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

學院概況

理學院設有數學系、物理學系、化學系、生命科學系、地球科學系、資訊工程學系6個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課程),及科學教育研究所、環境教育研究所、光電科技研究所及海洋環境科技就所4個獨立研究所,另設有生物多樣性國際研究生博士學位學程。全學院專任教師約180人,陣容十分堅強,無論師資、學術長現、社會貢獻與影響力均居全國之首。

特色

理學院位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分部校區內,座落於臺北市公館,佔地約10公頃,是個小而美的校園,內含國際會議廳、圖書館、實驗室、天文臺等完善設施。

理學院創院已逾六十年,在此堅固基礎上,理學院不僅在基礎科學上有豐碩的表現,更在臺灣許多研究中獨占鰲頭,曾孕育出五位中研院院士。近年來,更致力於跨領域研究,並在應用科技上加強與業界合作,院內教師每年均取得多項專利,所開發之商品廣泛應用於醫、藥、化妝品、食品加工業、農業、環保、資訊、教育產業及日常生活中。

在科學教育研究上,臺灣師大理學院之排名更高居世界第一,此外更有獨步全臺的科學教育中心,該中心就中學科學課程、科學教與學等方面從事研究與推廣服務;是全國人力最充足,設備最完善,具有良好服務品質的中心。

在理學院紮實、多元的研究基礎下,學生可依其性向、興趣做出寬廣之選擇,無論對其未來進入學術研究領域、教育界或工業界工作,均是絕佳選擇。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臺灣兩種鼠科物種在時空棲位的區隔
    (2020) 張家豪; Chang, Jia-Hao
    根據競爭互斥原理(competitive exclusion principle),在兩物種具強烈競爭關係的前提下,應會進行棲位區隔(niche partitioning),以利穩定共存。臺灣森鼠(Apodemus semotus)及高山白腹鼠(Niviventer culturatus)為棲息於臺灣山區的夜行性、雜食性優勢鼠科(Muridea)物種。過去觀察資料顯示,高山白腹鼠較臺灣森鼠更傾向使用森林棲地,因此我推論空間棲位區隔,特別是對非地面棲地的使用,是兩物種共存的機制之一。此外,我預測兩物種在時間棲位上可能也會有區隔,不同時間與不同空間(地面棲地、非地面棲地)可能在微氣候、食物豐度、掠食壓力等方面條件都不同,因此當物種間有空間棲位上的差異時,可能會連帶反應到時間棲位上的差異;此外,高山白腹鼠與臺灣森鼠有相當的形值差異,可能具不同之體溫調節能力、新陳代謝效率與被掠食風險等,進而直接影響時間棲位的利用。本實驗利用被動式晶片掃描器及紅外線自動相機量化兩物種在水平、垂直的空間棲地以及夜晚不同時段的使用頻度,據此估算兩物種的棲位寬度與重疊度,並透過null models推論兩物種間是否有棲位區隔。同時,我進一步將時空棲位與環境溫度整合,進行多維度棲位區隔檢定。本實驗於2017年至2018年在臺灣南部山區的向陽國家森林遊樂區進行。結果顯示,高山白腹鼠較臺灣森鼠傾向使用非地面棲地,但兩物種在上、下半夜皆有相當的使用。將空間、時間棲位及溫度棲位維度合併分析的結果顯示,兩物種不具棲位區隔。本研究成果有助於釐清臺灣山區優勢鼠科物種共存之機制。
  • Item
    利用生態棲位模擬探討鄰域鳥種間之棲位分化
    (2012) 曹子軒; Tzu-Hsuan Tsao
    物種競爭是決定物種分布範圍、群聚結構以及生態種化的關鍵因素之一。而競爭排除被認為是棲位相近的二物種,在地理上鄰域分布的主要原因。然而,要在自然的情況下證明競爭排除則相當困難。本研究以分布於亞洲的二近緣鳥種:棕頭鴉雀(Paradoxornis webbianus)以及灰喉鴉雀(Paradoxornis alphonsianus),利用生態棲位模擬來預測其潛在分布。由現今的潛在分布顯示二物種在中國四川具有一潛在共域區,而二物種在此區域內的實際分布則為非隨機分布(宗頭鴉雀分布於東北方,而灰喉鴉雀位於西南)。棲位相同檢測的結果顯示二物種在此潛在共域區內佔有不同的氣候棲位。此外,判別分析的結果顯示,溫度變異最可能是導致二物種分化的棲位面向:棕頭鴉雀可能比灰喉鴉雀更能忍受氣溫的變動。模擬二物種在末次冰河最盛期(約二萬一千年)的潛在分布顯示,二物種自從二萬五千年至三萬年分化以來,皆維持一至的共域區。因此,二物種在現今潛在共域區內的空間劃分很可能是導因於競爭排除而不是近期的次級接觸。本研究的結果支持物種間的競爭能夠維持二近緣物種的鄰域分布。因此,由競爭以及棲位分化所導致的生態種化,很可能是造成近緣物種間(如棕頭鴉雀及灰喉鴉雀)快速分化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