高年級學生攻擊行為、人際關係與正向意義之影響。研究方法採不等組前後測準實驗設計,以台北縣某國小130名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實驗組共65位學生,控制組共65位學生,實驗組接受為期六週,每週三節課(135分鐘),共十八節課的實驗課程處理,對照組則接受原綜合活動課程。 本研究以「國小學童互動關係量表」、「國小學童正向意義量表」為量化資料的評量工具,於實驗課程結束進行後測,所得資料以單因子多變量共變數分析進行統計處理,並分析「單元回饋表」、「課程總回饋表」、「學生及教師訪談大綱」及「教師省思札記」為質性的輔佐資料以深入瞭解教學實驗之效果。主要發現如下: 一、正向思考教學活動課程具可行性,教學內容有趣且實用,獲得很高的評 價及滿意度。 二、正向思考教學活動課程有助於減低國小六年級學生攻擊行為的發生。 三、正向思考教學活動課程有助於提升國小六年級學生同儕互動關係。 四、正向思考教學活動課程有助於提升國小六年級學生正向意義。 五、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未來學校 情緒教育教學及 相關研究之參考。
  • Item
    母親育兒方式與兒童攻擊行為關係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1975-06-??) 蘇建文; CHIEN-WEN SU
  • Item
    母親育兒方式與兒童攻擊行為關係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1975-06-??) 蘇建文; CHIEN-WEN SU
  • Item
    不同攻擊類型幼兒之情緒能力的比較研究
    (中國幼稚教育學會, 2012-04-01) 莊美麗; 程景琳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不同攻擊類型幼兒之情緒能力是否有所差異。研究對象為新北市及臺北市之私立幼兒園的82位大班幼兒,本研究使用「幼兒社會行為同儕提名問卷」、「幼兒社會行為問卷-教師版」、「情緒情境知識作業」及「情緒展現規則作業」等工具,測量幼兒之攻擊行為、情緒情境知識及情緒展現規則。結果發現,在統計控制了另一類攻擊之影響後,肢體攻擊及關係攻擊分別與情緒情境知識之間沒有顯著相關,另在同時控制了語言能力與另一類攻擊的影響後,肢體攻擊及關係攻擊分別與情緒展現規則之間亦沒有顯著相關;且不同攻擊類型幼兒(肢體攻擊者、關係攻擊者、兼具肢體與關係攻擊者、非攻擊者)在情緒情境知識及情緒展現規則的表現上皆無顯著差異。
  • Item
    母親育兒方式與兒童攻擊行為關係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1975-06-??) 蘇建文; CHIEN-WEN 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