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中心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76
Browse
8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學前融合課程調整之教學實務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21-09-??) 林婉琛; 朱思穎; Wan-Chen Lin, Szu-Yin Chu學前融合教育已施行多年,然教育現場如何在課程與教學兼顧一般幼兒與特殊幼兒的個別需求仍是最大挑戰。基於 Sandall、Schwartz、Joseph 與 Gauvreau(2019) 提出的學前融合教育課程建構模式中的「課程調整」要素,提供學前教師在融合情境中能有效的實施課程與教學。本文以實務現場案例,將課程調整八大策略融入班級生活作息活動,幫助學前教師能同時兼顧教學及幼兒的個別需求。希冀從課程調整策略實施過程中,藉以增進特殊幼兒活動參與度與建立正向同儕互動關係。Item 安其所適,成其所才 ~ 社區本位藝術教育展現的融合蘊義(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4-06-??) 陳偉仁; Wei-Ren Chen融合教育強調對人的「差異」的接納、欣賞與轉化,因此融合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實踐。本文分享一位國小美術班老師實施的「社區本位藝術教育」,在校園中轉化學生的差異為合作資源,以及將學生的才能發展與地方關懷結合,並與藝術教育社群積極分享自身的實踐,創造具有地方感的藝術才能發展教育,呈現出後現代藝術教育家Gude (2007)所指的「關注生活的課程」(attentive living curriculum),體現「安其所適,成其所才」的融合蘊義。Item 安其所適,成其所才 ~ 社區本位藝術教育展現的融合蘊義(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4-06-??) 陳偉仁; Wei-Ren Chen融合教育強調對人的「差異」的接納、欣賞與轉化,因此融合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實踐。本文分享一位國小美術班老師實施的「社區本位藝術教育」,在校園中轉化學生的差異為合作資源,以及將學生的才能發展與地方關懷結合,並與藝術教育社群積極分享自身的實踐,創造具有地方感的藝術才能發展教育,呈現出後現代藝術教育家Gude (2007)所指的「關注生活的課程」(attentive living curriculum),體現「安其所適,成其所才」的融合蘊義。Item 從社會資本觀點談臺灣融合教育的發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4-12-??) 顏瑞隆; Jui-Lung Yen融合教育在臺灣已經推動超過二十年,透過各界的努力,在教育現場有長足的進步,但是許多研究仍然顯示臺灣的融合教育有成長的空間,因此本文期望透過引用經濟社會領域的概念,從不同的觀點來討論臺灣融合教育的發展。社會資本是以社會參與、社會網絡和社會情感所共構的資本概念,本文認為融合教育應透過社會資本概念的運作,強化內部組織的情感、加強組織間的連結和社會參與的密度,厚實融合教育的社會資本,以利融合教育未來的發展。Item 邁向隔離還是融合?(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0-06-??) 謝佳男Item 特殊教育並不特殊:從特殊教育的特殊性談融合教育之現況與未來(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1-09-??) 林珮如; Pei-Ju Lin特殊教育的「特殊」是什麼?本文從5W lH六方面整理特殊教育的特殊性,認為服務對象的特殊性根本上就決定了教育內容與方法的特殊性。本文試著藉由一些解決方法或處理策略來消除其特殊性,以逐步從「特殊」邁向「融合J '但筆者認為目前特殊教育在教育對象、內容及方法上仍具有特殊性,其中普通班教師及外在環境兩方面是目前讓特殊教育在教育內容和方法仍具特殊性的主要因素,以致於無法真正消除其特殊性,而阻礙邁向全面融合的境界。Item 繪本教學介入發展遲緩幼兒同儕互動之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2-09-??) 鄭雅莉; Yali Cheng本研究的對象是一名安置在公立幼兒園大班的發展遲緩幼兒,研究者在為期六週的繪本教學方案前後使用「同儕互動檢核表」,藉此探究繪本教學介入對發展遲緩幼兒同儕互動型態的改變。本研究的主要發現有二:(1)發展遲緩幼兒的「促進者的角色」逐漸浮現,在成人的協助下,發展遲緩幼兒和同儕的合作行為明顯增加,也出現邀請同伴加入遊戲的行為;(2)發展遲緩幼兒正在形成「領導者角色」,會指揮或是回應同儕。Item 從資優生融合教育的觀點談班級經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0-06-??) 吳淑敏本文從資優生融合教育的觀點談班級經營,班級經營內容涵蓋了人、事、物等向度,本文將重點放在「人」的方面,探討班級經營的內容及功能、資優資源班班級經營之原則、教師與資優生之互動,以及親師溝通與合作。文中作者分享許多實務的經驗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