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0

  學院  
  日期 名稱 日期 學程名稱
學士班 四十四年六月設立 教育學院 四十四年八月設立 童子軍教育專修科(44-58)
Department of Scouting Education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副學士
英文學位名稱:Associate Bachelor of Education
    五十七年八月改制 公民訓育學系
Department(Graduate Institute) of Civic Education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 學士
英文學位名稱:Bachelor of Education
簡 稱:B.Ed.
    七十八年八月更改英文系名 公民訓育學系
Department(Graduate Institute) of Civic and Moral Education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 學士
英文學位名稱:Bachelor of Education
簡 稱:B.Ed
    九十一年八月更名採行系所合一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 學士
英文學位名稱:Bachelor of Education
簡 稱:B.Ed.
碩士班     七十九年八月設立 成立碩士班
Graduate Institute of Civic and Moral Education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 碩士
英文學位名稱:Master of Education
簡 稱:M.Ed.
博士班     八十九年八月設立 成立博士班
Graduate Institute of Civic and Moral Education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 博士
英文學位名稱:Doctor of Philosophy 
簡 稱:Ph. D.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8 of 8
  • Item
    國小高年級學生尊重與責任品德評量建構歷程之研究
    (2013) 薛慶友
    本研究旨在建構國小學生品德評量的深層理論基礎與具體實施方式,並透過多元評析與反思,以彰顯其教育價值與應用發展的可能性。研究者為達前述目的,分別透過文獻分析、焦點團體、量表發展與行動研究等,針對國小高年級學生尊重與責任品德,進行為期一學期的品德評量,最後又歷經理論回顧、專家學者意見徵詢、教師、家長與學生的問卷與訪談,以及研究者反思等多元評析,故得致主要結論如下:. 一、本研究之品德評量發展是立基「品德教育」與「班級評量」理念,包括符應德育原理、體現品德價值、營造道德社群、縝密計畫安排、融入日常生活、強化道德實踐、回歸班級情境、強調批判思辨、兼顧評量時機、運用多元方法、與呈現質量結果等特點。 二、本研究之品德評量實施涵括「計劃」、「實施」與「回饋」三個階段,並包含「確認品德評量目的」、「擬定品德評量目標」、「界定品德評量範圍與內容」、「決定品德評量時機」、「選擇品德評量方法與工具」、「蒐集、分析和紀錄品德評量資料」、「綜合與運用品德評量結果」,以及「提出品德評量報告」等八大彼此關連且完整之內涵。 三、本研究之品德評量實施前能做好親師生的溝通與師生評量程序的說明與認識;實施歷程則依學期初、學期間與學期末等三個階段不同重點接續進行。學期初評量旨在提供診斷性評量的基礎,蒐集有關學生品德發展的「初步」資料;學期間評量在於提供形成性評量的基礎,蒐集有關學生品德發展「變化情形」的資料;學期末評量在於提供總結性評量的基礎,蒐集有關學生品德發展「改變情形」的資料。 四、本研究之品德評量實施歷程的特色與優點能夠發揮「評量為學習」的諸多功效,包括檢視、反省、提醒、督促、改進、遷移、溝通等功能。 五、本研究之品德評量實施歷程的限制與不足,乃受到學生品德價值體認不夠、外力干擾(如家長體罰)、評量過程費時費力、學生行為問題處理不易、學生偏差行為改善有限、與內外部溝通(師生、親師或親子之間)仍待提升等因素影響所致。 六、本研究之品德評量未來持續推展之關鍵,包括:(一)評量參與者須體認品德評量本質,既是鉅觀(關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道德發展)亦是微觀(觀察學生在班級生活中的道德言行)的工程。(二)改變品德評量思維,導正以分數評價個人品德好壞的迷失。(三)樹立基層教師專業,改善過去為人詬病的品德評量做法。(四)檢討品德評量實施方式,如評量歷程能深化品德評量概念、建立清楚明確的評量行為準則等。(五)營造學校或班級成為道德社群,透過各式課程或活動推動品德教育。(六)尋求家長支持配合,協同參與品德評量的實施過程。 根據前述結論,研究者針對教育行政單位推動品德教育、教師進行品德評量,以及進一步研究分別提出若干建議。
  • Item
    天主教輔仁大學推動品德教育之研究
    (2006) 林素梅; Lin, Su-Mei
