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藝術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9

一、成立宗旨

本所兼顧理論與實務,與國際表演藝術市場密切接軌,培育華文原創音樂劇、鋼琴合作、藝術管理等劇場專業人才。

身為華人世界首屈一指的表演藝術研究所,本所奉行如下之共同價值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erforming Arts(G.I.P.A.)     

G = generative 無限產能    

I = ideal 理想滿懷   

P = passionate 熱情洋溢  

A = active 積極進取

二、頂級學位

本所係全國頂尖大學中,唯一經教育部核准授予表演藝術 藝術碩士 (M.F.A.) / 藝術學士 (B.F.A.) 雙項頂級藝術學位的研究所。

三、學術與專業單位

  

本所現擁有下列 7大學術與專業單位:

1. 表演藝術研究所:表演及創作組(劇場領域、鋼琴合作領域)、行銷及產業組(藝術管理領域)

2. 表演藝術學士學位學程

3. 創意產業暨流行音樂學分學程

4. 國中表演藝術教師在職進修第二專長班(含:認證)

5. 高中、職表演藝術教師在職進修第二專長班(含:認證)

6. 表演藝術暨華文音樂劇中心

7. 知音劇場、行健閣排練廳

四、優勢與特色

◇ 全國頂尖大學中,唯一經教育部核准授予表演藝術 藝術碩士(M.F.A.)/ 藝術學士(B.F.A.) 雙項頂級藝術學位的研究所

  ◇ 豐富的定點與巡迴演出機會

  ◇ 樂戰、知音「音樂劇」大賞、粵港澳台「校園歌曲」唱作大賽

  ◇ 全國唯一在海內外國家級劇院售票公演的表演藝術系所

  ◇ 【集思廣藝】表演藝術暨表演藝術產業學術論文研討會

  ◇ 海外實習( 如:英國愛丁堡、美國紐約Bard Conservatory、北京、廈門等藝術節慶與一級劇場)

