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6

本系設立於民國五十七年八月。民國三十五年本校成立時,即在教育系內成立心理實驗室。四十七年教育系成立心理學組,並將心理實驗室擴充為心理實驗中心。五十七年正式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六十九年在進修部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分設輔導組和特教組,為中小學教師提供進修機會。六十八年教育部鑑於各級學校輔導工作之日益重要,乃准以教育心理學系現有師資及設備為基礎,成立輔導研究所碩士班。民國七十六年更奉准成立博士班,培育高級輔導人員,同年將系(所)名稱更改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所),並簡稱為心輔系(所)。民國八十三年,因應新大學法頒佈,將系所名稱合一,統稱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簡稱為心輔系)。

本校校區可分為本部(包括教育學院、文學院、藝術學院)及分部(理學院)。本系位於本部教育學院大樓五、六樓。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031
  • Item
    大專校院輔導教師工作現況與專業知能需求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1-09-??) 許雅惠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專校院輔導教師之工作現況與專業知能需求。採深度訪談與問卷調查法,共計10 位大專校院輔導教師參與深度訪談, 77 位大專校院輔導教師參與問卷調查。研究結果如下 : (一)受訪者認為大專校院輔導教師須具備心理師、教師、諮詢者、溝通協調者、倡導者,以及學校心理學家等角色; (二)訪談與問卷調查結果共同呈現之大專校院輔導教師知覺之主要工作困境為-缺乏制度化督導、工作知能不足,與工作角色定位不清; (三)受訪之大專校院輔導教師認為工作中所須具備之核心專業知能包含:諮商專業知能、學校輔導行政、自我成長知能,以及危機處理能力等面向。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危機處理能力」、「自我覺察能力」、「進行生涯諮商能力」、「溝通協調能力」,以及「促進案主表達、探索與改變之技能」為大專校院輔導教師主要須具備之核心專業能力。依研究結果,對諮商實務工作提出建議。
  • Item
    幼稚園大班兒童空間表徵之探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1-09-??) 陳淑敏
    本研究從幼稚園大班兒童對熟悉的大比例尺空間,及表徵該空間的小比例尺空間訊息之處理,探究幼兒的空間表徵。研究對象選自一所公立幼稚園大班共59 名幼見,使用幼稚圍遊戲場模型和地圖進行個別晤談。研究顯示: (I)幼見主要使用拓樸空間線索,然間或使用投影空間和幾何空間線索處理大比例尺空間訊息; (2) 幼兒較能記憶遊具的空間配置型態,較難記憶遊具之間的距離或作比例轉; (3)幼兒主要使用拓樸空間線索處理小比例尺空間訊息,但也使用投影和幾何空間線索;(4) 幼兒能瞭解模型與地圖表徵空間之意義; (5) 觀點改變影響幼見的空間訊息處理,在對應位置尋找,模型與地圖方向一致優於不一致; (6) 男童對大比例尺空間配置的記憶較女童為佳,而小比例尺空間訊息的處理則無性別差異。
  • Item
    運用「範例(worked-out example)」在國小數學問題解決的教學實驗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1-09-??) 凃金堂
