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

學院概況

理學院設有數學系、物理學系、化學系、生命科學系、地球科學系、資訊工程學系6個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課程),及科學教育研究所、環境教育研究所、光電科技研究所及海洋環境科技就所4個獨立研究所,另設有生物多樣性國際研究生博士學位學程。全學院專任教師約180人,陣容十分堅強,無論師資、學術長現、社會貢獻與影響力均居全國之首。

特色

理學院位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分部校區內,座落於臺北市公館,佔地約10公頃,是個小而美的校園,內含國際會議廳、圖書館、實驗室、天文臺等完善設施。

理學院創院已逾六十年,在此堅固基礎上,理學院不僅在基礎科學上有豐碩的表現,更在臺灣許多研究中獨占鰲頭,曾孕育出五位中研院院士。近年來,更致力於跨領域研究,並在應用科技上加強與業界合作,院內教師每年均取得多項專利,所開發之商品廣泛應用於醫、藥、化妝品、食品加工業、農業、環保、資訊、教育產業及日常生活中。

在科學教育研究上,臺灣師大理學院之排名更高居世界第一,此外更有獨步全臺的科學教育中心,該中心就中學科學課程、科學教與學等方面從事研究與推廣服務;是全國人力最充足,設備最完善,具有良好服務品質的中心。

