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42

研究表現

根據最新2017年國際高等教育資訊機構QS(Quacquarelli Symonds)公布「全球大學學科領域排名」,本校排名持續上升至全球310,而本系專精三大領域學科均獲佳績。包括語言學科從過去4年名列51至100名,進步到第48名;現代語言學科從去年101至150名,進步到51名至100名,進入全球百大;英語文學學科從去年201至250名,上升至151名至200名。顯見本系於外國文學、語言學及英語教學三大領域具備高度國際競爭力。

就業輔導

為考量同學未來邁向學術,公務體系與不同行業的就業需求,本系每學期固定舉辦多場升學就業座談,邀請傑出系友回系分享於本系的學習經驗與收穫,以及如何將此經驗轉化成本身職場的動力,藉此幫助同學規劃未來職涯方向,並及早擬定選課計晝。也另藉由邀請業界專業高階主管加強學生職場倫理、態度與文化的訓練。希藉知識面與態度面的教育,讓本系畢業生在進入職場時更具競爭力。

獎學金

本系提供許多獎學金鼓勵成績優異或家境清寒之學生就讀,例如:英語系教育基金會獎學金、傅一勤教授獎學金、文學獎學金、馬春英教授獎學金、楊景邁教授獎學金、優秀學生獎學金和清寒獎學金。另外也提供學生僱傭型工讀與學習型獎助金的學習機會。各項計畫亦提供兼任助理及工讀的機會。

未來發展

本系各班制學生未來不管進入到學術研究、公務體系或是各行各業,最重要的憑藉就是紮實的語文能力。一向為各界所肯定,同學在經過文學、語言學與英語教學的學術研究專業訓練後,絕對是國內外同領域的佼佼者。本系對培養在學生語文知能不僅有很高的期許,也鼓勵修習校內跨領域學程,以提升就業競爭力與終身學習能力。目前本校已與臺灣大學及臺灣科技大學組成臺灣大學聯盟,地緣利便,課程與圖書等各項軟硬體資源共享,本系學生可以針對未來各項需求,跨校選修需要的學分學程。