五、未來發展與畢業校友專職分佈

  ◇ 表演藝術創作者、演出者與教育工作者

  ◇ 鋼琴合作專業工作者

  ◇ 十二年一貫國民教育表演藝術教師

  ◇ 文化創意產業從業人員

  ◇ 藝術管理經營者、行銷專業人士、製作人、策展人

  ◇ 公部門文化行政、藝術教育專業人士

  ◇ 基金會、非營利組織專業人士

  ◇ 私部門經營管理、行銷專業人士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9 of 9
  • Item
    論音樂劇《SIX》中三位角色:阿拉貢的凱瑟琳、珍•西摩、凱瑟琳•霍華德之角色詮釋
    (2024) 吳佳晏; Wu, Chia-Yen
    此研究分析報告,內容主要圍繞探討音樂劇《SIX》中所提及的歷史與音樂劇中其中三位女主角的角色詮釋分析。總共分為五個章節,第一章緒論,講述筆者的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和架構;第二章,為音樂劇《SIX》之歷史背景概述;第三章是音樂劇《SIX》的的文本概述與介紹,從創作者的背景介紹、創作風格的影響,到劇本的架構分析和劇情大綱,讓讀者可以更快速的了解文本脈絡;第四章節為音樂劇《SIX》三位女主角所演唱的歌曲分析和詮釋;第五章結語,講述整篇論文的看法整理和總結。
  • Item
    音樂劇《梅蒂妮》導演詮釋分析
    (2024) 高子鈞; Kao, Chih-Chun
    《梅蒂妮》講述中東地區的「榮譽殺人」事件,故事主角梅蒂妮因私奔被父親活埋,而她的靈魂陷入迴圈當中,在故事中梅蒂妮會經歷三次的故事重演,但梅蒂妮最後的結局都還是死去,傳達女性在中東文化中沒有選擇的權益。此劇本是純戲劇改編音樂劇,原劇有著獨特的「迴圈式架構」,與傳統音樂劇的劇本架構不同,在改編上有著其困難度。筆者將以導演的角度分析,如何將純戲劇文本內容,改編成歌詞並加入音樂、舞蹈成為音樂劇。第一章節為筆者自身的創作背景以及創作此齣作品的動機;第二章節是對原劇本的劇作家、角色、伊斯蘭文化的研究;第三章節針對劇情做深入的研究及分析;第四章節為筆者對於此劇的導演詮釋以及改編;第五章節將針對改編後的作品進行的結論。
  • Item
    音樂劇《來自遠方》之導演創作研究暨分析
    (2024) 黃復; Huang, Fu
    本篇研究報告以美國百老匯音樂劇《來自遠方》(Come From Away)作為主要研究對象。以文本出發再分析及整理歸納此音樂劇中的導演手法。第一章節為緒論,研究生敘述本篇研究報告之動機與目的,及報告之內容架構。第二章節為文獻探討,研究生解釋並分析劇中導演手法的戲劇理論。第三章節為《來自遠方》之故事時空背景,劇本創作理念及文本分析。第四章節為《來自遠方》之導演手法分析,分為舞台設計、服裝意象、歌隊角色、及歌曲導演詮釋分析。《來自遠方》在刻畫時代性悲劇的同時,也以最溫暖欣慰的劇情及音樂治癒人心。故事從一個加拿大的小鎮出發,劇情隨著村民與滯留的旅客所產生的火花,在理解後逐漸磨合,慢慢地找到他們內心最柔軟的勇敢。在簡單的故事裡面,所呈現的導演手法卻一點都不簡單。所以研究生想藉由詮釋此劇目,找到能夠襯托出此故事中的所有重點,及呈現出這一個劇目所呈現的善良。
  • Item
    論音樂劇《長腿叔叔》中女主角潔露莎之詮釋
    (2023) 黃韻如; Huang, Yun-Ju
    此研究報告,探討音樂劇《長腿叔叔》中女主角潔露莎的角色詮釋。總共分為五個章節,第一章為緒論,講述研究動機、研究方法及架構;第二章為從文學作品《長腿叔叔》到音樂劇《長腿叔叔》,講述小說原著及音樂劇之間的架構音樂劇《長腿叔叔》文本,講述劇中出現的角色介紹;第三章為音樂劇《長腿叔叔》女主角潔露莎的角色分析,講述劇中女主角潔露莎的角色背景、角色形象塑造、與其他劇中角色的關係,以及分析角色在劇中的狀態;第四章為音樂劇《長腿叔叔》女主角潔露莎演唱歌曲之分析與詮釋,以劇中的歌曲〈Oldest Orphan〉、〈Who Is This Man〉、〈Mr.Girl Hater〉、〈Like Other Girls〉、〈Things I Don’t Know〉、〈I’m A Beast〉、〈The Color of Your Eyes〉、〈The Secret of Happiness〉、〈I Couldn’t Know Someone Less〉、〈Graduation Day〉、〈I Have Torn You From My Heart〉、〈All This Time〉來做分析和筆者對歌曲的詮釋及看法;第五章為結語,講述整篇論文的總結。
