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

學院概況

理學院設有數學系、物理學系、化學系、生命科學系、地球科學系、資訊工程學系6個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課程),及科學教育研究所、環境教育研究所、光電科技研究所及海洋環境科技就所4個獨立研究所,另設有生物多樣性國際研究生博士學位學程。全學院專任教師約180人,陣容十分堅強,無論師資、學術長現、社會貢獻與影響力均居全國之首。

特色

理學院位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分部校區內,座落於臺北市公館,佔地約10公頃,是個小而美的校園,內含國際會議廳、圖書館、實驗室、天文臺等完善設施。

理學院創院已逾六十年,在此堅固基礎上,理學院不僅在基礎科學上有豐碩的表現,更在臺灣許多研究中獨占鰲頭,曾孕育出五位中研院院士。近年來,更致力於跨領域研究,並在應用科技上加強與業界合作,院內教師每年均取得多項專利,所開發之商品廣泛應用於醫、藥、化妝品、食品加工業、農業、環保、資訊、教育產業及日常生活中。

在科學教育研究上,臺灣師大理學院之排名更高居世界第一,此外更有獨步全臺的科學教育中心,該中心就中學科學課程、科學教與學等方面從事研究與推廣服務;是全國人力最充足,設備最完善,具有良好服務品質的中心。

在理學院紮實、多元的研究基礎下,學生可依其性向、興趣做出寬廣之選擇,無論對其未來進入學術研究領域、教育界或工業界工作,均是絕佳選擇。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利用3D奈米結構提升二硫化鐵做為析氫觸媒之效能
    (2014) 張裕卿; Yu-Ching Chang
    摘要 氫能是一個乾淨的能源,在其能源的釋放過程中不會產生危害地 球的溫室氣體,例如二氧化碳及甲烷等。因此視為替代能源中最具潛 力能源之一,電解水產氫(water electrolysis)越來越具重要性,因為此 方法簡單乾淨、產生氫氣濃度高,雖然像鉑金屬之類的貴金屬在析氫 反應中具有高效能的催化活性,但其昂貴且含量少,故開發出便宜且 在地表含量豐富之新穎析氫觸媒為我們重要的課題。 本研究中,我們合成出3D奈米結構之二硫化鐵,因其結構具多孔 性且為立體結構可露出更多活化位置,並提高整體比表面積,藉此特 性可有效提升二硫化鐵在作為析氫觸媒上的表現。 3D奈米結構之二硫化鐵比起球型二硫化鐵奈米晶體與立方體二 硫化鐵奈米晶體具及立方體二硫化鐵奈米晶體與還原態氧化石墨烯 之混合物有更良好的析氫活性。在極化曲線量測中發現,立體結構之 onset potential 約 150 mV。 而其 Tafel slope 值約 58 mV/dec。但二 硫化鐵奈米晶體之穩定性仍然 不足,是未來研究重點之一。
  • Item
    鈷摻雜二硫化鐵/磷化鐵複合材料的合成與其作為析氫觸媒之應用
    (2015) 陳威廷; Chen, Wei- Ting
    在全球人口快速成長與能量消耗情況下,再生能源的需求逐漸受到關注。在眾多替代能源中,電解水產氫 (water electrolysis) 被視為最具發展潛力之一,因其方法簡單、產生氫氣濃度高且過程中不會產生危害地球的溫室氣體,例如二氧化碳及甲烷等。在析氫反應中,鉑金屬之類的貴金屬研究出具有高效能的催化活性,但其價格昂貴且含量少,受到許多限制。因此開發出新穎、便宜且地表含量豐富的析氫觸媒成為我們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中,我們以化學氣相沉積法合成出鈷摻雜二硫化鐵/磷化鐵複合材料,由硫與磷產生之異質結構並提高整體比表面積,而露出更多活化位置,藉此特性可有效提升其在析氫觸媒上的表現。 鈷摻雜二硫化鐵/磷化鐵比起一些文獻報導的純硫化物、純磷化物和非貴金屬在酸性環境下中具有更好的析氫活性效率。在極化曲線量測中發現,其異質結構之 Onset potential 約 30 mV ,Tafel slope 值計算約 41.5 mV/dec ;對於電流與時間相對關係下持續的測量一個星期,鈷摻雜二硫化鐵/磷化鐵仍維持其初始電流量,展現其高穩定度。
  • Item
    Increased Photocurrent in Bulk-heterojunction Solar Cells Mediated by FeS(2) Nanocrystals
    (Elsevier, 2011-04-01) C.-W. Lin; D.-Y. Wang; Y.-T. Wang; Chia-Chun Chen; J.-Y. Yang; Y.-F. Chen
    We found that the efficiency of bulk-heterojunction (BHJ) solar cells can be enhanced by incorporating a small amount of semiconductor FeS2 nanocrystals (NCs) into the poly(3-hexylthiophene) (P3HT) and (6,6)-phenyl C61-butyric acid methyl ester (PCBM) based active layer. Through optical and nanoscale structure measurements, it is evident that low-cost and non-toxic FeS2 NCs in such devices can efficiently improve charge carrier transport and exciton dissociation. This simple approach for increasing the photocurrent by NCs will be useful for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s using organic solar ce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