本系有悠久的歷史與優良的傳統,身為師大英語人一向是一種榮譽、一種驕傲,但面臨瞬息多變的時代,加強充實自己的語文能力與專業知能以讓「師大英語,英語大師」的卓越口碑傳承下去,就成了每一個師大英語人的責任,也是本系師生共同努力的目標。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22
  • Item
    結合辯論與英語教學---以台灣高中英語教育為例之基礎研究
    (2007/08-2008/07) 常紹如
    在英美等西方國家之中高等教育體系中,辯論是一被相當普遍運用之教學工具。文獻中不乏辯論所具之教育功能之記載,包括辯論有助於民主社會公民教育之養成,提昇公民參與公共事務意願,培訓領導才能、公眾演說及批判性思考等能力以及增進對時事及公共事物決策過程內容之瞭解。相較於英美等國家普遍肯定辯論之功能並將其廣泛運用於課堂教學,辯論在我國各教育層級中卻未受到應有之重視。冀於此缺憾,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從民國九十三年起舉辦台北市高級中學英語辯論比賽(名為「西賽羅杯英語辯論比賽」),藉以培養並增進學生之思辯及英語能力。連續三年之英語辯論比賽雖有助於提昇學生對英語辯論活動之重視,但對其實際辯論能力之提昇及對其語言學習之功效卻有待觀察,原因在於中國人對辯論所持之保留態度及學校教育欠缺批判性思考之訓練恐不利其正確辯論心態及所需能力之養成,而此假設也在筆者擔任數屆西賽羅杯辯論比賽裁判及一系列英語辯論講座講師之經驗中獲得部分印證。為確認辯論在台灣高中英語教育所具之潛在功能,一探討英語辯論成效之實證研究有其迫切及必要性。筆者在此所提之多〈三〉年期研究計畫即針對此目的而設計。本計畫第一年之研究重點為調查西賽羅杯辯論比賽對參賽者在英語及其他能力學習之影響,研究中將針對參賽者對英語辯論之看法、賽前之訓練、參賽之表現及英語辯論核心能力架構等議題作深入探討,研究結果將有助釐清校際英語辯論比賽是否有助參賽者公民、語文、思考、溝通等諸多能力之培養,並可就日後結合辯論訓練與高中英語教育之可能性、型式及內容等議題提出具體建議。根據第一年研究結果所提之具體建議,本計畫第二年之研究重心將轉為設計及編撰以訓練英語思辯能力為重點之教學內容及活動。為反映英語辯論參賽者及一般高中生在英語思辯能力養成上之不同需求,所設計編撰之活動內容也將分成「英語辯論比賽訓練」及「英語議論性言談能力習得」兩類。本計畫第三年之研究重點則在執行兩項實證研究,旨在實地施行此兩類英語思辯能力課程及訓練並查驗其教學成效。此二實證研究之發現將可補強本地教育專家及決策者對「辯論在東方教育中之運用」及「辯論與英語教學間之關聯」等議題認識上之不足。
  • Item
    結合文化與英語會話教學
    (2004/08-2005/07) 常紹如
    文化是塑造人類溝通行為隱而不顯但卻最具深遠影響之要素,故此,台灣英語學 習者之文化背景及其對學習者在英語會話表現上之影響,實為本地英語會話教學 不可漠視之一環。但現存之會話教材及研究,並未在與英語會話相關之文化議題 上,提供適切的教學方針及原則。以英語會話教本為例,文化與會話行為間之關 係,不是被完全忽略,就只是聚焦在非溝通行為議題上之事實陳述。而會話研究 則多侷限於個別言談特色或溝通原則之文化對比研究,而非實際文化交會之研 究。此外,許多會話行為之論述,常欠缺實證研究之依據,且其教學價值亦尚待 探討。而在現存之文化教學文獻中,雖不乏文化教學活動之介紹與討論,但如何 將其運用於本地英語會話教學上,卻仍有待論究。為此,此研究計畫將首先找出 對本地學習者英語會話行為最具干擾之文化差異,其後再針對所確認之文化差 異,設計適切之教學活動,藉以有效提升學習者之英語會話能力。過程中為對台 灣學生之英語會話表現與經驗有一全面、廣泛之瞭解,此案將採用自然情境研究 法(naturalistic inquiry)及現象學研究法(phenomenology)以採集資料。 前者可提供會話中對話者文化差異表現之客觀紀錄,而後者則提供了台灣學生在 此經驗上之主觀陳述。此案並將就所發現之每個文化差異議題,研擬合適之教學 內容及活動,且針對英語會話課學員之跨文化會話能力,進行教學前後之測試, 藉以查證其教學法之效率。此案之研究發現不僅有助於瞭解中美文化差異於本地 學生英語會話行為上所扮演的角色,且就如何有系統地落實文化教學於英語教學 以提升本地學生之英語會話實力,提供了一完整的實證研究範例。
  • Item
    大學英語會話教學初探
    (2000/08-2001/07) 常紹如
  • Item
    中小學口語表達教學初探
    (1999/08-1999/07) 陳齊瑞; 常紹如
  • Item
    以圖形/圖象方式教授與語言行為有關之文化類型建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文教學中心、Airiti Press Inc., 2007-04-01) 常紹如
    文化在本地之英語教學中雖逐年受到重視,但文化教學卻常侷限於幾個傳統常見的題目,如節慶、禮節、和文學作品。這些文化內容雖兼具趣味及知識性,但仍存有數項缺點,如涵蓋範圍過於狹隘、對標地文化之著墨過於片段不全、只介紹文化內容而忽略致使其存在之時空因素,以及文化內容與語言及溝通行為間關係不夠密切等。為導正此等現象,本文提出以圖形/圖象方式來介紹文化信仰及價值觀(即所謂的深層文化)之另類教學法。此教學法於現階段先鎖定三個與溝通行為密切相關的文化類型建構--即個人/集體主義、高/低情境文化、及權力位階差異--並將其意涵以較具體之圖形/圖象方式來呈現。此圖形/圖象教學法之後實地運用於教授一暑期高中英語營之『語言與文化』課程。試教結果顯示此教學法能有效改變學習者對文化信仰及價值觀的刻板印象,即文化信仰及價值觀常抽象難懂且枯燥乏味。參與此課程之學員肯定此教學法可有效幫助記憶學習內容、分析一文化之語言行為、及提升文化學習之興趣。本文最後就如何在高中以下階段實施此教學法以及後續如何充實並進一步檢定此教學法成效等議題,提出數點建議。
  • Item
    臺灣高中生參加英文辯論比賽之動機與成效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文教學中心、Airiti Press Inc., 2009-12-01) 常紹如
    學術性辯論比賽之參賽研究在歐美已有多年歷史,但在台灣卻一直付之闕如。爲能在此議題上獲得初步之了解,此研究針對六十四名參加二○○七年「台北市西賽羅盃英語辯論比賽」之高中生進行以開放性問題為主之問卷調查。研究發現,台灣學生之參賽動機可分滿足「學術性」、「競爭性」及「個人性」需求等三類。在參賽成效上,優點首屈「提升英語能力」,其次依序為增進「溝通/公眾演說」、「批判/分析性思考 」及「論辯」等能力與技巧,而缺點則多與時間因素有關,如「準備辯論耗時」及「時間壓力所造成之身心疲累」。大部分之參賽動機和優點及部份參賽缺點與文獻中之記載相同。研究發現證明,對英語有中上能力之台灣高中生而言,參與學術性英語辯論比賽確實深具教育功效。
  • Item
    口語傳播教育規劃及實施情況(II)
    (2000/08-2001/07) 陳齊瑞; 游梓翔; 常紹如
  • Item
    結合文化與英語教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文教學中心、Airiti Press Inc., 2004-04-01) 常紹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