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6

本系設立於民國五十七年八月。民國三十五年本校成立時,即在教育系內成立心理實驗室。四十七年教育系成立心理學組,並將心理實驗室擴充為心理實驗中心。五十七年正式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六十九年在進修部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分設輔導組和特教組,為中小學教師提供進修機會。六十八年教育部鑑於各級學校輔導工作之日益重要,乃准以教育心理學系現有師資及設備為基礎,成立輔導研究所碩士班。民國七十六年更奉准成立博士班,培育高級輔導人員,同年將系(所)名稱更改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所),並簡稱為心輔系(所)。民國八十三年,因應新大學法頒佈,將系所名稱合一,統稱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簡稱為心輔系)。

本校校區可分為本部(包括教育學院、文學院、藝術學院)及分部(理學院)。本系位於本部教育學院大樓五、六樓。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成人生涯轉換歷程 之敘事研究
    (2014) 謝幸軒
    本研究主要以具有生涯轉換經驗的成人為訪談對象,探討他們生涯轉換的心路歷程,瞭解影響其求學或工作過程中進行轉換的因素,以及發現生涯轉換階段的調適方式,並且闡述在轉換後帶來的成長與改變。藉由敘事研究法,以立意取樣的方式邀請四位研究參與者分享其生涯轉換歷程的生命故事,並且將訪談內容整理為文字資料,以[整體—內容]及[類別—內容]模式進行研究的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參與者的生涯轉換動機如下:(1)個人因素:包含背景與心理因素;(2)環境因素:包含社會環境與工作環境因素;(3)個人與環境交互影響因素:包含個人願望或自我期許、對未來的評估或考量、人際因素與其他。 綜觀研究結果,研究參與者在生涯轉換歷程中所遭遇的挑戰與困境涵蓋五個主題:(1)不確定性帶來的猶豫;(2)家人或朋友的反對;(3)公司新文化的衝擊;(4)工作內容的生疏;(5)工作型態的改變。 參與者用來協助自己度過生涯轉換階段的調適策略包括:(1)進行自我探索;(2)運用專長或工作經驗;(3)尋求人際網絡的支持;(4)請益於長輩或同儕;(5)時間管理與壓力調適;(6)持續自我充實與提升;(7)以正向思維面對困境;(8)追求信仰與心靈的成長。 根據研究結果的分析,參與者回顧自己的生命經驗,發現在生涯轉換過程中確實帶來許多成長與改變,對個人造成的影響與意義可以歸納出五個主題:(1)探索自己的人生方向;(2)累積個人的實力與能量;(3)面對生涯變動的彈性思維;(4)因應挑戰與困境的轉念;(5)逐漸明朗的人生價值觀。 最後,研究者提出研究結論、研究限制與建議,以及研究歷程的反思。希望透過此研究,能夠提供學校教師、生涯諮商輔導員、面臨生涯困境者以及對此研究主題有興趣者一些啟發及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