    近年來,國外許多學者以認知負荷理論(cognitive load theory )為依據,採用數學範例教學實驗,大多顯示實驗組的數學成績顯著高於控制組。本研究以66 位國小五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兩次數學科範例教學實驗。實驗一,實驗組接受範例教學法,控制組接受傳統教學法,實驗結果顯示實驗組與控制組的教學貨驗,產生性向處理交互作用(aptitude-treatment interaction) :採用範例教學較適合數學成就測驗前測分數較低的學生,採用傳統教學較適合數學成就前測分數較高的學生。實驗二與實驗一是相同的班車哎,實驗組分兩岸且,分別接受powe叩omt 電子檔的範例,以及接受紙本的範例,控制組接受傳統教學法,實驗結果顯示接受pow呵。int 電子檔範例教學的學生,其數學成就測驗後測成績,顯著高於接受傳統教學的學生。
  • Item
    花東地區學生識字量的特性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1-11-??) 陳淑麗; 洪儷瑜; Shu-Li Chen; Li-Yu Hung
    花東是國內典型的弱勢縣市,本研究旨在瞭解花東地區學生的識字能力特徵。研究主要以花東小一~國三2,144 位學生的識字量評估測驗資料進行分析,但由於該測驗建立常模時所用的取樣方式易忽略小型學校,本研究特別再對台東縣4 所偏遠小型國小實施識字量評估測驗,小一至小五共523 人。研究結果發現,花東地區學生的識字量隨著年級漸增,但低識字組學生的識字問題相當嚴重,小五至國一低識字組學生,僅有一般學生小二的程度;國三低識字組學生,平均未達一般學生小三的程度。另外,花東學生的識字能力從小一開始就落後全國兒童,在小四後差距有擴大的趨勢,且識字能力越弱的學生,落後的情況越嚴重。進一步的分析指出,偏遠小型學校的識字問題更為嚴重,有29.5%的學生落入低分組,花東常模16.2%多了近一倍。本研究最重要的發現是,花東兩弱勢縣市兒童的識字量低於全國常模,而且,偏遠小型學校學生尤為弱勢中的弱。
  • Item
    以眼動追蹤技術探討先備知識對科學圖形理解的影響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1-11-??) 劉嘉茹; 侯依伶; Chia-Ju Liu; I-LinHou
    本研究以板塊構造運動概念為例探討不同先備知識的個體在理解科學圖形過程中眼球運動的差異情形。本研究使用繪圖測驗及回溯性放聲思考法來了解受試者的先備知識,及閱讀科學圖形後板塊運動概念的進步情形,並以眼動追蹤儀器來收集受試者在閱讀科學圖形時眼球運動的型態。研究對象為36 位自願參加的國立大學理學院學生。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先備知識程度的受試者在觀看科學圖形時,對不同關鍵區的注意力分布、認知處理時間以及個體的觀看策略都不相同。其中高先備知識的受試者比低先備知識的受試者使用在文字區的認知處理時間更多,也更傾向從文字區獲取圖形的訊息,而高先備知識的受試者也比低先備知識的受試者更企圖從文字與文字的對應以及文字和板塊圖形的連結中獲得對圖形的理解。研究結果也顯示受試者是否從教學圖片中獲得充分的資訊來調整自身的板塊構造運動概念,與其在閱讀教學圖片過程中眼球運動的凝視位置分布有關。
  • Item
    中文部件組字與形構資料庫之建立及其在識字教學的應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1-11-??) 陳學志; 張瓅勻; 邱郁秀; 宋曜廷; 張國恩; Hsueh-Chih Chen Li-Yun Chang; Yu-Shiou Chiou; Yao-Ting Sung; Kuo-En Chang
    近幾年來,字部件在中文字教學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視,因而提升字部件的應用和研究價值。中文部件(radical)是構成中文字的基本單位,每個中文字(character)由單一或多個部件在二維方形空間中,依照組字規則排列組合而成。從當代心理學研究成果來看,部件數、筆畫數越多,其字形組成越趨於複雜,學習者處理時所需的心理歷程也越繁複;然而,過去少有以正體中文所建立的完整部件組字與形構資料庫,或對部件之頻次位置、結構等進行竭盡式地分析,因此,教學者或學習者無法對正體中文的部件屬性有通盤的了解。基於此,本研究拆分6097個常用中文字,建立439 個基礎中文部件,並歸納11 種空間結構關係,以此建構中文部件組字與形構資料庫。本研究以此資料庫為基礎,分析出以下指標:1. 部件出現頻次、2. 常用字之結構關係出現頻次、3. 部件與結構關係之組合關係頻次、4. 中文部件之衍生字族集合(即具有某部件的所有中文字,如「麻」的衍生字,包括「嘛麼(嬤)摩麾磨(蘑)糜靡魔」)。期透過中文字各項指標與知識之建立,提供字詞研究與教學實務之教材編製作參考。
