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

學院概況

理學院設有數學系、物理學系、化學系、生命科學系、地球科學系、資訊工程學系6個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課程),及科學教育研究所、環境教育研究所、光電科技研究所及海洋環境科技就所4個獨立研究所,另設有生物多樣性國際研究生博士學位學程。全學院專任教師約180人,陣容十分堅強,無論師資、學術長現、社會貢獻與影響力均居全國之首。

特色

理學院位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分部校區內,座落於臺北市公館,佔地約10公頃,是個小而美的校園,內含國際會議廳、圖書館、實驗室、天文臺等完善設施。

理學院創院已逾六十年,在此堅固基礎上,理學院不僅在基礎科學上有豐碩的表現,更在臺灣許多研究中獨占鰲頭,曾孕育出五位中研院院士。近年來,更致力於跨領域研究,並在應用科技上加強與業界合作,院內教師每年均取得多項專利,所開發之商品廣泛應用於醫、藥、化妝品、食品加工業、農業、環保、資訊、教育產業及日常生活中。

在科學教育研究上,臺灣師大理學院之排名更高居世界第一,此外更有獨步全臺的科學教育中心,該中心就中學科學課程、科學教與學等方面從事研究與推廣服務;是全國人力最充足,設備最完善,具有良好服務品質的中心。

在理學院紮實、多元的研究基礎下,學生可依其性向、興趣做出寬廣之選擇,無論對其未來進入學術研究領域、教育界或工業界工作,均是絕佳選擇。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幼兒的科學探究能力發展情形:大班幼兒參與科學探究模組之研究
    (2020) 徐菀娸; Hsu, Wan-Chi
    幼兒擁有強大的好奇心,他們會積極主動去探索周遭的世界,教育工作者應該提供讓幼兒可以透過科學探究的方式主導自己學習的機會,因此在幼兒園實施科學探究課程來學習科學知識確實有其重要性。故本研究希望讓幼兒透過參與專題導向科學探究模組的方式,提升其科學探究能力的表現,以此回應兩項研究問題:1.幼兒在探究模組實施前後,科學探究能力的表現與改變情形分別為何?2.在進行探究模組中,教師採取哪些教學策略協助幼兒發展科學探究能力?本研究採混合設計,蒐集28位大班幼兒(平均年齡:6歲)科學探究能力測驗的前後測表現,以科學探究能力編碼表評分,再進行統計分析;以及蒐集幼兒於科學探究模組的課室觀察,以教師教學策略分析表探討教師所使用的教學策略,並以科學探究能力編碼表評估幼兒的探究能力表現。本研究發現:1.幼兒在科學探究能力測驗的整體表現上有進步,但就本研究所涵蓋的六項探究能力來看,幼兒的系統性觀察、規劃、操作和實驗能力在後測的表現有進步;實驗和分享能力則無證據顯示幼兒有進步。2.在課堂中,教師最常使用探詢、直述、以及對比與比較幫助幼兒進行系統性觀察。當幼兒以小組的方式進行實驗時,教師會適時採取介入協調和從旁指導協助幼兒完成實驗。另外,教師會使用示範和從旁指導的方式協助幼兒操作計時器進行測量。最後,教師會以提示簡答和探詢的方式,幫助幼兒以階段性的方式向全班分享該組實驗結果。另外,本研究結果亦顯示,在專題導向的科學探究模組下,幼兒可以透過教師的引導與協助,培養科學探究能力。
  • Item
    個案分析資訊科技融入傳統教室之教學-以兩位國中理化科教師為例
    (2006) 李忠義
    本研究採質性分析的方式探討兩位個案教師在傳統教室中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層級,與教學策略、科技類型、教師角色之間的關係。研究者以美國蘋果電腦ACOT的研究結果為基礎,發展一套適合分析傳統教室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五個層級,分別為『未使用(Non-use)』、『入門(Entry)』、『採納(Adoption)』、『適應(Adaptation)』以及『善用(Appropriation)』。另外從文獻與研究過程觀察所見,將教師運用資訊科技的策略概分為『引起動機或呈現情境』、『促使學生回顧學習內容』、『解釋原理、機制、定理及定律』、『視覺化講述過的情境』以及『檢驗學生學習成效』,分析的過程同時考慮教師運用資訊科技的類型以及教師的角色,研究結果發現: 一、融入層級為『採納』階段的葉老師: 1.資訊科技的使用主要用來播放影片與展示模擬動畫,且影片與模擬動畫較少搭配使用。 2.一個課程概念中,資訊科技只用來進行單一種策略,例如全用來『解釋原理、機制、定理及定律』或是『視覺化講述過的情境』等。 3.整體而言模擬動畫主要用來輔助『解釋原理、機制、定理及定律』以及『視覺化講述過的情境』,影片主要用來『引起動機或呈現情境』與『視覺化講述過的情境』。 4.教師角色方面,不管是展示模擬動畫或播放影片,葉老師多以教師直接講述的方式進行,亦即教師角色與科技類型無關。 二、融入層級為『適應』階段的蘇老師: 1.資訊科技的使用主要用來播放影片、展示動畫以及協助進行簡單實驗,影片與模擬動畫常搭配使用。 2.一個課程概念中會運用不同的資訊科技來達到不同的教學策略,對於相同的資訊科技也能運用於不同的策略。 3.整體而言模擬動畫主要用來『解釋原理、機制、定理及定律』,而影片類有一半以上用來『引起動機或呈現情境』。 4.整體而言蘇老師使用資訊科技有時以直接講述的方式、有時以提問引導的方式(各約一半)進行教學,亦即教師角色與科技類型無關。不過以策略而言,當蘇老師進行『引起動機或呈現情境』、『促使學生回顧學習內容』以及『檢驗學生學習成效』時,會偏向以提問引導的方式進行。 5.蘇老師運用資訊科技來輔助進行簡單的實驗時,皆以提問引導的方式進行教學。
  • Item
    Investigations into an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strategiesof advancing children’s mathematical thinking
    (台灣數學教育學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共同發行, 2006-03-??) Shu-Ling Chang, Fou-Lai Lin2
    This is an interpretive study. The participating teacher “Chin” was a grade 1teacher in a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pei city. This co-operative interventionresearch lasted for one school year. The researcher played the roles of a facilitator andan investigator. We had weekly meetings to discuss her teaching. Chin progressed tothe top level (Franke et al., 2001). Her action research showed that she had advancedthe cognition levels of students. This paper documents how Chin advanced children’smathematical thinking. We focused on Chin’s strategies of problem posing andteaching.We found that Chin investigated children’s thinking through conjecturing andexperimenting. She posed problems and formed teaching strategies to detect, scaffoldand advance children’s mathematical thinking on the basis of her knowledge ofchildren’s cognition in mathematics. As a result, instructional reform does not succeedwithout sufficient knowledge of children’s mathematics cognition. This studycontributes to the plan of teacher education and reform-oriented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