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
學院概況
理學院設有數學系、物理學系、化學系、生命科學系、地球科學系、資訊工程學系6個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課程),及科學教育研究所、環境教育研究所、光電科技研究所及海洋環境科技就所4個獨立研究所,另設有生物多樣性國際研究生博士學位學程。全學院專任教師約180人,陣容十分堅強,無論師資、學術長現、社會貢獻與影響力均居全國之首。
特色理學院位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分部校區內,座落於臺北市公館,佔地約10公頃,是個小而美的校園,內含國際會議廳、圖書館、實驗室、天文臺等完善設施。
理學院創院已逾六十年,在此堅固基礎上,理學院不僅在基礎科學上有豐碩的表現,更在臺灣許多研究中獨占鰲頭,曾孕育出五位中研院院士。近年來,更致力於跨領域研究,並在應用科技上加強與業界合作,院內教師每年均取得多項專利,所開發之商品廣泛應用於醫、藥、化妝品、食品加工業、農業、環保、資訊、教育產業及日常生活中。
在科學教育研究上,臺灣師大理學院之排名更高居世界第一,此外更有獨步全臺的科學教育中心,該中心就中學科學課程、科學教與學等方面從事研究與推廣服務;是全國人力最充足,設備最完善,具有良好服務品質的中心。
在理學院紮實、多元的研究基礎下,學生可依其性向、興趣做出寬廣之選擇,無論對其未來進入學術研究領域、教育界或工業界工作,均是絕佳選擇。
Browse
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Explainable Anomaly Detection in Surveillance Videos: Autoencoder-based Reconstruction and Error Map Visualization(2024) Littek, Alina Raffaella Giulia; Littek, Alina Raffaella GiulianoneItem 隨機森林與機器學習方法預測能力比較-以混凝土抗壓能力為例(2024) 曹崴智; Tsao, Wei-Chih本研究旨在探討隨機森林與其他機器學習方法在預測混凝土抗壓能力方面的相對效能。混凝土抗壓能力是評估混凝土品質和結構強度的重要指標。研究以隨機森林為主要預測模型,並與其他機器學習方法進行對比,包括梯度提升技術、決策樹等。在研究中,我們首先收集了具有多樣性混凝土特性的數據集,包括不同成分、製程和時間點的數據。接著,我們利用這些數據進行模型訓練和測試,評估各模型在預測混凝土抗壓能力方面的性能。隨機森林模型以其擬合能力和抗過擬合特性而聞名,我們將進一步分析其與其他方法的比較優勢。研究結果將有助於深入了解隨機森林在混凝土抗壓能力預測中的表現,並提供選擇最適合的模型以改進混凝土品質預測的參考。這項研究對於擴展機器學習在建築材料領域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Item 以注意力模塊、殘差連接建構之雨量深度學習超解析度模型(2023) 江家浩; Chiang, Chia-Hao人口的過度增長、土地的開發以及化石能源的消耗在近百年來造成地球氣候的變遷。自然災害發生的頻率也因此增加,並造成許多人類的傷亡以及產業的經濟損失。為了減緩自然的衝擊與資源的消耗,各國政府機關制定了相關政策,以減緩消耗;科學家們研發全新的、乾淨的替代能源,另一方面,氣象學家們則是藉由模型的建構,來模擬並預測這些極端事件的發生,以利人們在災害來臨之前做好準備,減少損失。其中,以水資源的影響最為深遠,它是地球中最基本也是重要的循環之一,同時也是占比最重的溫室氣體,且與人類活動息息相關。我們以台灣為例,台灣雖然年降雨平均高達2,500毫米,然而人均水資源卻是低於全球平均值。這是因為台灣的崎嶇地形特色所致,再加上季風與洋流的作用,使得降水的時空間分布不均。若能預測雨量的分布,則可訂定相關的防洪或者儲水建設,以降低災害並最大化水資源的利用,故一個準確且高解析度的預測模型一直是科學家們努力研究的方向之一。