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42

研究表現

根據最新2017年國際高等教育資訊機構QS(Quacquarelli Symonds)公布「全球大學學科領域排名」,本校排名持續上升至全球310,而本系專精三大領域學科均獲佳績。包括語言學科從過去4年名列51至100名,進步到第48名;現代語言學科從去年101至150名,進步到51名至100名,進入全球百大;英語文學學科從去年201至250名,上升至151名至200名。顯見本系於外國文學、語言學及英語教學三大領域具備高度國際競爭力。

就業輔導

為考量同學未來邁向學術,公務體系與不同行業的就業需求,本系每學期固定舉辦多場升學就業座談,邀請傑出系友回系分享於本系的學習經驗與收穫,以及如何將此經驗轉化成本身職場的動力,藉此幫助同學規劃未來職涯方向,並及早擬定選課計晝。也另藉由邀請業界專業高階主管加強學生職場倫理、態度與文化的訓練。希藉知識面與態度面的教育,讓本系畢業生在進入職場時更具競爭力。

獎學金

本系提供許多獎學金鼓勵成績優異或家境清寒之學生就讀,例如:英語系教育基金會獎學金、傅一勤教授獎學金、文學獎學金、馬春英教授獎學金、楊景邁教授獎學金、優秀學生獎學金和清寒獎學金。另外也提供學生僱傭型工讀與學習型獎助金的學習機會。各項計畫亦提供兼任助理及工讀的機會。

未來發展

本系各班制學生未來不管進入到學術研究、公務體系或是各行各業,最重要的憑藉就是紮實的語文能力。一向為各界所肯定,同學在經過文學、語言學與英語教學的學術研究專業訓練後,絕對是國內外同領域的佼佼者。本系對培養在學生語文知能不僅有很高的期許,也鼓勵修習校內跨領域學程,以提升就業競爭力與終身學習能力。目前本校已與臺灣大學及臺灣科技大學組成臺灣大學聯盟,地緣利便,課程與圖書等各項軟硬體資源共享,本系學生可以針對未來各項需求,跨校選修需要的學分學程。

