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6
本系設立於民國五十七年八月。民國三十五年本校成立時,即在教育系內成立心理實驗室。四十七年教育系成立心理學組,並將心理實驗室擴充為心理實驗中心。五十七年正式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六十九年在進修部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分設輔導組和特教組,為中小學教師提供進修機會。六十八年教育部鑑於各級學校輔導工作之日益重要,乃准以教育心理學系現有師資及設備為基礎,成立輔導研究所碩士班。民國七十六年更奉准成立博士班,培育高級輔導人員,同年將系(所)名稱更改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所),並簡稱為心輔系(所)。民國八十三年,因應新大學法頒佈,將系所名稱合一,統稱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簡稱為心輔系)。
本校校區可分為本部(包括教育學院、文學院、藝術學院)及分部(理學院)。本系位於本部教育學院大樓五、六樓。
Browse
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具備心理師證照之國中小專任輔導教師專業認同內涵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21-09-??) 刑志彬; 許哲修; 田秀蘭; 許育光; Chih-Pin Hsing, Che-Hsiu Hsu, Hsiu-Lan Shelley Tien, Yu-Kuang Kevin Hsu臺灣國中小學校輔導工作在投入許多專業人力後,逐漸落實三級輔導分工;然而現況中有許多輔導教師同時擁有心理師的證照,此類型雙專業認可之輔導人員對於自身位置與專業認同等議題,值得深入探究。本研究目的在理解具雙專業輔導人員對於學校輔導工作的處境、認同、以及困境與因應,邀請8 位具雙專業的輔導人員進行深度訪談,並且透過內容分析法,進一步探討生涯轉換的徑路與專業認同狀態。研究結果發現:受訪者對於輔導教師的認同是薪資待遇獲得穩定保障、周圍親友的社會期待,而對心理師則較認同工作模式,有心理師業務單純性高、心理師的專業光環有助於生態系統合作。而在兩者工作角色上面,存在有工作模式與系統角色的差異,其中受訪者自覺兩種角色差異在於業務複雜度、維持界線程度、理解個案角度,而系統他人覺得兩種角色差異在於專業能力、貼近學校生態系統能力,而具雙專業輔導人員決定讓某一種角色發揮的比重情形則是會考量情境及時機;因此,具雙專業輔導人員的專業認同狀態可以分為四種型態交替,包含:「入境隨俗:輔導教師認同為主,壓縮心理師的認同」、「名實相異:外在雖然是輔導教師,但內在以心理師認同為主」、「因時制宜:依時空調整兩種認同的比例與出現方式」、「兼容並蓄:整合輔導教師與心理師兩種角色的認同,產生全新的認同」,在兩種專業角色之間協調、折衝、分工與合而為一,形成多元的專業認同狀態。而其中也存在心理師與輔導教師競爭又須合作的關係,此亦成為具雙專業輔導人員整合並找尋安在位置的重要課題。研究針對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對於專業發展與未來研究之相關建議。Item 生涯發展歷程中真實自我的發現與實踐(2012) 高民凱; Ming-Kai Kao本研究的主旨是透過在生涯中追求真實自我的人,從他們的生涯開展故事瞭解其與真實自我接觸的經驗,實踐真實自我的方式與歷程,以及對此實踐歷程所建構的意義。資料來源是四位研究參與者之敘說,以敘事取向研究方法中的「整體—內容」和「整體—形式」模式進行分析,結果如下: 一、與真實自我接觸的經驗分成三部分。「接觸的開端」包括:內在呼喚,驅動熱情;從小嚮往,直覺喜愛;創造想像的世界。「接觸過程中」包括:玩樂創造,歷久趣味;情感深刻,融為一體;敏銳易感,感覺流暢;專注當下,忘我出神;思考單純,自我對話;關係和諧,契合本性;共鳴連結,樂趣加倍。「接觸後」的經驗則包括:內心踏實,深度滿足;安心安頓,禪定平靜;如回家般,接納自在;單純快樂,樂此不疲;舒緩受苦,心靈自由;感受生命,坦然面對;自我價值,提升肯定;心靈富足,精神飽滿;自我成就感,人生進入另一階段。 二、實踐真實自我的方式,分成「在生涯轉折處」及「整個生涯中」兩部分。前者包括:特質發揮,帶來力量;享受嘗試,不設目標;志同道合,相互激盪;角色楷模,啟發反思;嘗試行動,促發改變;掌握創造,生涯機會;他人引導,自我學習。後者包括:抗拒主流,回歸本質;降低經濟安全,增加選擇自由;位移之後,多元觀照;經營生活,全心投入。實踐真實自我的歷程整體而言是屬於「前進-後退-前進」的「喜劇-羅曼史」敘說形式。分為七個階段:從小接觸渴望;非所愛的學習,但自發尋找出口;非所愛的工作,但本質我的能量流動;關鍵事件的促發;留白以追求嚮往;勇於轉換的嘗試;不斷走向本質我。 三、對實踐真實自我歷程所建構的意義包括:藉由充滿勇氣的行動,使人生不會留下遺憾;跟著感覺走,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回應冥冥中力量的召喚,接納上天的安排;與他人及其他生命體,建立起深刻的連結;建構自身的主體性,如其所是地生活;一趟豐富精彩,令自己感動的旅程;享受嚮往的生活,踏實地活在當下;從小的渴望如今成為對社會群體的貢獻;解開對人生的疑惑,建構生命的意義。 