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0

  學院  
  日期 名稱 日期 學程名稱
學士班 四十四年六月設立 教育學院 四十四年八月設立 童子軍教育專修科(44-58)
Department of Scouting Education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副學士
英文學位名稱:Associate Bachelor of Education
    五十七年八月改制 公民訓育學系
Department(Graduate Institute) of Civic Education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 學士
英文學位名稱:Bachelor of Education
簡 稱:B.Ed.
    七十八年八月更改英文系名 公民訓育學系
Department(Graduate Institute) of Civic and Moral Education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 學士
英文學位名稱:Bachelor of Education
簡 稱:B.Ed
    九十一年八月更名採行系所合一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 學士
英文學位名稱:Bachelor of Education
簡 稱:B.Ed.
碩士班     七十九年八月設立 成立碩士班
Graduate Institute of Civic and Moral Education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 碩士
英文學位名稱:Master of Education
簡 稱:M.Ed.
博士班     八十九年八月設立 成立博士班
Graduate Institute of Civic and Moral Education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 博士
英文學位名稱:Doctor of Philosophy 
簡 稱:Ph. D.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9 of 9
  • Item
    國中社會領域教科書階級意識型態之內容分析
    (2010) 卓佩穎; Cho Pei Ying
    本研究為第一個建立分析類目進行國中社會領域教科書階級意識型態之研究,以量化兼重質性分析的內容分析法為研究方法,檢視98學年度國中社會領域教科書之階級意識型態,研究目的為瞭解教科書文本探討之階級議題內涵,論述中所隱含的階級意識型態,並解構教科書階級意識型態的霸權宰制情形。本研究獲致之結論如下: 一、國中社會領域教科書階級議題之文本內涵 (一)相關議題探討偏重於經濟層面,貧與富最常見出現於論述中,顯示財富之擁有仍為建構階級意識型態之基礎。 (二)階級議題探討呈現支離破碎,未能有組織或系統性探討相關議題。 (三)教科書對階級相關議題僅於表象描述,未能切入問題核心進行探討。 二、國中社會領域教科書隱含之階級意識型態 (一)教科書透過人物稱謂、負面造詞、文意嘲諷或美化,呈現對勞動階級之語言偏見,並藉階級慣用詞彙形塑階級符碼,有利中上階級學習。 (二)教科書呈現出職業角色、家庭決策導向、生活型態、人格特質、社會參與以及階級關係等六種階級刻板印象。 (三)中上階級思維為論述主體,勞動階級消失於國中社會領域教科書中。 (四)教科書文本呈現階級間生活落差、文化落差、形象落差與權勢落差。 三、國中社會領域教科書階級意識型態霸權之解構 (一)中上階級意識為階級意識型態霸權之主宰 (二)教科書知識成為操縱階級之商品 (三)國中社會領域教科書成為階級再製機制
  • Item
    媒體素養教育實施之研究--以高中公民與社會科為例
    (2010) 王又禾
    本研究探析「三民版」、「南一版」、「翰林版」、「康熹版」、「龍騰版」等五個版本高中公民與社會教科書之媒體識讀課文內容;再輔以深度訪談法了解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對於媒體素養教育與媒體識讀課文內容之看法,目的在於透過研究結論,期能作為永續發展媒體素養教育實施之參考。 研究結論涵蓋教科書及受訪教師兩方面。 在教科書部分,分別就「媒體、資訊與閱聽人」、「媒體資訊的生產」、「媒體監督與近用權」等三大議題進行內容分析與詮釋。研究結果發現:大部分版本教科書之「章節」及「標題」依照課綱編寫,但各版本教科書之課文內容差異則不小;且文本內容對高一學生可能過為艱深。 在受訪教師部分,本研究選擇五位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進行訪談。受訪教師一致認為實際授課後,才能更進一步討論教科書內容是否需要調整;未來若有進修課程,受訪教師則希望加強「媒體近用」、「公民行動及媒體監督」等相關知能。
  • Item
    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人權教育之內容分析研究
    (2014) 曾亭勻
    本研究旨在藉由人權教育議題能力指標為主軸,分析現行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對人權教育議題內涵的選擇與詮釋,以瞭解人權教育議題於國中社會學習領域課程中融入之情形,並藉以推論人權教育在國中教育之落實現況。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法,研究對象為:南一書局、康軒文教事業有限公司、翰林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所出版之教科書,自第一冊至第六冊共計18冊。茲歸納研究結果如下: 一、 現行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56.86%的課別有設計融入人權教育議題能力指標。 二、 現行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將人權教育議題能力指標融入在「歷史」主題比例最高。 三、 現行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融入「人權的內容」學習軸比例高於「人權的價值與實踐」學習軸。 四、 現行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同一學習軸下,被設計融入的人權教育議題能力指標具有集中現象。 五、 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能多元運用各種方式呈現人權教育議題能力指標之內涵。 六、 教科書在能力指標融入上有其限制,致使某些能力指標被忽視。 七、 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詮釋人權教育議題能力指標的適切性僅達65%。 依據上述之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建議以供未來教科書編輯者、教師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
