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

學院概況

理學院設有數學系、物理學系、化學系、生命科學系、地球科學系、資訊工程學系6個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課程),及科學教育研究所、環境教育研究所、光電科技研究所及海洋環境科技就所4個獨立研究所,另設有生物多樣性國際研究生博士學位學程。全學院專任教師約180人,陣容十分堅強,無論師資、學術長現、社會貢獻與影響力均居全國之首。

特色

理學院位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分部校區內,座落於臺北市公館,佔地約10公頃,是個小而美的校園,內含國際會議廳、圖書館、實驗室、天文臺等完善設施。

理學院創院已逾六十年,在此堅固基礎上,理學院不僅在基礎科學上有豐碩的表現,更在臺灣許多研究中獨占鰲頭,曾孕育出五位中研院院士。近年來,更致力於跨領域研究,並在應用科技上加強與業界合作,院內教師每年均取得多項專利,所開發之商品廣泛應用於醫、藥、化妝品、食品加工業、農業、環保、資訊、教育產業及日常生活中。

在科學教育研究上,臺灣師大理學院之排名更高居世界第一,此外更有獨步全臺的科學教育中心,該中心就中學科學課程、科學教與學等方面從事研究與推廣服務;是全國人力最充足,設備最完善,具有良好服務品質的中心。

在理學院紮實、多元的研究基礎下,學生可依其性向、興趣做出寬廣之選擇,無論對其未來進入學術研究領域、教育界或工業界工作,均是絕佳選擇。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非接觸式配向層的製備與表面特性研究 ─離子束轟擊聚醯亞胺法和分子自組裝法
    (2007) 郭書瑋; Shu-Wei Kuo
    液晶配向層(alignment)是LCD中重要的元件之一,隨著顯示器尺寸的上升和品質的要求,非接觸的配向技術逐漸取代傳統的刷膜配向方式。本研究內容主要分為兩個部份,分別是利用氬、氮及氫離子束轟擊(ion beam bombarded)聚醯亞胺薄膜,以及在類鑽碳表面成長矽烷分子自組裝(molecular self-assembled)薄膜,這兩種非接觸的配向方式製備液晶的配向層,並利用同步輻射X光近緣吸收微結構光譜(NEXAFS)及X光電子能譜(XPS)的技術,研究配向處理後薄膜表面的分子排列位向(orientation order)與化學結構組成(chemical composition)所產生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PMDA-ODA聚亞醯胺薄膜在較低的離子能量轟擊下,會有較佳的鍵結異向性,以125 eV的氬離子束施予樣品51015 ions/cm2的暴露量後,可以得到最佳的配向效果;雖然氮離子處理之樣品配向效果不如氬離子,但氮離子束可在較寬的能量及暴露量範圍內,得到一定程度的配向效果;而氫離子束則是最不利於PMDA-ODA材料上的配向。在化學結構上,可以觀察到C=C及C=O鍵結有明顯的破壞情形,並且各元素間,是隨著入射的能量及離子數量選擇性的脫離表面。除了鍵結的破壞以外,也有C=N、N-O及-COO-等新的化學結構生成。 另外,我們也成功地在類鑽碳薄膜上成長3-Aminopropyl -triethoxysilane(APS)自組裝分子膜,並在進一步修飾1-Isothiocyanato-naphthalene(NIC)於APS分子末端, 利用NIC分子上naphthalene基團特定的排列位向,放大氫離子束轟擊配向的效果;最佳的處理條件為依序浸泡30分鐘APS溶液及2小時NIC溶液,而其表面上整體芳香環的雙色性比率(dichroic ratio)為氫離子束轟擊樣品的1.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