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6
本系設立於民國五十七年八月。民國三十五年本校成立時,即在教育系內成立心理實驗室。四十七年教育系成立心理學組,並將心理實驗室擴充為心理實驗中心。五十七年正式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六十九年在進修部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分設輔導組和特教組,為中小學教師提供進修機會。六十八年教育部鑑於各級學校輔導工作之日益重要,乃准以教育心理學系現有師資及設備為基礎,成立輔導研究所碩士班。民國七十六年更奉准成立博士班,培育高級輔導人員,同年將系(所)名稱更改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所),並簡稱為心輔系(所)。民國八十三年,因應新大學法頒佈,將系所名稱合一,統稱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簡稱為心輔系)。
本校校區可分為本部(包括教育學院、文學院、藝術學院)及分部(理學院)。本系位於本部教育學院大樓五、六樓。
Browse
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作筆記策略教學對高中生閱讀理解之影響研究(2020) 盧貞諺; Lu, Chen-Yen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歷史科作筆記策略教學」對高中一年級學生在歷史學科文章上「產出有效筆記」與「閱讀理解能力」的影響。研究方法採準實驗設計中的不等組前後測設計,以桃園市中壢區一所高中一年級69名學生為對象,實驗組34名學生,控制組35名學生。實驗組接受為期11週,每週兩節課(100分鐘)的「歷史科作筆記策略教學」,控制組則由該校一名地理科老師進行自主學習。 本研究在「大專生閱讀理解能力測驗」作為前測的評量工具,以「閱讀筆記策略運用測驗」與「大專生閱讀理解測驗記敘文與說明文題組之混和測驗」作為後測的評量工具。所得資料以獨立樣本單因子共變數分析進行統計處理。同時也參酌實驗組學生在「實驗後學生訪談」之回饋資料,以瞭解本研究教學之成效。 研究結果顯示: 一、「歷史科作筆記策略教學」可增進學生在「閱讀筆記策略運用測驗」中作筆記的表現,在「產出有效筆記」具有顯著提升效果。 二、「歷史科作筆記策略教學」對於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無顯著效果。 三、從實驗組學生的回饋資料中發現,「歷史科作筆記策略教學」可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學生也能將作筆記策略應用到其他學科。 此外,筆者針對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具體建議作為「歷史科作筆記策略教學」在高中教學應用與未來研究上之參考。Item 幾何文本敘寫方式對國三學生閱讀理解的影響(2010) 陳奕帆; Chen-yi-fan本研究以兩個實驗操弄文本變項來探討不同幾何證明文本的敘寫方式對國三學生閱讀理解的影響。實驗一在同樣的幾何證明中,操弄中介步驟有、無提示語,亦即中介步驟成立的理由,以瞭解對受試者在閱讀理解測驗得分的影響。該研究以北部一所國中四個班級之129位國三學生為對象,受試者採班級為單位隨機分為有、無提示語二個組別後,以團體筆試方式瞭解研究對象對證明本文的閱讀理解情形。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發現文本有提示語的受試者在問卷總分、缺漏性質,及事實性判斷等三個分數得分平均值顯著高於無提示語文本,而以積差相關求得研究對象在與幾何證明有關單元之在校成績和問卷總得分之相關均達顯著,且該二相關值之間無顯著差異,表示提示語整體而言提升了有提示語組的表現。實驗二旨在操弄幾何證明題目中,已知的敘寫方式及求證的表徵方式對學生閱讀幾何證明文本的影響,實驗以30位國三學生為對象,針對證明的已知及求證,進行個別的訪談,統計上則以卡方檢定檢驗學生在不同版本構圖正確的百分比,及學生主觀認為好懂的敘寫方式是否有不同,結果顯示,學生在構圖正確百分比及二種版本已知述敘的主觀偏好,僅第四題達到統計上顯著,而對於第三種敘述方式是否較前二種版本好懂的認定,四個幾何證明題均達到達著,但方向不一致。根據這二個實驗的結果,研究者認為中介步驟成立的理由可橋接證明的前提、性質,與結論,協助學生確認與該性質有關的理論脈絡,並瞭解特定證明過程的來源。而以作圖方式敘寫可能有助於理解語意線索較少的術語,使構圖的過程正確,幫助學生對圖形及整體性質的瞭解。