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

學院概況

理學院設有數學系、物理學系、化學系、生命科學系、地球科學系、資訊工程學系6個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課程),及科學教育研究所、環境教育研究所、光電科技研究所及海洋環境科技就所4個獨立研究所,另設有生物多樣性國際研究生博士學位學程。全學院專任教師約180人,陣容十分堅強,無論師資、學術長現、社會貢獻與影響力均居全國之首。

特色

理學院位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分部校區內,座落於臺北市公館,佔地約10公頃,是個小而美的校園,內含國際會議廳、圖書館、實驗室、天文臺等完善設施。

理學院創院已逾六十年,在此堅固基礎上,理學院不僅在基礎科學上有豐碩的表現,更在臺灣許多研究中獨占鰲頭,曾孕育出五位中研院院士。近年來,更致力於跨領域研究,並在應用科技上加強與業界合作,院內教師每年均取得多項專利,所開發之商品廣泛應用於醫、藥、化妝品、食品加工業、農業、環保、資訊、教育產業及日常生活中。

在科學教育研究上,臺灣師大理學院之排名更高居世界第一,此外更有獨步全臺的科學教育中心,該中心就中學科學課程、科學教與學等方面從事研究與推廣服務;是全國人力最充足,設備最完善,具有良好服務品質的中心。

在理學院紮實、多元的研究基礎下,學生可依其性向、興趣做出寬廣之選擇,無論對其未來進入學術研究領域、教育界或工業界工作,均是絕佳選擇。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臉書使用與其相關議題之關切、學習與群體感之關係-以有機農耕幸福學習園地為例
    (2020) 張妤萍; Chang, Yu-Ping
    本研究為在一個討論有機農耕的臉書社團-「有機農耕幸福學習園地交流平台」中,藉由研究者所自行設計的問卷來探討成員對「有機農業」的關切程度,以了解社群平台在推展有機農業理念傳達的可能效益。 經由回收213份問卷進行量化分析,可發現此社團是由對有機農業感興趣的人所組成,問卷共計有五類主題,分別為有機認證、耕作技巧、成果心得、買賣農產品、買賣農機具,探討網站上的訊息及社團成員的參與行為。 根據統計,社團裡的成員大多為男性占約56%,年齡族群落在21至50歲間,在從事有機農業耕作之經驗上相對較少。成員加入社團的動機,有過半數的人是對有機農業感到興趣的,成員的參與意圖以獲得有機驗證的知識、有機耕作的經驗交流及有機農作成果分享為主。 成員頗關切有機種植成果心得的分享,也關切有機耕作的技巧。受訪者感受社團平台上的群體感,以有機理念認同的成員讓我感覺不孤單分及成員對有機有濃厚興趣分數最高,結交志同道合的人偏低。從研究結果發現參與意圖高的受訪者,他們的有機關切程度、學習、群體感皆較高。可見得平台是有助益於學習的,未來可以提升平台的經營。 根據研究結果,未來平台管理者可以多鼓勵其他瀏覽者能積極地發表言論,或是具有農耕經驗的成員可以透過參與直播或者影片方式討論相關議題,來貢獻社群的活躍度,促進沈默瀏覽者的參與,也能提升社團成員的群體感。
  • Item
    不同農法對北台灣水稻田在耕作與休耕期間動物群聚結構的影響
    (2020) 宋正心; Song, Jheng-Sin
    近年來持續有慣行農法與有機農法如何影響台灣無脊椎動物群聚結構的相關研究,但目前尚缺乏對於北台灣農業生態系的深入了解,且過去研究多著重於作物種植時期,對於休耕期間的群聚結構,會如何受到耕作期間施行農法所遺留影響所知甚少。然而休耕的農地能提供許多野生動物棲息和覓食的環境,如宜蘭的水稻田一年僅耕作一次,每年的八月至隔年二月為休耕時期,其湛水的休耕農田常能見到鷸鴴科等候鳥停佇並取食於田間。也因此探討耕作期間不同農法是否會接續影響休耕期間的動物組成和數量,例如能提供候鳥食物來源的無脊椎動物,即變得相當重要。本研究於宜蘭縣員山鄉和三星鄉各選三塊有機與慣行水稻田,共計12塊,採集稻作植株上以及稻田水面下的無脊椎動物,並配合目視記錄如蜻蜓、兩棲類、爬蟲類、鳥類等生物。同時調查各項環境因子,包括水質(水深、水溫、酸鹼值、溶氧量及導電度)、植株高度及田埂植被型態,之後鑑定物種進行動物群聚結構的比較分析,藉此了解不同農法在耕作與休耕期間的影響。 2019年三月至隔年三月共進行9次採樣,共採集無脊椎動物12綱30目144科共32,880隻個體,及記錄脊椎動物4綱9目15科381隻個體。結果顯示整體上有機農田的無脊椎動物物種數(以科的層級表示)及個體數顯著高於慣行農田,其中陸域無脊椎物種數及水生無脊椎個體數同樣以有機農田顯著較高,而農法之間多樣性指數則無顯著差異。陸域物種數及個體數自耕作初期至後期逐漸上升,且以有機農法的上升幅度較大,兩種農法水中無脊椎動物的個體數,則是在耕作後期和休耕初期差異最大,之後的差距隨著休耕時間而變小。群聚組成部分,不同農法並無顯著差異。而農田中的物種數及個體數除與農法相關外,環境中的氣溫、稻株高度、田埂型態、水質以及樣區所在的鄉鎮也各有顯著的影響。結果顯示耕作期間的農法差異對休耕期間無脊椎動物的影響並不特別顯著,兩種農法在冬季的休耕時期均能提供候鳥合適的棲地。
  • Item
    苗栗縣苑裡鎮慣行、有機稻農的生產行為、農業典範及有機農業產銷態度之比較
    (2011) 劉建煌; Liu,Chien-Huang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討稻農的耕作農法及其影響因素、稻農的農業典範趨向,以及稻農採行有機種植的原因和所遇到的障礙為何。本研究以苗栗縣苑裡鎮稻農為研究對象,採用問卷調查方法。問卷填答採面訪方式,共取得慣行稻農樣本59名,有機稻農樣本53名,合計112名。 根據本研究的調查結果顯示,受訪的苑裡地區稻農的耕作農法選擇與年齡、耕地所有權、專兼業、自己或親友是否曾經中毒以及是否受過有機訓練有關。 受訪的有機稻農和慣行稻農的農業典範有顯著差異,有機稻農偏向有機典範,慣行稻農則部分偏向有機典範。慣行稻農認為務農就和其他行業一樣,最重要的就是要賺錢,也認為現代農業是造成生態問題的次要因素,只要稍微減少農藥和化學肥料的使用即可,但是有機農民認為務農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其次才是賺錢,而且認為現代農務是造成生態問題的主因,需要大大修改。 有機稻農種植有機水稻的主因是為了健康,所遇到的障礙最主要是成本太高、驗證程序複雜以及政府政策不完善。 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建議未來政府相關單位:1.增加農民的有機訓練,並著重在環境的關懷;2.:提供農民有機資材及驗證費用補助;3.簡化有機驗證表單和程序;4.修正休耕補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