在理學院紮實、多元的研究基礎下,學生可依其性向、興趣做出寬廣之選擇,無論對其未來進入學術研究領域、教育界或工業界工作,均是絕佳選擇。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6 of 6
  • Item
    多鐵材料YMnO3薄膜之光譜性質研究
    (2009) 聶安莉; Nieh, An-Li
    我們研究不同結構的多鐵性材料YMnO3薄膜之光譜性質,分別以YSZ基板製成的六角晶系結構與SrTiO3基板製成的正交晶系結構,並探討在光譜上是否可以觀察得到磁電耦合的存在。 首先,比較基板與薄膜樣品的室溫光譜,我們觀察到六角晶系與正交晶系YMnO3薄膜在遠紅外光區皆有數個聲子吸收峰,可分別對應於[Phys. Rev. B 56, 2488 (1997)]及[Physica B 262, 1 (1999)]的第一原理計算結果,在近紅外至紫外光區的吸收峰,六角晶系YMnO3薄膜在1.6、2.4及5 eV,正交晶系YMnO3薄膜在5 eV,顯示著有電子能階躍遷的貢獻,由此印證了YMnO3薄膜在不同的基板下製備會形成不同的結構,同時也會展現各自的光譜性質及物理意義。 其次,我們研究這些樣品的變溫光譜響應,隨著溫度降低,六角晶系YMnO3薄膜在156、202及595 cm-1與正交晶系YMnO3薄膜在584 cm-1的振動模因為熱效應的緣故,頻率位置出現藍移現象且半高寬變窄;正交晶系YMnO3薄膜在450 cm-1處,隨溫度降低有下陷的趨勢,這是由於SrTiO3基板的結構相轉變所致;六角晶系YMnO3薄膜在高頻1.7 eV處,接近相變溫度時,頻率位置之斜率變化較陡峭,此現象可能與錳離子間磁矩之超交換相互作用效應有關。
  • Item
    微波介電材料 La(Mg1/2Ti1/2)O3 和 (A2+1/3B5+2/3)1/2Ti1/2O2 (A2+ = Mg, Ni, and Zn, B5+ = Nb and Ta) 之光譜性質研究
    (2009) 楊閔媞
    我們研究固態法和檸檬酸鹽法兩種不同方法製成的 La(Mg1/2Ti1/2)O3 以及不同原子取代的 (A2+1/3B5+2/3)1/2Ti1/2O2 (A2+ = Mg, Ni, and Zn, B5+ = Nb and Ta) rutile系列的光譜性質,並探討紅外光光譜特徵與其微波特性的關聯。 首先,我們觀察到 (i) x 光繞射能譜顯示兩種不同製程方法的 La(Mg1/2Ti1/2)O3 塊材具有相同之晶格結構;(ii) 兩個樣品都有 12 個拉曼聲子振動模,但固態法樣品峰值的半高寬較窄,暗示其比檸檬酸鹽法樣品具有較好的晶格同調性;(iii) 兩個樣品皆有 10 個紅外光聲子振動模,並推算出離子晶格貢獻的介電常數與品質因子。固態法的介電常數較高,且固態法在 1 THz 的品質因子也較好。 接著,我們發現到 (i) 六個 rutile 系列樣品的 x 光繞射峰皆對應到 rutile 結構的峰值,且沒有雜相存在;(ii) 六個樣品的紅外振動模頻率位置有差異,應與氧八面體中陽離子與氧的鍵結強度有關;(iii) 在高頻及微波頻段量測介電常數和品質因子以 (Mg1/3Nb2/3)1/2Ti1/2O2 及 (Mg1/3Ta2/3)1/2Ti1/2O2 趨勢最為符合;(iv) (Zn1/3Ta2/3)1/2Ti1/2O2 品質因子最高,但介電常數最小,(Zn1/3Nb2/3)1/2Ti1/2O2 介電常數最高,但品質因子最差。 最後,(Mg1/3Nb2/3)1/2Ti1/2O2 及 (Mg1/3Ta2/3)1/2Ti1/2O2 樣品隨著溫度的下降,我們發現聲子軟化的現象,此結果符合賴登-沙哈-泰勒關係式。
  • Item
    弱鐵磁超導性 RuSr2RCu2O8 (R = Gd, Eu, Sm, and Nd) 之光譜性質研究
    (2008) 郭俐吟
    我們研究 RuSr2RCu2O8 (R = Gd, Eu, Sm, and Nd) 多晶樣品的光譜性質。RuSr2GdCu2O8 樣品的室溫拉曼散射光譜與之前的論文 [Physica C 341, 2209 (2000)] 結果相當吻合,以離子半徑較大的稀土元素 (R = Eu, Sm, and Nd) 取代 Gd 離子時,可觀察到 A1g(5) 及 A1g(6) 振動模的頻率位置隨著置換離子半徑增大出現紅移現象且半高寬增大,印證了中心離子變大造成單位晶胞體積增加的趨勢。 其次,我們研究這些樣品的變溫全頻反射光譜。室溫時,由光譜圖中可觀察到 RuSr2RCu2O8 (R = Gd, Eu, and Sm) 三個樣品在低頻處有居德響應,表示樣品呈現金屬性。隨著溫度的降低,RuSr2GdCu2O8 樣品的 638 cm-1 振動模及 RuSr2EuCu2O8 樣品的 656 cm-1 振動模頻率位置出現藍移現象且半高寬變窄。相反地,RuSr2NdCu2O8 樣品的 346、583 及 648 cm-1 振動模隨溫度降低出現紅移現象,我們猜測這些聲子頻率的位移可能是因為電子自旋與聲子耦合的影響,或是在降溫後樣品結構上出現局部相轉變有關。在超導相變溫度以下時,我們利用偏總和定則,計算出有效電荷數的減少量,並進一步估算出 RuSr2GdCu2O8 與 RuSr2EuCu2O8 的倫敦穿透深度 (λL) 約為 9410 Å 與 23805 Å。