Item 詞素覺識教學與推論策略教學對國小三年級學生閱讀表現之影響(2015) 張祐瑄; Chang, You-Hsuan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不同閱讀成分教學課程對國小三年級學生詞素覺識能力(詞素區辨覺識、釋詞覺識、構詞覺識、構詞規則覺識)、詞彙能力、推論策略使用頻率、推論能力與閱讀理解表現是否有提升效果。本研究分別以詞素覺識和推論兩種閱讀成分設計三種教學課程,採準實驗設計以國小三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分為三個實驗組,分別接受詞素覺識教學課程(實驗組一)、推論策略教學課程(實驗組二)、詞素覺識與推論策略混合教學課程(實驗組三);另有控制組不接受任何教學課程。 研究結果顯示,在「詞素覺識教學組」中,詞素覺識教學對該組學生的構詞覺識能力有增進效果,但是對詞彙能力與閱讀理解表現均無顯著增進效果。在「推論策略教學組」中,推論策略教學對該組學生的推論策略使用頻率、推論能力與閱讀理解表現皆有增進效果。其中,該組學生於中測時的推論策略使用頻率即有顯著增加,此效果亦延續至後測時的推論策略使用頻率。在「詞素覺識與推論策略混合教學組」中,詞素覺識與推論策略混合教學對該組的推論策略使用頻率有增進效果,但是對詞素覺識能力、詞彙能力、推論能力與閱讀理解表現均無增進效果。其中,在推論策略使用頻率方面,該組教學於中測時即有增進效果,且此效果亦延續至後測時的推論策略使用頻率。而本實驗的控制組在實驗前、中、後測的詞素覺識能力、詞彙能力、推論策略使用頻率、推論能力、閱讀理解表現均沒有進步。 此外,各依變項在前、中、後測的趨向分析結果顯示,「詞素覺識教學組」的構詞覺識能力之進步情形呈現直線趨向;「推論策略教學組」的推論策略使用頻率、推論能力、閱讀理解表現之進步情形呈現直線趨向。其中,隨著教學時間愈長,「詞素覺識教學組」的構詞覺識能力愈佳;「推論策略教學組」的推論策略使用頻率、推論能力、閱讀理解表現隨著教學時間愈來愈佳。由此可知,於國小三年級實施詞素覺識教學,能夠增進學生的構詞覺識能力;實施推論策略教學,則能增進學生的推論策略使用頻率、推論能力與閱讀理解表現。Item 推論性問題引導課程對國小四年級學童推論理解與閱讀理解能力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1-11-??) 沈欣怡; 蘇宜芬; Hsin-Yi Shen; Yi-Fen Su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推論性問題引導課程」對國小四年級學童在推論理解能力與閱讀理解能力上的影響。研究方法採準實驗設計中的不等組前後測設計,以國小四年級學童為對象,實驗組接受「推論性問題引導課程方案」,控制組則未接受實驗課程。研究結果顯示:(一)推論性問題引導課程對學童在推論理解測驗上的「指稱」、「精緻化」和「類比」推論有提升效果;至於自發性產出的推論量與質上,在「指稱」和「摘取大意」部分也有增進效果。(二)推論性問題引導課程也有助於提升學童的閱讀理解能力。研究者也根據研究結果對國小教學提出應用上的建議。Item 以分段方式降低任務複雜度對專家與生手閱讀幾何證明的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1-11-??) 左台益; 呂鳳琳; 曾世綺; 吳慧敏; 陳明璋; 譚寧君; Tai-Yih Tso; Feng-Lin Lu; Shyh-Chii Tzeng; Huei-MinWu; Ming-Jang Chen; Ning-Chun Tan本研究旨在探討將一個複雜的幾何證明用分段方式呈現,以降低任務的複雜度對專家與生手在認知負荷感受與閱讀理解之影響。依據數學結構及Duval(1998)的推理資訊組織層次將幾何證明分成分段與未分段兩種文本方式呈現,並將專家(亦即,28 位準中學數學教師和21 位中學數學教師)與生手(66 位八年級學生)隨機分派於不同呈現方式的組別中,以瞭解其認知負荷感受與閱讀理解的情形。研究結果顯示:(1)不論是對專家或對生手而言,證明文本以分段方式呈現,有助於提高其閱讀意願以及降低其閱讀證明時的困難度和所花費的心力,但對他們在閱讀理解的表現上,則未造成顯著差異。(2)不論證明文本以分段或未分段呈現,專家的閱讀意願與信心指數皆顯著高於生手,而其閱讀證明時的困難度和所花費的心力則顯著低於生手;且專家的閱讀理解表現也顯著優於生手。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對幾何證明的後續研究與教學提出可能的教學策略與建議,以做為學術研究與教學實務工作者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