文末針對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相關建議。Item 由教師角色轉換諮商心理師之路:探女性諮商心理師的生涯轉換歷程(2011) 蘇沛珊; Pei-Shan Su本研究以由教職轉換至諮商心理師的女性為研究對象,研究目的在於瞭解她們在生涯轉換歷程的心理歷程,並探討轉換歷程的助力與阻力,最後是瞭解性別因素在生涯轉換歷程所扮演的角色。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法,以詮釋現象學為方法論。研究者以半結構式的訪談大綱對三位研究參與者進行訪談,以蒐集由教職轉換至諮商心理師之女性的生涯轉換歷程,訪談內容經整理為七份逐字稿之後,再以主題分析法進行資料的分析,最後得出以下五個共同的主題: 一、「從聆聽內在語言至理想與現實之調整」:描述生涯轉換的心理歷程。 二、「滋味雜陳心轉化,樂見自我認同與成長」:呈現生涯轉換歷程中的情緒變化與對自我的看法。 三、「生涯阻力絆我行,勇於開創家庭新界限」:阻力在生涯轉換過程一路羈絆,但卻仍能前進,面對生涯阻力時卻意外重建與家庭關係的新界限。 四、「內在資源增助力,外在條件推往前」:內在資源是回歸自己的內在,尋求生涯與個人的適配性:外在條件包含原先工作環境的挑戰與挫折,與家人、重要他人、靈性信仰的協助。 五、「性別角色兩面『韌』」:女性的角色在生涯轉換歷程中一方面獲得較多的自由,且被支持要有工作並實踐理想,另一方面社會仍對女性有較高期待,期許她們能兼顧工作與家庭。 本研究根據上述的研究結果做進一步的討論,並針對學校教育與政府政策、諮商工作實務與相關人員提出建言。最後依據研究過程與就發現,對未來之研究方向提出建議。Item 成人生涯轉換歷程 之敘事研究(2014) 謝幸軒本研究主要以具有生涯轉換經驗的成人為訪談對象,探討他們生涯轉換的心路歷程,瞭解影響其求學或工作過程中進行轉換的因素,以及發現生涯轉換階段的調適方式,並且闡述在轉換後帶來的成長與改變。藉由敘事研究法,以立意取樣的方式邀請四位研究參與者分享其生涯轉換歷程的生命故事,並且將訪談內容整理為文字資料,以[整體—內容]及[類別—內容]模式進行研究的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參與者的生涯轉換動機如下:(1)個人因素:包含背景與心理因素;(2)環境因素:包含社會環境與工作環境因素;(3)個人與環境交互影響因素:包含個人願望或自我期許、對未來的評估或考量、人際因素與其他。 綜觀研究結果,研究參與者在生涯轉換歷程中所遭遇的挑戰與困境涵蓋五個主題:(1)不確定性帶來的猶豫;(2)家人或朋友的反對;(3)公司新文化的衝擊;(4)工作內容的生疏;(5)工作型態的改變。 參與者用來協助自己度過生涯轉換階段的調適策略包括:(1)進行自我探索;(2)運用專長或工作經驗;(3)尋求人際網絡的支持;(4)請益於長輩或同儕;(5)時間管理與壓力調適;(6)持續自我充實與提升;(7)以正向思維面對困境;(8)追求信仰與心靈的成長。 根據研究結果的分析,參與者回顧自己的生命經驗,發現在生涯轉換過程中確實帶來許多成長與改變,對個人造成的影響與意義可以歸納出五個主題:(1)探索自己的人生方向;(2)累積個人的實力與能量;(3)面對生涯變動的彈性思維;(4)因應挑戰與困境的轉念;(5)逐漸明朗的人生價值觀。 最後,研究者提出研究結論、研究限制與建議,以及研究歷程的反思。希望透過此研究,能夠提供學校教師、生涯諮商輔導員、面臨生涯困境者以及對此研究主題有興趣者一些啟發及參考。Item 徘徊海峽兩岸的十字路口?台商派駐大陸管理人員生涯發展與抉擇歷程之現象學研究(2016) 徐位瑾; Hsu, Wei-Chin本研究旨在探究台商派駐大陸管理人員生涯轉換經驗。研究者採用立意抽樣,以六位35到55歲擁有派駐大陸工作兩年以上經驗者為研究對象,使用半結構訪談大綱進行深度訪談,探究生涯轉換的心路歷程,以及影響轉換的因素,和生涯轉換抉擇對人員的影響與意義。研究者採質性研究方法,以現象學資料分析:資料蒐集、沈浸閱讀、意義單元之抽取並歸類命名、構成主題、置身結構,以瞭解研究參與者生涯轉換的經驗。 研究結果發現參與者的轉換動機包含個人因素、環境因素及個人與環境交互影響因素。綜觀研究結果,研究參與者在生涯抉擇的挑戰與困境有:(1)非預期帶來的不安;(2)個人能力與意願的考量;(3)家庭問題帶來的牽絆;(4)文化適應的問題與衝擊;(5)職涯發展與回任狀況的擔憂。 參與者用來協助自己在生涯轉換期間的策略包含有:(1)充分掌握產業與公司動態;(2)終身學習與提升競爭力;(3)適應海外的文化與生活。另外企業與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可提供:(1)須重新檢討海外派駐政策與規定;(2)人員能力與意願的提升;(3)提供有競爭力的派駐支援方案;(4)設置派駐人員管理系統。 根據研究結果分析,生涯轉換抉擇對參與者的影響與意義有:(1)生涯發展階段中的自我探索;(2)自我評估個人的能力與潛質;(3)面對生涯變動更彈性的思維;(4)累積面對壓力挑戰困境的能力;(5)創造新的人生價值。 最後,研究者提出研究結論、研究限制與建議,以及研究歷程的省思。希望透過此研究,能夠提供企業主、人力資源部門人員、面臨生涯困境和派駐海外工作者以及對此研究主題有興趣者一些參考。 關鍵詞:海外派遣、人力資源、生涯轉換、現象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