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6

本系設立於民國五十七年八月。民國三十五年本校成立時,即在教育系內成立心理實驗室。四十七年教育系成立心理學組,並將心理實驗室擴充為心理實驗中心。五十七年正式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六十九年在進修部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分設輔導組和特教組,為中小學教師提供進修機會。六十八年教育部鑑於各級學校輔導工作之日益重要,乃准以教育心理學系現有師資及設備為基礎,成立輔導研究所碩士班。民國七十六年更奉准成立博士班,培育高級輔導人員,同年將系(所)名稱更改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所),並簡稱為心輔系(所)。民國八十三年,因應新大學法頒佈,將系所名稱合一,統稱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簡稱為心輔系)。

本校校區可分為本部(包括教育學院、文學院、藝術學院)及分部(理學院)。本系位於本部教育學院大樓五、六樓。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失智症家庭照顧者的工作家庭衝突、社會支持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
    (2023) 陳嘉珍; Chen, Chia-Chen
    當失智症的照護問題逐漸在家庭中顯現,多數失智症家庭中的成員在維持生計工作的同時,尚需要照護失智長輩,因而面臨工作與家庭角色衝突的兩難,進而影響其身心健康與幸福感。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失智症家庭照顧者所感受的工作家庭衝突之雙向性(「家庭對工作衝突」 與 「工作對家庭衝突」)影響;並進ㄧ步探討研究參與者在職場與家庭中所能獲得的社會支持(主管支持、同事支持、家人支持)對其工作家庭衝突與幸福感之調節作用。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臺灣地區在職的失智症家庭照顧者作為樣本,共回收 202 份有效問卷,並使用「工作家庭衝突量表 」、「社會支持量表」與「中國人幸福感量表」 作 為研究工具,研究結果發現:(1)失智症家庭照顧者的工作家庭衝突與幸福感呈顯著負相關;(2)人口屬性方面,男性比女性感受到較多的社會支持,而工作家庭衝突或幸福感會因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工作型態、職業、家庭照顧者身分、平均月收入以及每日照顧時間等不同有差異;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被照顧的失智症患者年齡對家庭照顧者的工作家庭衝突有顯著的差異影響,使看見年輕型失智症的照顧議題。(3)社會支持方面以同事支持能有效緩衝調節「家庭對工作衝突」與幸福感的關係,家人支持能直接影響研究參與 者之幸福感,而主管支持之調節效果不顯著。
  • Item
    失智症年長者之家庭照顧者的照顧經驗與心理歷程探討
    (2020) 劉子菡; Liu, Tzu-Han
    本研究旨在了解失智症年長者之家庭照顧者面對與照顧罹患失智症家人的經驗,探究其內心所經歷的不同歷程與轉變,並進一步提出其需求、期待與建議。為了能夠深入了解失智症老年長者之家庭照顧者的經驗與感受,本研究採用敘事取向的研究法,以半結構式訪談訪談了三名失智症年長者的家庭照顧者,接著使用「整體─內容」與「類別─內容」方法進行文本的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失智症年長者之家庭照顧者的照顧經驗為:(1)摸不著頭緒的失智症狀;(2)永無止盡的照顧工作;(3)因失智症而改變的家庭動力;(4)家庭照顧者健康亮紅燈;(5)關係的失去與修復。而失智症年長者之家庭照顧者的心理歷程包括:(1)發現失智症的驚懼與心疼;(2)全心全意地投入照顧工作;(3)充滿無力與挫敗感的陌生世界;(4)角色衝突與愧疚;(5)過度負荷與耗竭;(6)自我檢視與整合;(7)生命的頓悟與昇華。失智症年長者之家庭照顧者的需求與期待則有:(1)資訊層面;(2)經濟層面;(3)照護層面;(4)心理層面;(5)制度層面。 失智症年長者家庭照顧者的照護經驗、心理歷程以及需求與期待與過去國內外研究有相符應之處,然而,隨著臺灣長照法的推進以及在地文化,仍有部分發現值得再深入去思考與探究,為這些失智症年長者家庭照顧者提供一個更加友善與支持的環境。
  • Item
    失智症家庭照顧者照顧經驗之質性研究--女兒的觀點
    (2014) 蔡佳容; Chia-jung Tsai
    本研究目的在於深入了解失智症家庭照顧者在失智親人生病歷程的照顧經驗,採用詮釋現象學的方法進行研究,以呈現現象主體的經驗。具體而言,研究者透過四位自願受訪的失智症患者的女兒的觀點,根據半結構的深度訪談所蒐集到的資料,來分析失智症家庭照顧者的照顧經驗。在研究結果的呈現上,研究者以家庭照顧者的受苦和因應兩個面向來理解照顧經驗的內涵,在分別分析個別受訪者的照顧經驗之後,進一步詮釋其中共同的經驗主題。研究結果簡述如下: 在失智症家庭照顧者照顧歷程中的受苦經驗方面,研究者詮釋出其內涵為:無力掌控失智症的降臨和進展、長期照顧過程的變數層出不窮、長期處在不確定和矛盾的疑惑不安中,持續單向付出對失智親人的愛、照顧者必須同時肩負多重角色責任,以及手足支持不夠孤軍奮鬥。 在失智症家庭照顧者的因應經驗方面,研究者詮釋出其內涵為:照顧的動力來自維持關係連結、照顧互動的原理是掌握生命本質的需要、照顧的立基是專注於此時此刻失智親人的福祉、照顧過程有賴專業的支援、照顧者以內在意志力扭轉困境、照顧的成就在於達成角色任務、從照顧經歷中學習觀照內在自我與生命本質。 本研究結果同時呈現出女兒的照顧處境是在被照顧者、照顧領導者及協同照顧者三個角色間持續轉換形成的。研究者除了詮釋並討論上述研究結果外,也討論這些結果對助人工作者的意義。文末說明本研究的貢獻與限制,並對諮商心理師、未來研究等方面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