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0

  學院  
  日期 名稱 日期 學程名稱
學士班 四十四年六月設立 教育學院 四十四年八月設立 童子軍教育專修科(44-58)
Department of Scouting Education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副學士
英文學位名稱:Associate Bachelor of Education
    五十七年八月改制 公民訓育學系
Department(Graduate Institute) of Civic Education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 學士
英文學位名稱:Bachelor of Education
簡 稱:B.Ed.
    七十八年八月更改英文系名 公民訓育學系
Department(Graduate Institute) of Civic and Moral Education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 學士
英文學位名稱:Bachelor of Education
簡 稱:B.Ed
    九十一年八月更名採行系所合一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 學士
英文學位名稱:Bachelor of Education
簡 稱:B.Ed.
碩士班     七十九年八月設立 成立碩士班
Graduate Institute of Civic and Moral Education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 碩士
英文學位名稱:Master of Education
簡 稱:M.Ed.
博士班     八十九年八月設立 成立博士班
Graduate Institute of Civic and Moral Education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 博士
英文學位名稱:Doctor of Philosophy 
簡 稱:Ph. D.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21
  • Item
    國民中學公民教育經濟類教學專業知識之個案研究
    (2003) 孫淑芬
    本研究採取詮釋性的個案研究法,研究者以本身為主要的研究工具,進入一位國民中學公民教育經濟類學科教師-林老師-的教學情境,探討她在教學過程中所運用的教學專業知識。進入研究情境之後,研究者利用參與觀察、訪談、文件蒐集等方式蒐集資料。在檢核、分析、歸納資料之後,研究者有了以下的結論與省思。 在教學專業知識的內涵方面,研究者依據文獻探討的心得,以學科教學知識、一般教學知識、學習者知識、課程知識等四個項目,詳細分析林老師所具備的教學專業知識。研究者發現,教學專業知識一方面有著高度的獨特性,可以自行運作而發揮功效;另一方面,教學專業知識之間有著豐富而高度相關的連結性,協助林老師在整體的教學過程中,順利而圓滿的達成教學任務。 林老師的教學專業知識,既可以各自獨立、從四個方向發揮其教學的功 能;又能夠相輔相成,運用互助合作達成相乘的效果。最後,研究者呈現林老師對教學的看法與對學生的回應這兩方面的省思與建議;以及研究者本身對學科及課程的看法與建議。
  • Item
    1945-1987年台灣國民中學(初中)公民教育課程內涵探討
    (2009) 朱佩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之下,台灣也結束了日本五十年的殖民,執政當局急於洗去日本在台五十年對於台灣人民皇民化的教化,故實施三民主義教育,以達成建設三民主義新台灣的任務。中華民國政府在接收台灣後的首要目標在於去日本化、行中國化,主要手段之一便是透過教育來實施。戰後台灣在黨國體制的威權統治下,教育的特色包含黨化教育、軍國民教育與民族精神教育。再加上之後國共的分立與分裂,當局政府欲建立起其政權之正當性與仇視中共之意識型態,乃利用教育來推動其教化。1949年國民政府又全面退守台灣,隨者政治局面的改變,台灣成為「反共抗俄」的基地,教育便成為培養國民愛國精神與民族意識之最佳途徑。其中,公民教育為配合國家政策,成為重要課程之一。 國民政府播遷來台之後,因面臨當時政治局勢,且中共占據大陸造成國土分裂,立即面臨執政權生存的危機,為了鞏固政權,藉由實施威權體制,有效地達成社會控制與政權統治的目標。國民政府為保守台灣,並抵制共產浪潮,且希望能反攻回大陸。自九年國民教育實施之後,教育對學童的影響更為深遠。當時受黨國意識濃厚教育的人,現今已成為社會中主要的中堅公民。而此種內涵有亦可能是造成現今台灣政治對立的現況的主因。 此研究以下列方式闡述: (一)解釋時代和社會背景與教育之間的關係。 (二)瞭解1945-1987年間時代背景和政策演變。 (三)分析1945-1987年間台灣國民中學公民教育課程標準內涵與演變 (四)檢視1945-1987年間台灣國民中學公民教育教科書內容分析。 (五)探討1945-1987年間台灣國民中學公民教育課程內涵與分析。
  • Item