  • Item
    論音樂劇《人人都在談論傑米》中男主角之角色詮釋
    (2023) 許漢培; Hsu, Han-Pei
    本研究詮釋報告為音樂劇《人人都在談論傑米》男主角傑米.紐之研究與探討。本研究共分七個章節。第一章為緒論,闡述筆者之研究動機、問題與研究架構;第二章為《人人都在談論傑米》創作背景探討,包括研究變裝皇后歷史、性少數族群現況、故事依據之紀錄片《傑米:十六歲的變裝皇后》介紹;第三章為《人人都在談論傑米》劇本分析,整理事件、角色、與紀錄片之差異以及劇本探討之議題;第四章為男主角傑米.紐之角色分析,透過其表演特色風格、與其他角色之互動關係,分析其內在情緒與外在行為;第五章為傑米.紐所演唱曲目之分析,分別為〈And You Don’t Even Know It〉、〈The Wall in My Head〉、〈Spotlight (reprise )〉、〈Ugly in This Ugly World〉、〈And You Don’t Even Know It (reprise.) 〉、〈My man, Your boy〉、〈Out of the Darkness(A Place Where We Belong)〉七首歌;第六章為本研究之總結。
  • Item
    音樂劇導演視角下的音樂結構-以《吻我吧娜娜》為例
    (2022) 陳冠傑; Chen, Guann-Jye
    音樂劇導演所需具備的能力,除了在文本與角色的分析之外,還須具備對於音樂結構的理解,分析樂曲型式及其歌詞與對白的傳達意涵,透過組織舞台的視覺藝術及演員的舞蹈表演,將音樂劇中的歌曲如實地呈現。果陀劇場《吻我吧娜娜》音樂劇,改編自莎士比亞的經典劇作《馴悍記》,在文本的改編及音樂的原創中,賦予作品全新的生命。在《馴悍記》中,蠻橫霸道的皮圖秋和卡特琳娜,在《吻我吧娜娜》中,改編成霸氣且勇於挑戰的潘大龍,以及擁有獨立思想且自信的郝麗娜,兩人在劇中所交織的情感,透過張雨生搖滾風格的原創歌曲,展現出屬於新世代男人與女人的相處之道。本論文將透過吉斯塔夫‧菲里塔格(Gustav Freytag)提出的「金字塔結構」(pyramidal structure),針對潘大龍及郝麗娜的主線故事,進行《馴悍記》劇情大綱及《吻我吧娜娜》的劇本架構分析;再透過九型人格性格理論(Enneagram),將潘大龍和郝麗娜兩位主要角色的性格完整分析;並了解音樂之於文本、舞蹈、視覺藝術的重要關係。最後,透過《吻我吧娜娜》中的十三首歌曲:〈有個辣妹郝麗娜〉、〈我就是辣妹,怎樣?〉、〈帶刺玫瑰1〉、〈帶刺玫瑰2〉、〈女人真如此?〉、〈鴿子與老鷹〉、〈我要嫁了〉、〈我是你的海港〉、〈籠中鳥〉、〈琴瑟和鳴練習曲1、2〉、〈荒郊野外〉、〈琴瑟和鳴〉,來探討由筆者擔任音樂劇導演的導演視角下,音樂結構中的歌詞、對白意涵,及其導演手法的呈現方式。
  • Item
    原創音樂劇《妳離開的365天》編導創作詮釋
    (2021) 沈慧燕; Sam, Wai-In
    本劇的發想始於 2019 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上學期所舉辦比賽「樂 戰九」中的「原創團體歌舞劇」項目中,筆者本人是該項目的負責人,以指導老師梁􏰀 授志民指定的題目「喜劇」展開了一連串劇本創作的歷程,當中經歷了一個月的構思、 兩次修訂劇本大綱、三版劇本、十位演員及三位樂手的參與及大約二個半月的排練時 間,最終成就了演出全長約為三十分鐘的原創音樂劇《妳離開的 365 天》,並於今年修 本後在 1 月發展成約為四十五分鐘的演出片段並進行口試演出。