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5

教育學系創於民國35年,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校初期七系之一,迄今將屆七十年,期間組織與課程歷經變動,目前採行一系兩所之制運作。

教育學系創設之初,學制上只設大學部五年制學士班(含實習一年),招收本地生,之後增班並收海外僑生,主要來自港澳韓馬等地。另先後設有一年制及三年制教育專修科,自50年起增設夜間部六年制(含實習)學士班,至68年師範教育法公布實施後,改辦進修部三年制及四年制學師班招收現職教師,直至七十年代末。

至於研究所,民國44年單獨設立教育研究所碩士班,61年增設博士班,並開辦暑期教師碩士四十學分班。

民國76年配合學校行政組調整,系所合一。83年以後,再配合大學法修正,更名為教育學系,分設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另開辦暑期、夜間及週末等教育行政及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為因應學術日趨分化專精,92年先行設立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班,98年再設立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博士班。為有效整合人力物力資源,自100年起推動「系所合一、一系二所」政策,系所務順利運作迄今。

本學系與教育研究所位址數經遷移,初創時,教育學系設於本部校區。後與研究所分設於圖書館校區舊圖書館兩側(今博愛大樓)。後教育系遷入舊教育大樓(今進修推廣學院),而教育研究所則於61年遷入公館校區研究大樓三樓(今數學系館)。77年新教育學院大樓落成,教育系及教育研究所一併遷入三、八、九樓。

本系所教師專長涵蓋教育哲學、教育史、教育社會學、教育行政、教育政策、課程與教學等主要領域,歷來學術表現傑出。早期有田培林、楊亮功、劉季洪、黃建中、王文俊、林本、余書麟、孫亢曾等名師執教。之後獲教育部學術獎者有程石泉、伍振鷟、黃政傑、楊深坑等諸師,兩度獲教育部國家講座者為楊深坑教授。另獲國科會傑出獎者有歐陽教、簡茂發、謝文全、楊深坑等諸師。另有賈馥茗、伍振鷟、歐陽教、謝文全、吳清基及簡茂發諸師,先後獲聘為名譽教授。有關行政服務上,郭為藩、林清江及吳清基三師先後擔任教育部部長,而系友多人歷任教育部司處長或地方教育廳、局、處首長,或擔任大專院校或中小學校長、主任。