本系有悠久的歷史與優良的傳統,身為師大英語人一向是一種榮譽、一種驕傲,但面臨瞬息多變的時代,加強充實自己的語文能力與專業知能以讓「師大英語,英語大師」的卓越口碑傳承下去,就成了每一個師大英語人的責任,也是本系師生共同努力的目標。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8
  • Item
    英語流行歌曲對於單字記憶及保持的影響-以英語為外語的國中英語學習者為例
    (2024) 江雅婷; Jiang, Ya-Ting
    本研究旨在探討英語流行歌曲對以英語為外語的國中學生單字記憶的影響。為達成此目的,研究以臺中市一所公立國中的四十五名八年級學生為對象,進行為期六週的實驗,包括四個部分:前測、課堂教學、後測和延後測。課堂教學分為歌曲教學和歌曲聆聽兩個部分。在歌曲教學部分,兩組學生在六節課內學習了三首選定的英文流行歌曲的歌詞。在歌曲聆聽部分,實驗組聆聽帶有旋律的歌曲,而對照組則聆聽錄製好的歌詞朗讀。實驗結束後收集資料並採用量化分析。研究結果發現英語流行歌曲有助於促進國中學生單字記憶及保持。根據研究結果及發現,鼓勵教師可適時將英語流行歌曲帶入課堂,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動機也能有助於單字記憶。
  • Item
    國民中小學英語教師對於英語學習低成就學生補救教學之看法與實施現況
    (2004) 陳映春
    隨著九年一貫英語課程的實施,目前全國已自國小五年級開始實施英語教 學,部分縣市亦早已從國小一年級開始教英語。以往國中長期存在的英語程度差 異現象,也隨著英語教學向下延伸而在國小教室中浮現。有鑑於程度差異現象及 落後學生普遍存在於國中及國小,針對落後學生實施補救教學以保障其學習權益 已成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然而,儘管補救教學已受到教育當局、學校及教師 的高度重視,在實際執行層面仍有許多問題、困難及限制。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 凸顯補救教學在教育過程的重要意義,期望教育當局能正視補救教學的重要性, 提供第一線教師所需要的協助及配合,使補救教學能充分落實在每一個教室中, 使所有學生,尤其是英語學習低成就的學生,都能獲得公平的教育機會。 教師是實施補救教學的首要條件,故本研究以台北市國中小英語教師為研 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及訪談,希望瞭解教師對於英語補救教學的看法及實施現 況,同時針對教師所面臨的困境及需要協助之處,提出落實補救教學的具體建 議。有效回收問卷共計239 份,其中包含92 位國小英語教師及147 位國中英語 教師。另亦針對4 位國中小英語教師進行深入訪談,以更充分反映教師的意見。 本研究結果如下:一、教師普遍肯定英語補救教學的重要性,且有高度實 施意願,但對於具體實施補救教學的方法卻不見得有全面而深入的瞭解;二、有 效課堂補救策略包含「為落後學生安排同儕小老師」及「小組合作學習」,教師 對學生的正面鼓勵亦有助於改善學生學習態度;三、目前全校性補救教學課程在 國中實施較普遍,且以「抽離式資源班」及「課後輔導」最多,然其成效仍然有 限;四、教師實施補救教學主要困難為:教學負荷重、缺乏完善補救教學措施、 難以激發學生動機及興趣。教師所需配合包含:減輕教師負擔、結合家長及社區 資源、提供適合落後學生的學習教材、實施英語分級教學。最後,教師對於提升 補救教學效能的建議如下:規劃補救教學經費、增加補救教學相關研習及培訓課 程、促進國中小英語教師溝通以利課程銜接、收集並分享有效教學經驗與技巧。
  • Item
    新台灣之子在英文學習上的態度及動機-個案研究
    (2011) 林佩儒; Pei-Ju, Lin