  • Item
    口語和閱讀關連性研究之文獻回顧與展望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1-11-??) 劉惠美; 張鑑如; Huei-Mei Liu; Chien-Ju Chang
    兒童學習閱讀的過程中,口語能力在此過程中扮演哪一種角色?本文以文獻回顧的方式探討國內自1990 年到2008 年間關於口語和閱讀能力關連性的研究結果,文獻來源為發表在具審查制度的期刊論文,共有12 篇。分析結果顯示國內對此議題的探討大都以組間比較的研究設計說明閱讀困難或低閱讀能力學童的口語能力也同時較一般發展學童明顯低落,且各項口語能力和閱讀能力在國小階段大致呈現中低度左右的相關,但究竟是哪些特定面向的口語能力和哪些特定的閱讀能力成份的關連性最強,又或者這些關連性在不同年齡發展階段的本質為何,則仍無法形成定論。本文並針對口語與閱讀關係之研究提出未來研究的展望與建議。
  • Item
    推論性問題引導課程對國小四年級學童推論理解與閱讀理解能力之影響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1-11-??) 沈欣怡; 蘇宜芬; Hsin-Yi Shen; Yi-Fen Su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推論性問題引導課程」對國小四年級學童在推論理解能力與閱讀理解能力上的影響。研究方法採準實驗設計中的不等組前後測設計,以國小四年級學童為對象,實驗組接受「推論性問題引導課程方案」,控制組則未接受實驗課程。研究結果顯示:(一)推論性問題引導課程對學童在推論理解測驗上的「指稱」、「精緻化」和「類比」推論有提升效果;至於自發性產出的推論量與質上,在「指稱」和「摘取大意」部分也有增進效果。(二)推論性問題引導課程也有助於提升學童的閱讀理解能力。研究者也根據研究結果對國小教學提出應用上的建議。
  • Item
    重度與極重度肢體障礙者輔助科技長期介入成果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1-09-??) 林淑玟 ;  羅錦興
    本研究透過跨專業輔助科技團隊,為四位重度與極重度肢體障礙者(頸椎損傷、腦性麻痺各兩位) .提供長達七年個別化電腦科技輔真研製、輔助科技設備與服務(ATDS) 及輔助科技延伸服務(ATES,含生涯發展/轉銜服務、職業重建、心理復健等)。本文採多重個案研究法(multiple-casestudy) ,探討前述AT 介入之短期成果與長期影響。經提供一至三年ATDS 後,四位個案皆出現良好短期成果,包括:輔助科技設備(ATD)符合需求、訓練目標完全達成、持續且高頻率使用ATD 。再經提供數年ATES 後,出現之長期正面影響包括:ATD 應用範圍擴增、活動能力增強、參與表現提高、正向心理感受與滿意度提昇。同時,四位個案生活品質皆大幅改善。此外,也發現若干心理社會因素(如家人態度與支持、人格特質、動機、致殘時期、接納傷殘、自我防衛機制等 ),會影響AT 介入成果。
  • Item
    歷程導向設計及學習策略中介教導對個體不同層次數學解題學習潛能開展效益影響之動態評量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1-09-??) 許家驊
    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歷程導向設計(歷程導向及非歷程導向)及學習策略中介教導(認知整合後設認知及歸因、認知整合歸因、認知)動態評量設計對不同層次(認知及高層心智)個體解題潛能開展效益之影響,採二因子2x3 變異數實驗設計外加參照組進行,實驗細格施予不同處理組合,參照組給予自我練習。結果發現在不同層次表現,兩因子間雖無整體交互作用,然各具主要效果,歷程導向顯著優於非歷程導向且有助於解題及遷移,認知整合後設認知及歸因顯著優於餘二者,且有助於解題及自我調節表現,但後二者間無顯著差異,各組均顯著優於參照組並具大幅效果值及關聯強度。故採歷程導向、認知整合後設認知及歸因中介設計,其不同層次促進效益優於其他中介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