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

學院概況

理學院設有數學系、物理學系、化學系、生命科學系、地球科學系、資訊工程學系6個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課程),及科學教育研究所、環境教育研究所、光電科技研究所及海洋環境科技就所4個獨立研究所,另設有生物多樣性國際研究生博士學位學程。全學院專任教師約180人,陣容十分堅強,無論師資、學術長現、社會貢獻與影響力均居全國之首。

特色

理學院位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分部校區內,座落於臺北市公館,佔地約10公頃,是個小而美的校園,內含國際會議廳、圖書館、實驗室、天文臺等完善設施。

理學院創院已逾六十年,在此堅固基礎上,理學院不僅在基礎科學上有豐碩的表現,更在臺灣許多研究中獨占鰲頭,曾孕育出五位中研院院士。近年來,更致力於跨領域研究,並在應用科技上加強與業界合作,院內教師每年均取得多項專利,所開發之商品廣泛應用於醫、藥、化妝品、食品加工業、農業、環保、資訊、教育產業及日常生活中。

在科學教育研究上,臺灣師大理學院之排名更高居世界第一,此外更有獨步全臺的科學教育中心,該中心就中學科學課程、科學教與學等方面從事研究與推廣服務;是全國人力最充足,設備最完善,具有良好服務品質的中心。

在理學院紮實、多元的研究基礎下,學生可依其性向、興趣做出寬廣之選擇,無論對其未來進入學術研究領域、教育界或工業界工作,均是絕佳選擇。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臺灣海峽海流的季節與年際變化
    (2006) 許群; Chun Hsu
    摘要 本研究建構了一個高解析度的臺灣海峽模式,並利用此模式來研究海峽流場與溫度場之季節與年際變化。模式的初始條件及邊界條件是使用東亞邊緣海模式之輸出結果,水平的網格配置則使用正交曲線座標,模式解析度在海峽內部約3公里向外逐漸遞減至10公里。 臺灣海峽模式之輸出場與現有的觀測資料比對結果相當一致,可以重建臺灣海峽時空變化的特性。就季節變化而言,風向季節性的轉變對於臺灣海峽有顯著的影響;盛行西南季風的夏季時,海峽流場以北向海流為主,並在彰雲隆起一帶出現上下分層的流場結構。此外,在海峽西部及臺灣灘一帶,有湧升流所造成的低溫區出現。冬季時風場轉為東北風,隨風南下的低溫海水與經海峽凹陷地形北上的溫暖海水在烏坵凹陷一帶相遇,並在海峽北部與中部分別形成U型及順時鐘的環流型態;而溫度場則是呈現南暖北冷的分布狀況。另外,在東北風盛行的冬季,海峽流場對於東北增強事件,也會有相對應的反應歷程。 就年際變化而言,在2001 ~2003年間的夏季,臺灣海峽西南風場強度以2003年為最強,在此風場的帶動下,海峽西北方低溫區的範圍與強度呈現三年中最明顯的一次。在2002/2003 年ENSO發生的冬季,其東北風較正常年減弱,而使得海峽內部南向傳輸較正常年減弱,此時南向的冷水勢力退縮,而北上的暖水勢力增強,這兩股勢力的消長,因而讓海峽溫度場分布與正常年有所不同。整體而言,風場強度及風向之改變對於臺灣海峽流場與溫度場的變化型態有密切關係,流場與溫度場之季節或是年際變化都直接受到風場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