    態度與動機為英語學習中極為重要的因素,因其與學習者的學習成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擁有多重語言及文化背景的新台灣之子的人口數正在急速成長中,然而與其相關的英語學習態度及動機的研究卻寥寥無幾。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新台灣之子在英語學習上的態度和動機。 五位來自於公立國中的新台灣之子參與了本研究,並每雙周以觀察方式探究他們在英語學習上的態度和動機,其可能相關的父母因素也列入了本研究的考量中。五位參與者、新住民、及參與者的英語老師在本研究中被訪談,而參與者及新住民也被邀請填寫問卷,參與者的相關資料文件與研究者的反思日誌也被包含在研究結果中,以求建立有信賴性及可靠性的分析及結論。 研究結果顯示,新台灣之子在英語學習上的態度和動機不盡相同,雖然他們通常有正面的表現。這些差異可歸因於父母因素:父母的教育背景、經濟狀況、中文程度、觀點、態度、要求、參與度、期望以及協助。父母在新台灣之子的英語學習成就上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換言之,父母比其英語老師更為重要。因此,父母應積極參與對新台灣之子的英語學習,以激發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提升其學習動機,使其變得更加積極,而順利的達成其學習目標。
  • Item
    台灣高中生對文化學習納入英語教學觀感之問卷調查研究
    (2011) 陳怡君; Yi-Jiun Chen
      由於文化和語言息息相關,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文化學習也是重要的一環。然而,關於學生對語言學習中文化學習的看法之研究卻相當罕見,尤其在台灣文獻中更是屈指可數。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台灣高中生對文化學習的看法。本研究主要涵蓋三部份:(一)對文化及英文學習的看法、(二)英文課堂中的文化教學、(三)文化教學的偏好。此外,本研究也探討學生的背景因素與他們看法的關聯性。   在2010年六月,本研究之問卷發放給約1050名台灣高中生填寫。結果顯示,高中生普遍對文化學習感興趣、已意識到語言和文化的關聯性,且相信對文化的了解能夠幫助他們學習英文。大致上,他們對英文老師的文化教學感到滿意,但卻對英文課本上的文化內容感到不滿,這或許也導致他們對現階段英文課堂上的文化教學興趣較低。關於英語課堂上的文化教學,學生最喜愛的教材是影片、歌曲及圖片,而最喜歡的活動是遊戲及與外國人互動。與生活方式有關的議題是他們最感興趣的文化學習內容,而是非題/選擇題則是最受歡迎的評量方式。學生也指出,在英語課堂上,非英語系國家的文化也應被同等重視與討論。此外,本研究也發現,學生的性別、英文程度、與英語媒體/外國文化的接觸以及未來目標皆會影響他們對文化學習的看法。相較之下,學生的年級及就讀類組與他們對文化學習的看法則較無關聯。   在教學方面,本研究建議,教師應該要了解學生對文化學習的看法及學生的個人背景,才能進行成功的文化教學。最後,作者也針對研究結果提出了對於高中英文教材編寫及相關學術研究的建議。
  • Item
    以社會文化觀點探討學生的聽力過程:以一個國中EFL教室為例
    (2010) 曾鈺晴; Vivian Yu-Ching Tseng
    聽力已被廣泛認可為第二語言習得的重要基礎,但與其他的語言能力相較,聽力的教學或是相關研究卻只得到的少量的關注。再者,大多數的聽力研究都是奠基於認知理論上,致使其探討的範疇往往只侷限於學習者本身,而聽力學習過程也因而多半被簡化為學習者認知能力的運作,而容易忽略學習本身潛藏的的複雜性。本研究旨在透過社會文化理論中的社會語言觀點(Language Socialization) 檢視學生在EFL教室中的聽力學習過程,以期能呈現教室環境中的聽力學習於其本質上是一個動態的(dynamic)且情境的(situated)的過程。除了觀察聽力在此教室的呈現外,本研究亦深入探討了學生的聽力學習與其情境脈絡(context) 之間的關係。 本研究的參與者為一英文課堂上的三十位國一學生與其英文老師。資料蒐集的方式主要是透過教室觀察以及半結構性訪談。在六週的教室觀察期間,研究者實際參與課程並記錄在這段期間進行的教學活動。此外,六位學生及其英文老師接受了數次的訪談。在資料分析方面,除了研究者於觀察時歸納出的方向,亦受到史坦(Stern)與杜鐸(Tudor)相關論述的啟發與導引。 研究結果顯示,此一教室的英語教學偏重於口說,而聽力則明顯不是教學的重點。某些活動設計的本質原本就是口說教學導向,例如議題分享(ask and share)和主題簡報(presentation)。