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

學院概況

理學院設有數學系、物理學系、化學系、生命科學系、地球科學系、資訊工程學系6個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課程),及科學教育研究所、環境教育研究所、光電科技研究所及海洋環境科技就所4個獨立研究所,另設有生物多樣性國際研究生博士學位學程。全學院專任教師約180人,陣容十分堅強,無論師資、學術長現、社會貢獻與影響力均居全國之首。

特色

理學院位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分部校區內,座落於臺北市公館,佔地約10公頃,是個小而美的校園,內含國際會議廳、圖書館、實驗室、天文臺等完善設施。

理學院創院已逾六十年,在此堅固基礎上,理學院不僅在基礎科學上有豐碩的表現,更在臺灣許多研究中獨占鰲頭,曾孕育出五位中研院院士。近年來,更致力於跨領域研究,並在應用科技上加強與業界合作,院內教師每年均取得多項專利,所開發之商品廣泛應用於醫、藥、化妝品、食品加工業、農業、環保、資訊、教育產業及日常生活中。

在科學教育研究上,臺灣師大理學院之排名更高居世界第一,此外更有獨步全臺的科學教育中心,該中心就中學科學課程、科學教與學等方面從事研究與推廣服務;是全國人力最充足,設備最完善,具有良好服務品質的中心。

在理學院紮實、多元的研究基礎下,學生可依其性向、興趣做出寬廣之選擇,無論對其未來進入學術研究領域、教育界或工業界工作,均是絕佳選擇。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臺灣東北海域湧升流之時空變化
    (2007-11-30) 盧鴻復; 吳朝榮; 李忠潘
    黑潮為世界重要洋流之一。前人觀測發現黑潮流經臺灣東北海域之時,受到東海陸棚走向之影響,黑潮與複雜的海底地形交互作用,在此處產生湧升流與冷渦現象。過去的研究多以現場觀測為主,難以連貫研究資料的時空變化。因此,本研究以普林斯頓大學所開發之三維海洋數值模式為基礎,採用真實地形與巢狀箝合方法,將較大範圍模式之輸出作為本模式之初始與邊界條件,建構一個水平空間解析度達1/20°之海流模式。本模式可用來模擬臺灣東北海域之海流運動,其結果成功地重建該處之流場與水文型態,藉由分析、研究模式資料,可以瞭解東北海域之流場時空變化。模擬結果顯示,黑潮衝擊陸棚產生湧升流,於表層以冷渦流場表現,此現象受到黑潮運動影響,有季節性的變化,與過去觀測結果一致。除此之外,模式資料更進一步明確表現東北海域冷渦流場在季節尺度內的變化,其資料分析結果反應觀測資料之缺憾,亦指出上層黑潮主軸之擺動週期受到不同機制的作用而有所差異,進而對東北海域之上層流場產生顯著影響。
  • Item
    Why are there upwellings on the northern shelf of Taiwan under northeasterly winds?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2010-06-01) Chang, Y.-L.; L.-Y. Oey; C.-R. Wu; H.-F. Lu
    Upwellings are observed on the northern shelf of Taiwan during northeasterly winds. Analytical and realistic numerical models are used to explain how vertical motions are created by divergence and convergence produced by wind acting on the vorticity field of two strong jets: the Kuroshio and the Taiwan Warm Current. The seaward increase in cyclonic vorticity near the Kuroshio’s western edge favors a stronger Ekman transport away from the jet, producing upwelling at the shelfbreak under a northeasterly wind. A similar mechanism for generating vertical motions is found across the Taiwan Warm Current. The numerical mode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vorticity effects can account for up to 30%–50% of the total variation in the surface Ekman transport. Except during summer’s weak southwesterlies, northeasterly wind is dominant over the East China Sea, suggesting that the vorticity effects may be prominent in the observed shelfbreak upwelling in nonsummer mont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