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

學院概況

理學院設有數學系、物理學系、化學系、生命科學系、地球科學系、資訊工程學系6個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課程),及科學教育研究所、環境教育研究所、光電科技研究所及海洋環境科技就所4個獨立研究所,另設有生物多樣性國際研究生博士學位學程。全學院專任教師約180人,陣容十分堅強,無論師資、學術長現、社會貢獻與影響力均居全國之首。

特色

理學院位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分部校區內,座落於臺北市公館,佔地約10公頃,是個小而美的校園,內含國際會議廳、圖書館、實驗室、天文臺等完善設施。

理學院創院已逾六十年,在此堅固基礎上,理學院不僅在基礎科學上有豐碩的表現,更在臺灣許多研究中獨占鰲頭,曾孕育出五位中研院院士。近年來,更致力於跨領域研究,並在應用科技上加強與業界合作,院內教師每年均取得多項專利,所開發之商品廣泛應用於醫、藥、化妝品、食品加工業、農業、環保、資訊、教育產業及日常生活中。

在科學教育研究上,臺灣師大理學院之排名更高居世界第一,此外更有獨步全臺的科學教育中心,該中心就中學科學課程、科學教與學等方面從事研究與推廣服務;是全國人力最充足,設備最完善,具有良好服務品質的中心。