至於本系所整體表現,據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S公司公布「全球大學30個學科領域排名」,本校102年時教育學科排名首度獲評為第50名,103年晉升至42名,104年更躍升至22名,成績備受國際肯定。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20
  • Item
    希望感理論融入英語電影劇本配音之行動研究
    (2023) 陳惠霖; Chen, Hui-Lin
    本研究目的旨在運用希望感理論,設計英語電影劇本配音活動方案,探究方案實施歷程對學生英語口說希望感和能力之影響。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研究時程約三個月,以臺灣國中七年級學生(共18人)為研究對象。本研究的量化工具有兩項,一為英語口說希望感量表,該量表改編自唐淑華(2010)修訂的兒童希望感量表,另一量化工具為學生英語口說錯誤次數表,該表由研究者批閱學生英語錄音檔案,依據學生錯誤次數統計而成的數據表,兩項工具皆以統計軟體SPSS進行前、後測之相依樣本t檢定,並以質化資料之教師教學手札和半結構式訪談進行內容分析,以進一步瞭解本方案對學生英語口說希望感與能力之影響。本研究獲致結論如下: 一、實施希望感融入英語電影劇本配音方案,對國中七年級學生整體英口說希望感具有顯著成效。 二、實施希望感融入英語電影劇本配音方案,對國中七年級學生整體英語口說能力具有顯著成效。 三、實施希望感融入英語電影劇本配音方案,在國中七年級學生英語口說能力低、中、高分組的學生之中,存在不同差異。 四、實施希望感融入英語電影劇本配音方案,對提升國中七年級學生高分組學生英語口說能力整體表現較具有成效。 最後根據上述結論,研究者提出相關建議,以供相關實務工作者及研究者參考。
  • Item
    解題歷程模式應用於國小五年級數學文字題教學之行動研究
    (2023) 嚴荷婷; Yen, Ho-Ting
    本研究旨在以行動研究法探討解題歷程模式應用於國小五年級數學課程的實施歷程、對學生的影響以及教師的省思成長。本研究以新北市某國小五年級24位學生為研究對象,教材為南一版數學第九冊,共5個單元,共10堂課的時間。研究透過解題歷程模式設計五步驟課程,搭配教學策略,進行文字題的解題教學,資料蒐集包括:課程設計表、學生學習單、學生學習札記、學生學習經驗問卷、半結構訪談、教師教學省思札記及研究諍友觀察紀錄表等質性與量化資料。研究者根據所蒐集之各項資料進行分析歸納後,所得結論如下:一、教師在設計與實施解題歷程模式應用於教學的課程方案時,應評估學生需求,進行內容選擇及活動設計,建立正向支持的機制並融入多元評量設計。二、實施解題歷程模式應用於教學的課程,可提升學生理解題意、提出解題計畫以及自我監控等能力。三、實施解題歷程模式應用於教學的課程,使學生能積極投入課程,重拾解題信心,培養與他人互動、溝通的良好態度。四、應用解題歷程模式於數學教學的行動研究,能提升教師教學專業成長知能與省思能力。
  • Item
    國中國語文多元文化新住民議題課程教學之行動研究
    (2022) 張玉玫; Chang, Yu-May
    臺灣社會近幾年來東南亞、中國等跨國婚姻持續開放,越來越多新住民子女進入國中小就讀。根據教育部統計資料顯示,109學年各級學校新住民子女學生數車超過三十萬人,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於此衍生出的教育問題及多元文化新住民議題的關注儼然是學校單位不容忽視的重要課題。本研究旨在透過行動研究的歷程,發展與實施一份國中國語文多元文化新住民議題教學的課程方案,藉以探究與瞭解本課程方案對於提升學生的新住民文化認知程度,覺察並降低學生對新住民的刻板印象與偏見,以及對不同文化族群的接納、尊重、包容的學習成果。研究結論如下: 一、多元文化新住民課程方案發展是持續性滾動修正與調整的歷程 二、學生在多元文化新住民議題的知、情、技,特別是情意態度方面有顯著提升 三、新住民議題課程行動研究覺醒教師多元文化意識並提升專業素養
  • Item
    國中階段重理解的全球議題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
    (2022) 蔡曉慧; Tsai, Hsiao-Hui
    本研究於臺北市一所國民中學的社團活動課,設計重理解的全球議題課程,透過行動研究之兩個教學循環,改善教師在設計與執行全球議題課程時所遇到的困境。並且於執行兩個教學循環時,發現課程實踐歷程中的問題,進而加以修正,以發展出一套適切的國中階段重理解的全球議題課程。本研究採取行動研究法,以研究者109學年度任教的國中,參加彭博全球網路教育計畫社團的23位七年級學生為研究參與者,並與協同研究者進行課程討論與反思。本研究兼採質性資料與量化資料的分析,質性資料的來源包含課堂觀察、學生訪談、文件分析以及研究者的教學省思札記等,量化資料的來源則是學生在「彭博全球網路教育計畫(Global Scholars)社團」調查問卷與實作任務的得分分析。根據資料的蒐集與分析,本研究結果發現:國中階段重理解的全球議題課程方案之特色為:1.