  • Item
    鑭系錳氧化物之光譜及磁力顯微術研究
    (2005) 呂坤陞
    我們研究不同厚度之La0.7Sr0.3MnO3薄膜與Nd0.5Ca0.5-ySryMnO3 (y = 0.08及0.09)塊材的光譜響應,分別探討薄膜結構上之奈米顆粒尺度,及薄膜與基板間晶格不匹配的效應、改變二價離子的平均半徑、溫度與外加磁場變化,對錳氧化物的晶格與電子結構造成的影響。   首先,我們觀察到當La0.7Sr0.3MnO3薄膜厚度超過30 nm時,由於奈米顆粒尺寸增大,遠紅外光譜呈現出與塊材相近的聲子振動響應,並在中紅外光區出現 的電子躍遷吸收;而低溫光譜顯示隨著溫度降低,300 nm厚度之La0.7Sr0.3MnO3薄膜的居德權重增加,中紅外光區極化子的束縛能逐漸下降,顯示樣品在低溫下的導電性漸增,與極化子響應有緊密的關連性,同時也印證了磁力影像上所觀察到鐵磁態磁區隨溫度降低而成長的情形。   另外,Nd0.5Ca0.5-ySryMnO3在些微Sr摻雜量的改變後,造成了光譜上極大的差異性。y = 0.08樣品在降溫過程中,由於電荷有序性現象,在190 K出現了金屬-絕緣的相轉變現象,並在490 cm-1左右形成了一個能隙,而y = 0.09樣品則一直保持為絕緣態,能隙隨著溫度愈低而增大,但在3 T以上的外加磁場時,卻破壞了其原來的電荷及軌道有序性所造成的絕緣態,展現了金屬態的行為。
  • Item
    半導體奈米帶與奈米線之光譜研究
    (2004) 車吉平; Chi-Ping Che
    我們探討三氧化二鎵奈米線、奈米帶、以及單一磷化鎵奈米線的表面結構、電性、與光譜特性,擴展先前群集奈米線的量測至奈米帶與單一奈米線的研究。 在三氧化二鎵奈米結構的研究中,首先,由全頻光譜的分析,我們發現11個紅外光活性振動模以及4個電子吸收帶,包括相近於塊材能隙的吸收峰。由拉曼散射光譜的分析,我們發現奈米帶的拉曼活性振動模與奈米線相近,並且沒有明顯的共振效應;隨著樣品的溫度升高,這些拉曼振動模的頻率往低頻偏移以及半高寬變寬,此變化的幅度與其他三五族半導體比較,顯得異常的小。 在單一磷化鎵奈米線的拉曼散射光譜研究中,我們發現其拉曼活性振動模與單晶相較之下,其頻率會往低頻偏移,並且形狀較為不對稱,我們以聲子侷限效應、雷射的熱效應、與電漿子耦合效應解釋此現象,並且發現電漿子耦合效應的模擬結果最能符合實驗結果。由偏振拉曼光譜的分析,我們發現入射光電場偏振方向與拉曼振動模強度之關係違背了馬勒斯定律,我們推測由於奈米線的直徑對長度之比值極小,這種結構的獨特性導致了異常的偏振拉曼光譜特徵。由偏振螢光光譜的分析,我們發現當入射光及散射光電場偏振方向與樣品長軸一致時,磷化鎵奈米線於2.16 eV處呈現一顯著的螢光訊號。
  • Item
    POE教學策略對國中學生光學迷思概念影響之研究
    (2012) 翁靖婷
    本研究目的為探討不同學習成就學生的光學迷思概念差異和以「預測-觀察-解釋」(Prediction-Observation-Explanation ,簡稱POE)的教學策略探究學生對光學迷思概念改變的成效。本研究以台北市某國中九年級學生共43人為研究對象,先以光學概念二層式測驗為前測,來診斷不同學習成就學生所具有的光學迷思概念類型,接著利用依據學生所持有的光學迷思概念及POE教學策略設計而成的學習教材進行教學,並在教學結束後二週進行光學概念二層式測驗後測來瞭解POE教學的成效及學生概念改變的情形。研究結果發現:(1)不同學習成就的學生可能具有類似的迷思概念。(2)POE教學對於改善不同學習成就學生在光學單元的迷思概念均有顯著成效。(P<.05)(3)本研究發現運POE策略讓學生本身對於某一現象,進行預測、觀察與解釋,在學生面臨預測與觀察的結果有所衝突時,會促使學生去思考原本概念的正確性,進而修正或改變原有的概念。POE教學特別有助於將學生在日常生活累積的經驗而衍生出的迷思概念,轉變成正確的科學概念。本研究建議:(1) 教師在教授平面鏡成像的性質時,可以使用視差法來讓學生直接觀察成像的位置。(2)大部分學生對凸透鏡被不透明物遮蔽的成像問題,都存在著迷思概念。因此,建議教師在教授此單元時,增加POE的實驗教學,讓學生能實際操作與觀察,對建立學生正確的科學概念應能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