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

學院概況

理學院設有數學系、物理學系、化學系、生命科學系、地球科學系、資訊工程學系6個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課程),及科學教育研究所、環境教育研究所、光電科技研究所及海洋環境科技就所4個獨立研究所,另設有生物多樣性國際研究生博士學位學程。全學院專任教師約180人,陣容十分堅強,無論師資、學術長現、社會貢獻與影響力均居全國之首。

特色

理學院位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分部校區內,座落於臺北市公館,佔地約10公頃,是個小而美的校園,內含國際會議廳、圖書館、實驗室、天文臺等完善設施。

理學院創院已逾六十年,在此堅固基礎上,理學院不僅在基礎科學上有豐碩的表現,更在臺灣許多研究中獨占鰲頭,曾孕育出五位中研院院士。近年來,更致力於跨領域研究,並在應用科技上加強與業界合作,院內教師每年均取得多項專利,所開發之商品廣泛應用於醫、藥、化妝品、食品加工業、農業、環保、資訊、教育產業及日常生活中。

在科學教育研究上,臺灣師大理學院之排名更高居世界第一,此外更有獨步全臺的科學教育中心,該中心就中學科學課程、科學教與學等方面從事研究與推廣服務;是全國人力最充足,設備最完善,具有良好服務品質的中心。

在理學院紮實、多元的研究基礎下,學生可依其性向、興趣做出寬廣之選擇,無論對其未來進入學術研究領域、教育界或工業界工作,均是絕佳選擇。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自然關聯性中的經驗、觀點、情感與親環境行為之研究:以馬來西亞高等教育華人青年為例
    (2018) 張晉賢; Chong, Jin-Xian
    馬來西亞係為多元文化且自然資源充沛之國家,生態旅遊及自然資源管理發展良好,但是在環境心理學之親環境的行為研究上卻付之闕如。研究者從小成長在華人新村,這是華人祖先在移民到馬來西亞時,就已經建立的聚落,然而華人從中國祖籍地南渡至今,超過半個世紀,研究者係為馬來西亞第四代的華人,也是一位馬來西亞的青年。馬來西亞經過快速的發展,經濟優渥、社會狀況良好,也讓研究者深受良好教育。在世代高等教育已經非常普遍之際,當代教育是否影響了馬來西亞華人青年對自然的瞭解不可而知。本研究旨在調查馬來西亞高等教育華人青年自然關聯性以及其如何影響親環境行為之路徑,希望在生態旅遊、自然資源管理之外,也能透過教育與溝通管道,推動環境教育之總體營造。 本研究採用自編量表,係以Nisbet (2009)的自然關聯性量表和新生態典範量表(Dunlap et al., 2000)為主軸,進行自然關聯性的觀點(自然的外部世界觀)、自然關聯性的經驗(與自然的物理關係)、自然關聯性的情感(內在認同的情感)之分析,並且運用了Kaiser(1998)所發展的生態行為量表進行親環境行之分析。最後,利用量化的方式進行分析,找出自然關聯性與親環境行為之關係及路徑。本研究通過如社交媒體渠道、青年相關組織和現場發放等多種途徑的滾雪球方法收集青年問卷,並使用結構方程模型(SEM)進行數據分析,以探索構建個體之間的關係。 透過本研究預期能夠驗證在自然關聯性所提出的相關理論,並且進行差異性分析比較,找出相關的文化、教育、社會等背景差異依據,進行相關的研究分析探討,解決目前馬來西亞華人青年在自然關聯性與親環境行為的缺乏項目,互相學習並且對症下藥。在推動馬來西亞環境教育、生態旅遊和自然資源管理的溝通時,可透過不同媒介的環境教育傳播、方案、課程進行,希望能夠提升自然經驗的培養、情感面向的心靈提升和生態知識的學習,讓這一代青年能夠與環境互相了解邁向更永續的經濟、環境與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