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

學院概況

理學院設有數學系、物理學系、化學系、生命科學系、地球科學系、資訊工程學系6個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課程),及科學教育研究所、環境教育研究所、光電科技研究所及海洋環境科技就所4個獨立研究所,另設有生物多樣性國際研究生博士學位學程。全學院專任教師約180人,陣容十分堅強,無論師資、學術長現、社會貢獻與影響力均居全國之首。

特色

理學院位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分部校區內,座落於臺北市公館,佔地約10公頃,是個小而美的校園,內含國際會議廳、圖書館、實驗室、天文臺等完善設施。

理學院創院已逾六十年,在此堅固基礎上,理學院不僅在基礎科學上有豐碩的表現,更在臺灣許多研究中獨占鰲頭,曾孕育出五位中研院院士。近年來,更致力於跨領域研究,並在應用科技上加強與業界合作,院內教師每年均取得多項專利,所開發之商品廣泛應用於醫、藥、化妝品、食品加工業、農業、環保、資訊、教育產業及日常生活中。

在科學教育研究上,臺灣師大理學院之排名更高居世界第一,此外更有獨步全臺的科學教育中心,該中心就中學科學課程、科學教與學等方面從事研究與推廣服務;是全國人力最充足,設備最完善,具有良好服務品質的中心。

在理學院紮實、多元的研究基礎下,學生可依其性向、興趣做出寬廣之選擇,無論對其未來進入學術研究領域、教育界或工業界工作,均是絕佳選擇。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鈀在鎢(211)表面一維通道上之長程交互作用
    (2009) 王麒鈞; Chi-Jun Wang
    在先前場離子顯微鏡的研究,發現兩顆鈀原子在鎢(211)表面,在相同通道以及相鄰通道上吸附原子的交互作用具有振盪的形式,即為Friedel Oscillation。FIM受到空間限制,只能看到局部的範圍,因此希望藉由掃瞄穿隧顯微鏡來觀察鈀原子在鎢(211)表面上,受到基底引發的交互作用影響,是否會形成特殊的表面結構。在我們的實驗中,利用離子濺射的方式來清潔樣品表面,接著曝氧氣搭配機械手臂上的加熱板和樣品座中的PBN加熱板加熱退火數次,可得到乾淨的基底表面。利用液態氮使得樣品降至低溫100K之後再蒸鍍鈀原子,觀察鈀吸附原子的分佈;由於在110K單顆的鈀原子會開始擴散,而鈀的雙原子團亦會在250左右發生擴散的行為,因此在我們的實驗中,讓樣品回溫至120K、200K以及RT,再降至低溫100K來觀察鈀吸附原子的分佈,並且統計在相同通道上不同吸附位置出現的次數,然後計算出鈀吸附原子之間的交互作用能。實驗結果發現在低溫或是回溫之後,都可以看到交互作用能有振盪的情況,表示即使回溫至室溫,基底引發的交互作用依舊存在;受到此交互作用的影響,在回溫至120K的實驗中發現鈀吸附原子會形成特殊的拉鍊結構。隨著回溫的溫度提高,也觀察到鈀原子聚集形成島的現象,而且島的數量有增加的趨勢,不過島的大小卻沒有明顯的增減。