  • Item
    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全球觀教育知識內容分析之研究
    (2008) 曾玉萍
    本研究旨在分析我國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全球觀教育的知識內容,以探討我國國中全球觀教育的知識內涵,並了解全球觀知識內容的數量呈現與編寫策略。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法,首先參酌相關文獻及專家意見,以建立本研究主題分析類目,進而分析95年版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之文字與圖表的全球觀教育知識內容。 根據內容分析結果,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如下: 一、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全球觀教育教材內涵分析 1.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全球觀教育知識內容,涵蓋「全球系統」、「全球議題」、「全球文化學習」、「全球史地」四個主類目。 二、各版全球觀教育知識內容的呈現 1.全球觀教育知識內容以翰林版最多。 2.各版全球觀教育知識內容皆以「全球史地」出現次數比率最高。 3.各版全球觀教育知識內容次類目以「全球歷史」、「全球地理」所占比例最高;「生物系統」、「飢餓/貧窮議題」、「反全球化」最低。 4.僅翰林版呈現出所有次類目內容。 5.各版文字、圖片次類目的分布大致相同。 6.各版全球觀教育知識內容的編排一致。 三、各版公民、歷史與地理三科全球觀教育知識內容的呈現 1.各版歷史科全球觀教育知識內容之比重最低。 2.各版僅地理科有呈現所有主類目。 3.各版公民、歷史與地理三科主類目之編排各有不同。 4.各版公民、歷史與地理三科次類目之編排一致。 5.各版公民、歷史與地理三科皆缺少某些次類目。 四、全球觀教育知識內容編寫策略之分析 1.全球觀教育知識內容策略以康軒乙版運用次數最多。 2.僅翰林版未呈現出所有策略類目。 3.各版皆在三年級教材運用最多編寫策略次數與種類。 4.各版皆以「輔以圖片或表格」運用次數最多。 5.「說明解釋」、「比喻或舉例說明」與「輔以圖片或表格」在各版各冊中皆有運用。 6.「分析事理」、「分析比較」與「類推與歸納」各版只運用在三年級教材。 根據上述的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以作為教科書編選及未來研究的參考。
  • Item
    清末民初中學堂(校)修身教科書的發展(1902-1922年)
    (臺北市 : 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 1993-08-01) 陳光輝
  • Item
    評介「美國的公民科」教科書
    (臺北市 : 臺灣省教育會, 1988-11-01) 陳光輝
  • Item
    我國現行教科書審定的理想與實際
    (國立教育資料館, 2011-02-01) 朱美珍; 董秀蘭
    本文以課程審議為立論基礎,從國立編譯館審定行政人員的視角,檢視中小學教科書審定機制,並探討影響教科書審定運作之條件或脈絡。本文採深度訪談法,立意抽樣訪談5 位審定行政人員,運用紮根理論進行資料分析,探究教科書審定的實際運作圖像。從結果分析發現,實務運作圖像與制度設計立意呈現若干差距,例如委員會組成未盡符合適才適任原則;審定過程產生受制於人、關係、立場及時間等因素,使得審委之間或審委和編輯群之間,未能充分地理性論辯。此外,教科書內容因書局商業競爭的利誘和審委特定的審查理念等因素,使得教科書的審定結果未必合乎公共利益和多元化,造成教科書開放審定政策立意與預定期待相互背離。本文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未來教科書審定及後續研究之建議。
  • Item
    清末民初中學堂(校)修身教科書的發展(1902-1922)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1993-06-??) 陳光輝
  • Item
    從檢視國中「公民與道德」教科書內容談民主內涵之建構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1998-07-??) 王錦雀
    公民教育的最級目標在培養學生成為一個含具民主素養和依民主方式而作為的公民,因此透過公民教育以提供養成民主公民所需的知識和德行,便成為公民教育的重要內涵。因此,如何透過公民教育的規畫,在課程的設計方面,涵蓋民主的內涵,並嘗試在眾多民主定義紛雜下,透過理性及明確的評價規准建構一套合乎個人自然發展性,也滿足統一性要求的民主內涵分析類目表,以作為課程編制、撰寫及審視之尺規,乃為落實民主教育之具體作法。在意識到公民教育實肩負民主教育之重要任務下,本文擬從檢視國中「公民與道德」教科書內容以初步建構民主之內涵,期能以「民主」為概念架構,釐清公民教育之理念,並期能為教材內容的編纂朝向民主化,提供參考。因為唯有透過蘊含民主內涵於內的課程,將民主的核心價值涵化於學生的內心,落實民主在生活上的實踐,才能教導我們的學生如何做一個民主的公民。 緣此,本文採以文獻分析法期能達成下述目的:1.釐清民主之概念;2.瞭解公民教育之理念;3.建構教科書中所應包含的民主內涵;4.歸結研究結果,作為今後課程研究及課程編訂修改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