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

學院概況

理學院設有數學系、物理學系、化學系、生命科學系、地球科學系、資訊工程學系6個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課程),及科學教育研究所、環境教育研究所、光電科技研究所及海洋環境科技就所4個獨立研究所,另設有生物多樣性國際研究生博士學位學程。全學院專任教師約180人,陣容十分堅強,無論師資、學術長現、社會貢獻與影響力均居全國之首。

特色

理學院位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分部校區內,座落於臺北市公館,佔地約10公頃,是個小而美的校園,內含國際會議廳、圖書館、實驗室、天文臺等完善設施。

理學院創院已逾六十年,在此堅固基礎上,理學院不僅在基礎科學上有豐碩的表現,更在臺灣許多研究中獨占鰲頭,曾孕育出五位中研院院士。近年來,更致力於跨領域研究,並在應用科技上加強與業界合作,院內教師每年均取得多項專利,所開發之商品廣泛應用於醫、藥、化妝品、食品加工業、農業、環保、資訊、教育產業及日常生活中。

在科學教育研究上,臺灣師大理學院之排名更高居世界第一,此外更有獨步全臺的科學教育中心,該中心就中學科學課程、科學教與學等方面從事研究與推廣服務;是全國人力最充足,設備最完善,具有良好服務品質的中心。

在理學院紮實、多元的研究基礎下,學生可依其性向、興趣做出寬廣之選擇,無論對其未來進入學術研究領域、教育界或工業界工作,均是絕佳選擇。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高中生物新舊課綱教科書之科學史內容分析和比較
    (2021) 陳明璇; Chen, Ming-Hsuan
    本研究旨在瞭解十二年國教自然科課綱前、後高中生物教科書中科學史內容的差異。本研究以內容分析法分析不同課綱所編輯的高中生物教科書之科學史內容,研究樣本為兩個版本不同課綱之高中生物教科書,分析面向包含科學史內容篇幅、科學史內容特性與質性個案三個部分,其中內容篇幅以生物科學史在教科書中所占的數量與百分比計算;教科書中與生物科學史相關內容的呈現特色則以量化檢核表進行分析;質性個案研究則探討教科書中「拉馬克與達爾文兩人演化理論」相關內容的呈現情形。研究發現新課綱教科書之科學史內容篇幅有增加的趨勢,且將更多的科學史內容定位為基本教材,意即所有學生都必修研讀,此外,新課綱教科書所設計之科學史相關學習活動亦更具多樣性。而在個案研究的部分則發現,某一版新課綱教科書在圖說的部分能明確指出長頸鹿的例子是後人按照拉馬克與達爾文的理論所做的詮釋,若以「歷史資訊詮釋的合理性」而言是重要的修正指標;另一版新課綱教科書則在書中將演化理論的發展脈絡作更完整的呈現,為拉馬克建立起有別於過往被有意無意遭受貶抑的科學家形象。最後針對上述結論,提出建議以提供後續研究者與教科書編寫者參考。
  • Item
    以框架分析觀點探討教育性科學新聞產製過程的衝突
    (2018) 利品昇; Li, Pin-Sheng
    本研究採用框架理論的觀點,以科學傳播的AEIOU功效作為編碼類別,以內容分析法探討教育性科學新聞產製團隊的三方成員:科學專家、科學育傳專家(Science Edu-Communicators)以及記者在新聞產製歷程發生之衝突的成因。結果顯示三方對於教育性科學新聞確實持有不同的AEIOU框架,而這些不同的框架引導他們有不同的詮釋、理解與期待,進而導致了他們的衝突。共有47個衝突在晤談原案被發現,其中8個衝突與覺知科學(Awareness)有關,包含對於鄰近性、新聞價值之觀點不同,以及是否使用誘人的風格呈現題目。3個衝突與享受科學(Enjoyment)有關,也就是對於新聞內容是否需具娛樂性之看法不同。本研究並未發現關於對科學的興趣(Interest)之衝突。2個衝突與形成科學觀點(Opinion formation)有關,亦即對於「是否應揭發偽科學產品來使民眾改觀」之觀點不同。最後共有34個衝突與理解科學(Understanding)有關,包含對於科學內容正確性之要求、對於科學原理、機制與價值的要求、以及對於科學內容的深度之要求不同。本研究將討論這些衝突背後的成因,並根據這些成因給予三方建議,以求日後更順暢的合作。
  • Item
    高中數學教科書與測驗的統計內容分析
    (2019) 紀岳宏; Chi, Yueh-Hung
    本研究針對高中現行三種按照九九暫綱編排的高中數學教科書版本,以及北中南七所學校的段考考題,還有近十年的學測與指考題目,依據文獻上的統計認知面向,以內容分析法做研究。針對三種版本的高中數學教科書,與七所學校的段考考題,分別以統計知識、統計推理、統計思考三面向做分析。 研究發現,3種版本的教科書皆能提供學生各種統計知識與統計推理,但在統計思考方面的能力培養部份比較不足;另一方面,七所高中段考考題方面,亦是較偏向統計知識與統計推理,統計思考面向方面極少出現。 另外七所高中近三年的段考評量試題,與近十年的學測與指考題目,也都偏重在統計知識,及少量的統計推理,統計思考的題型也是沒有出現。 考題和教科書內容相同處是都有大量的計算與判別數據與圖形,題型也都盡量與生活時事貼近,較不同處是考題比較不會有單純的公式計算,也就是計算題型難度較高的題型較多。 不同處主要是因為教科書需要對所有統計概念詳細說明,並希望學生能夠熟練運算的技巧,所以基礎題型相對較多;而段考評量則是需要鑑別度,所以題目難度會相對提高。 本研究發現不論是教科書或是考題皆是偏重統計知識的教導與測驗,建議教師在課堂上須提供學生嘗試思考與推理的學習機會。在題型部分,除了測驗學生的基本統計概念知識,也可採開放性的問答,甚至讓學生開放地思考數據的可能狀況與涵義,教師也可以從學生的回答中,提供引導進一步學習的需求與考題,讓學生能更深刻探索數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