現今普遍的做法是將氣象模型的模擬資料做降尺度來提升解析度以供區域性的參考。然而這些預測模型所消耗的計算資源甚鉅,且解析度有限,很難提供疆域小且地形交互作用複雜的地區有準確的預測結果。我們提出了一個以深度學習為基礎,並結合殘差連接、注意力模塊的超解析度模型,可望提升現有的氣象模型所產出之低解析度的結果之準確性和解析度。文末,我們也比較了其他氣象降尺度的方法和其他機器學習為基礎的模型,並在四種指標(平均絕對誤差、方均根誤差、皮爾森係數、結構相似性)、定量降雨預報檢測中優於其他氣象降尺度的方法。Item LSTM 法則應用於連續手勢辨識之研究──手勢辨識系統軟體與硬體於 FPGA 實作(2020) 鄧凱中; Teng, Kai-Chung本論文考量現實應用的方便性與實際應用,選擇現場可程式邏輯門陣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來硬體電路實現,並對電路運算單元參數化,以應變需求的變化。而演算法使用長短期記憶(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 [1]來訓練模型與手勢辨識。 LSTM 作為設計電路之模型,跟傳統遞歸神經網路(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RNN) [2]不同的是,RNN 同一時間點 t 的輸入都在同一層面,將上一層的輸出當作下一層的輸入,但時間點 t 產生的梯度在往後傳遞幾層後就消失為一大難題。而 LSTM 使用 Input Gate、Output Gate 與 Forget Gate 三個控制閘成功的解決時間軸上梯度消失的問題,因此選擇 LSTM 為本論文的演算法則。 LSTM 模型以 Keras [3]平台來訓練與驗證,辨識率高達 98%。本論文的訓練與辨識資料庫使用擁有陀螺儀跟加速器的手機做為 Sensor 來收集手勢資料,並收集本實驗室多人的動作為資料庫,並對資料做圖形化來篩選優良的訓練資料。圖形或者影像辨識需要瞭解艱深且複雜的公式,還必須有能力編碼將公式實踐出來,對手勢的辨識如果使用傳統影像辨識的方法將會增加運算的時間、大量的運算資源消耗與記憶體儲存空間的需求。本論文分別使用手機陀螺儀與加速器的 X、Y、Z 軸數據為訓練資料,與傳統的影像辨識相比,差別為輸入資料每一筆的維度變成一維,節省硬體儲存資源與運算的複雜度。Item 生醫文獻中特定關係組合之自動化擷取(2018) 陳弘奇; Chen, Hung-Chi本研究目的為擷取自然語句中指定名詞間的關係判定,並應用在生醫文獻內,以便快速地找出文獻中有用途的關係。雖然本研究是透過生醫文獻為基礎,但是對於各個領域的研究人員在探討自己領域的相關文獻資料時,也可以透過此方法更快速且正確的篩選到自己需要的文獻及資料。 本研究所使用的資料集分成兩組,並在實驗上兩組資料個別獨立。一組為參考Clinical trials (https://clinicaltrials.gov)網站中提供美國官方已完成的疾病研究和藥物的配對為基礎,並透過PubMed資料庫(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搜尋目標疾病藥物對的生醫文獻摘要。其資料分成兩類:從PubMed文章摘要找出含有Clinical trials所提及到的疾病可被藥物治療之句子,視為正向的句子;以及相同疾病不能被藥物治療或是疾病與藥物無任何關聯之句子,視為負向的句子。 另一組為SemEval 2013 Task 9所提供,內容為MedLine的摘要以及DrugBank的資料庫構成的語料庫,SemEval 2013 Task 9為從生醫文獻中擷取藥物間交互作用的競賽(SemEval 2013 Task 9:Extraction of Drug-Drug Interactions from Biomedical Texts),該競賽將藥物間的交互作用分成五類:Advice(建議)、Effect(影響)、Mechanism(機制)、Int(交互作用)和False(無交互作用)。 本研究為透過多層次的機器學習方法搭配基本字詞轉換與自然語言句子分析作為特徵擷取。