在理學院紮實、多元的研究基礎下,學生可依其性向、興趣做出寬廣之選擇,無論對其未來進入學術研究領域、教育界或工業界工作,均是絕佳選擇。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台灣休閒潛水員環境行為守則內涵建構
    (2019) 李育德; Lee, Yu-De
    以珊瑚礁生態環境為基礎的海岸遊憩活動,為海岸周邊社區提供採補以外的收入來源,卻也為沿海珊瑚礁環境帶來改變,其中發展快速、活動過程與珊瑚礁也最接近的休閒潛水活動更是造成珊瑚礁生存壓力的重要來源,亟需以適當的方案促使休閒潛水者實踐負責任環境行為,同時提高遊客與當地業者之環境意識,進而達成海岸自然環境保護並維持社區的經濟及文化資產健全。 本研究旨在探討適用於參與休閒潛水活動的潛水者行為守則之內涵,作為制定適用於休閒潛水活動參與遊客與業者共同遵守之行為守則與潛水員環境教育之參考。研究方法以國際間休閒潛水活動行為守則、場域規範、政策法規及相關休閒潛水環境管理策略進行統整歸納及分析,發展出休閒潛水活動遊客環境行為構面,再以基隆東北角具代表性潛水地點的教學者、業者及鄰近場域工作者為研究對象進行半結構式訪談,以瞭解休閒潛水產業發展的脈絡,並探討以環境行為守則作為休閒潛水員及相關從業者作為管理工具的操作模式。 研究結果發現,為因應水肺潛水的環境衝擊,改善教學訓練過程、教學者的帶領、相關規範與同儕的鼓勵是促使潛水員採取負責任環境行為的重要因素。研究並提出潛水員的環境行為守則,包含:「水下行為」、「綠色消費」、「環境知識」、「旅遊及潛水行程規劃」、「陸上環境行為」、「參與環境行動」等六項;以及適用於潛水業者的潛水中心行為守則,包含「辦理低衝擊水肺潛水活動」、「經營友善環境潛水中心」、「環境知識的傳達」與「環境行動」等四項。
  • Item
    校園人工溼地使用者之地方依附調查 ─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為例
    (2014) 康紋綾; Kang, Wen-Ling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接受教育部補助,推行永續校園計畫,以進行校內軟硬體設施之提升。校園內的人工溼地,自2004年完工後,除了具備淨化水質之功能,也持續為民眾提供環境教育和休閒遊憩等服務。相關研究涵蓋水質淨化、整體規劃與經營管理、生態調查和教育方案等領域,但缺少人與溼地互動關係與連結之研究。因此,本研究透過問卷蒐集曾造訪師大人工溼地之使用者地方依附、滿意度、負責任環境行為與行為意圖等資訊,並整理使用者對於人工溼地的改善建議。 本研究採調查研究法中的問卷調查法,以問卷方式客觀測量使用者的主觀想法,並將問卷分成六大部分,包含一題開放式問題:使用者對人工溼地的改善建議。本研究採方便取樣與立意取樣,在紙本與網路問卷並行下,共回收411份問卷,其中20份廢卷,有效問卷391份,廢卷率為4.87%。 研究結果顯示: 1. 使用者之地方依附、滿意度、負責任環境行為與行為意圖在不同使用者背景、使用經驗與參與程度上具有顯著差異,但使用者背景、經驗與參與程度變項對地方依附變異量的解釋強度普遍高於滿意度、負責任環境行為與行為意圖。 2. 地方依附與滿意度、負責任環境行為、行為意圖呈現正相關,而且地方依附對滿意度、負責任環境行為與行為意圖的預測皆達顯著,只是解釋力稍有不同,地方依附對行為意圖變異量的解釋力最高(R2=.377,F=235.29,p<.001)。 3. 滿意度與負責任環境行為、行為意圖呈現正相關,而且滿意度對負責任環境行為與行為意圖的預測皆達顯著,滿意度對行為意圖變異量解釋力(R2=.292,F=160.65,p<.001)高於對負責任環境行為的解釋力(R2=.207,F=101.66,p<.001)。 4. 地方依附模型在加入滿意度作為中介變項後,直接效果和間接效果都顯著,而且對於負責任環境行為與行為意圖的解釋力提高,顯示地方依附除了可以直接用來預測負責任環境行為與行為意圖之外,也會透過滿意度間接影響負責任環境行為和行為意圖。 5. 使用者認為人工溼地待改善的問題有:設備與設施老舊、外來種入侵、蚊蟲叮咬、水質混濁以及經營管理有待加強等。 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對師大人工溼地提出幾點建議:除了持續進行環境教育活動與發展人工溼地教育方案來提高使用者地方依附,更要提高使用者滿意度才能有利於師大校園人工溼地。另外,成立專責單位,由專人負責人工溼地事務;建立校園志工制度,並開放民眾參與以及定期監測水質和生態調查等做法,將能逐步改善人工溼地所面臨的問題,若能確實有效地執行上述的研究建議,以及參採前人的研究報告建議,將可達到人工溼地永續經營的目標。
  • Item
    新北市鹿角溪濕地小小水環境巡守隊: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經驗之研究
    (2017) 劉后晨; Liou, Hou-Chen
    動機在教育心理學中是許多學者討論的議題,然而在過去環境教育研究中較少被提及,因此,為探討動機、學習經驗與從事友善環境行為的關聯,本研究透過紮根理論的質性方法,透過訪談、學生參與後心得、文件檔案分析及研究者之田野筆記,探究參與半年以上鹿角溪濕地小小水環境巡守隊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經驗,以及實地參與的學習經驗,轉化成重要生命經驗的歷程。 本研究發現動機在引發、維持與預測未來行動種扮演重要關鍵。動機能夠觸發負責任的態度,從訪談資料中發現,大多數的巡守隊員,不是一開始即具備內在動機,而是經由多樣化的學習經驗,以及支持網絡的建立,產生對團隊與鹿角溪濕地的歸屬感,這樣共同深刻的重要生命經驗能讓學生們而從缺乏動機或外在動機,轉化成自願持續參與的內在動機。 研究發現不僅是童年的愉快經驗能引發內在動機,經學習而在過程中感受到的重要生命經驗,也能形成內在動機,其中動機持續的關鍵,是情感與價值的觸發,本研究希望以環境心理學的角度理解學生之學習動機與學習經驗,提供推動環境教育實作課程的教師之參考,引領更多的老師、家長、學生們一起投入負責任的環境行動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