以兩個大概念貫穿四個教學主題。2.每個教學主題緊扣大概念,並於概念之後發展出主要問題。和3.以終為始,教學目標優先於教學活動設計的課程方案。國中階段重理解的全球議題課程之研發與實施歷程為以三階段的課程設計與兩個教學循環為發展歷程,和行動與反思的循環。本行動研究增進行動研究者運用重理解的課程設計方法之能力,並且開展多元的觀點與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根據研究結果,本專業實務報告也提供建議給教學現場與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對教學現場的建議為:1.以全球議題大概念為課程設計核心,發展重理解的課程;2.教學宜從本土到全球的脈絡;3.課程執行方式與規模可從學生人數較少社團活動課程,延伸至全年級的彈性課程。
  • Item
    運用差異化教學於國中生英語學習之實踐探究
    (2020) 蕭惠芳; Hsiao, Hui-Fang
    本研究旨在探究差異化教學運用於國中生英語教學的實踐歷程。研究者以行動研究法在國中九年級的一個班級進行差異化教學研究。研究目的有三:一、建構國中英語科差異化教學的實施方案;二、探究國中英語科差異化教學的實施歷程與結果;三、省思國中英語科差異化教學的挑戰與專業成長。 本研究的差異化教學主要以第五冊前六課的單字、課文的對話與多元文本教學進行差異化教學的設計,並融入差異化教學的四要素:內容、過程、成果與學習情境加以規劃。研究設計共分兩階段實施,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透過觀察、訪談、問卷及文件分析等方式蒐集資料,獲得以下結論: 壹、在建構差異化教學時應先掌握核心的理念與原則,然後透過觀察和訪談等方式做好需求評估,再從小的層面開始進行課程架構設計,以設計適合不同學生的學習情境,並結合差異化的教學目標去規劃適性的內容、過程與評量;貳、在差異化教學的實施歷程中,研究者應先進行教學思維的轉化,然後著重於適性教材的規劃,並掌握實施的流程才能有效運用教學時間;在實施的過程,有關四要素的調整幅度大小則有賴整合研究者的觀察與省思、學生心得與建議和諍友的觀察與建議;參、差異化教學的實施可以有效提升各組學生的情意面向和在單字/心智圖/課文的對話的學習技能;肆、將教學思維轉化為差異化教學思維、規劃適性教學的主軸並提供程度較弱的學生學習輔助鷹架,幫助各組學生獲得最佳的學習是研究者在本次差異化教學實踐所面臨的挑戰;透過同儕觀摩與實施行動研究可以提升教學的專業省思與成長。 最後,在本研究論文結尾之際,研究者亦提供相關的差異化教學實踐建議,以作為後續研究改進的參考。
  • Item
    是「輔」也是「導」—提升團體動力增進班級經營效能之行動研究
    (2020) 李翊廷; Lee, Yi-Ting
    本研究旨在探究一位擁有輔導專長之初任導師融合了「輔」及「導」之角色,透過「輔」及「導」的融合與交互作用,以達到本行動研究之目的:提升團體動力增進班級經營效能。 為達上述目的,本研究以我於108學年度新接任導師班級—706中的25位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兩階段循環的行動研究。首先透過文獻探討了解班級經營效能的意義及評鑑指標,並以此為基礎發展提升「團體動力」之輔導課程、工具及提升「班級經營效能」之班級經營策略。 本研究實施期間為108年8月至109年5月,第一循環為108年8月至109年1月,第二循環為109年2月至109年5月,期間透過輔導課程學習單、教師觀課紀錄表、教學省思札記、團體動力評量規準兩次測驗、學生札記等,分析班級學生在團體動力的改變與歷程,並於109年5月透過科任教師、班級學生訪談,分析班級經營效能之成效。 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導」的班級經營重「質」不重「量」; 二、「輔」的團體動力課程讓班級有更多交流對話的空間與機會,也能看見學生不同面向的思考;三、「輔」的課程素養實踐在「導」的真實生活中,課程與班級經營策略的相輔相成,對於班級團體動力的養成有正向影響;四、「輔」與「導」與「專輔」的合作,身為輔導導師在角色轉換中仍有需要專輔專業協助的需求,與系統的合作是班級經營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
  • Item
    創意教學法提升國中生英語學習動機之行動研究
    (2020) 黃韻軒; HUANG,YUN-HSUAN