即使在其他較多聽力學習機會的活動中,例如電影欣賞(movie-watching)和聽力練習(listening practice),聽力的教學仍然不夠深入,著力甚淺。儘管如此,學生其實無時無刻扮演著聽者的角色,並以或深或淺的互動性(reciprocity)參與著教室活動。有別於一般英語教室中常見的非互動性聽力(non-reciprocal listening)教學,此教室中的學習者有機會在活動進行中判斷其所聽到的訊息並做出反應,並因此展現出互動性聽力(reciprocal listening)的學習。此發現體現了聽力在實際語言使用情境中的高度互動性,因此研究者認為聽力的定義必須跨越聽者本身「理解」的層次,進而包含互動中必需的「溝通」功能。鑑於社會文化理論對於情境脈絡(context)之於學習的重要性,本研究深入探討了來自於學校、老師、學生的脈絡因素如何形塑此教室中互動性聽力的呈現。結果顯示來自於此三方的脈絡彼此相互作用,且學習者的互動性聽力經驗與這些脈絡之間有著相互影響的高度關係。由此可知,語言學習在其本質上是脈絡式(contextualized)且情境式(situated)的一項經驗。最後,本研究提出了對於英語教學以及相關學術研究上的建議,並列出其不足之處,以供讀者參考。
  • Item
    英語學習中自律行為的量表建立及因果關係之探究
    (2009) 劉翰庭; Han-Ting Liu
    研究顯示學生的自律能力(self-regulatory capacity)能引導其掌握自己的學習, 因此有關自律能力的探討儼然成為當今教育界的一熱門話題。本研究旨在建立一能測量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自律能力的量表, 並依此量表結果提供教學上的應用。此外, 本研究亦欲探究學生的在英語學習中的自律能力以及其性別(gender), 年級(grade-level) , 期望價值動機程度(expectancy-value motivational strength), 和自覺英語能力(self-perceived English proficiency)之間的因果關係。   本研究之初先行建立英語學習自律能力量表(SRClang)之題庫, 並邀請一百十九位高一學生參與預試。初步研究結果顯示自律能力在英語學習的領域中是為單一面向。 在主要研究的問卷中, 除了修正過的英語學習自律能力量表外, 並包括受試者的背景資料及期望價值動機量表, 研究對象為五百二十八位高一及高二的學生。 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的結果顯示修正過的英語學習自律能力量表具有相當的穩定性, 且再次確認預試時顯示自律能力在英語學習中為單一面向的結果。依此可推論, 在英語學習中, 主要操控學生自律能力的因子即為意志力(volition)。多元迴歸分析法(multiple regression)印證了學生的自律能力可正向地預測學生自覺英語能力, 也就是英語學習自律能力越高的學生, 越覺得自己的英語能力較好。三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3-way MANOVA)顯示, 學生的性別, 年級, 和期望價值動機程度對於自覺英語能力有顯著的主要效果, 而對於英語學習自律能力有顯著的交互效果。   本研究期望隨著英語學習自律能力量表的建立, 以及因果關係探究之結果, 能幫助英語教師釐清如何幫助學生主控其學習表現, 而最終能夠使學生掌控自己的學習過程。
  • Item
    慣用語串教學對高職學生之聽力和閱讀能力的影響
    (2007) 蔡欣磊
    本文旨在研究學校課堂中慣用語串的教學對於台灣高職學生的聽力和閱讀能力的效益。四十八名台北市私立高職的女學生參與此項研究,他們被列為實驗組,並且接受了為期二十九週的慣用語串教學,控制組則無。本實驗用全民英檢初級的網路公開測試版來檢測所有參與者的聽力和閱讀能力,此外實驗組還填寫一份問卷,藉以了解他們在實驗末期的英語學習方法和態度以及對於慣用語串教學法的觀感。 研究結果顯示,在接受慣用語串教學之後,台灣高職學生的聽力和閱讀能力都有顯著的進步。實驗結果證明,在教師適度的引導之下,學生能夠經由自行探索的方式習得慣用語串的知識,並且成功地運用語塊的概念於實際的閱讀情境,然而在聽力上學生自認尚無法應用慣用語串來獲得立即的理解。研究結果也發現,台灣高職學生對於慣用語串教學抱持正面的態度,他們認為慣用語串可以提升其整體的英語能力,但是學生們的學習動機並未因此而有顯著的提升。