本文中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透過台灣目前同知運動及同志婚姻議題背景帶入故事 核心,連結社會實際狀況與故事之間的關聯;第三章第一節透過「分場大綱」,陳述劇 中事件發展並帶入「佳構劇」作劇構分析並以綜合 Bloom,Michael(2001) Thinking like a director(導演實務手冊)及 Mitchell,Katie(2009)The director’s Craft: A Handbook for the Theatre ,London 總結一個導演該進行的工作;第二節透過角色背景及對林達在劇中的行 動,進行「角色場景目標分析」,了解角色在每一場認知目標、行動與障礙之間的關聯。《妳離開的 365 天》是一部有關於主角在面對自身的同志婚姻關係中與面對親人、 旁人目光之間的矛盾及掙扎,劇情錯中複雜又寫實,角色性格鮮明不一。在四場演出過 後,本劇《妳離開的 365 天》榮獲由觀眾票選的「最佳表演節目」奬項—也是我再度提 起修改、導此部作品的源頭及動力,期望能發展其成為更成熟、完整的作品。
  • Item
    百老匯音樂劇《真假公主》之女主角安娜塔西亞角色分析詮釋
    (2020) 于千航; YU, CHIEN-HANG
    本論文探討百老匯音樂劇《真假公主安娜塔西亞》,以其進行角色分析研究及詮釋報告,經由劇本中的歷史時代背景以及真實歷史角色的故事背景,更深入的研究與詮釋女主角之角色分析,在劇本的歷史故事中找到與現實社會能夠學習的地方。 《真假公主》是以俄羅斯時代,尼古拉二世末代沙皇的最小女兒安娜塔西亞的故事為整齣音樂劇的背景為主。皇室貴族因為布爾什維克軍隊滅門後,安娜塔西亞是唯一倖存者,但卻因為在逃跑途中喪失了記憶,她遺忘自己貴族皇室的身份,在外流浪徬徨,但卻常因為一個奇怪的夢境吸引她前往巴黎,到那尋找一切的答案。她遇到兩個善於欺騙的狄米其與弗拉德也即將要前往巴黎,因為他們接收到皇太后在巴黎公布出尋找孫女安娜塔西亞公主的資訊,決定將她打造成一位公主將去巴黎領懸賞金。在途中。她時常會有不經意的身體記憶,或是對一個場景似曾相識,與狄米其的歌唱時回想起那些失去的記憶,到巴黎與皇太后相認後卻沒有選擇回到皇室那屬於自己的身份,決定與狄米其繼續一起過著平凡人的生活,將貴族的身份留在過去,放下一切找回真實自己。 從女主角安娜塔西亞之角色詮釋與分析中,能夠感受到,一個女孩在陌生環境和困境中自立自強勇敢地照顧自己,但也不放棄尋找真正的自己,在劇本中有很多波折一直到在夢境中看到一道希望的光,一同呼應在現代社會中,或許會遇到非常多的挫折,但適時的停下腳步再重新勇敢往前走,會看到更多不同的選擇及方向。
  • Item
    論音樂劇《紫色姐妹花》女主角西莉之詮釋
    (2020) 江雨昕; Chiang, Yu-Hsin
    此詮釋報告為音樂劇《紫色姐妹花》女主角西莉(Celie)角色與歌曲的分析詮釋與探討。 此報告加上結語總共分為八個章節,第一章為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章為音樂劇紫色姐妹花的背景探究,深入了解當時的生活背景,主角西莉是在什麼樣的制度下活出不一樣的人生。第三章為紫色姐妹花各個版本的介紹,從小說到電影,再到音樂劇,了解各個版本的不同以及表現手法的差異,以及原著所要表達的寓意。第四章為音樂劇紫色姐妹花的文本分析,能夠更深入的了解與剖析劇情的鋪陳及發展。第五章為音樂劇紫色姐妹花女主角西莉之角色分析,除了西莉的角色分析之外,還有西莉與其他角色之間的關係及連結,透過這一個章節,更能深刻的了解當時黑人婦女的生活心態及遭遇,以及這個角色在遇到所有人事物的契機與轉折點。第六章為音樂劇紫色姐妹花女主角及其他角色演唱歌曲之分析與詮釋,包括了潛台詞、內在情緒、外在行動以及演唱詮釋等,藉由歌曲的分析,筆者更加了解所有角色內心的想法與感受。第七章為這份報告的總結。經由筆者深入的研究及探討,發現角色本身、或是角色與角色之間的關係與連結極為重要,都是有可能促成另一件事情的重要轉機,而歌曲更是音樂劇中不可或缺的通往角色內心的世界,期望透過這份報告也能夠更加重視“歧視”這項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