    臺灣地區國民中學學生公民發展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1999-06-??) 沈六; 呂啟民; 周亞貞
         公民教育的目的乃在幫助學生與成人,以信心與決心勇敢地承擔他們的責任,以及幫助他們本乎民主原則,實現國家的和諧統一與達成國家的理想。公民教育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今日公民教育教師所面臨的挑戰,就在於創作、設計與選擇公民教育課程及方法。而此種公民教育課程及方法要與學生成長和發展相配合,並符合社會的需要與期望。本乎此項認識,本研究擬採理論分析法與調查研究法。首先從學術觀點,探究公民發展階段的理論模式;本研究的基礎在於公民發展階段的理論模式可以作為建構欲發展公民教育課程與方法的基礎與準則,以達成公民教育的目的。繼之在調查臺灣北、中、南、東部等四個不同地區與社經背景的國中學生,探討影響他們公民發展的社會因素,以驗證公民發展階段理論模式的適切性,以及明白其影響因素;並調查分析公民教育課程是否影響上述學生的公民發展,同時探求對上述學生公民發展有貢獻的其他教育因素。本研究結果將對公民發展階段理論模式的建構,具有學術性貢獻,且研究結果將對公民教育課程與方法的創作與設計,具有實用的參考價值。獲致如下的發現:一、影響我國國民中學學生公民發展的人物,層面廣泛,但仍以家庭、學校人物為主。二、影響公民發展的人物,對不同背景的國民中學學生之影響程度,部份存有差異。三、我國國民中學學生之公民發展成普遍受公民與道德科課程內容的影響,且分呈高、中影響程度。學生對公正的法律、完善的教育、和諧的社會等課程內容評價最高。四、公民與道德科課程內容,對不同背景的國民中學學生之影響程度,部份存有差異性。五、我國國民中學學生之公民發展,普遍受公民活動的影響,分呈高、中、低影響程度。其中以學習本國歷史與政府組織的公民活動,最受學生們的喜愛。六、公民活動,對不同背景的國民中學學生之影響程度,呈顯著差異性。七、我國國民中學學生之公民發展受公民活動方式的影響,分呈高、中、低影響程度。學生最喜歡藉由戶外活動、觀賞活動方式學習公民知識。八、公民活動方式,對不同背景的國民中學學生之影響程度,部份呈顯著差異性。九、我國國民中學學生的公民發展具階段性。十、大部份的我國國民中學學生,其公民發展處於水平的社會關係的階段(第五階段)。
  • Item
    臺灣地區國民中學學生公民發展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1999-06-??) 沈六; 呂啟民; 周亞貞
         公民教育的目的乃在幫助學生與成人,以信心與決心勇敢地承擔他們的責任,以及幫助他們本乎民主原則,實現國家的和諧統一與達成國家的理想。公民教育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今日公民教育教師所面臨的挑戰,就在於創作、設計與選擇公民教育課程及方法。而此種公民教育課程及方法要與學生成長和發展相配合,並符合社會的需要與期望。本乎此項認識,本研究擬採理論分析法與調查研究法。首先從學術觀點,探究公民發展階段的理論模式;本研究的基礎在於公民發展階段的理論模式可以作為建構欲發展公民教育課程與方法的基礎與準則,以達成公民教育的目的。繼之在調查臺灣北、中、南、東部等四個不同地區與社經背景的國中學生,探討影響他們公民發展的社會因素,以驗證公民發展階段理論模式的適切性,以及明白其影響因素;並調查分析公民教育課程是否影響上述學生的公民發展,同時探求對上述學生公民發展有貢獻的其他教育因素。本研究結果將對公民發展階段理論模式的建構,具有學術性貢獻,且研究結果將對公民教育課程與方法的創作與設計,具有實用的參考價值。獲致如下的發現:一、影響我國國民中學學生公民發展的人物,層面廣泛,但仍以家庭、學校人物為主。二、影響公民發展的人物,對不同背景的國民中學學生之影響程度,部份存有差異。三、我國國民中學學生之公民發展成普遍受公民與道德科課程內容的影響,且分呈高、中影響程度。學生對公正的法律、完善的教育、和諧的社會等課程內容評價最高。四、公民與道德科課程內容,對不同背景的國民中學學生之影響程度,部份存有差異性。五、我國國民中學學生之公民發展,普遍受公民活動的影響,分呈高、中、低影響程度。其中以學習本國歷史與政府組織的公民活動,最受學生們的喜愛。六、公民活動,對不同背景的國民中學學生之影響程度,呈顯著差異性。七、我國國民中學學生之公民發展受公民活動方式的影響,分呈高、中、低影響程度。學生最喜歡藉由戶外活動、觀賞活動方式學習公民知識。八、公民活動方式,對不同背景的國民中學學生之影響程度,部份呈顯著差異性。九、我國國民中學學生的公民發展具階段性。十、大部份的我國國民中學學生,其公民發展處於水平的社會關係的階段(第五階段)。
  • Item
    如何協助國民中學公民道與德科教學
    (臺北市:教育部國教司, 1984-07-01) 陳光輝
  • Item
    如何加強公民教育
    (臺北市:幼獅文化, 1981-06-01) 陳光輝
  • Item
    壹、國民中學公民與道德科教學概要
    (臺北市:編譯館, 1984-08-01) 陳光輝
  • Item
    國民中學童軍教育教材未來發展方向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1996-06-??) 呂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