    摘 要 本研究基於新世紀品德教育的重要性,針對天主教輔仁大學推動品德教育之相關課程作為研究個案,希冀能以此研究結果作為目前我國高等教育階段推動品德教育可資參考的模式與策略。其研究目的為:一、探討品德教育之概念與相關理論基礎;二、瞭解輔仁大學推動品德教育之理念;三、探討輔仁大學推動品德教育之模式;四、分析輔仁大學推動品德教育之策略;五、歸納研究發現,提出具體建議,以供國內大專校院推動品德教育之參考。 本研究所獲致之結論為:一、輔大品德教育之推動理念立基於《天主教大學憲章》與全人教育的價值理念;二、輔大品德教育之推動模式透過正式課程、非正式課程、潛在課程三個面向來實施;三、輔大品德教育之推動策略有:(一)積極傳遞真、善、美、聖等核心價值給教職員工生、(二)領導者積極形塑核心價值、(三)核心價值融入於品德教育相關正式課程中、(四)核心價值立基於校園中的行為準則、(五)積極促進倫理議題的公共討論和對話、(六)努力幫助學生實踐核心價值、(七)校園是一個關懷和尊重的社群、(八)向學生承諾發展全人教育。其不足之處則有:(一)較缺乏有關核心價值方面成果的評鑑、(二)學校以道德和公民品德之成就為榮,但缺乏具體獎勵措施。最後,根據結論提出研究建議:一、針對輔大推動品德教育之建議;二、對國內其他大專校院推動品德教育之建議;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本研究成果之運用,除作為輔大在未來持續推動品德教育上改進、評估之外,亦希望能藉此供國內大專校院未來在推動品德教育時之參考,以期對於大學校園發展優質文化之方向與願景有所參考價值。此外,更盼能在研究歷程中,喚起大眾對於品德教育的關注與反省,引發更多人投入該學術領域或實務領域,以促進品德教育之健全發展。
  • Item
    童軍團長實施品德教育之方式與困境
    (2012) 郭芷菱; GUO,JHIH LING
    本研究旨在了解童軍團長實施品德教育的方式與困境為何,並比較不同背景變項的童軍團長在實施品德教育的內涵、方法、時機與困境上的差異。 本研究採用自編之「童軍團長實施品德教育方式與困境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調查研究,研究對象則以台灣地區完成九十九年三項登記(團登記、服務員登記與團員登記)之童軍團長,將台灣分成北區、中區、南區、東區四區分層立意抽樣,共寄發244份問卷。本研究獲得166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68%,資料分析以SPSS 19.0統計套裝軟體進行,採用次數分配及百分比、平均數及標準差、t檢定(t-test)、單因子變異數分析(ANOVA)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 本研究綜合研究結果,主要有以下5項發現,茲分述如下: 一、童軍團長在品德內涵的實施上,最常實施的是「榮譽」,其次為「服務」、「助人」。 二、童軍團長在品德實施方法上,最常使用的方式為「環境塑造」,其次為「典範學習」、「服務實踐」。 三、童軍團長在品德實施時機上,最常使用的時機式是「團集會」,其次為「露營活動」、「其他」,其他當中以各類服務活動出現最多。 四、童軍團長在實施困境上,影響最大的為「社會風氣」,其次為「團務行政」、「團長態度」。 五、在不同背景變項中,不同性別、年齡、擔任團長年資、童軍活動年資、學歷、童軍訓練情形、品德教育修課情形、童軍團規模、童軍團性質、童軍團所在區域等變項會影響實施品德教育內涵、方法、時機以及對方法品德教育困境上的看法。 最後,根據研究發現與結論,本研究分別對童軍總會、童軍團長、未來研究,提出相關建議事項。
  • Item
    美國的德育取向及其對臺灣品德教育推動的意涵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6-09-??) 陳聰文; 林重岑
    教育部在2004年12月21日公佈「品德教育促進方案」,期望在2008年時,每一個學生都擁有「關懷、尊重、責任、信賴、公平正義、誠實」六大美德。這些核心價值的特別提出可說是具有非凡的意義,大致上亦受到世界各國(主要是美國)近來年來品德教育發展的啟發。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瞭解美國的品德教育發展或可對臺灣正要推展的「品德教育促進方案」可以有些許的啟示,故本文介紹美國的情緒、社會、道德教育發展的歷史演進與趨勢,以供臺灣在推展品德教育時有所參考與省思。
  • Item
    美國的德育取向及其對臺灣品德教育推動的意涵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6-09-??) 陳聰文; 林重岑
    教育部在2004年12月21日公佈「品德教育促進方案」,期望在2008年時,每一個學生都擁有「關懷、尊重、責任、信賴、公平正義、誠實」六大美德。這些核心價值的特別提出可說是具有非凡的意義,大致上亦受到世界各國(主要是美國)近來年來品德教育發展的啟發。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瞭解美國的品德教育發展或可對臺灣正要推展的「品德教育促進方案」可以有些許的啟示,故本文介紹美國的情緒、社會、道德教育發展的歷史演進與趨勢,以供臺灣在推展品德教育時有所參考與省思。
  • Item
    國中公民與道德科教師之德行觀點及其教學分析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0-10-??) 陳淑美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中公民與道德科教師之德行觀點與教學現況,並透過文獻分析法、問卷調查法與訪談法,達成研究目的。 本研究結論為: 一、德行是一種氣質、內心的修養,並在生活中透過習慣的養成而達成道德行為,而且人們應在理性的引領之下,營造一種生活環境以便實踐德行而獲得幸福的生活。 二、品德教育的構成,包含道德認知、道德情感與道德實踐。 三、國中「公民與道德」科課程標準中德行的制訂乃專家共識而得。 四、國中教師認為品德教育實施重點,以「培養自我認知」最為重要。 五、國中教師認為品德教育的成效尚可。 六、多數教師認為社會環境是影響品德教育實施的最主要原因。 七、教師們對於德目的重要性排序,以「守法」最為重要。 八、多數教師認為德行具有其重要性,且對於德行的觀點不因個人因素而有所差異。 九、多數教師在課堂中有進行德行的教學,且對於德行的教學不因個人因素而有所差異。 十、多數教師均回答有教授學生德行,唯教學方法仍停留於的講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