本研究在藥物—疾病關係辨識實驗最佳結果Accuracy為75.7%、Precision為76.3%、Recall為74.6%以及F-score為75.5%;在藥物—藥物關係辨識實驗最佳結果Precision為47.8%、Recall為72.4%以及F-score為57.6%。Item 以混合式方法自生醫文獻擷取藥物-藥物交互作用之研究(2017) 陳佩瑄; Chen, Pei-Hsuan一種疾病往往伴隨著許多不同的症狀,而一種症狀通常使用一種藥物治療,例如:感冒時,會有咳嗽、鼻塞或頭痛等症狀,所以就需要多種藥物來治癒該疾病。在服藥期間,若藥物與藥物之間產生不理想之狀況,像是藥效過強或互相抵抗,導致療效失敗,嚴重甚至導致死亡,就是所謂的藥物-藥物交互作用(Drug-Drug Interaction, DDI)。目前許多的藥物-藥物交互作用仍隱藏在大量的生醫文獻中,等著被研究人員挖掘,若利用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LP)的擷取和分析等技術,將能大量挖掘隱藏的藥物-藥物交互作用以及減少研究人員的挖掘時間。 論文中所使用的資料來源是由SemEval 2013 Task 9所提供的語料庫,內容包括MedLine的摘要和DrugBank的資料庫,SemEval 2013 Task 9的競賽內容為自生醫文獻中擷取藥物-藥物交互作用(SemEval 2013 Task9:Extraction of Drug-Drug Interactions from Biomedical Texts),將藥物-藥物交互作用分成五類:Advice(建議)、Effect(影響)、Mechanism(機制)、Int(交互作用)和無交互作用,評估的方式為計算辨識和分類的precision、recall和F1-measure。 本研究利用混合式方法進行辨識和分類,其中混合式方法為機器學習方法和以規則為基方法,由於語料庫內部五個類別的數量呈現不平衡的狀態,因此,運用兩階段的方式先辨識藥物對是否有交互作用存在,辨識所獲得的F1-measure為70.8%,接著再將辨識出有交互作用的藥物對做分類,分類所獲得的F1-measure為62.5%,其中FBK-irst隊伍獲得最好的效能,辨識和分類的F1-measure分別為80.0%和65.1%,參賽隊伍之平均辨識和分類的F1-measure分別為68.1%和51.8%,雖然辨識和分類無法比FBK-irst隊伍所獲得的F1-measure還高,但所獲得的F1-measure高於平均許多。在未來可將機器學習方法和以規則為基方法運用於其他領域的資訊擷取研究上。Item 以BNN與AlexNet為基礎適用於CIFAR10圖形辨識之積體電路架構設計(2017) 王愷薇; Wang, Kai-Wei本論文以FPGA實作AlexNet摺積類神經網路模型之硬體電路架構,並以CIFAR10全彩圖像資料庫作為圖像辨識數據,設計適用於該資料庫的圖形辨識電路架構,傳統的摺積類神經網路以浮點數形式存取運算所用到的相關參數,同時運算方式較為複雜,這種模式不僅會增加記憶體的存取資源消耗,也會造成運算的負擔。本論文將二元化類神經網路技術結合至電路設計中,其最主要的核心概念是將權重及運算結果透過二元化相關演算法簡化為二進制表示法,並使用XNOR做位元運算,此作法不僅能降低FPGA資源消耗,同時也能提升運算效率。 本論文選用AlexNet作為設計電路之模型,AlexNet對於全彩圖像的辨識結果優於LeNet5,而AlexNet相較於其他結構複雜的摺積類神經網路模型更適合實作於硬體電路,雖然AlexNet所使用的參數較多,以原始32bit 浮點數存取權重確實在硬體上難以實現,但利用二元化類神經網路便可將權重簡化至1bit二進位碼,而運算子則不需要使用到浮點數的加法器與乘法器,這不單是降低內建記憶體及暫存器資源使用,更提升存取記憶體的效能。 依據實驗結果,本論文所提出之硬體架構相較於近期相關研究有低面積資源消耗之優點,且辨識精確度不亞於其他研究架構,對於現今人工智慧晶片發展領域,本論文所提出之硬體架構著實具有競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