    本研究旨在建構一套英語科創意教學課程方案,期望透過創意教學實施,提升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為達上述之目的,本研究以國中七年級兩個班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採用行動研究取向之課程設計,進行教學方案的實踐。從課程實施、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變化,及教師專業成長三個層面,探究創意教學課程的建構與實施情形。 本課程方案實施成效分析,主要運用質性蒐集方法,包含訪談、教師教學省思札記,及學生回饋單等文件分析資料;而量化部分,則以學習動機量表為輔。並於課程實施及資料蒐集後,進行統整及分析,藉此歸納出研究結果如下: 一、選用創新的教學方法、教材及環境,建構出有助於學生主動學習的課程, 以提升學生學習動機 二、 以小組合作方式,實施英語創意教學方案,提升多數學生學習動機。 三、 創意教學法能強化學生人際互動與社會團體觀念,讓學生感受在團體中存在的價值,並看見自己的潛能。 四、教師提升創意教學課程設計能力,開展學生的多元智能。
  • Item
    運用UbD設計國中健康體位課程之行動研究
    (2019) 張雅淇; Chang, Ya-Chi
      本研究旨在運用UbD發展一個完整的國中健康體位課程模組,幫助教學者釐清課程的學習目標並設計有效評量以及了解教師運用UbD模式設計課程的優點與挑戰。為達上述目的,本研究以彩虹國中(化名)九年級兩個班級55位學生為課程實施對象,進行兩階段循環的行動研究,先透過文獻探討瞭解如何運用UbD模式,再以此為基礎設計為期六週的UbD健康體位課程並記錄設計歷程。本研究課程實施期間為107年10月底至12月中,並於課程實施期間蒐集教學者的教學省思札記、課程實施後修改課程的過程記錄、學生的學習評量成果以及UbD課程評鑑等資料進行分析。本研究結果如下:一、UbD可協助教學者釐清課程的學習目標並設計有效評量。二、教師在運用UbD模式設計課程的優點為幫助教師釐清課程的學習目標、掌握教學流程並能快速校準教學與課程,使課程聚焦在重要概念,將目標、評量、活動相連結,提升教學效能;挑戰則是對UbD課程要素定義及國家課程綱要不熟悉、UbD架構對單元課程設計的限制以及要避免以教學者為中心的設計。根據上述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了一些建議提供給未來想嘗試UbD的教師課程設計與教學參考。
  • Item
    素養導向教學融入高中地理科多元選修課程對學生行為的影響
    (2019) 李宛臻; Lee, Wan-Chen
    本研究目的,旨在了解學生參與素養導向融入教學課程後的學習態度與專注力和團隊合作與同儕互動行為的改變,希望學生能透過素養導向課程的教學能學習到系統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及與人際相處團結合作的能力。本研究採取行動研究之方式進行,研究者以高中一年級任教的多元選修班級中的16名學生為研究對象,設計融入核心素養的課程,並在教學課程的實施中反覆「研究-行動-評估」的過程,透過學生合作分組學習問卷量表中的統計資料進行分析,輔以每週學生學習單、教師省思札記與事後訪談紀錄等質性資料的蒐集,進行8週16堂課之研究。研究者預期在教學實施後能使學生學習行為產生轉變,並且透過資料分析去了解學生改變的歷程。研究發現結果歸納如下:素養導向融入高中地理科多元選修課程有助提升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專注力、素養導向融入高中地理科多元選修課程對學生的團隊合作與同儕互動雖有提升但沒有顯著差異、教師實施素養導向融入課程有助於學生行為發生改變。根據上述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相關建議以作為未來更多進行素養導向融入課程課程設計與研究的參考。
  • Item
    運用UbD模式設計與實施素養導向的學校本位課程之行動研究
    (2019) 徐千惠; Hsu, Chien-Hui
    民國108年我國政府即將推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此綱要與原「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所強調的「基本能力」有所不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首重「核心素養」,因此教師如何因應新課綱設計核心素養導向課程便成為首要之務。另因研究者服務的學校本位課程以社會領域為主軸,故而配合學校地理位置,以大稻埕做為一重要的學校本位課程內容。綜合上述兩點,如何在課程設計面以大稻埕主題並結合核心素養教學便成為研究者一大任務。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運用UbD課程設計模式設計素養導向的學校本位課程之適用性,以及其對教師課程設計之影響。本研究運用行動研究法,研究對象為研究者任教的國中七年級學生。研究流程為在學校本位課程設計與執行時納入UbD方法,並於3個班級教學間循環實施與改善,再透過課堂觀察、教學省思,以及訪談協同教師搜集資料,最後加以整理分析後獲得研究結論如下:運用UbD方法設計與執行素養導向學校本位課程是可行且實用的,其能作為教師課程設計時另一可選擇的工具;本研究亦彙整了教師熟悉使用UbD課程設計方法的優點,作為提升日後教師的採用意願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