  • Item
    流行歌曲教學對英語文法結構記憶影響的效益研究 -以台灣國中學生為例
    (2015) 左金瑞; Chin-Jui Tso
    第二語言學者常指出歌曲有助於增加學生學習動機。然而有關歌曲對增進語言能力的實證研究卻相當缺乏。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流行歌曲對英語文法結構記憶影響的效益,著眼於: (1) 流行歌曲的聽覺輸入對英語文法結構記憶的影響。(2) 流行歌曲中不同的聽覺輸入對英語文法結構記憶的影響。以及 (3)不同的聽覺輸入對於不同學習風格者在英語文法結構記憶的影響。 本研究以三個班共94位九年級生為對象。此三個班被隨機指派為歌唱組、朗讀組、以及控制組。並依不同學習風格,將各組內的受試者分為:聽覺學習者、視覺學習者、以及平衡學習者。實驗課程共計四週,所有組別皆閱讀四首歌曲的歌詞。而在實施方法上,歌唱組聆聽流行歌曲,朗讀組只聆聽歌曲的朗讀,而控制組則無歌詞的聽覺輸入。 研究結果顯示,流行歌曲的聽覺輸入結合了音段和旋律,有助於英語文法結構的記憶。此外,不同學習風格不會影響英語學習者對流行歌曲在文法結構上的記憶。 最後,根據研究發現,本文提出流行歌曲在英語文法結構教學上之建議以作為教學者的參考。
  • Item
    台灣家長對於國中學生英語學習參與程度與方法之研究
    (2012) 黃郁芬; Huang Yu-Fen
    本論文研究台灣父母親對於其子女英語學習的參與程度與方式。研究者首先探討父母親對子女英語學習的期望程度,另外,不同英語程度學生的父母親是否有不同的參與方式或程度高低,也在本研究中有所探討,再者,父母親與英語教師的溝通互動與子女英語學習的關係也是探討的重點之一。 本問卷受試者為台北市某一公立國中一年級的家長,共四百八十四位,問卷中受試者的個人背景資料採用描述分析,其餘的選擇題則用SPSS統計軟體分析,回收家長所填寫的問卷後,根據研究方法中的分類方式,依照學生第一學期的英文總成績以及家庭年收入將家長分為九個族群,再進行分類整理以便回答研究問題。 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第一,不論社經背景高低或子女目前的英語學習狀況好壞,家長對於子女的英語學習抱有高度期望,第二,家長最常參與英語學習有以下四種方式,分別為設定英語成績標準、規範孩子學習英語的時間、要求孩子背單字以及檢查英語作業和考卷,然而家長參與子女英語學習的程度普遍不高,另外,家長購買或孩子最常在家使用的學習資源有英語故事書、雜誌、單字卡以及VCD和DVD等,第三,在親師溝通互動方面,家長沒有很踴躍參與親師座談活動,且鮮少與學校英語教師溝通孩子英語學習情況,有部分家長希望能有更多元的親師溝通管道,第四,家長在參與時,遇到最大的困難在於時間不足以及本身英語能力不夠,經濟因素則最不會成為阻礙家長參與的因素,第五,家長普遍需要英語教師或學校提供英語學習資源,其中家長最有需求的是文法書、教導英語學習技巧或方法的書籍以及多媒體教材,如互動光碟或英語學習網站。 本研究建議家長可多與英語教師溝通及互動,除了本身能更加掌握子女在校學習狀況,教師也可了解學生在家學習英語的情況,此外,英語教師及學校人員應合力設計出適合家長參與的學習活動,進而提升學生英語學習的意願與成就。
  • Item
    流行歌曲教學對英語虛擬語氣的學習與記憶影響效益研究--以臺北市一所國中為例
    (2013) 李秋欣; LEE, CHIU-HSIN
    第二語言學習的研究者常指出,音樂/歌曲能對學習者產生助益。然而音樂/歌曲與國中學生學習英語之關係的實證研究仍相當缺乏,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英語流行歌曲教學如何促進國中學生的歌詞記憶,以及這些歌曲對虛擬語氣學習之影響。本研究包含為期一個月的實驗,一份問卷,以及研究者在課堂中的觀察記錄,研究對象為三個班共76名九年級生。研究結果顯示英語流行歌曲能夠提高學生的歌詞記憶表現,但無法讓學生自然而然地學會虛擬語氣。總結而言,此研究希望能解釋英語流行歌曲如何協助國中生的英語學習,英語教師也可藉此進一步了解在教室中使用英語流行歌曲的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